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丧葬文化有哪些?人死下葬前为何要停放3天?“头七”指什么?

一丶中国丧葬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丧葬习俗比较复杂多样。根据记载,早从周代开始,传统的丧葬,就有了一套比较完整而繁杂的流程。不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丧葬文化,其丧葬习俗礼仪,更是繁多且不尽相同。

过去不同朝代和民族的丧葬礼俗也有很大差异,汉族人讲究入土为安,所以实行的是传统的土葬。

而少数民族由于信仰不同,丧葬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天葬、水葬、火葬、树葬、悬棺、崖葬、二次葬等,都体现出了华夏民族丧葬礼俗的多样性。

华夏民族人民的丧习以土葬为主,同时有送终,报丧,吊唁,报庙,入殓,出殡,下葬等古老的丧葬习俗大体相一致 。“百里不同风,十里俗不同”。

比如传统丧葬中,不同地区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等习俗。所谓的圆坟就是指从出殡日开始算到第三天,需要到墓地上梁、上香、摆供品、烧纸钱等。

报丧。上述事务完毕,即派人向亲友报丧。报丧者不论晴雨,均须右腋倒夹雨伞一把(说死者灵魂可藏于伞内同去),俗称“倒夹报死伞”。这个特殊的标志,便于路人和亲友识别,也便于报丧者一路方便。

破孝。是对吊唁人,裁分孝服、孝布。子女着重孝(孝服或宽长的孝布(女婿配腰布),一般亲友三尺头布(现在多送白毛巾),俗称称“撕孝布”。需提前准备,人到即送。

守灵。报丧之后,子女、晚辈披麻戴孝(麻皮儿束腰,头裹白布,白布幔鞋。鞋幔和头布染不同颜色,区别辈分),不离灵堂。直到正式下葬,要昼夜守护在灵床左右,一边哭哀,一边不间断烧纸。

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在外的晚辈到家先要灵前跪叩、哭悼,然后披麻戴孝。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边瞻仰边哭悼。远一点的亲友,瞻仰之后烧张纸,行三鞠躬礼即可。有新到亲友吊唁,子女要陪哭、跪礼;

亲友吊唁,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以往贫穷时多时烧纸、蒸馍、白面,亲近的还送生鸡、生肉,多少因人而论。现在多为烧纸、烟酒、鞭炮、现金等;期间,一盘或两盘“响器(唢呐队),不停吹奏。来人吊唁、入殓、下葬悲曲激荡催人泪下,中间一般吹奏喜曲缓解悲伤;

亲友前来吊唁,主家会当面告知答谢宴日期(以往因条件有限,一般当日只吊唁不待客,参忙人员大锅饭一碗端。正式待客需等到死者“五七(三十五天)”。现在条件好了,多数定在下葬当日中午。

关于待客丧宴,也是“全场儿”(四荤四素八个盘,六个大件八碗汤),过程和内容与我写的《古老盆地那古老的婚嫁习俗》中描述的基本一样。只是死者的娘舅家人要坐主席,饭后娘舅家人还要与死者家属商定死者配偶、遗属的赡(抚)养、死者头周年待客等事宜。当然,也有老娘舅等对不孝子女的最后一次、最严厉的教训。

报庙。下葬前一晚,由长子或承重孙打幡,率领众子众孙及亲友一行到土地庙“报庙”。传说阎王爷管人生死,土地爷是他手下的地方官,死者鬼魂见阎王前,先在土地庙暂留。报庙就是告知土地爷:死者明日要前往阴间(现在没了土地庙,一般都是报到家门三岔路口)。

民间有“三魂七魄”的说法,认为人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逝者死后,从去世日开始算起的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也正是如此,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包括了“烧七”的习俗讲究,即每隔七天作为一个祭日,共49天。在烧七的时候,逝者的家门口大门前需要挂白纸灯笼,以此表示家有要守孝。头七在家里设灵牌,祭拜,其余的六七,都要到逝者的坟地里烧纸钱。



二丶人死下葬前为何要停放三天?

很多人都相信,人死亡后的某个短暂时间里,还会留念人间,舍不得亲人朋友爱人。有时候,所见的死亡,也许并非是真正的死,“诈尸”这种诡异的现象,你我应该都没有见过,姑且也不好说是不是存在。但是人被宣告了死亡,最后还活过来的例子倒是存在,大家也听过,熟悉不过。

由于古代的医疗水平低,人们出现假死的情况,在没有精细的医疗科技的检查支撑下,人们很容易就被误诊了。为了避免发生大错,于是就有了人死后,要停尸一段时间的习俗。

所以,为了预防没死的人被当成死人给埋了,人们就会将遗体停尸一段时间后,再入殓。一般会放三天。遗体放到棺材里,称之为入殓(或大殓),一般来说人死后的第三天,就要举行大殓礼。当然,最早的时候,这个停尸的时间也并不是三天,可能有七天。

人死后,停尸三天,预留给亲人朋友和逝去的亲人道别、哀悼的时间,基本合适。所以,人死后停尸3天看似迷幻诡异,其实是有一定的现实道理的。

现代一般停三天。


三,头七是指什么?

民间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在祭祀时以“七天”作为计算单位。从人死后开始算,每间隔七天就需要祭奠一次,叫做“做七”,而最早的前7天,则被称为“头七”。




以前是实行土葬,现在是实行火化,以前土葬要比火化停放的时间长一些,因为土葬要等亲戚赶到见面才装棺。现在火化人一死就急着要火化,虽然火化环保又节约土地,但火化要比过去土葬抬埋还费钱。

农村人死抬埋需要择吉日,按照农村唯心的话来说,人死抬埋的时间不能有冲兙,就看抬埋那天的日子吉利不吉利。人死在家停放的时间长短,是由抬埋那天的日子所决定的,不是说那天抬埋就抬埋。

人死在家停放的时间有长也有短,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有些高寿的老人死了,家中有孝顺的子孙就希望多停放几天,家庭条件好的就有意要多停放几天。

还有些是凶死的叫短命鬼,连家都不得停放的,就要快快火化快快抬埋了。在家的时间也是根据气候条件决定的,比如说,冬季就可以在家的时间长一些,夏季就可以在家的时间短一些,因为夏季人死尸腐烂不宜久停放,还有的是因为日子将就不了,由择日决定。






人死后下葬之前并不是一定要停放3天,停放多少天是根据季节和地区而定的。有的地方是夏不过三,冬不过七。有的地方是春三,夏一,秋五,冬七。现在一般是停放3天。为什么要停放3天,原因有以下3点。

1、避免休克的情况

古代的医疗水平落后,都是通过脉搏、呼吸、心跳等状态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死亡。有不少人休克被判定死亡,有些休克人能自己恢复生命体征,古代称诈尸。停放3天就是防止把休克误判为死亡,看死者3天内能不能恢复生命体征。

如果停放时间短了,有人休克不能自行恢复,造成误判悲剧。停放时间长了,尸体腐烂,会有一股奇臭的味道。所以一般是3天。也就有了夏不过三,冬不过七,春三,夏一,秋五,冬七的说法。

2、有时间准备后事

丧事办理,礼节繁多,事情繁琐,人员众杂。时间短了会因仓促乱作一团。3天可以井然有序办好丧事。

3、让亲朋好友瞻仰遗容

古代的交通条件落后,停放3天,方便远道的亲朋好友瞻仰遗容。

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




人死下葬前为何停放三天?确认一下是否命限值此?多数都是找一些身强力壮人来守灵或者是儿女通过哭喊来唤醒,说是阳刚之气能辟邪,有些人惊吓过度造成了短暂大脑的休克,所谓的灵魂出窍。

到了第二天晚上送盘缠,用纸做的高头大马车金元宝~冥币等等,随着阴间的通行证生辰八字名点燃,放一个凳子上面撒上江米面说为了防滑,儿女们跪拜在地上磕头,烧完纸钱你会发现,凳子上有的是脚印,有的是手印,脚印居多这说明死者的亡灵已去。

上殡仪馆时亡灵身上的哪块红布和嘴里的含口印?通常情况下女儿要那块红布代表日子红红火火,儿子通常要那个含口印放在酒里泡上七七四十九天,红布包那是一个非常好的镇宅之宝,小孩哭闹不止或者老做噩梦放在枕头底押惊添财。

一般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是风水界道魔咒。第七天已经正式认可阳间的人三魂魄转化成阴间的鬼事实,通常家人都盛情款待亡灵希望远去的途中,金银财宝冥币,喜欢的衣物尽力而为,希望心想事成。

再就是等下葬,风水先生看墓地的同时先把儿女召集起来,问一问生辰八字?看看选哪个方位?对儿女更有呵护功能?罗盘更能精准的测出方位准确度,杀只公鸡老早去阎王报信,红布包上骨灰盒还有一些在你这里就不必多说了,最好在中午以前把这些下葬的程序做完。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风俗文化[太阳]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丧葬文化和习俗。丧葬的方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就我们洛阳地区而言,自古以来一般都采用土葬,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丧葬制度改革,城区绝大多数都采用火葬,火葬以后在陵园里购买墓地,然后再把骨灰盒埋入土里,”入土为安”。而广大农村还是习惯于土葬,上面要求最紧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先火葬,然后把骨灰盒放到棺材板里,而后再埋入墓中。也有不少不火葬,利用晚上夜深人静后偷偷把亡故者的死尸放在棺材里埋入墓中。

具体的丧葬习俗是人断气以后趁着身体还有一定的温度,胳膊腿能够弯曲,抓紧洗脸,净身,换衣服,梳头(男的还要理发刮胡子),然后移尸草铺上。如果是白天断气,儿女近亲大放悲声,街坊邻里闻讯前来帮忙料理丧事。如果是夜里断气,一家人一般守尸,清理打扫,准备,等到天微明时才大声哭。

丧事的料理一般是有三五个人组成一个治丧小组吧,然后立伙做饭(现在一般都是速办,简办,打墓,砖箍墓,运棺木,下葬,埋葬一条龙服务,也不做饭,由酒店直接送),报丧,烧轿(用五色纸扎成轿,前后有纸人抬放在大门口,有儿女抬着老人衣服的两只胳膊把魂儿引出来把轿烧了。等宾客到齐后焚黄(白纸包住金银元宝),献爵(三杯白酒拜后洒到地下),磕头跪拜痛哭,祭奠完毕,入棺(移尸棺材里),盖板釘牢,然后统统开饭,起殡送棂,下棺,封墓,而后,所有帮忙人等散去,儿媳妇先行一步,大门口等候,从儿子手中接过老人遗像框,迎进家里,安放在客厅桌子上。

如果家里的高龄老人在春秋或者冬天亡故,我们这里也有不立即埋葬,而停放三天或者七天后再埋葬的。在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有的儿女或孙辈有特殊情况不能赶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的;二是老人走的突然,儿女们一时从感情上接受不了,丢不下,想再陪伴老人几天。

另外,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未成年(20岁以前)的,未成家的,因车祸,急病,住院死亡在医院的人都不能进家,在大门外搭棂棚吊唁,入棺等。

“头七”是指逝者亡故七天,具体规定我们这里也不太统一,有的是从亡者断气那一天算起,有的则是从埋葬入土的那一天算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丧葬   土地庙   娘舅   土葬   丧事   烧纸   逝者   休克   死者   习俗   亲友   中国   儿女   老人   民族   时间   财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