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篇记念路遥的文章中,称路遥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这是为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政治家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自己的对人生对社会系统的认识,并引导人们去奋斗,而路遥作到了。路遥是从苦难中成长过来,他对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就像我们平常人一样,他没有反抗的能力。一个人要生活就要经历苦难,在苦难中萌生有所追求,这追求是路遥在苦难中萌生出来的反抗。路遥18岁就做了延川县的革委会副主任,也就是副县长。可是很快他又被免职了。在这些政治运动中,他认识到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候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些认识他都写在了他的小说《人生》之中,通过高加林的故事表现了出来。政治上的个人生活上的错误,我们是没有办法反抗的。他说过,我的一天何尝不是为钱而熬煎?但是我觉得人的一生除了金钱之外,还应该有些别的追求才对。他还说人只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够强大。所以他的一生中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尤其后来他为了文学奉献自己年轻的生命。说说他是一个政治家,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足以作为人们的楷模,人们的榜样,给人们带来一束光。




不光路遥是政治家,贾平凹,莫言…等那个作家会不是政治家呢?关键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他们都是讲政治的,而且他们所讲的政治,也都充分反映在他们各自的作品里。




这是贾平凹在《怀念路遥》一文中提到的,全句是这样的:“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而且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在陕西,有两个人会长久,那就是石鲁和路遥。”

由此可见,贾平凹如此之说并非对路遥的一种否定,而是一种极高的褒扬。

政治家并非政客,本来就是对一个人格局的高度肯定。路遥的写作与时代紧密结合,他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在特定的时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似乎只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与之相比,在传统的纯文学领域内还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获得了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关于路遥写作的艺术性在圈内圈外的评价并不一致,但他作品的特点十分鲜明,那就是史诗般的恢弘气势,扎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点。但客观而言,在语言上略显粗糙,在主题的创新和拓展上还略显不足,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还有概念化的倾向,这与他本人的文学趣味有关,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还需更长的历史来检验。

路遥不幸英年早逝,他的生命在最红最火的时候戛然而止,这种悲剧性的个人命运也给了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圣洁的光芒,放大了他作品的综合效应,似乎有种殉道的意味。他的作品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相似,已然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而罗中立延续了《父亲》这种风格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后逐渐走低,于是后期不得不变法求突破,但在大众眼里罗中立好像越来越江郎才尽,但其实后期的作品才是他真正的成熟后风格。而路遥显然一直活在《平凡的世界》的巨大光环中,人们无法推想假如路遥再多活几十年的话,他的作品风格又会怎样?又将收获怎样的掌声或是批评声?这一切永远也无法得知了。

路遥在写小说之前的一段岁月中,也算是短暂从政过吧,而且干过文艺宣传员。在那段岁月中,政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路遥在他的创作中,立足于现实政治始终是他作品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这从这个角度看,贾平凹对他的这句评价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是贬是褒,还是明褒实贬,当下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足为怪。




这没有奇怪的。文艺是为政治服务,路遥写作这么长久,小说写得这么出色,特别是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可称为文学界的佳作和典范,乃是难得一见文学鸿著。出于对路遥的敬仰,贾平凹在路遥的作家头上再加一个出色政治家的头衔又有何不可呢?现在不是提倡复合型人才吗?贾平凹同志与时俱进,并且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他不拘泥于作家一职,现还是一名书法大家,向他求字的人络延不绝,虽说他的字是最贵的,但还是供不应求,缺口很大,经常要等个把月才补足货。这也是作家兼书法家独有的魅力和"金钱的风采"!

综上所述,贾平凹称路遥是出色政治家是恰如其份和定位准确,也是体现了贾平凹对政治嗅觉的灵敏度,以后不但作家可以是政治家,还可以是书法家和歌唱家,这样的多面作家不是我们现社会急需的吗?现我们的名人都是有多重身份,这样就可以充分认定这些名人的存在价值。特别在互推上,文化名人都不遗余力。从贾浅浅的"浅浅体"和"屎尿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最后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作结束语: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恕我直言吧!

我始终对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保持沉默,原因只是因为作家写这部小说被累死了。对一个付出生命代价留下的成果,无论他是一座建筑物或是一部作品,包括完美与否,再说三道四总觉得有点不厚道……但现在网上既然有人屡次重提,并不断拔高这部小说,把它与贾平凹的《废都》和陈忠实的《白鹿原》并列,那我就说上几句。

        《平凡的世界》在思想上,比《废都》正面、励志的多,而且寄托了部分人士,尤其70后打拼者们的理想和情结,这是事实。但若比之于《白鹿原》,差距还是很大的,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顺便提一句,恕我不敬:《废都》的思想是邪恶的。虽然它解禁之后,很多人抬高、神秘这部小说。但所有的瑕瑜都在那摆着呢,大家只不过碍于名家的效应,心照不宣而已!《废都》最大的特色,也可以说,算是价值吧!就在于它的语言流畅,尤其性描写,类似或接近于——不能比之于“三言”——凌蒙初“二拍”的格调。      

回过头还说《平凡的世界》 。文学上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本质,必须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虚构也必须建筑在生活逻辑可能有的基础之上!《平凡的世界》的最大败笔,就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打工者与省委书记女儿恋爱的描写!面对一个官本位的现实社会,这种构思、描写,尤其特意渲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荒唐无稽的。中国过去的社会生活中不会有这种侥幸,后来的现实里更不存在这种可能!只是一种空想,或曰自作多情,甚至是作者一种一厢情愿“聊斋”式的意淫。

        有人说路遥真实生活中就曾和一个高干子女恋爱过,最后这个女的回到了北京一个新闻部工作……因此,这个情节还是比较真实的云云。但我仍要说,即使路遥真有过这么一回事儿,那还不是上世纪80年一度重视知识分子重学历的社会氛围,加上路遥当时那点“作家”光环的晕轮效应!而且很快就时过境迁,价值观变味儿……后来的社会,演变在金钱、权势的冲击之下,一切幼稚的幻想,虚幻的感情,日益招架不住且支离破碎,最后完全被排除在人们,尤其当事人的考虑的和注意范围之外!这不但尽人皆知,而且事不可逆。路遥有过一次,也只能算是个曾经的特殊例子,是个偶尔擦燃一下,转瞬也不得不熄灭的火花而已!没有任何文学上的普遍性或典型意义。

        这世界,无论现在还是过去,或许有王子偶尔看上灰姑娘的一时冲动,绝对没有公主青睐屌丝的持久依据;今日把写书的路遥等同于小说里看了几本书的孙少平,更加不伦不类。其思路,恕我直言,包括路遥的艳遇,仍然是“小生落难挨打最终中了状元……”又被招为驸马的陈腐套路!只不过作者入迷之后,总还算保持着一份清醒,知道这种杂耍是玩不下去的,只能让“公主”死掉……或如人言“公主”转回“京师”,留下穷小子咏叹一下瞎胡想、空惆怅的情绪罢了!

         在中国,任何成功恋爱的最终指向都是婚姻,而婚姻,硬件前提必须是门当户对,没有这一点,必遭无情淘汰。这才是现实的,合理的,而合理的,才是能够存在的。这也是个哲学上的命题。当然,这种“合理”是合乎事理,不一定合乎情理,这一点必须指明。但现实主义文学不移的规则,必须是承认和尊重并反映现实,否则就是伪现实主义。

        其实,路遥真正有价值和生命力的作品是他的《人生》,虽然仅是一个中篇,但情节描写是紧紧贴合于现实,看似平凡通俗的故事,却蕴含了城乡户籍二元结构对人感情的撕裂,以及青年人面对这种撕裂,其轻率选择行为造成的生活遗憾和后果,除了文学上的典型意义,也具生活中的警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政治家   出色   这一点   现实主义   苦难   对此   平凡   看法   作家   现实   政治   人生   社会   作品   财经   文章   世界   小说   文学   贾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