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把火就可烧光鸦片,为何林则徐要劳神费力用海水浸泡?

林则徐之所以选择用海水浸泡鸦片而不是直接烧毁,是因为他有着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和长远目标。

首先,鸦片在烧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鸦片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吗啡、可待因和大麻酚等,燃烧时会释放出有毒的气体和颗粒物,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而且,烧毁鸦片可能会对林则徐的行动产生不可控制的后果,可能会引发火灾等危险。

其次,林则徐有着更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目标。他不仅要解决鸦片泛滥的问题,更要通过处理鸦片的方式来表达对英国的抗议和对国家主权的坚守。

他深知,只有通过一种震撼力强大的手段,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和关注。海水浸泡鸦片在政治和战略上具备了更大的象征意义。

首先,海水象征着殖民者的入侵和国家的边界,通过将鸦片抛入海水中,可以表达对外来势力的抗争和对民族自尊心的捍卫。其次,通过眼前无法收回的鸦片浸泡行为,林则徐将鸦片问题的解决放在了一个更加远大的层面上,向外界表明了彻底根除鸦片的决心和决心,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意志的信号。

林则徐浸泡鸦片也是出于经济考量。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着鸦片泛滥导致的巨大社会问题和国家财政的严重透支。烧毁鸦片不仅会损失大量的财产,还会浪费这些资源。

而通过浸泡鸦片,除去毒性的同时可以留下一些有价值的成分,对国家财政有一些补偿效果。

此外,林则徐也充分考虑到国内外舆论的影响。用火焚烧鸦片易引起国内民众的恐慌,并可能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影响,引发更大的混乱。

而浸泡鸦片的方式相对较为平和,不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大的冲击。而且,林则徐浸泡鸦片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时中国抗英斗争的一个象征,对国家外交方面的斗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尽管一把火焚烧鸦片是最直接和快速的方式,但林则徐之所以选择浸泡鸦片,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以更高尚和有力的方式回应鸦片入侵,表达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坚守。

尽管林则徐付出了劳神费力,但他的做法最终获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抗英斗争的一个重要象征。




一把火就能烧光鸦片?别逗了,如果这样能行的话,难道林则徐想不到吗?劳神费力地将鸦片改用海水浸泡,是当时最科学也最稳妥的办法。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四月,在经过近五个月的坚决斗争,道光皇帝委派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东莞虎门的海滩上,将从各洋行处收缴上来的,共计两百三十七万斤的鸦片,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一个旷古未有的壮举,林则徐不仅因此而闻名于天下,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当时大清朝的百姓们都为林则徐此举欢呼雀跃,就连外国人,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手段感到佩服。

因此,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故事也被后人熟知,包括我们现代的课本上,都有对这个故事的介绍。

但对于林则徐销毁鸦片的方式,就有一部分人提出了疑问,他们的疑问在于,既然是销毁鸦片,干嘛不直接一把火烧了?为何林则徐还要这样的劳神费力,用海水浸泡呢?海水浸泡程序繁琐,是不是就有劳民伤财的嫌疑呢?

答案是一把火确实能烧光很多东西,但却偏偏烧不尽这鸦片,作为为禁烟经验十分丰富的林则徐,他在此之前也做了详细的调研,他深知如果单纯地烧,其后果甚至比不烧危害更大,因此,林则徐才会在深思熟虑后,选择用海水浸泡这种十分科学的方法来销毁鸦片,而不是无脑的一烧了之。


鸦片,对于道光年间的大清而言,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地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而当时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

但当时清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成为了英国的绊脚石,让英国无法大量地向清朝倾销工业产品,因此,英国便想到了一个毒辣的主意,那就是卖鸦片给清朝。

他们采取的方式是,把自己国内生产的纺织品卖往印度,再从印度购买大量的鸦片销往大清,赚取巨额的真金白银后,最后从大清买走茶叶、生丝等产品,如此一来,英国人在其中就大获其利。

看到英国疯狂地赚钱,美国以及俄国分外眼红,纷纷闻腥而动,各自也开始了这样的贸易。

其结果就是,当时的鸦片,在中国上下横行,官员、百姓均乐此不疲,为抽一口鸦片,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因此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

包括道光皇帝在登基之前,也尝食过鸦片,不过幸得他后来醒悟,才毅然戒掉烟瘾,这也为后来他支持林则徐禁烟打下了基础。

鸦片的泛滥,不仅让清朝的白银不断外流,也使当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最严重的是,吸食鸦片者,其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如果任由鸦片如此泛滥下去,那中华民族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对于这种危机,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心急如焚,纷纷上书请求道光皇帝禁烟,林则徐就在奏疏中提到,如果不禁烟,那么若干年之后,就没有可以御敌的士兵,也拿不出充作军饷的银子。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

但朝中还有大量的反对派,对禁烟百般阻挠,将鸦片带来的危害,归咎于其他社会问题上,但由于林则徐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有过成功的禁烟先例,这就让道光皇帝相信,禁烟不一定不可行。

在革除了几个反对派的官职后,并召见林则徐入京后,经过林则徐的痛陈利害,最终让道光皇帝下定决心,要将禁烟进行到底。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一月,林则徐被正式任命为钦差大臣,并在全国范围内禁烟,次年正月,不顾舟车劳顿的林则徐,赶到了广州,受到了当地九响礼炮之礼,全体广州官员前来迎接,这足以证明,当时很多中基层官员们,对禁烟是十分支持的。


正所谓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下,开始查封烟馆,逮捕烟贩,并将所有鸦片进行了收缴,最终,收缴上来的鸦片,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三十七万斤。

当然,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还发生过许许多多惊险的事情,包括有人意图行刺,以及部分烟贩企图通过贿赂来让林则徐改变主意,甚至还有部分英国人,走上层路线,想用朝廷来压林则徐,从而让禁烟行动终止。

但幸得林则徐顶住了所有压力,成功的在广州将禁烟这个利国利民的事情进行到底,为查清鸦片更多的藏身之地,林则徐还联合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这三大书院,用入贡院“考试”为名,对当地的学子们进行问卷调查,将鸦片集散地、经营者姓名、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填在问卷上。

这样一来,林则徐不仅获得了准确的销售鸦片商贩的清单,还在问卷中,得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销毁鸦片的好办法,包括后来使用的“海水浸泡法”,就是从这里面获得的灵感。

为彻底清除鸦片,林则徐下令在三日内,所有烟商交出全部鸦片,并要求以后不再贩卖鸦片,对于顽固抵抗者,林则徐直接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经过几个月的不断收缴,到当年四月,禁烟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包括十三行以及民间的鸦片烟膏,收缴完毕,大量的烟贩和吸食人员被拘捕,不计其数的吸食工具被捣毁,同时,包括英国商人义律、颠地等人,也均被驱除出境。



林则徐的坚决禁烟,以及顶住各方压力收缴鸦片,在当时是一件艰巨的工作,毕竟鸦片牵涉到了许多满清贵族的切身利益,禁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要他们的命,但如果不用这种雷霆手段,祸害的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因此,林则徐此举,无论如何,都是极为值得肯定的。


收缴之后,就是销毁,但如何销毁,就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像大火焚烧这种极为普通的方法,林则徐不会不知道,但焚烧之后,不但不能彻底地销毁鸦片,反而会因为烟雾弥漫,造成大量周围民众被动吸食,甚至烧过之后的残渣,还成为了吸食者偷偷争抢的“好东西”,如此一来,焚烧反而坏处更多,这种厉害关系,禁烟多年的林则徐林大人难道想不到吗?


在如何销毁鸦片这件事上,林则徐曾想过将鸦片送回京城销毁,但之后考虑到,从广州到京师,路途遥远,且需要大量士兵护送,期间就会有不少“有心之人”下手,届时运回京师的烟土,不知道还能剩多少?


因此,林则徐决定,就在当地销毁,这样既可以避免鸦片再次流入民间,还能震慑那些烟贩和英国人,一举两得。


但如何销毁这大量的烟土,就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之前禁烟时,林则徐曾采用过“烟土拌桐油焚烧法”,这种方式,比单纯焚烧效果要好,但在烧完后,烟膏还是会渗到土里,在官兵离开后,吸食者就会偷偷的拿着铁铲子,将土挖走,回去烘干后继续吸食,因此,这种方式还不可行。


同时,之前还发生过,一些现场负责焚烧的工人,在焚烧时,把用来搅拌鸦片的棍子换成中空的竹竿,通过不断捣打,把鸦片填满竹竿偷偷带走的事件。


因此,这次销毁,才会在林则徐以及众多官员的商议之下,决定采用“海水浸化法”。



所谓“海水浸化法”,是用海水加上生石灰,以及盐水搅拌后,彻底将烟土融化,这样的方法,不仅不产生烟雾,还不留残渣,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也最稳妥的销毁方式,不过在实际执行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举世瞩目的虎门销烟正式开始,在销毁处,林则徐命人提前挖好了两个大池子,同时为了防止鸦片渗入地下,还在池子底部铺上碎石块,并钉上木板,所有细节工作,林则徐都已经计划在内。


当天,广州的全体官员都出席现场,并且,由于当时正值端午节前后,前来观看销毁鸦片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其中,不乏有外国记者、传教士等洋人来到虎门观看,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林则徐能把所有鸦片彻底销毁。


随着一声令下,提前准备好的盐水缓缓倒入水沟中,并将鸦片割成几瓣,倒入水池,浸泡半日后,又倒入生石灰,石灰遇到水便沸腾,林则徐命士兵拿着木耙不停的在池子中搅拌,一直到烟土完全溶入水中,方才停止。



对于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外国人,林则徐干脆让他们来到池子边上,边看边给他们讲解,等到最终烟土溶解完毕,这些外国人也经过反复考察后,无不对林则徐的销毁办法心悦诚服,纷纷脱帽向林大人致敬。


“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传教士裨治文


销毁之后,林则徐下令将池子中的水放入大海,为防止当地渔民中毒,林则徐提前就颁布了通知,让渔民们在这期间,不要出海打鱼。



从来到广州之前,林则徐就开始对禁烟工作收集这种资料,来到广州后,顶住各方压力,以雷霆手段收缴烟土,并多次召开会议,以及听取民间意见,确定如何销毁烟土,包括在销毁过程中,林则徐更是亲临现场,严格把关,就是为了彻底将这些残害同胞的烟土彻底销毁,可以说,从前到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林则徐都考虑过,事无巨细,目的就是不出现任何问题。


因此,一把火烧掉这种方式,林则徐不可能没有想过,正是之前有丰富的经验和实际案例,他知道和明白这种方式不仅不可行,还会带来更多的隐患,因此,他才会不惜的劳神费力,大费周章的采用“海水浸化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将烟土销毁。



如今,距离虎门销烟,已经过去了百余年,但林则徐当年坚决禁烟的态度和行动,在当时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并增加了民众对于鸦片危害的认知,经过这次事件,林则徐“民族英雄”的称号,当之无愧,他刚正不阿的品质,也值得后人竞相传诵,容不得恶意污蔑。




有一些人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采取的是用海水加上生石灰浸泡的手段,非常繁琐,而且还很劳民伤财,对于周围的普通百姓也震撼力一般,肯定比不上一把火来的解气痛快,看来林则徐还是智商不高,白白劳民伤财。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天下皆惊,虎门销烟这一历史形象甚至被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虎门销烟这件事也入选了小学课本。

虎门销烟销出了一个英国毒贩仓皇逃窜、销出了个大清百姓的欢呼雀跃、销出了个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形象。

在当时,林则徐上书皇帝:“鸦片这种东西要是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若干年后几乎使得中原没有可以御敌的士兵,国库里也拿不出可以充作军饷的银子。”

可以说,林则徐高瞻远睹,所言非虚,在后世,林则徐入选中学课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果然名副其实。

正是林则徐的不断张罗,才最终使得皇帝下令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禁烟,到了当地,林则徐施展出惊人的才干,搜罗广东大量烟馆、处死昧着良心毒害同胞的烟贩、没收洋人手里的鸦片,最后鸦片达到折合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的恐怖数据。

林则徐下令将这些鸦片统一装箱,最后共有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鸦片,装箱的本意是打算将这些罪证送往京城展示,毕竟他是钦差大臣嘛,这样也可以证明自己在广东禁烟很有成效。

但是后来林则徐转念一想,送往京城的话,沿途地方多、时间长,极易有那些贪官污吏或者瘾君子可以上下其手、铤而走险,从而使得禁烟功亏一篑,思虑良久之后,林则徐还是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组织吸鸦片和拥护禁烟的百姓共同观看,当场销毁。

到了销烟前几天,林则徐突然发现许多人都在私下里准备许多铁铲,尤其是那些曾经的烟民,一个个的神采飞扬,每天都在打磨铁铲,林则徐派人微服私访,这才明白了这些烟民的诡计,原来,在鸦片传入中国之前,民间有着许多普通的烟草,对于普通烟草,朝廷也曾经想过办法销毁,而当时销烟的传统手段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这种法子非常传统和经典,把烟土混着桐油一起烧掉,这样一来,就算销烟了。

但是一旦涉及到鸦片,情况就不一样了,以往也有地方官销过鸦片,用这种混合桐油燃烧的办法,看上去没有问题,实际上问题很大,周围的瘾君子是最高兴的,因为鸦片灼烧产生的气味正是他们所想要的,瘾君子们欢呼雀跃,旁边的本来无辜的百姓也不得不吸入了这种气体成了瘾君子,最要命的是,烧完之后,鸦片烟土会渗入地中,一些刁民和瘾君子乘着官府走后就掘地取土,带回家烧着吸吸,祸害无穷。

搞清楚的林则徐于是放弃了传统的这种经典做法,而是合理利用环境,充分发动群众利用虎门的地理环境和人民对于鸦片的仇视心理,命令民众在海边开挖池子,在池子地下用石板铺好,坚决不让鸦片渗透到地底下,任何在在池子内壁四周全部用木板封死,之后倒入盐水和石灰以及鸦片,石灰遇到盐水发生反应,鸦片成为渣渣,为让鸦片彻底成为渣渣。

继续发动群众和士兵不断搅拌均匀,待反应完全后,等海水涨潮再退潮,将这些残渣送入大海,真的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令中外都赞叹有加。




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说“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他所说的“祸”即鸦片肆虐之祸,即国人吸食鸦片成瘾之祸,道光皇帝想了想,批准了林则徐销烟的想法。

于是,便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幕。

林则徐收缴了鸦片二万余箱,用了23天的时间销毁了近238万斤的鸦片,这个数据不得不说很让人瞠目结舌。

英国人狠,林则徐也没对他们客气。

可是,对于“销烟”一事,似乎用一把火便能够点燃所有的鸦片,将鸦片统统烧毁,林则徐为什么偏偏舍易求难、舍简求繁地采用所谓的“海水浸化法”呢?

林则徐之所以如此,实际上也很无奈。

他原想将收缴到的鸦片统统运回京城,让道光皇帝好好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然后再在京城销毁鸦片,但是有人认为运回京城再销毁的话,不仅得多花很多钱,中途还容易被人掉包,反不如就地销毁。

道光也没兴趣看什么销毁鸦片的戏码,所以让林则徐就地销烟。

所以林则徐为了让洋人看到清政府销烟的决心,也算是警醒沉迷于吸食鸦片的国人们,选择在虎门海滩公开销烟。

他一开始也尝试过用火烧毁鸦片,也即所谓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可是他很快发现这个办法的效果很不好,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不能完全地烧毁鸦片,仍然会有很多残留物,也就是所谓的“膏余”会渗入土中,吸食鸦片已经成瘾却又买不到或者买不起鸦片的人会去将这些残留物挖出来,10斤的鸦片这么一烧,至少有两三斤的残留物。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两百多万斤的鸦片全部采用火烧的话,最后至少会残留有四五十万斤的鸦片。

除此之外,鸦片虽然被洋人包装成了能够延年益寿的“福寿膏”,可是它的吸食方法仍然是点燃了吸食。

林则徐“虎门销烟”并不是秘密进行的,而是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意味着什么?对于当时没什么娱乐生活的百姓而言,即便是官府处决死犯这样鲜血淋漓的事也能引来一群围观的吃瓜群众,销烟这样的新鲜事又哪能少得了吃瓜群众?

说不定围观的吃瓜群众们还会捶着自己的胸口痛呼可惜呢!没办法呀,这鸦片实在是太值钱了,想抽两口还不一定买得起,即便自己不抽,也能拿去卖钱呀!

所以用火烧毁鸦片的话,不但烧不干净,还可能造成疯抢烧过鸦片的地方的泥土这样又悲哀又好笑的事。

更何况,鸦片烧起来了的话,鸦片中的有毒物质也会被释放出来,这么一来不等于是所有人在“聚众吸毒”了?

那群围观的吃瓜群众即便没有毒瘾,弄不好也会因此染上毒瘾,这可不是林则徐想要的结果,林则徐自己或许也不能幸免。

所以,林则徐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也为了安全起见,便想出了“海水浸化法”。

只不过,林则徐最后还是栽在了这场虎门销烟之上,道光皇帝和清政府也栽了,虎门销烟成了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林则徐销烟之后,英国人的利益受损,又丢了面子,所以一边想要从清政府手里讹点钱一边也想试探试探清政府的实力,于是便打着维护英国利益的旗号发动鸦片战争。

对于鸦片战争,道光皇帝一开始因为不知道英国人竟然这么强,所以还敢说些“不怕你们打洋人,就怕你们不敢打”之类的豪气话。可是陆陆续续打了快两年之后,道光怂了,洋人怎么这么能打呀?不能再打了,他说“朕因亿万生灵所系”,所以得“以民命为重”,让洋人打到京城伤及了朕的生命安全可怎么办?

所以,清政府便和英国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赔钱又割地,还让别人看到了清政府外强中干的模样。

这战争不打了,总得有个人背锅罢?

没错,虎门销烟是林则徐搞出来的,所以这个锅得让林则徐背,于是林则徐被革职,被发配。

虽然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但没能够挽救清朝的衰落,没能够让清朝站起来,反倒让清朝更快地成为了列强口中之物。

可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事仍当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壮举,林则徐也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站起来反抗列强的第一人。




林则徐之所以这么“折腾”,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光靠烧能解决问题的话,他肯定不会劳神费力,搞这个“海水浸化法”。

我们先说为什么不能火烧鸦片,在人们的习惯认知中,想要彻底摧毁某样东西,似乎只要放一把大火,就能让其灰飞烟灭,仿佛火可以净化世间万物。

但实际上,火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来焚烧后会污染环境,二来也未必能够焚烧得那么彻底,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鸦片,大火是无法烧净它的,在虎门销烟之前,林则徐也是尝试过火烧方法的,当时林则徐命人把桐油淋在鸦片上进行焚烧。

这么做虽然效率非常高,可实际上,在大火过后,会留下很多残留物,也就是“膏余”,这些“膏余”在高温的作用下,会渗入到泥土之中。

等官府人员走了之后,附近的百姓就会一哄而上,来挖这些“膏余”,因为这些“膏余”,不但可以供人们自己吸食,也可以卖钱,所以每次焚烧过后,都会出现百姓哄抢“膏余”的荒唐场面。

林则徐做过统计,每次大火焚烧之后,至少会留下三成的“膏余”,那这就相当于给人们留下了口子,还是会祸害百姓,没有实现禁烟的效果。

再加上大火焚烧鸦片,会向空气中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最关键的是,这里面掺杂了很多鸦片的成分,可以说一个焚烧现场,也就是一个天然的“吸食”现场。

而古人最愿意看热闹,这种宏大的场面,怎么可能少了一众吃瓜群众呢?附近十里八村的老百姓,如果听说哪里烧鸦片,肯定要搬着小板凳去看热闹。

这一看,自然会吸食进大量的鸦片成分,不但瘾君子可以在现场“一饱口福”,那些没有瘾的吃瓜群众,很有可能染上吸食鸦片的毒瘾。

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以2015年印度尼西亚为例,当时雅加达警方愚蠢地在警局门口,公开焚烧了3.3吨的大麻,随后整个城市都陷入烟雾弥漫之中。

事后很多当地居民都声称,出现了头晕、幻觉等情况,这就是公开焚烧带来的隐患,这则消息一经曝出,全世界哗然。

所以说,林则徐知道焚烧不行,就只能想别的办法,最终经过反复试验,得出了这个“海水浸化法”,当时林则徐命人在虎门海滩上,挖了两个巨大的池子。

然后又用石头和木板等物品,把池子彻底砌好,随后又在每个池子前都挖了一条深深的水沟,用以引入海水,一切准备妥当后,林则徐就开始了虎门销烟。

他先让手下将缴获过来的鸦片,分割成小块,倒入池子中用海水浸泡,泡了半天后,他再命令手下将生石灰倒入池子中。

生石灰遇水后,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的热能,这样就可以将鸦片销毁,而剩下的“膏余”等鸦片残渣,也会在夜晚时,顺着水沟,从池子中流入汪洋的大海之中。

这样,在附近观看的吃瓜群众,一来不会受到鸦片的影响,二来也找不到鸦片的残留物,毕竟在汪洋的大海中,想捞鸦片“膏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而当时林则徐一共缴获了2376254斤鸦片,从1839年6月3日开始,到6月25日结束,林则徐足足花了23天时间,才将这些鸦片销毁干净。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上书道光皇帝,陈述鸦片的危害,并勇担重任,执行禁烟任务,真正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但早已风雨飘摇的清朝,并不会因为一次禁烟运动,而重新走向富强,很快就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懦弱无能的清朝,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而清廷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将林则徐推出来背锅,认为一切都是林则徐造成的,这样的腐朽王朝怎么可能不灭亡?

可以说,虎门销烟不但遏制了鸦片在我国的泛滥,还唤醒了国民对鸦片危害的认知,也增强了人们的爱国意识,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鸦片   鸦片战争   海水   烟土   虎门   桐油   京城   瘾君子   池子   道光   英国   英国人   清朝   皇帝   方式   财经   费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