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曾经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由于科技的进步被淘汰?淘汰后的失业人员又是何去何从呢?

我就知道粮站人员,交公粮的时候,老百姓可害怕了,用个钩子往一袋袋的稻谷里抽稻子、

他们说质量不够好,就要现场把稻子铺地上去晒,费力费事,挑回去处理也得几十里地呢。

老百姓们几十里地的挑过来,最怕他们刁难说质量不好。那个时候,觉得他们是主宰老百姓一切的人。他们指指点点的把稻子归分几个等级。看人不顺眼就欺负,故意说不合格,那个嘴脸我终生没忘过。

后来粮站解体了,这帮人都失业了,曾经辉煌不在了。他们中人大部分也回归当了老百姓。




一、售货员

新中国自建国后至开革前,施行了接近20年的计划经济。那时候布料、大米、蔬菜、鱼肉、油、盐等生活用品都是按计划发放,我家里现在都还存放着一大叠粮票,按我爸的说法,那时候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凭票认购(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过年才吃上肉了)。可怜家里长辈煞费苦心存了那么多,改革春风一吹就没得用了,哈哈。

所以你看那个时候,国营商场的售货员是非常吃香的职业,妥妥的铁饭碗,找女婿的热门人选。现在嘛,国营商场要么被收购、要么股份改制了,这人人眼红的售货员早就变成基层岗位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全场五折起... ...”

二、司机大哥

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才178万辆,那个时候私人汽车几乎没有!这178万辆大多数还是载货汽车,客运汽车占五分之一左右。那个时候会开车的师傅,不管是在单位开车还是后来出去开出租车,手里握的不是方向盘,是掌握人生命运的舵!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0年全国职工平均月收入是64元,而那时候司机都是一百多。沿海城市改革较早的,能开上出租车的师傅,收入能达到普通职工的两倍多。

广州白云小汽车公司当年是全国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港商和交运局合资成立的,在80年代外商投资刚起步,来大陆出差的同胞非常多,对出租车的需要非常旺盛。司机除了拿工资和提成外,还有不少的小费,据说头脑活络、有点门道的月收入高达六、七百块。那时期靠打工发家致富的,最好的就是司机大哥了。

现在?

“你好,欢迎使用滴滴... ...”

三、播音员

在电视还没普及之前,播音员是挤破脑袋都想干的职位。我国最早设立播音主持专业是在50年代末,到80年代时每年想读播间专业的学生都非常多。你想想那个时候全国才多少个广播电台,如果说售货员是铁饭碗,那播音员就是金饭碗,在社会上被尊称老师、专家。

一个好的职业,已经不是收入的问题了,而是社会阶层问题。比较早的播音老师,后来要么升职当领导了,要么下海经商成功的很多,毕竟社会关系比较广。

现在

“Hello,大家好,我是DJ... ...”

四、电影放映员

我不是指国营那时期,毕竟那时候是拿死工资的技术工种。而是指改革开放后,举国上市推行电影下农村露天放映,政策上就比较开放,而农村市场消费非常旺盛。毕竟整个村子都可能找不到一台黑白电视机,群众对电影这玩意趋之若鹜,村里办什么大事都喜欢请电影放映队过来搞一下排场,说句夸张点的,隔壁村的都会跑来围观。

那时候脑袋灵活的电影放映员只要买台放映机,就可以当老板了,到处巡回搞露天放映。1982年上映的港片《少林寺》,李连杰进军演艺圈的成名大作,光凭1毛钱的票价创造了1.6亿元的票房记录。当时的电影消费需求,可想而知有多疯狂!

现在?

“爱奇艺,悦享品质,请欣赏以下60秒广告... ...”

除了以上给大家分享的,还有BP机传呼员、电话接线员、养猪专家(真得感谢这类农业畜牧业的专家)、翻译、打字员等等,就不一一论述了。

世上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在经济结构快速变化的当下,科技浪潮会迅速改变大量的传统职位。套用流行的一句话:当潮水退去时,就能看到谁在裸游。

以上都是原创,觉得有意思的话,欢迎点个赞呗!




随着科技的进步,被淘汰的职业还不少,像打字员、速记员什么的,但要说到“曾经社会地位很高”的话,大概非电话总机接线员莫属了,打字员速记员什么的社会地位一般。

最早的电话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电话机负责将话音转换成电流或者将电流转换成话音,然后用电线把话机接到总机,总机是一个放射性的网络,谁打电话,都是先接到总机,告诉总机接线员(Operater,一般都是女性)要打给谁,然后接线生将这个人的电线插头插到要打给的那个人的插孔里去,电话就接通了,通话完毕接线员再把插头拔下来。如果是打到外面的长途电话,接线员再把电话转给上一级总机。

(接线员在工作,手拿一根插头正在寻找插孔,插在那儿的线表示正在通话)

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的朋友都记得的一段著名对话:

“电话局,电话局,我要波罗的海舰队,183号”

“可我不知道往哪儿插呀,小姐们都昏过去了,昏,过,去,啦”

(《列宁在十月》桥段:“可我不知道往哪儿插呀,小姐们都昏过去了“)

这种人工转接的电话方式占用大量人力,速度又慢,而且话务员工作烦重,遇上听不懂的方言还要傻眼,所以人们就研究自动电话交换机来取代。

第一代自动电话交换机是1891年美国人发明的步进式自动电话机,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又出现了纵横制的第二代电话交换机,到五十年代已经很成熟了,后来人们用电子元件取代原来的机械或者电磁元件,再后来用上了计算机,到了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程序控制的电话交换技术,叫做“程控交换机"。电话能自动交换了之后就是直接拨号,从开始的一个区域内的四位五位的号码,到现在国际直拨的十好几位的号码都是自动交换的。

这么看起来沙俄够落后的,自动电话机问世了26年后的1917年,首都彼得堡电话局居然还是人工交换。

虽然自动交换技术在19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了,但在100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手动电话交换机在我国还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要讲农村,除了省会以上城市之外,就连地级市也大部分是手动交换,更不要说县城了。

就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单位内部的电话都无法直拨,拿起电话请总机。那时候打电话都这样:“喂,要电子系”,“喂,要组织部”,“喂,要李书记家”,先得和总机说你要和谁通话。

(起码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大单位里都还有这么一间“总机房”,有一位一般都不难看的接线员)

总机接线员是很牛逼的,你要是和她结了仇,那以后再也挂不通电话:

“喂,要电子系”

“没人”

“上班时间怎么会没人?”

“不知道,自己走过去看看不就行啦?”

气死算数,那位要是说我让别人帮我挂通我来说话不就行了吗?呵呵,你没看到接线员头上戴耳机?能全程监听的,别想骗她,我当年考上大学拿到通知书,打电话向家里报讯,中间经过三个总机,那时电话线质量差,再加上是农村,根本听不清楚,但三位总机都是好人,听出是好消息,主动帮忙接力传消息,把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传给老爷子。

老电影中还有过这样的镜头,两边的首长在电话里要谈保密事项时,会来这样一句:“所有总机,摘下耳机”,不准有人旁听。

所以这个单位的电话总机绝对是一把手放心的人,要知道一把手那点秘密总机姐姐全知道。

这个岗位还不累,因为是机房,有点条件的地方全带空调,冬暖夏凉,还有一点就是认识她们打长途电话不要钱,全算在单位账上,那时候长途话费很贵的哟。

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市话系统的程控化,各单位也都开始安装程控交换机,画风就成了这样:

(程控交换机机房)

虽然机房内也有几个姐姐,但那都是看一下机器,并不插手线路交换,接线员的职业没了。职业的人就地安排,估计上图里的姐姐原来就是接线员。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就想到了打字员。

我有一个姐姐最初就是法院的打字员,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打字员就是每个单位里面地位还蛮高的工作,因为他们拥有可以把手写汉字转换成电子文档的技能。可是当电脑普及之后,如果只是会打字就会被淘汰了,因为用电脑打字只是太基础的技能了,现代职场上人人具备。

如果我姐姐只是满足于做一个打字员,那么她早就会被淘汰的。她是那个时代的少见的一直保持学习,一直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她又去进修深造,最后成了一名法官。即使是退休以后,也一直保持学习,阅读,知识付费听书,练瑜伽,到处旅行。只有这样不断学习的人才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让自己被淘汰降低。

记得小的时候,一个亲戚在国营百货工作,那个时候,百货大楼是又是国家所有,所以,姑姑作为售货员也拥有着所谓的正式工作,收入也不错。感觉那时候的社会地位还比较高的,五六岁的我每次去百货大楼玩儿,看到姑姑还有着莫名的自豪心情,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百货大楼所有的同事就都下岗了,姑姑就自己开服装店了。

有地位的工作都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一些被淘汰。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制造业大批替代了原有工人,但这不是地位较高的职业,人工智能最近的发展就影响到了,地位较高的医生和银行工作人员,而他们是现今的社会地位较高的,金融领域医疗领域都实现了替代人工。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基层很流行的,被概括出当时“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叫作:听诊器、方向盘。木头圪塔,营业员。这听诊器就是医生,方向盘是指汽车驾驶员,木头圪塔那是指手中有权利的干部们,这最后就是指从事商业工作的营业员。

在这四种行当中,已经不吃香的工作有司机和营业员,虽然还未被淘汰,但其影响力已经式微。而位居第三位的木头圪塔已经上升到首位,而排在第二位的听诊器也必须是大医院里的名医,而那些初出茅庐的医生能够混碗饭吃就不错了。

以上是从社会现象来说明人们职业的变化。而在工业领域确实有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被淘汰的“曾经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多不胜数。就以本博原供职的单位而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中央最高领导人拍板选定、投资兴建的三线企业,其主要产品就是拍摄电影所用的彩色电影胶片。胶片厂与电影制片厂属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当时可谓风光一时,原因就是许多新拍的电影还未对外公开发行,本单位楼台近水先得月,就可以在子弟学校门外的操场上已经为职工家属们放映了。

这种先睹为快的行为,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某年工厂所在地政府召开人代会,让该企业的人大代表参会时带上两部新电影,为会议增添喜庆气氛,活跃代表们的精神生活。企业也想借此机会搞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就将两部尚未公开发行的新片带了过去。第一天晚上先放了一部新电影,未成想第二天当地的电影公司就找上门来,指手画脚,出言不逊,让该单位的参会人员十分窝火,后只好打电话联系了县委书记,将电影公司的经理给批评了一顿,才将此事摆平。

那时人们的文化生活过于单调,能够看到新的电影对于年轻人而言,是一件令人高兴和非常愉快的事情。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由于数码摄相、照相机的问世,传统的胶片工业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企业经历了调结构的阵痛,又适逢国企改革、搬迁等等大的举措。一些临近退休年龄段的老职工通过内退、买断工龄等措施分流出去。剩余人员转产转岗,开发市场上急需的其它感光材料,使得企业重新走向正常的经营生产活动中。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工业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所取代,从宏观意义上讲这是必然的。胶片被淘汰,对于生产胶片、相机的企业当然不是好现象。但从节约珍贵的白银来说绝对是好事,上世纪彩色胶卷吃香的时候,国内八家感光材料生产企业,每年消耗白银只少也得几百吨。

智能手机的出现,就是印钞所需要的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也在萎缩,诸如造纸、油墨和制板材料等。所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淘汰落后的旧的工艺和产品是大势所趋,当然对原来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的。年轻人可以重新学习转行其它工作,岁数大的人只有干些辅助性工作,熬到退休回家。(原创于:2021/07/2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圪塔   电话局   职业   接线员   稻子   铁饭碗   打字员   售货员   胶片   何去何从   总机   年代   单位   电话   财经   工作   电影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