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来了之后感冒都不见了? 玮的回答 -

在疫情爆发后,感冒的确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


1.防控措施的实施:为了遏制病毒的传播,各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社交隔离、口罩佩戴、勤洗手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人们之间的接触,减少了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


2.人们的行为改变:疫情的来临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卫生和健康,大部分人开始更加注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这些行为改变减少了感冒病毒的传播。


3.疫苗接种:随着疫苗的研发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COVID-19疫苗。虽然COVID-19疫苗主要是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但它也间接地起到了减少其他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效果,因为减少了人们被感染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感冒的传播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感冒病毒已经完全消失。感冒病毒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时期和地区可能会出现小规模爆发。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仍然非常重要,以防止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疫情和感冒存在相关关系,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认为“疫情来了导致不见了感冒",与“抽烟能杀死病毒”这样的结论如出一辙,这是典型的归因错误,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幸存者偏差”。

二战时,英国人曾对飞回来的战机做过一个统计,发现飞机受损部位都在机翼,因此有意见认为应该增加机翼的安全装置,但随即发现,这是个荒谬的解决办法。因为机腹受到攻击的都坠落了,机毁人亡,不可能再飞回来,而那些飞回来的都是幸存者而已。

因此,我们要明白几点:

你没看见人家感冒并不代表真没有了。

疫情之前,感冒表现主要是外在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很明显,也很容易发觉;但疫情发生之后,很多人带了口罩,即便感冒也不容易被发现。

还有更大的一个原因,因为疫情来了,大多数人都躲在家里不外出,你见到的人少了90%以上,从概率上来说,你见到感冒的人就更少啦。

可事实上,疫情期间还是有不少人感冒的,远的不说,我老婆就感冒过,只不过她是普通感冒,没几天就好了。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也没有必要广而告之啊。

疫情和感冒存在相关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

疫情来了,人都待在家里,如果只是普通感冒,症状没那么严重,大家是不太敢去医院的。原因很简单,去医院会增加交叉感染风险。与其如此,还不如待在家里更安全。

换句话说,因为疫情发生了,一些普通感冒往往选择在家吃药或者“自愈”,但这并不代表感冒不见了。

从时间上来看,确实是疫情发生后,看见感冒的情况更少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两件事相继发生,并不代表二者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疫情让人们更加注重身体保护,可能是导致感冒情况减少的一个因素。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这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身体健康,养成了勤洗手、开窗通风和外出戴口罩的好习惯。

恰恰也因为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可能在客观上确实降低了普通感冒发生几率,不需要去就诊或者吃药。虽然我没有数据支持这一结论,但是完全是有可能的。

因此,综上所述,题目中所说的“疫情来了之后感冒就不见了”的说法是不严谨的,这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是直接因果关系,因为感冒并不是真的变少了,而是去医院就诊的人少了,人们也更加注重自我健康防护了。

这才是符合逻辑的理性看法,你认为呢?认同就请点赞、转发或评论吧,谢谢!

关注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抄袭。




你好,我是空妈。

为什么疫情来了之后,感冒都不见了?

这个问题,空妈觉得原因有几个:

1、在疫情期间,大家都非常注意健康这一块儿的问题,所以患感冒的概率,就比平时少了不少。

2、还有一点就是,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是在家自行隔离的状态。要知道很多感冒也是传染性的,如果接触人少了很多,那么也就降低了感染率。

3、疫情期间大家的清洁、防护工作都做得很到位,比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等,这些生活细节方面问题,也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感冒的发生。

4、另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身边以及周围人的健康关注,比如这段时间迅速推行开来的健康码,就是能够实时监控每个人的身体状态,这样一来也从源头杜绝了很多感冒病源的传播。

我是空妈——育儿是个繁琐长远的事情,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新冠肺炎与普通感冒有相似的发病季节,也有相似的症状,但区别在于新冠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因此需要重点防控。那么,为什么新冠肺炎爆发后,普通感冒就不见了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首先需要更正一个观点,疫情期间普通感冒并未凭空消失,而是患病人群有所减少,这主要得力于严格的防控措施。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分类属于病毒,普通感冒也多由病毒引起,因此二者有相似的传播途径,我们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既能防新冠病毒,也能防感冒病毒:佩戴口罩、与人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可降低呼吸道飞沫传播风险;避免久居相对密闭空间、保持居室通风,可降低气溶胶传播风险;饭前便后勤洗手、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可降低接触传播风险。相比于新冠病毒,普通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两种,传染性也没有新冠病毒那么强,因此疫情期间我们采取的防控措施可大幅降低普通感冒的患病风险。

与新冠病毒不同的是,感冒病毒可能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疫情期间之所以很少感冒,除开少有机会接触毒力较强的感冒病毒,还与免疫功能强弱有关。免疫功能在感冒发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免疫功能较强,同时感冒病毒毒力较弱、病毒数量较少,通常很少感冒;若免疫功能低下,即使感冒病毒毒力弱、病毒数量少,可能也会感冒。疫情期间,我们没有了工作压力,很少熬夜,心情舒畅,营养均衡,很少受凉,因此免疫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可战胜普通感冒病毒。但相比之下,一线抗疫工作人员感冒风险则较高,因为他们工作负荷较重且休息时间较少,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与普通感冒、新冠肺炎同一季节发病的流感,由于传染性较强,且病毒毒力较强,因此在美国地区感染人数较多。

综上,疫情期间感冒患者并非凭空消失,而是患病人数有所减少,与得力的防控措施密切相关,同时人们免疫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因此抗感冒病毒的能力有所增强。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为什么疫情来了之后感冒都不见了?感冒不是不见了,而是大大减少了,就原因来说,我们在预防新冠病毒的同时,也把流感病毒给预防了。

一. 钟南山院士是如何阐释人体和病毒对抗的?

针对人体和新冠病毒的对抗,钟南山院士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人类感染病原体之后,会不会发病,以及发病后的严重程度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是病原体的数量、毒力以及人体免疫力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冠病毒是病毒,流感病毒也是病毒,从钟南山院士这段话,我们在正确认识人体和各种病毒对抗的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认识,包括,该如何预防感冒病毒的侵袭等。

钟南山院士: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


二. 我们在预防新冠病毒的同时,也把流感病毒给预防了。

1. 新冠病毒无论是在毒性方面,还是在传播性方面,都是流感病毒的很多倍。

其一,毒性方面。

我们以美国的疫情来说明:从2022年1月到9月,美国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为23.38万人;对比美国死于流感病毒的人数:2017到2018年,6.1万人;2018到2019年,3.4万人;2019到2020年,2.2万人。

其二,传播性方面。

季节性流感病毒的RO值(传播指数)为1.3,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RO值为2.5-3,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2的RO值为13.3,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4/ BA.5的RO值为18.6。需要举例说明的是,当病毒的RO值为2的时候,说明病毒感染者有可能传染两个人。

新冠病毒不同毒株的RO值


2. 从病毒传播方式和防疫手段的角度来说,我们预防新冠病毒的同时,也预防了流感病毒。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在具体的传播方式方面,虽然有不同之处,但是在主要传播方式方面,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的;这方面的预防,我们大家从新冠疫情开始,就遵从了专家的意见,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的防疫习惯。

再看看上面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数据对比,我们就会明白,平时既然能把毒性更强、传播性更强的新冠病毒预防了,肯定也能把流感病毒给预防了,就此而言,我们平时出行养成戴口罩的个人防疫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人员集中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公交车、超市等地方。

戴口罩对于我们预防流感病毒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更好地预防流感病毒,或者避免感冒,我们还是应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从钟南山院士的话,我们明白,只有增强了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更好地预防感冒,尤其是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群,那么,如何来增强自身免疫力来抵御流感病毒呢?

1.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避免或者削弱新冠病毒的侵害,同样道理,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避免或者削弱流感病毒的侵害,在九月、十月,天气转冷的时候,老弱人群很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

2. 平时以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锻炼身体的习惯、合理饮食的习惯、劳逸结合的习惯、保持良好心态的习惯等。就锻炼身体的好处来说,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同时,也会起到增强器官功能和免疫力的作用。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疫情   因果关系   肺炎   免疫力   疫苗   院士   流感   免疫   习惯   措施   风险   原因   病毒   功能   财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