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何有“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

怎么答案都说的是山东省啊?

山东省是明代才出现的行政区域划分。

明朝的灭亡原因众所周知,是由于包括满清的外部打击及官僚腐败等问题引发的陕西农民起义,导致的灭亡。

后继的清王朝,给予沉重打击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南方,最后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是从四川人民起义,引发的南方革命南充

因此从历史事实来说,这句话说是山东省的话,这显然不成立。

要说可能的话其指崤山以东

古代很长时间都以函谷关和崤山作为分界线,以西称为关中,以东称为山东。

宋以前北方长时间是中原王朝的经济重心,而汉唐等大一统王朝皆是坐镇四塞之地关中,其亡皆由山东之地造反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灭亡。

因此此话所指的山东为崤山以东,与统治核心区域——关中遥相对应。山东反,则天下乱,中原由该改天换地了。




感谢邀请!

中原三山开鲁门,

物丰通枢四方郡。

冷兵凭险难施计,

惟有齐土可长驱。




这说明了山东人能忍,能吃苦。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地。要是连这样的人们都不能忍了,这个朝代就要被推翻了!




山东位于中原的东北面,

临近安徽,江苏,河北,

而且与辽宁省隔海相望。

部分地区位于黄海渤海,

而且山东是黄河入海口,

水陆交通连接着国内外,

只要山东地区保持安定,

就利于中原的对外联系!

中原历来就是战略要地,

山东对中原有重要意义!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这种说法我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见到过。应该是没有历史常识的人的错误想法。

首先这个名字在秦朝,汉朝,唐朝语境指代的是指崤山以东,崤山是中国秦岭山脉的东段支脉,处在洛阳和长安之间的路上,呈现从西南到东北,他的附近就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要塞函谷关,对于坐落于关中平原的长安政权来说,中国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可以称之为关东,亦或是崤山山脉以东被称作山东,比如战国时期的秦人常常称呼函谷关以东的赵,韩,魏,燕,齐,楚为山东六国。这个山东和关东意思一样,指代的是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广大领域,如果从现在的行政区划划看是包含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江浙一带等等的广大地域。在西汉时期,都城位于长安,同样是按照习俗称呼为关东,山东,这种称呼一直延续到唐宋。比如常说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域划分。

而在宋朝,金朝,元朝的行政区划里面都没有山东的说法,只有在明朝的时候才出现行政区划的山东布政使司,解释一下,这个布政使司全称是承宣布政使司,是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机关,常被称呼为藩司,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这个称呼,但是承宣布政使司只管行政。地方的刑法由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军事是都指挥使使司管理,这也是朱元璋防止地方坐大的一个分权措施。这是在明朝山东出现在了行政区划里面,但是明朝的山东布政使司管理范围很大,包括辽东、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

而山东省定性的称呼已经是清朝时期,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此后被沿袭至今。

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时期,我们现在称呼的中原地区是属于人们习惯的疆域山东,而宋元时代没有行政化分山东这个地域,只有明朝出现山东的行政区划,到了清朝定型山东省,才有山东省的称呼。所以我推测这个“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是假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原   山东   中国古代   关中   明朝   说法   王朝   河南省   长安   山东省   行政区划   河北   清朝   地域   地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