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蛟龙和龙到底是什么关系?和龙相比有什么不同?

蛟龙和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对自然力量和神秘力量的崇敬,也有不同之处,展示了不同层面的属性和特征。


首先,蛟龙通常被视为水生生物,而龙则具有更广泛的属性,既可以在水中活动,也可以在陆地上飞翔。其次,龙的形象更加庄严神秘,被赋予了更高的权力和威严,而蛟龙则更加灵活、敏捷,表现出与水有关的力量和特性。此外,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与皇帝、君主等权力象征紧密相关,而蛟龙则更多地与水上风水、民间信仰和水利工程有关。




蛟和龙是两种非常相似的生物,经常被连称为“蛟龙”,关于它们的具体区别,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鳞片上,《广雅》曰:“有鳞曰蛟龙。”然而,晋代王嘉《拾遗记》卷六却记载:“元凤二年,昭帝泛灵溢之舟于琳池之上,钓一白蛟,长三丈,若大蛇,无鳞甲。命太官为鲜。肉紫骨青,味甚香美。”特征恰好和《广雅》的记载相反。

第二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角的数量上,一般认为龙头上长有两支角,而蛟没有角。钱杲在注《离骚》时说:“蛟亦龙属,无角。”

第三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体型的大小上,王逸注《离骚》时说:“小曰蛟,大曰龙”。然而王逸却没有给出一个大小的标准,究竟有多小才算蛟,有多大才算龙。而且郭璞注《山海经》时说:“(蛟)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颈有白瘦。大者数十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可见蛟的体型也可以非常大。《说文》十一又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然龙能变化大小,那么我们就更无从判断起了。

上述三种观点都是从形态上去区分的,第四种观点则是从年纪上去区分的。《述异记》卷上云:“水虺(即水蛇),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化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除了蛟以外,龙还有好几种近亲。

第一种是螭龙,《说文》曰:“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无角这个特征又与蛟的特征重叠了。而文颖和张揖在注《汉书·司马相如传》时分别说“螭,为龙子”“赤螭,雌龙也”。

此外,在《左传》中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和“螭魅魍魉,莫能逢之”,在这里螭指的不是龙,而是山精。

第二种是虬龙,王逸注《离骚》时说:“有角曰龙,无角曰虬。”但亦有别的说法称虬是幼龙。

第三种是应龙,是黄帝大战蚩尤时请来助阵的神灵之一,《山海经》有“蚩尤作兵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之语。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应龙很像一个单独的神灵,名字里面虽然带了“龙”字,也未必就属于龙类。但是后世的文献皆把应龙当成龙的一个种类。《广雅》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前文也引《述异记》讲到“千年为应龙”。

由此可见,虽然古人对龙的分类很丰富,但是除了应龙以外,各种龙的分别非常模糊,最主要集中在有没有角这一点。此外,文献上还记载过飞龙、先龙、佗龙、蟠龙、角龙等龙类。




蛟龙和龙,我从来没看到过真龙和蛟龙,仅只在人为的画中,有石柱中看到龙的形象。
龙的神秘性可想而知,什么四海龙王,能呼风唤雨降妖除魔,还有龙王小姐,等应是人们意想中神灵。
蛟龙又是什么呢,按民间传说却有其物,是蛟,即大的蟒蛇,蛇与龙形象近似,所以称蛟龙。
四柱命理认为,蛇为小龙
蛟龙,应有实体,在民间传说较多,包括蛤蟆,螃蟹,蚣蜈,大蟒在阴喑潮湿之地,长年蛰伏,经百年养精,即人们说的修练。
据老人讲每年上天要撒二十四颗夜明珠那个得到一粒,吞下即成龙赴海,一般在大风大雨大水伴其奔走,人们看到的是水涌浪高称为走蛟龙了。
走蛟龙一般雷电交加,成正果的不害民不被雷击,危害生灵的蛟龙都会被雷打死。
龙是吉祥神灵的化身,蛟龙是大蟒凶悪的称谓。
龙和蛟龙都是人们意想出来神奇之物。
(原创)





蛟龙和龙不是一回事,也没什么关系。传说中的龙可以上天入海,呼风唤雨。蛟龙就是蛟。除三害里讲的“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与周处被村民谓之三害,经常伤害百姓。可见“蛟”是伤人的水怪。虽然都是传说,但龙与蛟有着本质区别。而三害中的蛟被周处除掉,可见其并非神兽。传说中龙生九中,也没有蛟。而蛟龙称为龙也只是身形有相似之处。蛇被称为小龙,蚯蚓被叫做地龙也是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蛟龙   传说中   无角   成龙   离骚   山海经   民间传说   呼风唤雨   黄帝   神灵   特征   千年   区别   大小   观点   关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