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临县碛口古镇好玩吗?

碛口古镇及周边的李家山、西湾村等都值得游览

碛口古镇,是碛口旅游区主要景点,还包括西湾、李家山、寨子山、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黄河石壁水蚀画廊等。我来到碛口古镇后,雇辆车开始古镇周边游,先去看黄河石壁水蚀画廊、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午饭后又去李家山、西湾和寨子山村。驾驶员当导游,带我走马观花般逛一遍。

△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

△最高处是碛口古镇的黑龙庙。

碛口,是因“大同碛”而名。就在近处的黄河大同碛,素称险恶,水急浪高,暗礁多,落差大,船筏难以通行,碛口便成为了黄河北段水陆中转码头,明清至民国时期,是北方著名商贸重镇。现在这地方依旧很古朴,烟火气息也很浓。

△李家山村景局部。

△李家山村景局部。

有位著名画家到李家山采风时,被这里的层叠窑洞,错落有致分布在山坡上,像一幅浓郁黄河风情、纯朴百姓人家的画卷所震撼,使这偏僻的小山村逐渐受到关注,后来到李家山摄影采风、写生作画、观光旅游的人多了名气更大了。

△最高处是西湾村后山。

△西湾村最高的房子一一绣楼院。

西湾村背山临湫水河而建,保存完好的晋西风格四合院建筑群,精致考究、古朴厚重,村内七条纵横小巷,把四十多座院落串联起来,院院相通户户相连,形成“立体交融式”的独特风格,也是山西省唯一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碛口古镇位于黄河秦晋峡谷中段,山临县西南48公里处,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镇自清中叶至民国,凭借黄河河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便利的交通让碛口古镇成为了晋、陕、蒙、甘等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商品集散地。

关于碛口镇名字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及黄河了。碛口镇,名字的关键在于"碛",根据《汉书》记载:"濑,湍也,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激水为湍,积石为碛"。可见碛口的命名与黄河泥沙堆积而成的险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事实上,碛口镇就是因为距离黄河第二大碛——大同碛不到600米而得名的。

"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岳声色大文章",这是清道光年间崔炳文为碛口黑龙庙山门题写的楹联,同时也是那个时期碛口商贸兴盛的真实写照。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河漫滩,发展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重镇,碛口镇又有着怎样的优势呢?

首先碛口镇的成功在于它的地理环境。碛口位于黄河与湫水河的交汇处。湫水河,又名陵水、临泉水、临水等,发源于兴县合查山南麓的湫水寺,纵贯临县南北,至碛口流入黄河,全长一百多公里。每逢雨季湫水河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注入黄河,在黄河东岸形成了"麒麟滩"。

麒麟滩的存在把原本宽四五百米的黄河挤成只剩八十至一百米宽度,再加黄河在这一千米内有着近十米的落差,这就形成了河水湍急、波涛汹涌、礁石林立的"大同碛",使船只不能安全通过,不得已之下船只只能在此靠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中转码头。

粮食成为了碛口镇成功的另一因素。明朝建立之初,为防范北元南下,在河北、山西北部一带设立了"九边"重镇并将百万之兵屯驻于各边镇。九边重镇的存在,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粮食运输压力。为解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难题,明朝政府推行民运粮、就地屯田、开中制(用粮换盐引)等方法来解决这一困难。其中民运粮就涉及到了运输这块,碛口濒临黄河,南接汾运盆地,北与晋中太原盆地相连,溯河而上可达九边重镇大同镇、固关镇、宁夏镇等地,成为了民间粮食运输的重要枢纽。

到了清朝初年人口激增,本就多山贫瘠的山西经常面临着缺粮的问题。为了缓解山西粮食的压力,巡抚刘于义采取了蒙粮运晋的方式。将蒙古的粮食通过黄河运送至山西,并在碛口上岸,再经水路、陆路运送至汾州或者太原。碛口再一次成为了粮食运输的中转站,无疑是推动了碛口商贸的兴起跟发展。

最后碛口古镇的兴起就不得提及一对父子、一群人。在碛口兴起的过程中,当地村民陈三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永宁州志》记载:"康熙年间,岁大祲。三锡侧然隐忧,因念北口为产谷之区,且傍大河,转运匪难,遂出己货于碛口招商设肆,由是舟揖青至,粮果云集,居民得就市,无俘饿之虞,三锡之力也。至今碛口遂为巨镇,秦晋之要津焉"。时至今日,碛口镇当地人都尊陈三锡为碛口镇的创始人。

作为陈三锡的儿子陈秉谦也继承了父亲建设家乡的志愿,乾隆四十四年,陈秉谦负责修整了永宁州至碛口的道路,史载:"郡守徐公令秉谦修黄卢岭官道,秉谦慨然独任。除捐己货外,竭力经营,逾年而工峻"。这陈氏父子对碛口古镇的建设可谓是尽心竭力,在父子二人的努力之下,碛口镇愈发兴盛。

碛口镇的兴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晋商的来往。晋商们从西北运回来的粮食、麻油、盐、碱、药材和毛皮都先送到了碛口,再由碛口发往山西各地。从山西各地采购的绸缎布匹、煤油、茶叶、铁制品、洋货最终也经由碛口运向了全国各地。

商贸活动的繁荣很快带动小镇发展起来,各种店铺、钱庄、客栈、酒肆等业态应运而生,小镇整日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叫卖声不绝于耳。这一派繁华的景象一直维持到了抗日战争,随着1938年日军的到来,迫使众多的富商巨贾撤离碛口,昔日繁荣的小镇很快就衰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公路、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得碛口丧失了河运的优势,从此完成了它商品中转站的历史使命,最终被人遗忘在晋陕峡谷当中。

今天的碛口古镇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脚下的石板路,眼前民居、院落、客栈、当铺、庙宇、码头,似乎都在诉说曾经属于它的繁华。




作为一个去过这些地方的山西人,我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临县与碛口等都曾是晋商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据点场所。在这些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待开发旅游资源。许多对晋商文明或山西近现代史感兴趣的朋友,都会为这些地区所吸引。

第二,近十几年来,国家在这些地区大力开展交通建设,交通的便捷也让这些地区同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第三,这些地区在搞旅游参观的同时,自己也发展相关的餐饮等服务。产业有多元化的趋向,这些优势都让参观的人有递增趋势。

可是这种增幅是缓慢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呢?首先,由于这些地区起步晚,开发晚,速度又快,一些针对景物人为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恶化;

第二,由于管理服务机制仍不完善,乱收费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也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管理,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客源。

最后,这些地区的发展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摸索出适合自己走的道路。临县等地区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文教事业,让自己的家乡既有祖产,又有软实力。这样才可以提升知名度,获得更大的收益。




一个地方好不好玩,这肯定不是绝对的,而且对于某一个地方来说,它的主要客源地一定是有规律的。

例如:古镇,这种特征的村落,在各个地区都会存在,只不过风格与景致各有不同。所以,对于经常游走于江南古镇“矩阵”中的人来说,可能古镇这个词汇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了,但是如果对古镇情有独钟的话,一定会想要看尽不同风格的古镇。碛口古镇还算有差异化的了。

由于碛口古镇商业开发得不是很多,所以保存着足够的古朴的元素,喜欢这种风格的可以去溜达;与此同时,当然是在旅游设施方面没有那么完备,食宿解决起来可能无法让多数人满意。

逛这类的地方,其实最好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毕竟那里还是一处“活着的”古镇,祖祖辈辈的人还生活在他们的大院里,游客参观时其实是进入到当地的百姓家。整个古镇能够开放出来供参观,已经很难管理了,所以游客们最好也不要高声喧哗,更不要随意搬动人家家的物件,做一名不打扰人家正常生活的游客,文明出行。

再就是碛口古镇在黄河岸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来这里游览前最好做做功课,了解这座古城的故事,这样游走起来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往是繁忙的黄河码头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从古镇的展览简介里还是可以依稀想象出数十年前的景象。如果有为了旅游而部分恢复的话,也是幸事。

以上图片源于网络。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头条号“汽车自驾游”




碛口古镇的名称,是因为黄河与湫水在这里激流汇聚,流经大同碛时的落水口,于是,这里就被称做碛口,从明清以来数百年,所有经黄河河运货物,无不在此渡口上岸转陆运,是当时南来北往的水陆转运码头,明清时期,碛口码头每天客货船进出量有150艘之多,商铺多达300多家。所以,如果你喜欢历史,热爱西北的人文地理,那么你一定会爱上碛口古镇,这里既无网红旅游景点的人头攒动,又无坑人的景点,有的是纯朴厚重的历史建筑和古镇温和的人们。因为喜欢,就觉得好玩!

我来到碛口的时候,入住的是碛口客栈,挂着“四和堂”牌匾,这四和堂可是碛口保存最完好的百年建筑了,这是清代时的粮油商栈,抗战时是八路军的“新华商行”,建国后还成了碛口粮站。

沿着黄河边的明清古街上,分布着众多老商号:“锦荣店”、粮油货栈“荣光店”、粮食酒坊“裕后泉”、福顺德骆驼店、京广杂货店“广生源”,以及十义镖局、厘金局,虽然都已经破败而寂寞,却见证着碛口古渡的历史。

碛口镇外石崖上的黑龙庙,山门镌刻着两幅清人留下的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山河砺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据说在清代雍正年增修的乐楼,每逢古会隆节,好戏开台,黄河两岸荡气回音,响彻数里,成为秦晋两地八乡扶老携幼前来观看的盛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临县   永宁   古镇   吕梁   民运   河运   秦晋   都会   黄河   山西   重镇   明清   码头   粮食   好玩   地区   商贸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