如何看待厦门大学2021级博士生芮佳发表58篇中英文论文,一作和共同一作SCI论文21篇?

我没读过研究生、博士生,但对于这个圈子,还是有所了解。我就谈几点看法。

第一,要学会承认别人的优秀。

这个博士,从硕士到博士阶段,应该有五年的时间了,发表58篇中英论文,不同形式发表的SCI论文21篇,如果她真的优秀,有这样的成果,也很正常。

据我所知,博士搞研究、写论文,尽管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毕竟不是发明创造,没一般人想象中那么神奇。博士写的论文,不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新的想法,就能出一篇博士论文了。但正因为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前人就一些问题,做过深入探讨,一个博士要提出新的观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在论文的最后,我们能够看到引用的参考文献,同时,在研究领域,真正搞过学术的人们都会痛恨弄虚作假、抄袭的学术不端行为。一个弄虚作假的研究结论,混进了学术领域,那就相当于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误导未来的研究者,使得未来的研究者可能会走不小的弯路。而抄袭这个行为,更是对那些埋头苦干的研究人员最大的不敬与不公。

而一个优秀的人,只要接受过老师的指导,受过一定的学术训练,说白了,就是要知道搞学术研究的一个流程,以及,目前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一个情况,加上自己原本就有专业知识,真的只要稍微有点头脑、有点想法,我认为多写几篇博士论文,真算不上什么。

第二,对于学术圈里,打造学术明星的不良风气,也应该好好整顿。

当然,由于国内高校的学术圈,可能存在需要搞科研经费的问题。于是,大家各显其能,有的学术团队可能会打造自己的学术明星。就是把整个团队的学术成果,尽量挂在一个人身上,把这个人打造成学术大牛,那这个牛人就很容易申请到科研经费了。严格来说,这也是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经费越多,事情越好做,越容易出成果,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但对其它老老实实搞学术的个人和团队不公。

而厦门大学的这个学术团队,也许未必有真正的牛人,但不可否认,他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而这样的学术团队,在高校数不胜数。说实话,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养着这么一帮所谓的搞学术的,他们的所谓的学术成果,真的都为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吗?

这几年的疫情,对于全球的人来说,都是从未遇到过的。这个时候,他们一个博士团队,能够齐心协力,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且不说,他们的研究产生了多么的高端的学术成果,就说,在紧急情况下,愿意为国分忧的心,也是值得表扬的。而他们博士团队的研究工作,能够在疫情期间受到认可,也足见这个团队是优秀的,在全国都算得上是脱颖而出的。

第三,仅以外国人认可的英文论文数量来评价一个博士的水平,未必科学,且显得崇洋媚外。

这个博士发了很多的SCI论文,这究竟是因为单纯人家的论文水平得到了SCI杂志主编的认可,还是因为背后有其它的因素呢?我们都知道,国内的一些杂志,你一个普通人去投个稿,能被选上的可能性几乎是极小的,但如果你哪怕是一个小县城的高中老师,你去当地的报纸上开个专栏都不是很难的事情。而一个高中老师的文笔、知识水平就一定比一个普通的文字爱好者水平高吗?不见得。

大学里的很多学科体系,比如法学、管理学、哲学,以及物理、化学、现代医学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是,我们毕竟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和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没有自己的法学、管理学、医学吗?尤其像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何须去得到外国杂志的认可,难不成,我们中国人还看不懂博士论文了?

第四,真正拥有大国自信,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和质量标准,让优秀的人,真正发挥作用。

我个人认为,高校搞学术的人,如今最大的创新,应该是努力构建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学科体系,建立我们自己的标准。而不是,但凡搞学术,先花大量精力去死记硬背英语,写了论文,先拿给外国人去评论。我们泱泱大国,人才济济,高校培养了那么多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让一部分人去专门翻译,把外国的知识全部及时翻译过来,那我们国内的优秀人才,不就可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创新上了吗?

而现实情况是,太多真正有想法的,真正有思辨能力的人,往往不屑于学英语,也因为英语,被挡在了学术圈之外。这个情况,又正好是那些学术圈里的既得利益者、无良者最希望的。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消灭掉很多潜在的竞争对手,同时,把脑袋空空,只会死记硬背英语的,又急功近利地想改变自己学历的平庸女性收为自己的学生。作为学术圈里的既得利益者高校学阀,他们才能借着自己的学术地位、权力资源,肆无忌惮地睡女博士,败坏高校风气。




这位厦大的博士生实在太强了,即使加上从本科开始发表论文到博士也就是大概七八年的时间就发表了这么多论文,而且还是中英文论文,一作和共同一作SCI论文21篇,也就是说,这位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这些论文,当别人在看书的时候,当别人在睡觉的时候,当别人在玩游戏的时候,他都在研究论文,都在进行论文构思写作的探讨。

本科发表论文的可能性比较低,如果从研究生开始写论文,也就是4年的时间发表了58篇,平均每年发表了10多篇论文,除去课程时间,除去写时间写课程论文时间,除去上课时间,除去放假时间,她每天都在进行论文创作。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论文创作,也取得了如此大的科研成果。

这位同学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跟导师不遗余力努力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老师在他的论文的构思、写作等方面肯定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再加上厦门大学极好的学习风气,使得这位同学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创作,加上导师同学积极的帮助,使得这位同学能够发表这么多高质量的论文,所以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跟导师跟同学跟学校的风气,学校的氛围是分不开的。

厦门大学作为经济特区唯一的一所,985学校,学校的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学校的环境都是一流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读书绝对是一种享受,在如此美好的环境当中,作为同学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也是有可能的,这是多种因素结合的结果。

为这位同学点赞,为厦门大学点赞!




在发表学述论文方面还是要具有科学性丶创新性和研究价值,能为实际所用,而不是用数量来展示价值,就如我们需要高质量的产品一样,需要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不是为追求职称丶名利而刻意而为,更不可剽窃丶造假。再者就是不能走极端,要么尊专家为神,要么辱骂专家为鬼,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是自欺欺人或别有用心,是害人害己,误民误国。




到底研发了什么疫情产品了吗,论文是团队,估计又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对什么有重大贡献等,就是用实验设备堆积起来的。从内在心理,希望中国多出天才,但是,这几年看,这些论文都是无关紧要的发现,预测。没有实证性的东西,不关注了这些了。




未必能成大才!学术界和社会如果鼓励这种行为其实是有害的,不会写论文当然不成,但以文章数牵引要么属于炒菜文章,热衷于短拼快的项目,对人才成长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厦门大学   论文   英语   疫情   博士生   风气   中英文   精力   成果   团队   博士   学术   同学   优秀   高校   时间   学校   财经   芮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