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为什么他把皇位传给了愚钝的司马衷?

晋武帝司马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晋朝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他却把皇位传给了司马衷,这让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于是,本文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晋武帝司马炎会把皇位传给司马衷。


一、司马衷的家族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衷的家族背景。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他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努力,最终成功地统一了全国并建立了晋朝。在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都是非常有才华和能力的。比如说,他的弟弟司马懿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他帮助司马炎完成了许多艰难的任务;还有他的侄子司马师,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和政治家。这些人的才华和能力都非常出色,他们都对晋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司马衷也是这个家族中非常出色的一员。他从小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而且他非常有爱心和同情心,经常给穷人送钱和食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些都让司马炎很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人。


二、司马衷的能力和品德


另外,我们也要看一下司马衷本人的能力和品德。司马衷虽然不像他的父亲、叔父和侄子那样出色,但他也有自己的长处。他非常勤奋,喜欢读书和学习,对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都非常了解。他的谋略和机智也是非常出色的,有时候甚至比他的弟弟和侄子还要出色。此外,他也非常谨慎和稳健,不轻易做出决定,而且在处理政治问题上也很有经验。


而且司马衷的品德也非常好。他非常谦虚和和善,经常与人交流,听取不同的意见。他很尊重老人和长辈,也喜欢帮助穷人和弱者。他遵守法律和礼仪,从不违反纪律和规定。这些品德都让他在国民中非常受欢迎和尊重。


三、其他儿子的问题


除此之外,晋武帝司马炎的其他儿子也有很多问题。他们中有些人比较轻浮和放荡,生活作风不好。他们中有些人虽然有一些才华和能力,但是都不如司马衷福泽深厚,人品优良。因此,在司马炎看来,他们都不适合继承皇位。


四、司马炎的决策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晋武帝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了司马衷,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司马衷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同时他也看到了司马衷的才华和品德。而且,他也意识到其他儿子的问题,认为他们都不适合继承皇位。因此,他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不过,我们也要承认,司马衷的统治并不算非常成功,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很多内乱和外患,还被其他人推翻了多次。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的才华和品德,只能说他的统治并不如人意。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价一个人,不能因为他的统治不如人意就否定他的所有优点。




谢谢邀请!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几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愚钝的司马衷?其主要原因在杨皇后身上。杨皇后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司马轨,两岁就病死了,二儿子司马衷,三儿子司马东,按照立长不立幼的方法,司马衷可以立为太子,可是司马衷到了七、八岁,连一个字也教不会,这样,恐怕长大后不能治国,所以司马炎就想立司马东为太子。若这样做,杨皇后不同意,杨皇后喜欢司马衷,她说若破了立长不立幼的规矩,以后就乱套了。司马炎宠爱的赵夫人,和杨皇后串通一气,说什么小孩子长大后,就有心眼了,说不定大器晚成呢?由于这两个女人的劝说,司马炎就动心了。公元267年,正是立司马衷为太子。

旧时代的人结婚都早,十来岁就结婚了。司马衷十三岁的时候,就准备给他选太子妃。车骑将军贾充的大女儿叫贾南风,长得不怎么漂亮,贾充想让他的女儿做太子妃,可怕选不上,就叫自己的妻子郭槐买通宫女,给杨皇后送去许多贵重礼物,又在杨皇后面前吹嘘贾南风怎样怎样有才干,没想到竟然把杨皇后说动心了。这样一来,无论司马炎选谁,杨皇后都不愿意,最终还是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做了太子妃。

由于司马衷确实是痴呆,十几岁了还弱智,没有什么用,司马炎就想换太子,可是杨皇后不同意,司马炎就和大臣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治理国家的问题,出了一张试卷,叫司马衷解答,贾南风就让朝中大臣帮助把答案写好,司马衷誊抄。司马炎一看答卷,还不错,就放心了。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司马衷即位,由于司马衷确实无能,就由杨皇后的哥哥杨骏等人辅佐晋惠帝司马衷,贾南风感到权利在杨家手里,于是就将杨骏等人杀死,将杨太后打进冷宫,自己独掌大权,又杀害司马氏族,引起公愤,召来“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灭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另外两个问题:司马衷是不是傻子,以及傻到什么程度。然后再说传位的事。

说司马衷傻,源于《晋书》中的两个段子:一是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问,咋不吃肉粥尼?二是司马衷听见蛤蟆叫,问这是为官家叫呢还是为私家叫呢?

这些话不知道是司马衷何时说的,他被立为皇太子时虚年9岁,若是在此之前咱就别难为孩子了,司马衷蜜罐里长大,一出生就在赛道的终点,不了解起点线上的残酷也没毛病。若是之后,甚至是即皇位之后(32岁),这事就另当别论了。“吃肉粥”或许是一种解决办法——粮食不够稀释成粥,营养不够打点野味放点肉,但这不是一个君主解决问题的方式。老百姓爱憎分明,感情表达炽烈,槽点关注却十分单纯,很容易将“肉”突出出来,连傻子都知道的道理你不知道,那你肯定更傻。

至于蛤蟆为官叫还是为私叫的发问,则一直让人费解,有点类似“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俺天资愚钝不好做出评判。我们再看看其他例子。

八王之乱时司马衷被追杀,侍中嵇绍拼死护驾,血溅了司马衷一身,左右要帮他洗他不让,说这是嵇侍中的血——有点让人感动奥。逼司马衷让位时,义阳王司马威抢他的玺绶,司马衷死活不松手,司马威硬是掰开他的手指抢了过去——可以自行脑补一下画面。司马衷复位后搞清算,有人为司马威开脱,司马衷大摇其头,说这小子掰我手指抢我玺绶,必须杀。你看看,该对谁好该恨谁司马衷心里明镜儿似的。

其实《晋书》对司马衷做出了智商鉴定:“其蒙蔽皆此类也。”是愚昧、无知。司马炎这当爹的对儿子评价是“闇弱”——昏庸懦弱。综合来看,对司马衷比较客观的判定应该是:愚钝,或者说智力低下。你硬说傻也行,只要别认为是那种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子就行了。那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有了,司马炎为何不从他诸多儿子中挑个脑瓜好使的,非要传位给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呢?答案还是因为傻——傻人有傻福的傻。

司马衷是现存诸子中的老大(有个哥哥早夭),占了天时。再就是当妈的并不嫌弃儿子,司马炎后来也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结果司马衷他妈——皇后杨艳不同意,一句“立长不立贤”给怼了回去。还有司马衷虽不堪,儿子司马遹却聪明伶俐深得司马炎喜爱,说“此儿当兴吾家”,钦定了隔代接班人,司马衷也就父凭子贵地接了一棒。

不过说到底还是因为司马衷没有傻到家,他要真傻到不分东西南北的地步,任谁说什么司马炎也不会传位给他的——那不是自毁长城嘛,司马炎又不傻。




司马炎是一个聪明人,史书上说他“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靖四方”,就是这么个聪明人,却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傻子,成为他政治生涯最大的败笔。

司马炎为什么这么做?我总结两点:第一,女人误了大事;第二,自己聪敏过头了。


第一,女人误了大事。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炎最喜欢的杨皇后,也是傻子司马衷的亲妈。司马炎立太子的时候,长子司马轨已经夭折,次子司马衷是实际上的长子,立他为太子的时候才8岁,这时候还看不出智力上明显的低下。等后来发现孩子不聪明,司马炎想重新立太子,但是杨皇后坚决不同意,她的理由一是孩子还小,可以慢慢教育;二是太子不能随便废立,如果破坏了立长子的制度,今后传位岂不乱了套?这句话击中了司马炎的软肋,因为当初司马昭有意立二儿子司马攸为太子,只是众臣认为司马炎是长子,认为不立长子不吉利,才让司马炎成为了太子。后来杨皇后又把权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娶进门,增加了司马衷的政治筹码,司马炎更加投鼠忌器。当然,这个贾南风可以称得上晋朝的半个掘墓人了,正是在她手上,掀起了八王之乱的血腥历史,此处略去200字。

第二,司马炎聪明过了头。

司马炎立傻儿子,还有一个倚仗:儿子虽然傻,可是俺孙子聪明啊。原来贾南风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司马炎居然把自己的才人谢玖送给儿子,生了一个孙子叫司马遹。这个孩子可是聪明过人,据说有一次宫殿失火,司马炎登楼查看,5岁的小家伙居然知道提醒爷爷说,夜里情况不明,皇帝爷爷不能站在明处,让灯光照到脸上会暴露目标,很危险。所以司马炎认为将来这个孙子一定能够中兴王室。为了防止嫉妒心超强的贾南风皇后背后下黑手,又让这个孙子和其他几位王都外地分别镇守重镇,并且在朝廷里面也设计了复杂的制约机制。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历史根本没让孙子成为主角。司马炎死掉没两年,杨皇后特意招进来的媳妇贾南风发动政变,第一枪就是杀掉了杨皇后的父亲,朝中权臣杨骏,随后变成血流成河的八王之乱。在司马家族狗咬狗一嘴毛的时候,刘曜攻入长安,推翻西晋王朝,掀开了五胡十六国的百年动乱时代。

总结:司马炎立傻儿子当皇帝,有苦衷,也有自己的算计,可惜,搞砸了。




作为统一天下结束三国乱世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何会坚持传位给自己的弱智儿子司马衷,一直是西晋历史的一个谜团。虽然司马炎算不上多么英明伟大的君主,但也绝不是昏庸无能的皇帝,在自己的继承人选择问题上,究竟他有何考虑呢?

司马炎立储的背景

司马炎在篡位称帝后的第三年就立司马衷为太子,当时的司马衷只有九岁。或许当时司马衷的智商底下问题还不明显,而且作为刚刚建立的皇朝,早立太子,巩固国本也是常见之事。而司马衷虽然是嫡次子,但是因为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轨早夭,所以当时司马衷就是当然的太子人选。所以当初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但是随着司马衷的长大,他的智商问题也就逐步显现,朝中大臣也都发现了这位未来的皇帝智力低下,根本不能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于是朝中开始出现更换太子的声音,史书中也记载了卫瓘等人暗示或明示司马炎易储的事迹。

按理说司马衷从被册立为太子到正式即位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以司马炎的能力不可能认识不到司马衷与常人的差异。但他为何却始终没有更换呢?这其中牵涉一个较为关键的人物——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

司马攸:司马炎一生的阴影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也是司马炎的亲弟弟。当年司马师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司马昭继承了司马懿、司马师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承袭香火。

本来这样的安排没有什么过多的问题,但是这个司马攸从小就聪慧过人,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爷爷司马懿的喜爱。司马昭也不知是出于作秀还是真心,常常说要将权位交还给兄长司马师。这无形中就让司马炎的继承人地位受到了威胁,最终在权臣贾充的帮助下,司马炎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了司马昭的权位,进而篡位称帝。虽然司马攸此后依然身居高位,但是司马炎的内心对司马攸一直有着莫名的忌惮。

那么更换司马衷的事情如何与司马攸有关呢?因为当时西晋朝堂上出现更换司马衷的声音时,还伴随着立司马攸为皇太弟的声音。这才是真正让司马炎最为忌惮的声音。

嫡长子是对抗司马攸最大的倚仗

朝堂中更换司马衷的声音可以让司马炎接受和容忍,但是更换自己的儿子之后让司马攸以皇太弟的身份继位,这是司马炎绝不可能答应的。可是司马炎的诸子都没有过人之处,根本无法与在朝堂中拥有极高声望的司马攸相比。

作为皇族内部潜在的敌人,司马炎只能依靠宗法制度的力量和外戚的力量来加以抗衡。而司马衷的嫡长子身份就是最大的倚仗。一旦更换司马衷那么就必须面对不再遵守宗法制度里的“立嫡立长不立贤”的准则,那么拥立司马攸就有了法理基础。

为此司马炎明知自己的太子不堪大任,也只能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来打消司马攸成为皇太弟的可能。同时司马炎开始扶持外戚势力来抗衡潜在的齐王司马攸的势力,由此杨皇后的杨氏家族得以迅速崛起,国丈杨骏在司马炎晚年病重时甚至独掌朝政。而司马衷不仅是杨氏家族的外孙,同时还因为娶了贾南风为太子妃,因此也获得了贾充家族的支持,到后来地位逐渐稳固。

到公元283年,齐王司马攸因为司马炎的猜忌幽愤而死,此时离司马炎去世还有七八年时间,按理说司马炎跟换太子也还有时间,但是经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外戚势力已经不可能再同意更换太子了,司马炎本人的身体状况也开始恶化,朝廷内部也大都是外戚势力,所以也就没有谁再提更换司马衷了。

司马炎为儿子留下的“双保险”

司马衷的能力不堪重用,司马炎是肯定清楚的,虽然史书中记载了太子妃贾南风用作弊的方式帮司马衷通过了司马炎的考验。但是我个人认为司马炎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贾南风骗过,他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司马炎真正的后手是为司马衷准备的“双保险”。

司马炎认为对内他扶持了皇后杨氏家族和太子妃的贾氏家族两大外戚,可以确保司马衷有强大的母族和妻族两大支持力量。而且杨骏在他晚年掌控朝政可以为司马衷顺利接管朝政事务。而司马炎鉴于曹魏宗族力量弱小被自己篡位的教训,大肆分封皇室诸侯王,因此西晋的皇族在封国内掌握人事任免和军权,可以保证司马家族长期执政。所以即使外戚势力一旦出现篡位苗头,皇族掌握军权就可以保卫司马衷的皇位安全。这就是司马炎为儿子司马衷或者西晋政权留下的两大相互制衡的“双保险”。

可惜的是,正是外戚和皇族两大势力在司马炎死后就引发了巨大的内乱——“八王之乱”。最终导致西晋的灭亡,也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浩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司马   皇位   南风   儿子   晋朝   孙子   外戚   西晋   次子   愚钝   长子   品德   太子   皇后   家族   能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