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每次宴会都吃龙肝,龙王为什么不敢抗议?

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每次宴会都吃龙肝,而四海龙王却未曾有过抗议的行为。原因有二:

一是地位的差异,玉皇大帝相当于天界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而四海龙王则只是他的臣子。作为下属,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反抗天庭的权威。比如泾河龙王就是因为抗旨被砍头,所以他们非常清楚抗旨的后果。

二是“龙肝”并非真正的龙肝。原著当中的龙肝只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玉皇大帝宴会上的美食的珍贵和稀有,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菜肴。因此,从现实层面来看,四海龙王并无实质性的损失,自然也就没有抗议的必要。




在西游记当中,每一次瑶池宴会,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都会吃龙肝凤髓。

那么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这样做就没有照顾到四海龙王的心情吗?

四海龙王为什么不敢反抗?真的是因为地位悬殊吗?

其实这里面其实大有学问。

这个话题非常有趣,就相当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当着龙王的面把龙王的子孙后代或者把龙王的亲戚直接给吃掉了。

这种情况之下,龙王竟然也不发脾气,这其实是非常罕见或者非常不寻常的事情,而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1点:龙王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一切

在具体讲解这一点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玉皇大帝和孙悟空谁更厉害?

很多人看过老版的电视剧西游记,肯定会认为孙悟空更厉害一些,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过,恰恰相反,孙悟空在玉皇大帝面前还真的是什么都不是。

玉皇大帝在成为玉皇大帝之前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不用说孙悟空,就连如来佛祖也比不上。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玉皇大帝躲在桌子底下,大喊:快去西天请如来佛祖。

但是在《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压根就没有打到玉皇大帝宝座的地方,当然也就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被吓得趴在了桌子底下。

原著中,玉皇大帝只是冷静地说,宣布如来佛祖来镇压孙悟空。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玉皇大帝是命令如来佛祖去镇压孙悟空的。

而如来佛祖在接到命令之后也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并且将自己的一只手给断了下去,直接压住孙悟空500年。

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在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斗法的过程当中,孙悟空根本就比不过如来佛祖。

而如来佛祖又是玉皇大帝命令来的,就这么来回一比较,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孙悟空了,就是100个孙悟空,恐怕玉皇大帝都不会放在眼里。

我们捋清了这一层次的关系之后就很容易理解,无论在西游记原著当中也好,还是在一些情景剧当中,玉皇大帝几乎都是无敌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玉皇大帝作为一个无敌的存在,所以才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相比而言,四海龙王的地位可差了不少。

要注意,四海龙王,可是连孙悟空都打不过的人。

孙悟空知道了东海有定海神针,也就是后期的如意金箍棒,直接二话不说就把如意金箍棒给拿走了。

四海龙王听到这件事情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抓紧跑上天去,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希望玉皇大帝能够帮自己一下。

一个连孙悟空都打不过的四海龙王,又怎么可能打得过玉皇大帝呢?

这个世界本就是弱肉强食,而把弱肉强食的理念带入到西游记当中,似乎就更容易理解了。

不用说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只是在吃宴会的时候才吃龙肝凤髓,就算是顿顿吃龙肝凤髓,估计四海龙王也不敢说什么。

毕竟这个时候的反抗显得毫无作用,甚至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第2点:龙肝凤髓可能和四海龙王没有关系

龙这种动物其实是比较特殊的动物,当然与其说是动物,倒不如说是古代神仙体系当中的一个神仙人物。

为什么特殊呢?

因为在古代,皇帝一般也把自己比喻成龙的儿子。

比如刘邦在当皇帝的时候就曾说过,自己的父亲有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和一条龙缠绕在一起,然后第2天的时候刘邦就出生了。

这样说的主要目的也无非就是盆子上贴金边,让自己的身世显得更高大上一点。

虽然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龙的身份地位非常的高,但是在神仙体系当中,龙可能还真的不值一提。

当然有一种龙除外,那就是古代的四大神兽之一的龙——青龙。

但是大家都听过另一句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实一方面说明了龙本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可能存在着某些小癖好。

比如龙可能会和其他的物种交配,之后生出稀奇古怪的物种,而这些物种也被当做龙,只不过身份地位非常的低。

当然这样下来,龙的血脉会被无限度分散,而龙生的子孙再和其他的物种交配,最后能够被称之为龙的,可能早已经不是龙了。

从龙生九子,其实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龙作为一个物种,可能的确喜欢和其他动物交配。

在这种情况之下,四海龙王和这些龙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你说这些龙是四海龙王的子孙后代吗?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可能和自己的祖先青龙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紧密,可能就是个路人关系。

毕竟一条龙有那么多子孙,而且关系混乱,也正因如此,才会在每一次瑶池宴会的时候都吃龙肝凤髓,毕竟数量足够多。

而四海龙王很有可能属于青龙的血脉,也正因此,所以对于某些地位低的龙,压根就不太在乎。

可能一些人很难理解,但是对于神仙体系当中的人物而言,他们动辄可能就已经生存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在漫长的岁月中,大多数龙估计和自己已经没有太多的关系了,四海龙王能够平静地接受这件事情,大概率也是如此。

第3点:龙肝凤髓可能只是说说而已

还有一种可能我们可能会忽视掉,那就是龙不是真的龙,是什么呢?

是蛇,或者是其他的动物。

这一点其实更容易理解了,在中国的仙侠文化体系当中,几乎随便拿出个东西来都可以被称之为龙。

最常见的比如诸葛亮先生就曾经自称为卧龙先生。

所以一些人就会有这方面的疑惑,这个龙是不是真的龙呀,是不是就是路边随便捡了一条小蛇,然后给它冠上龙的名字。

毕竟夸张和修饰的手法我们常用,在之前的时候我也觉得有可能是这样,但后来想了想,这样的概率极低。

为什么说这样的概率极低呢?

因为要注意一个场合的问题,瑶池宴会非常特殊,特殊就特殊在可以决定一部分神仙的长生不老。

在古代可不是说你当了神仙就可以长生不老的,在古代的神仙体系中,想当神仙,你需要去修行。经过了很多的困难,才最终成为神仙,而且每500年都会有一次天劫。

这个天劫,如果你能度过去,就可以继续当神仙。如果度不过去,就只能魂飞魄散。

而越是长寿的神仙,所遇到的天劫就越可怕。可是有一些神圣的物品可以帮助这些神仙长生不老或者渡过天劫,比如蟠桃会。

在如此重要的瑶池宴会上,如果拿出一条小蛇,然后对外宣称这是龙肝凤髓,实在是太过小家子气。

如果按照蟠桃会的标准来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龙应该是真的龙,但是绝对不是古代的四大神兽。

当然更不可能是四海龙王中的一个,毕竟四海龙王开开心心地去参加瑶池宴会,如果回来的时候少了一个,不出四年,龙王全没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天庭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可以专门孕育一些神龙,专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吃呢?

也有这种可能,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天庭上也养着一条小龙,然后到了日子就把它宰掉,也是有概率的。

四海龙王就算对此不满,表面上也得乐乐呵呵的。

拜托,只是四海龙王而已,怎么可以和玉皇大帝提意见?




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每次开宴会,都会吃一些龙肝凤髓之类的美食,按理说,在蟠桃大会上,四海龙王这样的一方诸候也会参加,为什么四海龙王看到自己的同类被吃,而没有抗议呢?

有人从中得到了一个结论,说四海龙王只是在天庭中地位低下的神族。不被玉帝所重视,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在我看来未必。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传说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影响着许多人。龙甚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人都以自己为龙的传人而骄傲,甚至皇帝都以龙为化身,在自己的衣服上饰上龙纹。甚至一些大才,都以龙为称呼。比如说诸葛亮,就有卧龙的称号。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在这个年代作者也不敢说龙只是在天庭中地位低下的存在。

至于玉皇大会每次宴会中,都会吃龙肝,龙王们熟视无睹,只因为所吃的龙,并不是他们的同类。因为中国的龙有许多种,有的是真龙,上古神龙的后裔,而有的只是蛇经过数万年进化而来,还有的龙是鲤鱼跳龙门而来,还是一些龙,是饮了真龙,比如说白龙马马尿的游鱼变化而来。

由于龙的来源与种类很多,所以龙与龙之间也存在着森严的等级。

最牛X的龙乃四圣兽中的青龙,说到中国的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身为四圣兽,他们在中国的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青龙作为四圣兽之首,地位之高,怕是一些神仙都比不上。

除此之外还有应龙,据说这是中国神龙一族的祖先,也叫黄龙、老龙,是神话中的祖龙、真龙。曾经背生双翼,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应龙杀蚩尤、夸父,甚至开天辟地,创造了这个世界。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应龙是盘古之母,曾经抚育了盘古,而东皇太一的妃子就是应龙。

应龙生凤凰,生麒麟,是上古神龙。

而上古神话中的四海龙王,就是上古神龙——应龙的后裔,他们有着纯洁的血源,在龙族中,处于食物链的顶层。在中国神话,也处处可见他们的影子。只不过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本只有龙神,后来在佛教传入中原之后,才有了龙王、龙宫、龙女的说法。

除了应龙,还有蛇所化之龙,他们徒有龙形,但血缘离上古神龙颇远。

蛇化龙总共分这几个阶段,分别是蛇、蟒、蚺、蛟、龙

蛇经过百年的成长,才会成为一条巨蟒,蟒蛇再经过数百年的成长,才会变成蚺,这是蛇变龙的第三个阶段。

蛇发展千年,才会变成蛟,蛟像龙而无角,非龙,它生活在湖渊等聚水处,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

而蛟再经过千年的成长,才会变成角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

从蛟变成了角龙,已经开始向龙族迈进了一步。

但这个描述看似简单,但在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修行中,很少有蛇能平安地度过这几个阶段,顺利化龙。

除此之外,鲤鱼会通过跃龙门的方式,变化为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上述化龙的方法历经艰辛,虽然比不上龙王这样的上古神龙——应龙的后代,但也是地位尊崇的。

除了这几种办法,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化龙方式。

一种是喝了龙尿。在《西游记》原著的第六十九章里,孙悟空为了给乌鸡国国王治病,让白龙马给他点龙尿。白龙马当时是这样说的:“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童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

另外一种是化龙池,在天庭中,有一个地方叫化龙池,凡间的鱼进入化龙池,都会化成真龙。而小白龙因为打破了玉帝所赐的明珠,西海龙王告他忤逆,被打了二百鞭,不日就要问斩。

观音大士路过,救了他一命,让他变成了白龙马,作脚力驮唐僧取经。取到真经之后,小白龙被封为八部天龙,进入化龙池,由马的形象恢复成龙,还由白龙变成了金龙。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动物,它与我们所说的龙没有关系,却被人叫龙。

比如说在印度神话中,蛇即称为龙,曾经有金翅大鹏雕,一天可以吃一百条小龙。这里的龙,就是蛇的意思。

所以在西游记里,玉皇大帝每次宴饮,都会有龙肝凤骨髓,这里的龙肝,可不是真龙,只是那些经过了化龙池,变化为龙的鱼虾而已。

他们虽然称为龙,和四海龙王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就像人和猿猴虽然形似,却没有多大关系,你会在动物园里看到有猴子,会因此而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吗?

同理在玉帝宴会上,高高在座的龙王,肯定也不会将那些下等的龙,当成自己的同类,说不定人们比其他神仙吃得更欢呢。




吴承恩要是还活着,估计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现在胡说八道解读《西游记》的,那真是到处都是随处可见,用原著中的只言片语,然后“分析”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

最典型的就是说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的儿子,理由就是红孩儿会三昧真火。

原著当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降服,玉皇大帝宴请如来,举行“安天大会”,当时的佳肴就有龙肝凤髓,琼浆玉液,所以有人就说了,玉帝怎么请如来佛吃龙肝啊。

于是,就有人大做文章,开始了理论性的推敲,全方位阐述西游世界当中,其实龙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天上的神仙吃龙肝,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虽然在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龙是非常尊贵神圣的动物,凡间的皇帝,甚至将龙作为自己的图腾与象征,世间再也没有比龙更尊贵的动物。

但是在西游世界中,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西游记》里的龙,真的不怎么厉害。

比方说泾河龙王只是擅自改动了下雨的时间与数量,然后就被送上了剐龙台,孙悟空刚修炼得道也就是个太乙散仙,就直接从龙宫抢走了定海神针与整套的装备。

甚至于在车迟国斗法的时候,三个国师修炼出旁门左道的法术,居然也能使唤神仙,而羊力大仙更是直接炼化出了一条冷龙,这些都看得出,西游世界里的龙的地位很低。

正是因为西游世界当中龙的地位非常低,所以天上的神仙想要吃,那凡尘当中的龙,似乎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了,但这实在是荒谬。

倘若真是这样,泾河龙王估计就不是被送上剐龙台,而是被送去天宫的厨房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其实天上的神仙们,他们吃的所谓龙肝,并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一些下界生灵修炼而成的龙,甚至于因为某些机缘巧合变成的龙。

众所周知,在咱们的传统神话故事当中,凡间的鲤鱼如果跃过龙门,就能够化龙,而像是蟒蛇之类的生灵,经过修炼也能够成为龙,这些龙跟天生的龙是不一样的。

西游记的原著当中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描述,比如给朱紫国国王治病的时候,小白龙就坦言,他要是过河的时候上厕所,附近水里的鱼虾都能够化龙。

另外,小白龙跟着一起抵达西天,进入化龙池恢复真龙之身,化龙池也有化龙的能力。

因此也有人认为,天上的神仙们所吃的龙肝,其实并不是从真龙的身上取下来的,而是从那些非常规途径后天化龙的龙身上取下来的。

但是这种说法也没什么道理,因为原著里并没有这样的描述,都只是想象猜测,更何况传统文化里上苍有好生之德,怎么能够因为口腹之欲,擅自夺取生灵的性命。

实际上,吴承恩当初在写的时候,只不过是用了个成语而已,最早说“龙肝凤髓”的是苏轼,而这个词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用来形容极其珍贵的食物。

明朝时期的《群书拾唾》当中记载的“八珍”,当中就有龙肝凤髓。

当然不是真正的龙肝凤髓,这里的龙肝,实际上说的是马肝,而凤髓指的是锦鸡的脑髓,这些都是非常猎奇,但又的确非常珍贵的食材。

《西游记》原著当中,最早出现龙肝凤髓的是安天大会上,玉帝请如来佛这些吃素的人吃龙肝凤髓合适吗?想想也不可能,这里的龙肝凤髓,只不过是指非常珍贵的食物而已。

也别扯什么佛教原本是吃肉的,只要三净肉即可,这是不假,但西游记是站在汉传佛教文化的角度来描写的,如果还守着三净肉的规矩,那西天取经路上猪八戒就不会只吃馒头了。

西游记原著当中,经常出现很多“诗”的形式的描写。

通常用来形容各种场景,比如打斗、环境,此外还有用于人物介绍、兵器法宝介绍,这其实就是古时候的一种说书的手法而已,当中存在很多的夸大其词的描述。

结果现在就有人专门盯着这些描写当中的只字片语,大肆解读,然后说出了一大堆无厘头的分析理论,像什么猪八戒的师傅是谁、九齿钉耙比金箍棒厉害等等,千奇百怪。

话说回来,《西游记》当中的确存在很多反应明朝时期各种乱象与黑暗的描述,天宫当中所说的龙肝凤髓,其实在当时的明朝的确存在,当然不是真的龙肝凤髓。

明朝中后期的宫廷,饮食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宫廷豆腐,是用千百只鸟雀的脑子做成的。

天界的玉帝对应的就是人间的皇帝,他们大摆筵席,庞大的开销从哪儿来自然不必多说,哪怕是原著中的龙王也不是善类,比如西海龙王的外甥霸占黑水河,结果河神求告无门。

整体来说,原著当中龙王不抗议天上的神仙吃龙肝,因为那压根儿就不是真正的龙肝,只不过是一个形容词而已,也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理由。




答: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一道“名菜”,正是“龙肝”。

从全书来看,这道“名菜”,基本只在玉皇大帝的宴会上“专享”。比如那馋坏了孙悟空的蟠桃宴上,就不止有蟠桃,而且“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待到孙悟空被如来佛祖收拾到五行山下,天庭热闹召开“安天大会”上,也有“龙肝凤髓,玉液蟠桃”。甚至,孙悟空保唐僧取经的一路上,每当他回忆起自己大闹天宫的“犯罪前科”时,也常捎带回味起龙肝:“私行空阁饮琼浆,龙肝凤髓任我吃”。

可见这“西游世界”里的龙肝,属于玉帝宴会上才有的珍品,地位直追蟠桃、老君金丹、人参果等珍品。别说下界的妖怪,就连天上的神仙,也难得有一次口福。为何如此名贵?可以看看《西游记》第69章里,白龙马的一番炫耀:“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龙尿尚且如此,龙肝自然更是奇珍。

但是,这作为“珍品”的龙肝,可不是像蟠桃一样“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却是实实在在要从龙族子孙身上割下来。这也就是说,玉帝每办一场宴会,都不知要吃掉多少龙。可同样是“西游世界”里,“龙王”也是个重要角色,为何对这“上仙吃龙肝”的场景,却是集体保持沉默呢?难道真像许多“衍生作品”所说,“龙族”在西游世界地位太低?

其实,如果仔细看的话,龙族乃至龙王,在西游世界里地位真不低。龙王们不但是一水之主,而且担任着为人间“司水布雨”的任务。因此别看在天庭这边,龙王们降雨错了点数就会被杀头,遇上孙悟空这样的狠角色也只能被乖乖拿捏。但对于西游世界里的人间帝王们来说,“龙”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比如“车迟国斗法”那一段里,当孙悟空召唤四海龙王在车迟国亮相后,那先前“牛气”的国王瞬间就腿软了,当场“在殿上焚香,众公卿在殿上礼拜”。可见地位之高。

那么为什么在玉帝的餐桌上,这在民间地位甚高的龙,却落到被宰割食用,做成龙肝的地步?《西游记》里之所以这样安排,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书中玉皇大帝的“权威”。

虽然在诸多“西游题材”影视剧里,玉皇大帝常是一幅怂包模样。但放在小说原著里,玉皇大帝却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模样,非但不曾被孙悟空打得钻桌底,相反时时处处,都要展示其威权。比如在“凤仙郡祈雨”桥段里,玉皇大帝仅仅因为郡侯一次无意的冒犯,就对凤仙郡下了“三年不下雨”的禁令,哪怕当地老百姓“累岁干荒”“十岁米易米三升”“打劫吃人而顾命”,他依然是不管不问,直到凤仙郡百姓集体诵经才作罢——老百姓的死活,比不上“玉帝老儿”的面皮。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西游影视剧”里常常怼天怼地,西游小说原著里也曾大呼“皇帝轮流做”的孙悟空,到了《西游记》原著的后半部分时,对玉帝已经非常恭敬。比如“凤仙郡求雨”桥段,当孙悟空得知了玉帝的禁令后,第一反应也是“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这样的玉帝,“吃龙肝”自然很轻松,在他治下的四海龙王,又怎敢说句“不”字?如此情节安排,展现的正是高高在上的封建皇权,那冷冰冰的残酷。

除了这个直接原因外,如果我们细细对照同时代明朝的历史,也可以体会到《西游记》这一情节安排的更多用意。首先一条,就是展现明代统治阶层,那奢靡的饮食生活。

在西游世界里,龙肝是玉帝宴会上的独家硬菜。但玉帝宴会上“龙肝与凤髓,熊掌与猩唇”的菜单,放在明朝其实很接地气。《西游记》的创作与出版年代,正是明代宴席日益丰盛的年代。同时期典籍《群书拾唾》里就列出了当时明代美食里的“八珍”,即“龙肝、凤髓、豹胎、猩唇、鲤尾、鸮炙、熊掌、驼峰”。其中的“龙肝”,许多学者认为是“马肝”,“凤髓”是锦鸡脑髓,“鸮炙”则是“烤猫头鹰”,每一样,都是美味且昂贵的食材。

而明代的饮宴,从宫廷到官场,也是一年赛一年豪奢。《明宫词》里的明朝宫廷饮食,何止吃“龙肝凤髓”?单是最朴素的宫廷豆腐,其实都是用鸟脑制成,皇宫里一盘普通的豆腐菜,往往就要杀掉近千只鸟。而士大夫官场上的饮宴,同样是极度奢靡。明代前期时,哪怕高官饮宴,也多崇尚简朴。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士大夫间的一顿普通饭局,经常是老百姓家“数月之费”,宴席上山珍海味齐集,且多用玉制餐具,金银酒器都显得土气。

宴席的食物消耗量,更是无比惊人。明朝学问家谢肇淛记载说,他的父亲曾参加过一场官场宴会,不过三席酒菜,却用掉了十八只鹅和七十二只鸡,外加150斤猪肉。至于高官宴会,那更是“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富有小四海”。特别是在《西游记》的“家乡”淮安,明朝嘉靖年间时,这里成了明代的“造酒重地”,每年单准备造酒的原料,就要用掉100万石麦子。

这是什么概念?明初明朝收复辽东的战役里,十五万明军消耗掉的军粮,差不多也是100万石。刚够造酒。

混迹于明朝官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亲身体验过明朝权力场的“豪奢宴会”。在他的记录里,明代高官们的宴会,往往都在豪华游艇上,桌上的菜堆得很多,像“在修建一座小型的城堡”。这样的宴会往往持续一个通宵,且“开支全部由公家支付”。

而这“开支全部由公家支付”一句,也带出了《西游记》里“龙肝凤髓”桥段的另一层深意:这么豪奢的饮食,究竟由谁买单?豪奢的背后,正是一级压一级的残酷盘剥。

作为一部充满讽刺主题的经典小说,《西游记》的一大讽刺对象,以《吴承恩诗文集》里的话说,正是明朝“科役日增”的盘剥现象。而玉帝宴会上的“龙肝凤髓”食材,却更折射了当时社会盘剥的残酷现实::一级盘剥一级

如果说《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对应是是明代的封建皇权,那么玉帝治下的龙王,对应的恰是明代的基层官吏。比起龙王被玉帝“吃龙肝”来,明代中后期官场的一大陋习,正是“迎送之风”,只要上官到了己方境内,那必须是各种殷勤招待,陪吃陪喝是常事,咬牙塞钱更是必须。放在嘉靖中后期,阁老严嵩专权的时代,其“体系”下的大小地方官,也必须定期送孝敬,美其名曰“问安”。这一个个,像极了西游世界里给“上仙”赔小心的龙王。

但是,千万别就此以为龙王们是善类。比如西游世界里,被孙悟空随意拿捏,甚至还要给玉帝“献肝”的龙王们,捞起私利也不手软。比如西海龙王家的外甥,就赶走了黑水河的河神霸占一方,害得河神求告无门。如果不是这“大外甥”作死抓了唐僧,没准还继续在黑水河做土皇帝。只此一样,就可见《西游记》背后的恐怖生态:一级对一级的盘剥,最终买单的,到底是小民百姓。

如此生态,也正如明代名臣张居正的一声叹息:“当嘉靖中年,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时景象,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而在张居正去世几十年后,崇祯年间的兵部尚书梁廷栋,也是一声怒喝:“国家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余万”。民间随便来个“上仙”,一级级盘剥下来,可怜小民百姓,就要被刮走上百万财富。这样每况愈下的明朝,怎能不到了覆亡前夜?

为什么《西游记》能位列古典名著行列?一盘龙肝背后,就是多少兴衰感叹。

参考资料:《走进晚明》《明代社会生活史》《浅析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

作者: 张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西游记   玉皇大帝   龙王   玉帝   龙肝凤髓   宴会   神龙   明朝   西游   如来   原著   明代   悟空   抗议   神仙   地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