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时,德国明明还有七百万大军,可为何要选择投降?

1.

战略资源的枯竭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并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打得是资源、是后勤保障、是消耗。虽然战争之前德国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德国面积并不大,战略纵深很小,以一国的力量去对抗全世界,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虽然战争初期德军一路势如破竹,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的短板越来越明显,到战争后期各种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据记载,德军的武器仓库中,很多崭新的战机因为缺乏石油不能使用。所以,战略资源的缺乏是德国投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2.

最高领导人的自杀德国之所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初就是他将德国人凝聚在一起发动战争的,但是在苏军攻入柏林后,希特勒或许是无法接受战争的失败或许是知道大势已去,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德国人失去了他们的最高统帅,剩下的人无法领导战争继续下去,这跟当初袁世凯去世后,没有人能压制那些北洋将领造成北洋军阀混战性质类似。所以,希特勒的自杀也是德国选择投降的一个因素。




要说纳粹德军还是挺有刚的,真真正正的战斗到了最后一棵,直到苏军把红旗插到柏林帝国大厦的顶峰,才标志着战争的结束,首都都被人攻破了,还有多少军队都白扯啊,可以说在二战中,德军是值得敬佩的军队。

不像当时的小日本,说好的一亿玉碎,结果还没到本土作战就投降了,说话就跟放屁一样,你的承诺呢?

本文就来说说二战后期德国投降的事情。

要说二战时期的德军是真有刚,在二战初期以一己之力单挑群雄,连续击败波兰和法国两个欧洲强国,并且给英国和苏联都造成了重创,要不是美国参战,胜负还真就未可知,但是德国的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是再怎么厉害你也挑战不了全世界啊!

从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苏德战场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对于德国来说局势越来越不利了,1944年开始,苏联红军开始进行战略性反攻,与此相对应的是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对于当时的德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很多明眼的德国人明白,德国已经输了,现在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如何结束战争,很多德国军官想要发动政变炸死希特勒来结束战争,包括隆美尔在内的德国陆军统帅也在劝希特勒结束战争,希特勒一意孤行,下令毒死隆美尔,由此可见,对于德国来说,投降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希特勒自知自己发动了战争,他十分清楚结束战争将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因此,希特勒选择了负隅顽抗到底,甚至寄希望于核武器、特异功能等武器改变局势。

在1944年的东线战场,德军共有两百万士兵被消灭。

到1945年的时候,在苏德战场上苏联红军已经集结了670万人,10.73门火炮,1.2万辆坦克,1.47万架飞机,相比之下德军只有370万人,5.62万门火炮,8100辆坦克,4100架飞机。

西线战场形势更加悲观,在诺曼底登陆后,将近三百万盟军像潮水一样涌入西线战场,还有越来越多的援军从西线向德国进发。

即使如此,德国依然没有投降,直到1945年4月16日柏林会战爆发,苏军集结250万兵力进行攻城,而德军集结一百多万人防守,在柏林会战时,希特勒还抱有幻想,认为只要其第九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赶到柏林就将给苏联致命一击,实际上第九集团军在柏林东南已经被分割包围,自身难保了;而第十二集团军在柏林西南已经被美军和苏军阻击,根本无法前进,但是手下并没有向希特勒报告实情,在柏林总统府地下室的希特勒像个傻子一样还不断的发放电报调兵遣将,最后柏林守备司令告诉了希特勒实情,德军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希特勒才中梦中醒来。

经过激烈的对战,苏军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歼灭德军48万人,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5月2日,德军卫戍司令在柏林已经被攻破的情况下率部投降,5月8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可以说,尽管在整个德国范围内可能还存在700万编制的部队,但是精锐部队都打的差不多了,并不属于那种被斩首行动了,而是经过最顽强的抵抗,最终在首都被攻克,元首自杀的情况下才选择的投降,德军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




纸面上的军队数字并不代表战场上军队的战斗力,如果说人多就可以不投降,就腰杆硬的话,那么中国无疑应该是世界上拳头最硬说话最有底气的国家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单纯的码人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到了1945年春天末尾的时候,德国也基本上是“春”后的蚂蚱,有力无心了,不管部队编制内还有多少“数字兵”,都不能掩盖德国军队士气的低落以及民众厌战的情绪。

战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说白了就是被历史裹挟向前,虽然说德国国内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确孕育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说白了――不服,法国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彻底压制德国,把德国从里到外剥削的体无完肤。

但适可而止,物极必反,这使得德国国内普遍有一种情绪,他们被不公正对待了,他们的每个人的利益都因为法国人的自私自利受到了威胁,当这种情绪被好战分子希特勒抓住并长袖善舞――“妙笔生花”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也就形成了。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德国来说,带来的伤害却已经超出了常人能够接受的程度,大家厌战情绪明显,即使当初热衷于战争的一些德国军官,都觉得战争进行下去是不对的,也不会将德国引向光明,而是陷入地狱,今儿发动了针对希特勒的军事政变。


虽然暗杀行动失败,但随着苏德战场上德国陷入绝境,北非战场节节败退,英法美等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其实德国败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而且战火已经烧到了德国本土,苏联军队不但消灭了德国精锐,还把柏林给占了去,这时候再继续抵抗下去,只会给德国带来痛苦,不会再有什么其他的结果。

当战争狂希特勒自杀,其实德国投降的所有条件已然具备,别说德国还七百万军队,怎么不打下去的问题,德国巅峰时期动用的军队在一千万上下,而且有很多一战老兵和指挥官。

结果还不是被打的节节败退,到了战争后期,七百万真的就是“纸面实力”了,能打的精锐部队消耗殆尽,临时拼凑的军队,即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

同时缺少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怎么打,怎么坚持,靠一群新兵蛋子、“娃娃兵”改变德国失败的命运?这不是开玩笑嘛!




谢邀。柏林的失守标志着德军最后的崩溃,希特勒的饮弹自尽,是压垮德意志战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在意大利北部,以及捷克、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德军的势力。

其实在希特勒自杀前夕,德军最王牌的军队驻扎在意大利,有六十万,驻扎在捷克和北欧的,加起来有120万,其他地方零零散散的加起来有60多万,有效兵力不超过300万,真正能打仗的,能在战场上发挥战斗力的不超过一百万。

1945年,苏联在欧洲战场的兵力超过六百万,装备精良,几十万火炮蓄势待发,加上美军的三百多万,整个东西两线的盟军达到九百万,是德国的九倍。

当盟军攻打德国时,已经把补给线路掐断了,再打下去,德国就能充分体会到什么叫“种族灭绝”的“玉碎”精神了。可惜德国不是日本,日本全民皆疯,德国就希特勒一个疯子,希特勒选择见上帝后,德军就选择投降。




二战,最后德国虽然还有几百万的大军,但不得不选择投降,并且投降是当时德国最好的选择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具体原因。

一、希特勒自杀身亡,德军无心恋战。1945年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攻占了国会大厦,距离希特勒的官邸近在咫尺,眼见大势已去,希特勒彻底绝望。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希特勒作为德军的最高统帅的死亡,让本就陷入绝境的德军更加无心恋战。

二、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国,后勤供应被切断。当时,德国军队虽然还有几百万的军队,但被分散在各地,并且后勤补给被盟军所切断,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再战必败,已经无法翻盘了。

三、擒贼先擒王,德国的统帅部已经别无选择了。当时,美英法联军和苏军左右夹击德国首都柏林,德国的大佬们基本都在柏林,想逃也逃不了,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尚且还有活路,也为德国留下一点希望。

四、最重要的是投降是当时德军最好的选择。当时,德军虽然还有几百万军队,但面对美、苏等盟军,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再做困兽之争,无异于自杀,毫无意义。德军不像日军那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在综合考虑后,认为投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在1945年5月7日,当时的德国最高统帅邓尼茨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8日深夜12时在柏林苏、美、英、法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以希特勒帝国彻底覆灭而宣告结束。

总之,德军在尚有几百万军队的情况下,是不得不选择投降,并且也是当时德国最好的选择了,可谓明智之举。各位,你们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德国   英法   希特勒   苏联   集团军   西线   盟军   德军   统帅   地下室   世界大战   大军   战场   军队   战争   结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