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贫下中农有能力教育知识青年吗?

主要是体验农民的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勤俭节约作风,是一代人知青终身做人的品质




作为知识青年只有少得可怜的书本知识,并没有工作经验。到农村不是读书,而是学习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奋斗精神。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劳动的艰辛,经受锻炼,掌握技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无奈后托词,在当时无业可就,只有修地球。




现在提这个问题已无必要,也没必要谈论此问题了。

既然提出来了,就直说了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六十年代初期便有了,至1968年冬,大批大批的老三届初、高中生,听从伟人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知识青年下乡到农村当农民,被当作政治运动来完成。

竟其原因,是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大增,无工作岗位、无企业厂矿能容纳下如此数量庞大的青年学生,苦于无法安排,这是原因之一。

1968年的下半年,文革运动正处在两派争权争斗爆发武斗的动乱最严重的时刻,把知青下放到农村去,可以有效缓解两派斗争,缓解动乱及社会治安形势。

把一千几百万青年学生下放到农村去,可以减轻国家粮食负担,把养活这一千几百万知青的责任转到了农民身上,让本就缺粮的农民要抽调出粮食来给知青们吃。

这就是当年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这就是当年的战略部署,是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

至于贫下中农有无能力教育知识青年,那倒是次要的,下放到农村才是最主要的。




这话问的让人不舒服。记得毛主席的话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当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农民至少绝大部份农民都没有太多文化,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了。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但这根本不影响农民去做知识青年的老师。只不过农民教你的不是什么大道理,不是代数,几何,方程式。他教你的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教你懂得尊老爱幼,睦邻友好,教你学会在苦难中成长,在逆境中坚强,教你知道做人要厚道,要仗义,要将心比心,人心换人心。这些东西不会直接让你学有所成,出类拔萃,但会给你学有所成,出类拔萃添加动力,指明方向。后来,知识青年回城后,有了农民的体验和农民的教诲,加上进一步深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有些还担任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机关的领导职务。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实践证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完全正确的,是大有作为的。让贫下中农当老师,当得好,还要当下去。日前,广东省不是号召全省三十万人再到农村去吗!贫下中农,真诚厚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贫下中农   知识青年   学有所成   再教育   大有作为   上山下乡   人心   知青   动乱   出类拔萃   号召   当年   品质   农民   农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