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含义是什么?孩子上早教到底有没有意义?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其中0到3岁是宝宝早教的黄金时期,这时候给宝宝进行早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0-6岁期间,宝宝会经历口唇敏感期、手脚敏感期、空间敏感期、否定敏感期、物权敏感期、身份确定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等等,早期的教育对孩子度过各种敏感期非常有帮助。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非常关心。确实,孩子在小的时候,教育尤其显得重要。有科学家研究发现:0-3岁也是孩子大脑迅速发育的重要阶段。

据了解:宝宝出生的时候,婴儿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25%,而3岁的时候,就相当于成人的85%了,在这段时间里,大脑神经元会迅速连接。如果这个时候,给孩子足够的刺激,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聪明。

所以说,早教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早教班却未必要上。

很多情况下,如果你稍加留意的话,在家里也能进行许多早教有关的活动:


一、给孩子足够多的语言输入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一书中,曾经提到过:孩子早期的大脑神经元链接与他早期的语言输入水平成正比。

在0~3岁的这段时间里,虽然孩子未必能与你灵活的对话。但是你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伴他交谈,对他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培养都有好处。

语言输入能使孩子即使感受到这个世界,也会使他的大脑灵活运转,从而使大脑变得聪慧起来。



二、及时回应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年幼的孩子需要足够的安全感,这样对他的性格塑造有帮助。如果孩子从小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待她长大了,也会为各种小事情感到担忧。

其中,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妈妈给予孩子不同的安全感,会使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焦虑型妈妈:

如果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流露出焦虑的情绪,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对各种事情感到焦虑不安。

这种妈妈往往表现得对孩子过度关心,孩子却会在妈妈的过度关心、过度担忧、过度焦虑中失去了安全感。



强势型妈妈:

有些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非常强势,控制欲特别强。她们做事情雷厉风行,却没有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

在强势型妈妈的控制下,孩子特别容易缺乏主见,或者产生叛逆的极端性格。

冷漠型妈妈:

这类型的妈妈和焦虑型妈妈相反,她们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经常陷入无助中。

这种无助的感觉很可能也会伴随孩子一生。即使,孩子长大了,遇到困难的时候 也会陷入无助之中,对困难畏惧,从而产生拖延或逃避等情绪。



弹性型妈妈:

妈妈应该掌握科学的育儿方式,在孩子0-3岁的时候,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不限制孩子的自由,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给孩子关怀与微笑。保持心态的平衡,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关爱。家长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早教。

那么,早教班究竟是否有用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

早教班的作用实际上是指导父母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如果把孩子全盘交给早教班,那是不现实的。早教班永远也无法替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孩子,特别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务必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关爱。这种关爱,将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奠定幸福的人生基础。




早教越来越火,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应运而生,每个都价格不菲。父母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早教班无法选择,又怕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早教班呢?什么样的早教班是适合孩子的呢?让我们来全面的了解一下早教。


早教从何而来?

早教是指任何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针对从出生一直到8岁儿童的教育。早教的概念最早源自欧洲,它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提供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帮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但那时候的早教并没有正式的机构,多是以家庭或者社区为单位的个人组织。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女性平权运动,使女性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进入职场。但这就导致了更多的职场女性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正式的早教机构在西方国家才开始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熟。


在美国,早教指的是全天托管的幼儿园,大多数可以接收从6周到学龄前的儿童。正规的早教幼儿园的老师需要拥有相应的早教学位,而且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有严格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比例。



西方国家的早教班给孩子教什么?

早教机构在美国被称为“day care”,它的意思是日托所,因此,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父母在工作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我们在美国工作,所以对美国的早教班比较了解。



1岁以前的孩子,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室外活动,保证孩子的安全。偶尔会给孩子读书,给孩子听音乐,但是大多数的时间是自由玩耍。


2岁以前的孩子,老师会增加一些手工课,画画课,但是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让孩子自己发挥,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目的只是让孩子学习使用各种小工具,尝试探索不同的东西。


再大一些的孩子,老师会开始带着孩子读书,给孩子教英文字母,教孩子唱歌、跳舞,做一些难度更高的手工。


美国的早教机构的重点并不是教给孩子更多学科方面的知识,而是给孩子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学习独立,会自己如厕,自己吃饭;学习社交,和小朋友互相分享,学会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孩子究竟需要在早教中学习什么?

参考西方的早教体系和孩子发展的需求,一位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研究的教授总结出一下几条在早教机构中需要教给学龄期儿童的技能:



  1. 提高动手能力。比如:教会孩子学会使用儿童剪刀,做简单的手工,使用蜡笔画画,用勺子吃饭等。这样可以让孩子可以灵活的使用双手,为孩子写字做好准备
  2. 听懂指令。比如:孩子要对老师的指令作出反应,并且能够遵守老师的规则。这也是为孩子上学做好准备。
  3. 学会独立。孩子在早教班最需要学会的是独立的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能够照顾自己简单的生活需求。比如:会自己穿、脱衣服,会自己准备好自己的午餐盒,会自己上厕所等。
  4. 社交能力。早教班的最大好处其实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然孩子学会怎么和别的孩子相处,学会分享,学会排队等待,学会自己处理矛盾等。
  5. 自由玩耍。在儿童时期,孩子自由玩耍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早教班还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自由玩耍的环境,不设任何的规则和限制,让孩子自由的探索。


孩子需要上早教班吗?

对早教班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这个问题,孩子需要上早教班吗?


上面提到的这些需要孩子在早教班学习的技能,对于孩子上学以后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早教班可以在这些方面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早教班肯定是有用的。而且专业的早教班老师更加专业、有经验,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但是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早教班并不正规,而且很多早教班为了噱头,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某种技能上,比如让学龄前的孩子学习画画,学习钢琴,学习舞蹈等。这些早教班不但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反而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揠苗助长。



如果没有条件上早教班,其实学习上面提到的这些技能,在父母的帮助下,也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孩子跟着自己信任的人,尤其是父母,能学习的更快。那些有父母悉心陪伴的孩子,无论从语言能力上,还是情绪管理上,都要比同龄的孩子强很多


所以,早教班不是必须的,在西方国家里,它的产生其实是为了弥补在父母没有办法照顾幼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但是,当它传入中国的时候,就被商家利用,把它变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必需品,并且很多不正规的机构为了宣传噱头,强行给孩子过早的灌输学习技能,对孩子有害无益。


家长可以根据情况理性的选择早教机构,但是父母的陪伴是任何早教机构都比不了的。




早教是必须的,但是早教班不是。很多宝爸宝妈容易走入这样的误区。有的家长一方面想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条件一方面又想当甩手掌柜;有的则认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更出成果;又或者是简单的随大流,别的孩子在上早教班了,咱也得上,听说哪个早教班很好很出名,咱不能落下,美其名曰再穷不能穷教育。

那么到底什么是早教?你真的知道么?

早教是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和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的多元智能和人格健康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早教是一种启蒙教育,而且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启蒙教育,是打开孩子看世界的一扇大门,而由谁来引领孩子打开这重要的第一扇大门呢,为人父母的我们其实是最佳人选,因为我们才是爱他们的第一人。

离开个性和爱的教育都是宽泛的。

唯有持续高度的关注才是真正开展教育的启点。

教育的本质并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思维的激发,良好习惯与性格的培养。所以请不要期待早教来让你的孩子更聪明,更应该关注0-6岁这样特殊的时期里,孩子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与爱,有没有被过度过涉,因为这些都是即将影响孩子智慧的重要原因。

在安全的舒适的环境里得到爱的教育,是可以激发孩子天赋的法宝,这是需要早教的原因。陪伴与启蒙是增进了解与感情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措施,这是不建议送早教班的原因。




我感觉,很多人把这个问题太过理论化了。

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吧,如果是这样的提问,你是不是就比较好回答了:

“吃饭的含义是什么?人们去饭馆吃饭到底有没有意义?”


说点最接地气的现实情况,孩子在生命早期的时候,不管父母有没有刻意为他安排教育活动,孩子自身也在不断学习。因为,孩子的生活环境会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他所接触的每一样事物,看见的每一种颜色,听到的每一样声音,都在无时无刻的刺激大脑发育。

目前的早教,事实上是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在敏感期的时候得到适量的对应刺激,以帮助孩子大脑可以更快更好的发育。


如同“吃饭的含义是什么?人们去饭馆吃饭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一样,吃饭可以保命,这是个基本款答案。

如果你喜欢在家做着吃,你就在家吃,可以吃得饱,也可以吃的好,你所付出的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厨艺,花更多的时间在菜市场和厨房。

如果你去饭馆吃饭,一样可以吃的好,吃得饱,与在家不同的是环境、感受,或许会多花一部分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你节省了时间。


所以,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去钻研那些各种各样的育儿方法和理念,去购买玲琅满目的教具,研究教具的使用方法的话,你完全可以不去早教班。反之,如果你希望可以尽快获得一套完整的方法帮助你的孩子,去选择一个与你教育理念相符的早教机构,就变成一个比较经济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孩子   安全感   含义   大脑   敏感   时期   意义   父母   技能   能力   语言   妈妈   老师   儿童   机构   时间   自由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