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换阵营,为什么秦叔宝就被歌颂,吕布就被骂“三姓家奴”?

秦叔宝和吕布在历史上都曾多次更换阵营,但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却大相径庭。秦叔宝被歌颂,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更换阵营时的动机和行为方式存在差异。

秦叔宝在隋末起义中多次更换阵营,但他的行动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行为。他先后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等,这些人在当时都是为了反抗隋朝的暴政而起义的正义力量。在投奔李密、王世充等人的过程中,秦叔宝可能并非没有考虑到个人利益,但他的行为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做出的选择。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相对较高,认为他是一个忠诚、勇敢、有担当的英雄人物。

而吕布则不同。虽然他也在不同的时期投身于不同的阵营,但他的行为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吕布先跟随丁原,然后归附董卓,再后来还跟随王允,然后又陆续跳到袁绍、张杨阵营。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展现出像秦叔宝那样的担当和责任感,也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出太多的贡献。相反,他更多地被人们视为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自私自利之人。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相对较低,称他为“三姓家奴”。

总的来说,人们对于秦叔宝和吕布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们在历史上的行为和表现。秦叔宝在多次更换阵营时表现出的担当和忠诚让他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吕布由于更多地为了个人利益而更换阵营,且没有展现出相应的担当和责任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批评和贬低。




吕布的武力值是毋庸置疑的。

有个辕门射戟故事说的就是他。

这个故事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袁术想要灭刘备,给予吕布一定的军粮教唆吕布不要救刘备。但是当时吕布和刘备有种生死相依的关系。于是吕布把刘备和纪灵两人来到他的帐内喝酒。在他们商量之中说道:“他能射箭把方天画戟下挂着的绳子射掉,那么两方就可以罢了。”最终吕布不辱使命,射中了,双方都撤兵握手言和了。

而“辕门射戟”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在《三国志·吕布传》这样记载:

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谢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可见他的射术之高超。所以对吕布这个人物特别是在武力值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长嗟一句,世人都知晓他的武力值高,忘恩负义;人品之多不好,却不知晓即便是这样一个人也有有情有义的时候。

而为何说是三姓家奴呢?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三姓家奴的典故也是出自与此。

古代人最讲究的就是从一而终和忠义两全。这两个成语恰能说明古人的思想。

而三姓指的是:

  • 1)吕布本名姓吕
  • 2)后为丁原的义子
  • 3)直至后来又为董卓义子

而家奴的意思是:

1)吕布虽为义子,但并无实权

2)义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指挥的事不论好坏都得去做。相当于今天难听一点说“狗腿子”的意思。彻底丧失自由那种。

下面说说整个事情流程。

吕布最先的时候是丁原的义子,后来被董卓以赤兔马引诱,致使杀了他的义父丁原。

吕布又认了董卓为义父,后来又为王允以美人计,以美人儿貂蝉为色诱吕布,致使杀死了董卓。

所以吕布就成了我们经常有所而闻的“三姓家奴”了。

先说说他最开始丁原这个义父吧。

对吕布真的可以说是“大见亲待”,但是即便如此吕布这人野心太甚了,为了赤兔马杀了丁原,真的有点对不起丁原了。但也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再说说他第二个义父董卓吧。

虽然文中有提到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可为其安排的职位是守卫中閤,其实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活,可见吕布并不受董卓的重用。可能经丁原一事,吕布心有愧疚,于是在司徒王允来动员他刺杀董卓。吕布起初很不忍,说:“奈如父子何!”。

原因一:随即王允就道:“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

原因二:就是董卓脾气是真的不好,如:一次,吕布不知因何事惹怒了董卓,董卓二话不说,竟然抄起手戟向吕布扔去。

估计吕布想到这些再加上有美人的奖励。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些利诱和平时发生的种种。总终还是杀死了他的第二个义父董卓。

他大部分有点忘恩负义,也有因为自保,不得不得为之,充满林林总总的无奈,是个悲剧人物。

综上所述:也因此被称为“三姓家奴”。

而秦叔宝吧。

主要因为时代不同,社会风气的不同。

1、因为历史是胜利者抒写的,而秦叔宝后来换阵营取得最终的胜利。历史也只会说他弃暗投明,是可造有功之才,他也确实战功赫赫。

2、吕布杀了他的两个义父。秦叔宝与其相比没有显得那么忘恩负义。

3、在隋唐那个时期,子夺父位,兄弟相残,很家常便饭了。如:玄武门之变。那秦叔宝相较之下显得很一般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了。

感谢大家,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




这么说来刘备换的阵营更多,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等。吕布只所以被骂,是因为吕布有杀恩主的习惯,别人收留了你你不感恩就算了,还反过来把干爹都杀了,如此恩将仇报,不被骂才怪了。在这里干的不顺心,大不了一走了之就是,所谓贤臣择主而侍。就算以曹操这等爱才之人,听了刘备一句送命的话就杀了吕布,可见吕布的坏名声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评书中有一句经典的古话:良鸟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还有一句话叫: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

试想秦琼生活的年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反王和义军风起云涌,大小割据势力不下几十股。然而,在这么多反王当中,真正能称得起明主的又有几人呢?有的反王目光短浅,跟着这种人毫无前途;有的法王凶残暴虐,跟着这种人就是助纣为虐;有的反王疑心过重,跟着这种人最后有可能自己倒霉…不一而足。由此可以看出,秦琼不断换阵营的过程,其实就是寻访明主的过程,有些人你不亲身接触他,是很难了解其真正为人的。秦琼投奔的这几个人,有的是走投无路被逼所为,有的是慕名前去投奔,然而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发觉这几个人绝非成事之人,既然如此,不如另寻高就。这既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国为民,成就以明主,造福天下苍生。最后,秦琼投在了大唐秦王李世民门下,发现李世民才是德才兼备之主,这才安下心来,用毕生精力辅佐之,这样同时成就了两个人。

而吕布则完全相反,他投奔别人时,完全是利益驱使,心中毫无大义之念。并且吕布每投靠一人,还总要奴颜卑膝的认别人为义父,自己给别人当干儿子。当丁原许诺于他高官厚禄时,他心甘情愿的给丁原当干儿子。后来又结识了董卓,董卓又用一匹赤兔马和无数金银财宝收买了吕布,吕布为了这些身外之物,竟然亲手杀死了他的干佬丁原。再后来,吕布为了一个小小的貂蝉,又自己动手次死了干佬董卓,一般人真很难做出这种事来。因此,每当与张飞相见,张飞总要骂他个"三姓家奴″的恶名。

由此可以看出,秦琼和吕布两个人,虽然都是多次易主,多次更换阵营,但是从其所作所为来看,两个人的人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孰高孰低,大家一目了然。




乱世之中,良禽择木而栖,这是毫无疑问的。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之下,追随哪一路义军,都无可厚非。但是,具体情况却要具体分析,因为结果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秦叔宝,又称秦琼,是大唐开国大将。很早就参加义军,加入到抗隋的事业当中去了。然而秦琼前期的运气着实不佳,先后跟了张须陀,裴仁基,后来还投奔了李密,降了王世充,经过这么一大圈,这才投入了李世民的麾下,成为大唐建立的一等功臣。

而吕布的经历和秦琼相差无几,先跟随丁原,然后又归附董卓,再后来还跟随王允,然后又陆续跳到袁绍、张杨阵营。


但是同样是跳槽,秦琼留下的却是一世英名,而吕布却被称之为三姓家奴,为后世所鄙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主要是人品!

吕布的人品可以说是奇差无比,吕布跟随丁原,并非是上下级关系。为了尽快上位,他是拜认丁原为义父的。在古代极为重视伦理道德的情况之下,义父也是父,是需要尽孝道的。然而,吕布拜丁原为义父,却仅仅是为了利益。这显然令人们所不齿。


而后,当董卓抛出了神驹赤兔和无数金银财宝之后,见财起意的吕布干净利落的拿着丁原的项上人头就转投了董卓门下。再次施展此前的伎俩,成为了董卓的义子。

当然,这种视财为命的人自然毫无忠义可言,当董卓和他同时为貂蝉所倾倒的时候,爱权利更爱美人的吕布顺其自然的将董卓手刃。所谓的父子之情,完全比不过一个盛世红颜。


再反观秦琼,即便是在李密手下做事,但是对李密残杀翟让却没有落井下石,追随李密。由此就可见他的人品绝非是吕布之流所能媲美。

而最终追随了李世民后,更是神兵遇良主,鞍前马后,奋勇当先。这中忠勇的品质自然为李世民所喜,也同样为后人所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家奴   阵营   忠义   公孙   大唐   个人利益   义子   义父   忘恩负义   人品   父子   利益   民族   更多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