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每场不超70天,小小的太原为什么打了半年多?

主要原因为了配合平津战役,华北野战军主力都调到平津战场,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徐向前只是带着山西地方部队与阎锡山晋绥军决战,徐帅高超指挥能力把阎军压缩太原城。当时中央军委毛主席高瞻远瞩让徐帅暂停攻击太原,让傅作义所部认为可以固守华北,没有南逃的企图。让四野秘密入关一举解决平津战役。等平津战役结束,华北野战军两个兵团又调到太原。这样一来太原战场才会持续半年多。




太原之战规模一点也不小哦。

太原虽然是如今的经济小省煤炭资源大省的省会,然而在民国时期,地位却非常特殊。盖因此处是山西王阎老西的大本营,阎更是大搞建设,建立了一大堆工厂,修了同蒲窄轨铁路,为阎氏最为晋人称道的功绩。这其中,尤其以太原兵工厂著名,其规模宏大,当时与东北王张作霖建的奉天(沈阳)兵工厂,以及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齐名,号称民国四大兵工厂。

阎锡山搞工厂还喜欢多元化,只要是本省需要的,那就建个厂,能自己生产出的产品,那就绝对不花钱买。所以阎锡山的工厂,可以自己造水泥,自己炼钢,其他织布,面粉等等,简直无所不有。

而太原兵工厂的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5000人,生产的产品,枪,子弹,手榴弹这些自然不必说,甚至可以制造大炮,以及配用的炮弹。

抗战期间太原沦陷,太原众工厂落入日寇手中,日人拆去机器无数。抗战胜利后,阎返回太原,又开始重新扩充太原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为全面打内战准备弹药。

除此之外,阎锡山还利用水泥厂做的水泥,钢铁厂做的钢筋,在太原周围造了很多钢筋水泥的碉堡工事,构成了太原外围的百里防线。

在加上太原拥有着完整的城墙,以及城外的工事,太原当时是一座碉堡之城,易守难攻。

担负攻击太原任务的我军部队,前期主要是华北一兵团,也就是徐向前兵团,加上彭绍辉的西野第七军,再加上晋中,陕北,北岳赶来的地方部队,统归徐向前指挥。

这些部队加起来大概8万多人。在太原战役的前期,主要是争夺外围的山地防线,打下了四大要塞。

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当时平津在战和之间摇摆,为了避免刺激平津的傅作义集团,上级下令缓攻太原,太原前线进入围困阶段。

待到平津战役取得完全胜利,上级才下令华北二兵团,三兵团入晋,此时华北三大兵团会师太原城下,每个兵团3个军,一共9个军。再加上彭绍辉的西野七军,一共有十个军总攻太原。

除此之外,上级还下令四野炮一师入晋,加强太原前线的实力。

也就是说,为了打一个太原,我军出动了华北野战军三个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十兵团),另外再加一个西北野战军第七军,再加上四野炮一师。

地方部队有:陕北过来的西北军区警备二旅,旅长张达志;

晋中罗贵波所部,三个独立旅;

北岳肖文玖所部,大概一个旅的实力;

这样的攻城阵容,解放战争中是独一份,出动三大野战军部队,三个兵团,攻打一个城市,仅此一例。

炮兵部队,除了四野炮一师,华北军区的两个炮兵旅也参战,华北军区的精锐齐出。

即使如此,阎军仍然顽抗到了最后一刻,从4月20日我军三十余万发起总攻,打了4天,4月24日才完全解放太原。阎军之顽固,可见一斑。

攻打太原之战,我军总共消耗炮弹99万发,超过了打淮海战役的数字。

之所以太原这么难打,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太原战场是山西的主战场,但是放到全国,就属于次要战场。从当时全国主要战局来看,先解决平津,淮海,是主要方向。山西战场就是次要方向。次要服从主要,局部服从整体,这才是符合战争规律。

第二,太原战役是一场城市攻坚战。太原地形易守难攻,工事完备,工事又非常坚固,属于全国有名的坚城。解放战争中凡是攻坚战,那都不好打。

第三,太原战役前期我军兵力对敌军兵力没有优势,我军徐集团在打完晋中战役,以不足六万歼敌十万之后,本身部队损失也不小。我曾经看过《晋中战役》一书,当时徐集团兵力已经下降到4万多人,急需补充恢复。注意此处我说的是徐集团,那就是徐向前兵团三个纵队再加上彭绍辉所部的西野七纵,一共才4万多人。

整补之后,我军兵力有所增强,再加上其余地方部队,但是打了东山四大要塞之后,我军部队损失也是非常大,牺牲非常大,事先准备的13000口棺材都不够用。

所以攻打太原的艰难,是今人无法想象的。网上许多人说四野战力强,四野包打天下,可是太原城之坚固,可以说即使四野来了也难啃。

第三,太原兵工厂的武器支持。

太原战役打了多久,太原兵工厂就生产了多久。一直生产到太原被解放那一天。到了后期,主要以制造炮弹为主,大口径炮弹在源源不断的生产。

所以打别的城市,如果摧毁敌军一门大炮,那么敌军就会少一门大炮。打太原,太原城里就在不断造炮造炮弹造子弹造手榴弹,人家根本不缺军火,还在源源不断造军火。

这个对于我军造成的麻烦就可想而知了。

第四,阎军顽固,超乎想象。

阎锡山是地方军阀,民国资格最老的军阀,从民国元年开始就统治山西,统治了三十八年,建立了庞大的阎系的晋绥政权体系,晋绥军军队体系,非常善于笼络人心,

所以整个太原战役打了半年多,起义的只有一个赵瑞,带领了五百多人起义。其余投诚,投降的也不少,可是没有阎系重要将领带领的人数过万有影响的起义。有心起义的黄樵松将军起义失败,更给太原战役增加了一分悲壮色彩。而黄樵松自己也不是晋绥军的,是胡宗南的部下,空运到太原守城的。

这点,和辽沈之长春曾泽生起义,平津之北平傅作义和平改编,淮海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起义,济南吴化文起义这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太原之战,是城外在不断打,城内在不断造军火,不断征青年补入阎军队伍。到太原解放之时,累积半年中,共歼灭阎军13.5万人,我军伤亡4.5万人。这也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克一城歼灭敌军第二多的战役(北平是和平解放,没打;天津战役歼敌十三万,上海战役歼敌15.3万,济南十万,其中吴化文起义两万)。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草草而就,希望大家斧正。




主要原因就一个:晋绥军的迷之忠诚度

守城最最最大的困难就是外无援兵,没有援兵就没有守下去的希望,傅长官都起义了,长江以北就已经无可援之兵了,何况还有腾出手的东北和华北两大野战军,面前徐帅的十万偏师都搞不定,更别说后面的百万精锐了,老部下也就摆了,连空运来的西北军余脉30军都在绝境中还揭发自己的老长官导致黄军长起义失败,这就令人费解了

归根结底还阎百川的个人魅力了,江河日下的大环境下,毫无胜算的抵抗,连阎长官自己都坐飞机跑了,部下还能负隅顽抗到底,真真是迷之忠诚




大原战役的起始与胜利结束,始终体现了中央军委的大战略格局。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在徐向前司令员指挥部下,从1948年9月17日起,就发起了太原战役,首先用奇袭的办法夺取了城南的武宿机场,阻断敌空降增援的企图。阎锡山凭借坚固的太原城防,狂称太原城防可抵抗150万解放军,并与我第一兵团进行了反复的攻防作战,战至12月,我第一兵团已经夺取了太原城外的主要工事要塞阵地,准备向太原城里乘胜发起总攻。此时,我第一兵团接中央军委电示:暂停攻城。中央军委决定缓取太原,就是要使太原战役服从全国军事战略部署,缓取太原,稳住北平、天津的敌人,不让他们因太原解放而从天津方向渡海南逃。

因此,我第一兵团徐向前、周士第、罗瑞卿、胡耀邦等前线领导人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后,立即命令攻城部队停止攻城,并决定向守城敌军开展了政治攻势。

待我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1949年4月20日,华北我军集结第20万大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徐向前因病暂未离开)对太原城发起了总攻击,4天后攻下太原城,战役胜利结束。




一是条件限制,太原夲身就是一座堡垒形城市,加之阎锡山又构建了百里防御阵地,使太原"固若金汤″

二是当时的守城部队晋绥军大都经过阎锡山洗脑,其忠心难以动摇策反,给我军攻城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当时形势所迫。由于太原战役攻打初始,我人民解放军正开展三大战役,投入太原的兵力最初只有八万余人且缺乏重武器装备,开始伤亡很大,到四九年三四月,毛泽东命华野十九兵团,二十兵团和四野一炮师增援太原,这样太原解放指日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太原   平津   解放战争   中央军委   晋中   战役   晋绥   华北   野战军   兵工厂   工事   山西   我军   兵团   部队   四野   半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