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井冈山会师有哪些重大的历史意义?

朱毛会师,从此朱威武雄壮,毛光闪闪亮,开辟新天地,越来越兴旺。




朱毛合璧,天下无敌!两位历史伟人在会师之前就有诸多志同之处:先说说毛主席的"三湾改编",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抵制了攻打中心城市的左倾错误路线,毅然决然转兵井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三湾改编"更有重大历史意义,一是整编部队,便于机动,二是把支部建在连上,稳定了部队,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是建立士兵委员会,经济公开!为建设新型人民军作出了有益探索!

然后说说朱总司令的"赣南三整",“赣南三整”,是指朱总领导南昌起义军余部进行的三次整顿: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在“赣南三整”中,把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军事训练三者结合起来,这是朱德同志的独创。朱总在天心圩整顿中一席话,稳定了军心,后来陈毅回忆评价极高,他说:朱德同志的这次讲话,讲了两条政治纲领,我们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依据这个纲领作些发挥工作。纲领是参加革命自愿,革命一定胜利。在整顿党团组织后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整训中提出由打大仗向打小仗转变,由正规战转向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朱总还亲自编教材授课,经过整训为今后起义军战略战术的转变,即由攻占大城市的武装暴动,向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转变;由正规战逐步向游击战转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湾改编"与"赣南三整"在时间上基本相近,在内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都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中国革命有幸两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孪生天才会师于井冈山,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志同又道合,一路并肩领导我党我军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经艰苦卓绝奋斗凡二十一年终于解放了全中国!




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个珠联璧合、所向无敌的团队,由这个团队开创了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政治军事路线,铸就了人民军队不同于别的军队的军魂,从而使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普列汉诺夫说过,只有伟人才能成为发起人,因为他们的见识要比别人远些,他们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一些。

毛泽东、朱德正是这样的伟人,为了共同的信仰和愿景走到了一起,共谋革命新征程,谱写出一部威武雄壮的中国革命史诗。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果断决策,引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带领余部游击于闽粤赣边境,两支队伍历经艰难险阻,会聚井冈山。

朱毛会师,意义非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历经血雨腥风的洗礼,有些人叛变迷失,而有些人继续战斗着,毛泽东、朱德他们高举起一面坚持斗争的大旗,坚定革命信仰,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带来了希望。

朱毛会师,双雄聚首,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无疑在我党我军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来,朱毛会师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开创了一个走向胜利的新局面。


1928年4月28日(也有说24日)这一天,在宁冈县砻市龙江书院,两位伟人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年,朱德四十二岁,毛泽东三十五岁,从此他们开始了生死与共、并肩战斗的革命生涯。

当时在场的何长工回忆道:“毛泽东一到砻市,得知朱德、陈毅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领干部向龙江书院走去。朱德听说毛泽东来了,忙与陈毅、王尔琢等人出门迎接。

快到门口时,朱德抢先几步迎上去,毛泽东也加快了脚步,早早地把手伸出来。他们两只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是那么热烈,那么深情。

毛泽东同朱德这次历史性的会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朱毛会师,构筑了中国工农革命军成长壮大的根基。

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也称为朱毛红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前委书记,红四军诞生于井冈山,后发展到红一军团,再发展到红一方面军,再到长征胜利,三军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


朱毛会师,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实力。

会师后,总兵力达一万余人,尤其是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训练有素,装备齐全,他们的到来使井冈山根据地如虎添翼,大大地提高了红军战斗力。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四月朱、毛两部及湘南农军退到宁冈,再开始边界的割据,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的各次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

朱德也吟诗道:“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

五破围攻的军事胜利,特别是著名的“龙源口大捷”和“黄洋界保卫战”,都是在会师后取得的。

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以非主力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败敌人四个团的进攻,创造红军游击战史上的奇观。

毛泽东得知喜讯,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挥笔写下了《西江月 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词:“山下旌旗在望,山上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由此可见,朱毛会师后,在短短四个月内,连续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使井冈山根据地迎来了全盛时期。


朱毛会师,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创造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朱德在战争中总结经验,提出了“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要尽可能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

十六字诀是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原则,是朱毛共同智慧的结晶。朱毛会师后的重大战斗中,基本运用了这十六字诀的游击战术。

朱、毛这个赋予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名词因而载入史册,成为党内团结的象征。

美著名斯诺曾经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朱、毛’,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作一个人。毛泽东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是他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他的生命,朱、毛联合不是相互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红军之所以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的亲密合作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与朱德从1928年井冈山会师开始,就亲密合作,相互包容,直到1976年两人相继去世,长达48年之久。

朱德曾经感慨地说过:“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毛泽东晚年也曾说过:“没有朱,哪有毛?”朱德去世后,毛泽东悲痛地说:“朱之不存,毛将焉附。”两位伟人深厚的革命友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们才是真正能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人。

总之,朱毛会师,是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里程碑,它印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伟大真理。




人民军队有了自己的立脚之地,从此以后枪杆子里出政权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朱毛红军从这里开始战斗,最终,解放全中国。

中国几千年来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终于被推翻,人民终于翻身做主人,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焕然一新。最终,人民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井冈山   南昌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   正规战   宁冈   秋收起义   游击战   纲领   我军   根据地   伟人   红军   中国   军队   领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