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为什么没弄死明英宗?

明史解密:朱祁钰为什么没有弄死明英宗?

明英宗还没回来,朱祁钰就想弄死他了,但没能如愿;后来明英宗回来了,朱祁钰又想尽办法弄死明英宗,结果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何?

明宣宗朱瞻基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是孙皇后所生,是嫡子;次子朱祁钰是吴贤妃所生,是庶子。

朱瞻基去世后,十八岁的明英宗继承皇位,是为明英宗,他即位之初,内有祖母张氏主政,外有三杨辅政,因此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随着张太后和三杨相继去世,一个叫做杨振的太监开始崭露头角,他挑唆朱祁镇干各种荒唐事,朱祁镇也因为没有了束缚,而开始放任自我,尤其他作为一个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一直希望在军事上大展拳脚。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王振的蛊惑下,朱祁镇不顾忠臣反对,带着几十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遭遇大败,几十万明军精锐及众多文臣武将被一网打尽,他本人也被瓦剌给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俘之后,朝野震动,不久后瓦剌首领也先就带着朱祁镇继续攻打明朝,试图以朱祁镇来要挟明朝,从而捞点好处。

孙太后连忙招急众臣商议对策,以于谦为首的大臣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建立她册立朱祁钰为帝,但她不愿意看到皇位旁落,于是退而求其次,下诏让朱祁钰监国,但同时册封朱祁镇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以此来安定人心。

孙太后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让朱祁钰来稳定朝局,但皇位要留给亲儿子朱祁镇,或者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但是,孙太后的意见没有得到众臣认可,他们纷纷上书,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坚持拥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无奈之下只得同意,朱祁钰就这样登基为帝,他一上任就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总揽抵御瓦剌相关事宜,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别看孙太后同意朱祁钰为帝,但她只是把朱祁钰当个过渡品,等朱祁镇回来了,还是要继续当皇帝的。

对于孙太后这个心理,朱祁钰又何尝不知道,所以从他登基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阻止朱祁镇回来了,甚至想办法弄死朱祁镇。

当时,也先裹挟这朱祁镇,一路上到处骗取钱财,还要挟明朝边关守将开关,他因此得以快速向北京进发。

在得知这个情况后,朱祁钰将计就计,下达了一道诏书,说也先带着一个人假冒成自己的皇兄到处行骗,要各路将领不要信也先的鬼话。

柰何虏寇往往使人假作大兄皇帝到各边境胁要开关入城,或召总兵镇守官出见。尔等恐堕其奸计,故特驰报。尔等今后凡再有如前项诈伪到尔处,不许听信。

也先本以为朱祁镇怎么着也当过大明皇帝,朱祁钰怎么着也会给点面子,但朱祁钰竟然来了个釜底抽薪,将朱祁镇的剩余价值归零,这让他十分恼火,于是带着军队就直奔北京而去。

其实,朱祁钰的这个诏书,看起来是为了国家着想,其实暗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激怒也先,让也先杀掉朱祁镇的,而也先也确实这么想过,只不过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极力维护朱祁镇,朱祁镇这才得以活下来,后来还娶了也先的妹妹为妻。

也先率军打到北京城下,但被于谦给击败了,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后来又遭遇了明军的多次进攻,损失十分惨重,也先便派人向明朝求和,说愿意释放朱祁镇,但明朝必须拿出诚意来,言外之意是想索要点钱财。

得知也先想要释放朱祁镇,孙太后和朱祁镇妻子钱皇后连忙筹措了一批珠宝,用于赎回朱祁镇,但朱祁钰态度消极,没有给出明确态度。

朱祁钰的态度,让大臣们十分不爽,纷纷上书要求他迎回朱祁镇,但他不置可否,于谦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对他说,现在皇位已经确定了,不会再更改了,你还是把太上皇接回来吧,要不然朝廷颜面何在?

朱祁钰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但他并非真心想接回朱祁镇,所以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任命礼部右侍郎李实和鸿胪寺序班杨善出使瓦剌,但并没有给他们下旨迎回朱祁钰,也没有给他们赎金。

朱祁钰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告诉李实和杨善不要都管闲事,把议和之事谈好就行,朱祁镇就不要带回来了。

但是,杨善这个人不甘于平庸,他作为一个从九品官,知道自己想要出头,只能干一番大事才行,于是变卖家产换成珠宝带到瓦剌,再利用自己的好口才对也先进行劝说,最终说服也先释放了朱祁镇!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朱祁镇抵达北京,朱祁钰硬着头皮出东安门迎接,双方见面后拉着手哭泣了很久,朱祁钰多次提出让位,而朱祁镇则多次辞让,这些其实都只是做做样子罢了,谁都知道皇位是不可能轻易换人的。

会面结束之后,朱祁钰就将朱祁镇安排在南宫居住,为了限制朱祁镇,朱祁钰派遣锦衣卫守住南宫,并砍掉南宫附近的树木,防止有人越过高墙与朱祁镇联络。

就这样,朱祁镇被囚禁起来,那朱祁钰为何不杀掉他,或者将其废为庶人呢?

首先,明朝以孝治天下,朱祁镇作为太上皇,又是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钰如果贸然杀掉朱祁镇的话,那他的皇位也就做到头了,要知道明朝的文官们可都是死心眼,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其次,朱祁镇是孙太后的儿子,孙太后威望甚高,朱祁镇如果被杀掉,她肯定会联合群臣罢黜朱祁钰。

再次,朱祁镇也不能将朱祁镇废为庶人,因为朱祁镇没有过错,虽然他遭遇失败,但明朝素有皇帝亲征的传统,所谓君臣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可不是说着玩的,而遭遇失败的皇帝也不止朱祁镇一人,朱祁钰凭什么治罪于他?

再者说了,早在土木堡之变爆发后不久,朝廷就定下了基调,将战争的罪责都推到的王振头上,王振在朝中的党羽也被朱祁钰给肃清了,也就是说这事已经过去了,跟朱祁镇没啥关系了,朱祁钰没道理再找他的麻烦。

最重要的是,朱祁钰的根基还是太浅了,他之前只不过是个亲王,而朱祁镇可是当了十四年皇帝,虽然干了些荒唐事,但没有大的过错,朝臣们对他还是忠心的,朱祁钰怎么对他都行,但就是不能让他死。

因为不能动朱祁镇,这是朱祁钰最为苦恼的事情,为了坐稳皇位,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继承人,他又开始筹划了。

朱祁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太子,把让儿子朱见济替代朱见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祁钰试探孙太后身边的太监金英,得知孙太后不同意;后来他又找大臣们谈心,大臣们也认为他应该知足,说他可以继续当皇帝,已经值得庆幸了,更换太子是不可能的。

这让朱祁钰很上火,但他不打算就此罢休,他开始大肆贿赂宦官和大臣,让他们站在自己这一边,哪怕不干涉此事也行。

还别说,朱祁钰的这波操作取得了效果,他于景泰三年以近乎胁迫的方式,成功搞定了反对他的大臣,他最终将朱见济立为太子,朱见深则被废为沂王,孙太后见大臣们没有反对,也表示默认。

虽然朱祁钰通过非正常手段达到了目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不认可,而他的运气也很不好,因为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在被立为太子之后一年就去世了。

当时,有个叫做钟同的御史就曾对他说,“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意思是太子本该是朱见深,朱见济之死是天意,这让他十分生气,竟下令将钟同杖毙。

除了钟同之外,很多大臣也跟他一样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朱祁镇一系,于是纷纷建立朱祁钰立朱见深为太子,他当然不同意了,因为他认为自己还年轻,以后还会有儿子的。

到这个时候,朱祁钰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不足,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铲除朱祁镇,为此他使出了一记杀招,炮制了历史上著名的金刀案。

朱祁镇还在位的时候,跟一个叫做阮浪的老太监关系很好,他被囚禁之后,阮浪有机会去看他,对他照顾有加,为了表示感谢,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金到送给阮浪,作为阮浪的生日礼物。

有一次,阮浪跟门下太监王瑶喝酒,王瑶看到金刀后爱不释手,他便大方地将金刀送给王瑶。

王瑶有个好友叫卢忠,当时担任锦衣卫指挥使,是朱祁钰的亲信,卢忠无意间看到了那把金刀,就问他是怎么得来的,他就说是朱祁镇的贴身之物,卢忠长了个心眼,为了立功求赏,就将此事告诉朱祁钰。

朱祁钰听完后心生一计,他指使卢忠逮捕阮浪、王瑶,对二人言行逼供,试图以此牵连朱祁镇,说朱祁镇与外臣勾结,试图发动政变,但阮浪、王瑶很有骨气,硬说金刀只是生日礼物,没有其他意思。

朱祁钰不肯罢休,要卢忠上堂作证,卢忠只不过想借机升官发财,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的案子,就想要脱身,于是听信内阁大学士商辂等人的意见,开始装疯卖傻,朱祁钰只得杀掉阮浪、王瑶,将此事草草了结。

由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朱祁钰的做法遭到了群臣反对,为此他十分警惕,加强了对南宫的警戒,不再允许任何人进出了,只在门上开一个小口子,让人送饭给朱祁镇吃。

这件事过后,大臣们再次上书,要求朱祁钰册立朱见深为太子,理由是皇储之事关乎国本,应该尽早确定为好,不然发生紧急情况,谁来继承皇位。

其实,大臣们还是认为皇位应该传给朱祁镇一脉,这才符合正统观念,他们想要趁朱祁钰没儿子的时候,把朱见深再次推上太子之位。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上书朱祁钰,请求他重新册立朱见深为太子,并恢复汪皇后(朱祁钰之妻,因为朱见济不是她所生,又认为皇位理应传给朱见深,所以反对立朱见济为太子,结果被朱祁钰废黜)的皇后之位,还说之所以天灾频繁,都是因为皇后和太子之位空缺所导致的。

章纶的言外之意是,朱祁钰的做法不得人心,不立皇后和太子,这才导致天灾频繁,这可谓一记杀招,因为古代皇帝最怕天灾是因为自己失德导致的,这就给了别人攻击甚至废黜自己的理由。

朱祁钰也不含糊,以章纶谣言乱政为由将其下诏狱,并对其严刑拷打,差点打死他,他都没改口。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震慑群臣了,但不久后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庄再次上书,请求朱祁钰去南宫看望朱祁镇,并立朱见深太子,得到了许多大臣的附议。

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利于自己,朱祁钰急得不行,这时候他的亲信刑科给事中徐正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可以让朱祁镇跟着朱见深一起去就藩,从而以绝人望;同时,选择一个宗室子养在宫中,对外说是皇嗣人选,目的是为生儿子争取时间。

朱祁钰觉得可行,于是找大臣们商议,结果群情激奋,没有一个人同意,这下子他也没法再坚持了,只得作罢。

到这个时候,朱祁钰与大臣们已经成对峙之势了,他左右动弹不得,但凡他做点损害朱祁镇及朱见深的事情,大臣们就群起攻之,群臣只想让他安心当皇帝,等去世之后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一系的朱见深。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朱祁钰的妃子们也没给他生个儿子,或许是因为他太着急上火,结果在景泰八年正月的时候病倒了,群臣都不关心他的身体,只是一昧催促他立太子,搞得他烦不胜烦。

而就在朱祁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一个政变正在酝酿,以大臣徐有贞与将领石亨为首的官员们开始阴谋策划拥立朱祁镇复位。

正月十六日日,宫中传来消息说,朱祁钰的病情略有好转,群臣便准备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次商议皇储问题,但就在当天夜里,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发动政变,带兵拥立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当朱祁钰听到朱祁镇复位,还召集众臣上朝的消息的时候,他既惊讶又害怕,只是不停对人说,哥哥做皇帝,好好好!

不久后,朱祁镇将朱祁钰废为郕王,并训斥他“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还将他囚禁在西内永安宫,但不到一个月他就暴毙而亡,不用说也知道是谁干的。

就这样,朱祁钰努力了八年之后,也没能动得了朱祁镇一根毫毛,还被朱祁镇来了个反戈一击,也丢掉了性命。

总结起来说,朱祁钰不是不想杀朱祁镇,而是实在没办法,主要原意在于他不是正统继位的皇帝,从一开始就被孙太后和大臣们认为是过渡品,他因此很难建立起强大的个人势力,虽然在皇位上待了八年,也抗争了八年,但终究寡不敌众,被群臣拉下皇位,最后离奇死亡。




朱祁钰想不想弄死明英宗?他当然想啊!可他为什么没成功呢?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朱祁钰是“好圣孙”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生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八月初三日。传说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是汉王府的宫人,在汉王造反之后身份就成了罪人。因为这个原因母子二人一直被皇帝养在宫外,直到朱瞻基驾崩之时才给了她们一个正式的名分。

作为一个庶出的皇子,在嫡兄朱祁镇已经即位的前提下,朱祁钰本来与皇位是不会产生任何联系的。他在被册封为郕王之后,就和自己的母亲吴贤妃一起安静地在宫中生活,等到成年之后离开母亲前往封国。如果还有子嗣,那他的后代就会世代生活在封国,直到明朝灭亡。

郕王剧照

从天而降的皇帝宝座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北方的瓦剌人从三个方位同时对大明境内发动突击,明朝在大同的边军主力全军覆没,形势极为危急。做梦都想复制祖辈荣光的朱祁镇不顾在朝文武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御驾亲征。他留下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居守北京,自己领着大军找瓦剌人决战去了。

自太宗文皇帝朱棣以来,大明皇帝亲征还没有失败的先例。因此亲王居守京师,一般也就做做样子。但让朱祁钰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失败让他赶上了。八月十五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皇帝本人被俘,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大批文武重臣及明军精锐战死沙场。

消息传回北京,包括皇太后孙氏(宣宗皇后)、居守(注意不是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以及在京高官都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大明立国近百年,从未遇到过如此接近社稷颠覆的险恶局面。经过一番斡旋,朝廷否决了所谓的“南迁”提议。同时册立朱祁镇年仅3岁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令郕王朱祁钰由居守升任监国,向天下百姓展示了朝廷坚决抵抗的决心。

土木堡之变剧照

但是朱祁镇做皇帝不行,做人也特别没有骨气。堂堂大明天子,被瓦剌人像乞丐一样绑着在明朝境内到处转悠,目的就是要求守城将领开城提供金银粮草。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困局,明廷于九月初六日让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代宗登基后立刻向各地镇守总兵官发出一道措辞严厉的敕书,其中明确要求守军将前来叩门的朱祁镇视作冒牌西贝货,一个字都不许相信。

壬辰,敕谕宣府总兵官、昌平伯杨洪等曰:“皇太后命朕即皇帝位以安天下,尊大兄皇帝为太上皇帝。柰何虏寇往往使人假作大兄皇帝到各边境胁要开关入城,或召总兵镇守官出见。尔等恐堕其奸计,故特驰报。尔等今后凡再有如前项诈伪到尔处,不许听信。”—《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这一招算是让朱祁镇身上的剩余价值瞬间归零,加上朱祁钰又领导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让瓦剌人越来越觉得这位太上皇帝就是一个累赘。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周年纪念日,太上皇帝回京,随即被打发进紫禁城外的南宫进行软禁。朱祁钰对于哥哥所在的南宫进行了严密的布控,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朝臣与太上皇帝的联系途径被切断,甚至连孙太后都不能前去探视儿子。

辛亥,太上皇帝万寿圣节。礼部请令群臣诣延安门行朝贺礼,帝命免行。—《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八·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六》

太上皇帝回京

朱祁钰的苦衷,想杀还不能

既然朱祁钰对哥哥如此忌惮,为何不干脆将其暗中加害。或者是废为庶人,或者是迁出京城,这样岂非一劳永逸?究竟是朱祁钰过于心慈手软,还是为形势所逼呢?其实上面讲的几个方法朱祁钰不是没想过,只是没能做成功而已。

  • 朱祁镇是否有罪?

根据有些人的理解,朱祁镇既然打了个大败仗,那把他废为庶人不就得了。问题是朱祁镇有错吗?答案是还真没有。

皇帝御驾亲征,是太宗文皇帝、宣宗章皇帝一直以来的传统。太宗五次亲征漠北,宣宗也曾经两次巡视边疆,因此在瓦剌人犯境的情况下,朱祁镇御驾亲征何错之有?至于兵败的责任,土木堡事变刚发生的时候,就已经算在了文官们的公敌:王振王公公头上。即使是在郕王本人的登基诏书之中,也只能强调朱祁镇是“不得已亲征”,最终的结局也是“误陷虏廷”。而且还记(胡)录(编)了一段朱祁镇派人带回来的口谕,表明自己即位是受到太上皇帝允许,是合法的。

会有使自虏中还者,口宣大兄皇帝诏旨:“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因此太上皇帝回京是一件大喜事,朱祁钰不但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之神,还要颁诏大赦天下。何况朱祁钰作为一个此前根本没啥地位的亲王,自身的班底极为薄弱,他又如何敢将哥哥废为庶人呢?

明英宗剧照

  • 换太子、杀兄长

朱祁钰做了皇帝,太子还是侄子朱见深,这显然说明他这个皇帝只是个临时工。作为一个有能力、有人望,而且还有子嗣的皇帝,朱祁钰自然不甘心只做这一任临时工。“父有天下,必传于子”这句话,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海中振聋发聩。

看着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想到日后皇位要还给太子朱见深,朱祁钰的心中就说不出的难受。因此到了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经过几年的耕耘,朱祁钰在朝中的根基已非执政之初可比。太子之位换人,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皇帝本人意志坚定,不允许任何人阻挡,甚至不惜废黜反对易储的皇后汪氏。而对于大臣们来说,皇帝这份工作,朱祁钰确实干得比他哥哥要出色。如果太子还是让皇帝的侄子来做,其实是不利于朝局稳定的。因此在廷议之时,群臣才陷入尴尬境地,虽然无人反对,却也没有人敢于做那个出头鸟来支持。朱祁钰耐不住性子,让自己的亲信司礼监太监兴安出来催促,易储之事才最终通过。

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之。司礼监太监兴安厉声曰:“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佥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无一人敢违者,其议遂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三》

汪皇后剧照

五月初二日,朱祁钰正式册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太子生母杭氏为皇后,降封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太子之位换人之后,朱祁钰显然是高估了自己在朝廷内的影响力,乃至于动了彻底铲除兄长这个隐患的念头。

七月的时候,锦衣卫指挥卢忠根据皇帝本人的授意,一手炮制了所谓的“金刀案”,构陷太上皇帝在南宫和外臣勾结,企图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如果说改易太子是为了朝局稳定,那“金刀案”一旦坐实,必将掀起滔天巨浪。朱祁镇毕竟做了十五年的正牌皇帝,朝中还是有很多人内心深处仍然认定其为正统。因此以内阁大学士商辂为代表的文官对此激烈反对,而无法收场的代宗只能让卢忠“佯狂”,就此将此事草草了结。

秋七月,杀太监阮浪、王尧。时浪侍上皇南宫,浪门下内竖王尧者,往监卢沟桥,浪以上皇所赐镀金绣袋及束刀贻之。尧偶饮锦衣卫指挥卢忠家,解衣蹴鞠。忠见刀袋非常制,命妻进酒醉之,解其袋刀入告变,谓“南宫谋复皇储,遗刀求外应”。上怒杀浪、尧,犹欲穷治不已。—《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

金刀案剧照

  • 让沂王就藩

“金刀案”的失败,让朱祁钰看清了自己的实力,短时间内不敢再对兄长下手。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皇太子朱见济不幸早夭。围绕着太子之位,朝堂上再起波澜。

皇储乏人,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说句难听的,万一哪天你朱祁钰也突然挂了,这皇位该传给谁?但是朱见济是皇帝的独生儿子,他一死,朝臣们又把主意打到了前太子朱见深头上。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上疏,请复立沂王朱见深和废后汪氏为太子和皇后。章纶还特意指出当时天灾频繁,就是因为二人被废的缘故。

更请复汪后于中宫,正天下之母仪。还沂王之储位,定天下之大本。如此则和气充溢,灾沴自弭。—《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

如果说章纶还打算以德服人的话,监察御史钟同就有点不讲武德了。这位老兄坚定地认为“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这是往皇帝伤口上撒盐啊!朱祁钰气得浑身发抖,立刻下旨将二人打入锦衣卫诏狱。但是文官们在高压政策下无所畏惧,七月份的时候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庄再度上言,要求皇帝时时去南宫朝见太上皇帝,并复立沂王为太子。

朱祁镇剧照

面对如此汹汹的舆论攻势,刑科给事中徐正给皇帝出了个主意。大致意思就是将朱见深和太上皇帝一起迁往沂王的封国,目的是“以绝人望”。同时另外再选宗室亲王之子,育于宫中作为嗣子。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自然是天下哗然,为了平息舆论,朱祁钰不得不将徐正发配辽东铁岭卫充军。

先是与冠带军余汪祥谋密奏,请帝御便殿言机事。帝亟召入,请屏左右乃言:“太上皇帝临御日久,威德在人。沂王常位储副,在天下臣民所仰戴。不宜居于南宫,宜迁置所封之地以绝人望。别选宗室亲王之子育于宫中。”—《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四》

其实朱祁钰也有苦衷,他自己生不出儿子,一旦真的把太上皇帝和侄子们都灭了,将来皇位传给谁呢?难道眼睁睁看着先帝绝嗣?即使他想这样一意孤行,大臣们也不会同意。

结语:朱祁钰之所以没有杀明英宗朱祁镇,首先不是他不想杀,是实在没办法。首先在他根基未稳的时候,朱祁钰需要借助哥哥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因此他不敢废掉英宗。其次当景泰帝有足够的实力改易太子后,英宗本人的安危又成为了在朝文武大臣的底线。为了朝局的稳定,不容皇帝挑衅。最后当太子死后,朱祁钰无嗣,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想办法杀害英宗。因为这会造成帝系的转移,这后果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代宗杀了英宗,其实没什么用的,他的敌人并不是明英宗,

很多人看到“夺门之变”,就想当然的认为,如果代宗杀了英宗,就不会被夺皇位了,这个属于上帝视角了,

历史上复辟的帝王(太上皇)有几人?好像只有明英宗一人吧?

赵武灵王自己退位的,想夺回权利尚且失败,像李渊、李旦、李亨、李隆基都没能夺回权力,

如果明代宗的儿子没有夭折,还会有夺门之变发生吗?估计是不会的了。

明代宗自己快死了,儿子也早就死了,如果代宗驾崩,那么继位的就是太上皇明英宗,或者前太子朱见深了,也就是英宗的儿子,而当时英宗正值壮年,朱见深只有十岁,大臣们自然想拥立之功了,这才拥立明英宗为帝。

不然,明英宗一个政治上的死人,哪有机会复辟?

抛开代宗快死了,自己又没有儿子这个背景,明英宗想复辟,绝无可能。

所以,夺门之变的发生,有太多的巧合了,即使明代宗杀了明英宗,自己又没有儿子,皇位还是回到明英宗一系。

如果一个明英宗就能夺回皇位,那他哪来机会回到中原?代宗不会接他回家,于谦也不会让他回家的。

正是因为知道明英宗即使回来,也不会翻起大浪,所以他们才接回英宗。

既然接回了英宗,又杀了他干嘛?

杀了明英宗,还不如自己在家多生几个孩子靠谱。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也是明朝历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位皇帝,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当了两次皇帝的人,并且还是明朝近三百年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敌人俘虏过并且放回的皇帝。

明英宗9岁即位为帝,23岁在大宦官王振的忽悠之下,面对瓦剌大军入侵,明英宗带着王振御驾亲征,结果因为指挥混乱、情报不明、军心混乱,导致明军大败,20万明军全军覆没,跟随皇帝一起征战的朝廷重臣被团灭,王振也在混乱之中被杀,这就是历史上大明帝国的耻辱--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瞻基与皇后

此事发生后,朝野震动,明朝第一次出现皇帝被外敌俘虏的情况,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不可无君,于是留守京城的大臣们在于谦等人的建议下,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但在此之前,孙太后立了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之所以有这种奇怪的任命,是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复杂的政治关系来考虑的。

1、明英宗被俘虏,他的长子朱见深才2岁,必须得立一个年长的皇帝,因为当时是乱世变局,皇帝被俘虏,接下来瓦剌大军随时会入侵明朝京城,而明英宗只有朱祁钰这么一个弟弟,当时明英宗亲征时,朱祁钰负责监国,代为使命皇帝权力,这是为了稳定政局考虑。

2、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是为了考虑让皇帝一系在嫡子明英宗朱祁镇这一脉流传,孙太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而朱祁钰的母亲是朱瞻基的妃子吴贤妃,也就是说朱祁镇是嫡子,朱祁钰是庶子。

明英宗朱祁镇

按照道理来讲,孙太后并不想立朱祁钰为帝,因为朱祁钰不是她生的,一旦立朱祁钰为帝,那么朱祁钰的母亲吴贤妃地位就会上升,就会威胁到孙太后的地位,所以孙太后留了一手,保留明英宗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立朱祁钰为帝,这摆明了是把朱祁钰当成一个过渡皇帝。

3、当时的明朝随时面临瓦剌军队的入侵,因为明英宗在瓦剌人手中,这成为明朝最顾忌的事,明朝担心瓦剌人拿皇帝做筹码要挟明朝,所以另外立一个皇帝,让明英宗自动失去皇帝之位,符合明朝的利益,同时也能在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中团结一致对外。

事实上,于谦等于拥立朱祁钰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决定,朱祁钰就是明代宗,也叫景泰帝,接下来就是明朝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瓦剌在发现他们俘虏的明英宗并不能换取实际的利益之后,率领10多万大军攻打北京城,北京军民在于谦和朱祁钰的领导下,成功地多次击败瓦剌大军,终于将瓦剌大军赶出了长城。

明代宗朱祁钰

北京保卫战之后不久,明英宗就被放回了明朝,那明英宗为什么能回来呢?

主要有4个原因:

1、明朝已经立了新皇帝,明英宗失去作用。

都说擒贼先擒王,但是这个王已经不是王了,明英宗已经是过去式了,既不能向明朝要挟来钱财,也不能骗开明朝的边境关防,明英宗就跟一个普通俘虏没啥两样了,失去了作用。

2、北京保卫战中瓦剌人失败了,这表示明朝的势力仍然强大。

北京保卫战瓦剌人投入了13万军队,明朝投入了22万军队,瓦剌人损失惨重,仍然打不过明朝,不像金灭北宋那样,北宋整个被灭亡了,皇帝也就是亡国之君,可以从北宋抢掠钱财、人口,瓦剌打不过明朝,说明明朝的实力还很强大,同时瓦剌也担心明朝的报复,不如把明英宗还回去。

瓦剌首领也先

3、明英宗再留在瓦剌人手中没有用,不如换些钱财还给明朝

北京保卫战后,瓦剌人没必要再留着明英宗,把他带走吧,又没啥用,还让明朝记恨,但又不想杀,杀了还会招来明朝的报复,想来想去,还是想放了,放了还能换些钱来用,所以瓦剌就把明英宗放了。

4、瓦剌人也许想看明朝内斗。

放明英宗回来,明朝现任皇帝朱祁钰很尴尬的,两个皇帝就会陷入内斗,也许瓦剌人还有这个目的。

于是瓦剌派出使者联系明朝,就可以放回明英宗,这个时候朱祁钰就不愿意了,本来阴差阳差当上了皇帝,如果明英宗回来,那谁来当皇帝?

于谦

所以朱祁钰并不想让明英宗回来,但是绝大多朝臣,包括最支持朱祁钰的于谦也赞同迎回明英宗,这让朱祁钰无话可说,一是尴尬,不好拒绝,二是大臣全部同意了,自己拒绝也没有理由,所以朱祁钰就派了两个使者与瓦剌人交涉,这两个使者是李实和杨善。

结果这两人一出使瓦剌,当即就把明英宗带了回来,原本朱祁钰只是想让这两人做做样子,结果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不好说什么,当时朱祁钰奉明英宗为太上皇,明英宗回来之后,只能当无实权的太上皇,之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这一软禁就是七年。

为了防止明英宗与外界接触,朱祁钰命人砍掉了所有南宫之外的树木,并把大门上的锁封死,派人来回看管,除了不能与外人接触,明英宗在南宫之内想做什么都可以,在被软禁的几年中,明英宗还相继生了好几个儿子。

明代宗朱祁钰

在朱祁钰软禁明英宗的七年中,朱祁钰还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把皇太子朱见深换成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是朱见济第二年就夭折了,朱祁钰很悲伤,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继承人成了问题。

如果朱祁钰的寿命长一点,历史也就是如此了,明英宗可能老死南宫,但是朱祁钰的身体非常不好,仅仅七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457年,朱祁钰得了重病,病得奄奄一息,而且还不能处理朝政,而且还面临继承人选择谁的问题,很多朝臣就看出朱祁钰命不长,要知道这一年,朱祁钰不过是30岁的年龄。

之后没多久,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策划了一场政变,他们率领军队冲入南宫,解救了被软禁的明英宗,然后迎立明英宗复辟,而正在大病之中的朱祁钰却被明英宗贬为郕王,一个月后,朱祁钰病逝,那么明英宗为什么能成功复辟呢?

明朝大臣

明英宗的复辟并不是他私下与外人有过联系,而是朝中大臣对政局的一种判断,并且为了自身政治利益所做的政变,是大臣们的自主行为。

看看当时的政治局势就会明白,朱祁钰病重,很可能会去世,那么朱祁钰去世之后,谁来当皇帝呢?很明显就是明英宗,明英宗当时也不过是31岁而已,正当壮年,他的身份比朱祁钰要好,而且儿子也超多,有9个儿子,比朱祁钰多得多,这样一来,朝政就会回到明英宗一系。

如果让这事自然发生,那么朱祁钰手下的大臣就会被明英宗追究责任,这是很明显的,越是拥立朱祁钰为帝的人,越是会受到打击,比如于谦,因为拥立朱祁钰就是反对明英宗,朱祁钰和明英宗已经成为政敌,所以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政变,他们一是为了自保,二是为了立功,只有发动政变拥立明英宗复辟,他们才能避免受到打击,这就是明英宗能复辟成功的根本原因

孙太后与朱祁镇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朱祁钰不杀明英宗?

根本原因还是朱祁钰心软,不够狠心了。作为皇帝来说,他大权在手,有很多办法能杀死明英宗,但是他没有,软禁明英宗期间,明英宗还能心安理得地生儿子,足以说朱祁钰对待明英宗不错,软禁那是政治需要。

朱祁钰远远没有明英宗狠心,明英宗一复辟成功,就清洗了朱祁钰提拔的大臣,就连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于谦都被杀害,而朱祁钰的皇帝年号全部被废除,并且还给朱祁钰一个恶谥,这都是明英宗的报复。

复辟后的明英宗朱祁镇

事实上,朱祁钰比明英宗能力强得多,别的不说,就说北京保卫战,虽说于谦是前线总指挥,但是没有朱祁钰的鼎力支持,于谦也没这么容易赢,朱祁钰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提拔了很多人才,还平定了南方一系列少数民族的叛乱,发展了经济,使得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反观明英宗呢,信任宦官奸人王振,败光了明朝20万精锐大军,连自己都被俘虏,在位期间,大量任用宦官与小人,导致朝政混乱,明英宗的执政能力跟明代宗朱祁钰那不是一个档次,只是明英宗的命好,活得长,儿子多,要不然这个皇帝之位真不是他的。




明英宗还没回来,朱祁钰就想弄死他了,但没能如愿;后来明英宗回来了,朱祁钰又想尽办法弄死明英宗,结果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何?


明宣宗朱瞻基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是孙皇后所生,是嫡子;次子朱祁钰是吴贤妃所生,是庶子。

朱瞻基去世后,十八岁的明英宗继承皇位,是为明英宗,他即位之初,内有祖母张氏主政,外有三杨辅政,因此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随着张太后和三杨相继去世,一个叫做杨振的太监开始崭露头角,他挑唆朱祁镇干各种荒唐事,朱祁镇也因为没有了束缚,而开始放任自我,尤其他作为一个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一直希望在军事上大展拳脚。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王振的蛊惑下,朱祁镇不顾忠臣反对,带着几十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遭遇大败,几十万明军精锐及众多文臣武将被一网打尽,他本人也被瓦剌给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俘之后,朝野震动,不久后瓦剌首领也先就带着朱祁镇继续攻打明朝,试图以朱祁镇来要挟明朝,从而捞点好处。

孙太后连忙着急众臣商议对策,以于谦为首的大臣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建立她册立朱祁钰为帝,但她不愿意看到皇位旁落,于是退而求其次,下诏让朱祁钰监国,但同时册封朱祁镇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以此来安定人心。

孙太后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让朱祁钰来稳定朝局,但皇位要留给亲儿子朱祁镇,或者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但是,孙太后的意见没有得到众臣认可,他们纷纷上书,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坚持拥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无奈之下只得同意,朱祁钰就这样登基为帝,他一上任就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总揽抵御瓦剌相关事宜,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别看孙太后同意朱祁钰为帝,但她只是把朱祁钰当个过渡品,等朱祁镇回来了,还是要继续当皇帝的。


对于孙太后这个心理,朱祁钰又何尝不知道,所以从他登基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阻止朱祁镇回来了,甚至想办法弄死朱祁镇。

当时,也先裹挟这朱祁镇,一路上到处骗取钱财,还要挟明朝边关守将开关,他因此得以快速向北京进发。

在得知这个情况后,朱祁钰将计就计,下达了一道诏书,说也先带着一个人假冒成自己的皇兄到处行骗,要各路将领不要信也先的鬼话。

柰何虏寇往往使人假作大兄皇帝到各边境胁要开关入城,或召总兵镇守官出见。尔等恐堕其奸计,故特驰报。尔等今后凡再有如前项诈伪到尔处,不许听信。

也先本以为朱祁镇怎么着也当过大明皇帝,朱祁钰怎么着也会给点面子,但朱祁钰竟然来了个釜底抽薪,将朱祁镇的剩余价值归零,这让他十分恼火,于是带着军队就直奔北京而去。


其实,朱祁钰的这个诏书,看起来是为了国家着想,其实暗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激怒也先,让也先杀掉朱祁镇的,而也先也确实这么想过,只不过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极力维护朱祁镇,朱祁镇这才得以活下来,后来还娶了也先的妹妹为妻。

也先率军打到北京城下,但被于谦给击败了,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后来又遭遇了明军的多次进攻,损失十分惨重,也先便派人向明朝求和,说愿意释放朱祁镇,但明朝必须拿出诚意来,言外之意是想索要点钱财。

得知也先想要释放朱祁镇,孙太后和朱祁镇妻子钱皇后连忙筹措了一批珠宝,用于赎回朱祁镇,但朱祁钰态度消极,没有给出明确态度。

朱祁钰的态度,让大臣们十分不爽,纷纷上书要求他迎回朱祁镇,但他不置可否,于谦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对他说,现在皇位已经确定了,不会再更改了,你还是把太上皇接回来吧,要不然朝廷颜面何在?

朱祁钰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但他并非真心想接回朱祁镇,所以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任命礼部右侍郎李实和鸿胪寺序班杨善出使瓦剌,但并没有给他们下旨迎回朱祁钰,也没有给他们赎金。


朱祁钰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告诉李实和杨善不要都管闲事,把议和之事谈好就行,朱祁镇就不要带回来了。

但是,杨善这个人不甘于平庸,他作为一个从九品官,知道自己想要出头,只能干一番大事才行,于是变卖家产换成珠宝带到瓦剌,再利用自己的好口才对也先进行劝说,最终说服也先释放了朱祁镇!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朱祁镇抵达北京,朱祁钰硬着头皮出东安门迎接,双方见面后拉着手哭泣了很久,朱祁钰多次提出让位,而朱祁镇则多次辞让,这些其实都只是做做样子罢了,谁都知道皇位是不可能轻易换人的。

会面结束之后,朱祁钰就将朱祁镇安排在南宫居住,为了限制朱祁镇,朱祁钰派遣锦衣卫守住南宫,并砍掉南宫附近的树木,防止有人越过高墙与朱祁镇联络。


就这样,朱祁镇被囚禁起来,那朱祁钰为何不杀掉他,或者将其废为庶人呢?

首先,明朝以孝治天下,朱祁镇作为太上皇,又是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钰如果贸然杀掉朱祁镇的话,那他的皇位也就做到头了,要知道明朝的文官们可都是死心眼,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其次,朱祁镇是孙太后的儿子,孙太后威望甚高,朱祁镇如果被杀掉,她肯定会联合群臣罢黜朱祁钰。

再次,朱祁镇也不能将朱祁镇废为庶人,因为朱祁镇没有过错,虽然他遭遇失败,但明朝素有皇帝亲征的传统,所谓君臣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可不是说着玩的,而遭遇失败的皇帝也不止朱祁镇一人,朱祁钰凭什么治罪于他?

再者说了,早在土木堡之变爆发后不久,朝廷就定下了基调,将战争的罪责都推到的王振头上,王振在朝中的党羽也被朱祁钰给肃清了,也就是说这事已经过去了,跟朱祁镇没啥关系了,朱祁钰没道理再找他的麻烦。


最重要的是,朱祁钰的根基还是太浅了,他之前只不过是个亲王,而朱祁镇可是当了十四年皇帝,虽然干了些荒唐事,但没有大的过错,朝臣们对他还是忠心的,朱祁钰怎么对他都行,但就是不能让他死。

因为不能动朱祁镇,这是朱祁钰最为苦恼的事情,为了坐稳皇位,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继承人,他又开始筹划了。

朱祁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太子,把让儿子朱见济替代朱见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祁钰试探孙太后身边的太监金英,得知孙太后不同意;后来他又找大臣们谈心,大臣们也认为他应该知足,说他可以继续当皇帝,已经值得庆幸了,更换太子是不可能的。

这让朱祁钰很上火,但他不打算就此罢休,他开始大肆贿赂宦官和大臣,让他们站在自己这一边,哪怕不干涉此事也行。


还别说,朱祁钰的这波操作取得了效果,他于景泰三年以近乎胁迫的方式,成功搞定了反对他的大臣,他最终将朱见济立为太子,朱见深则被废为沂王,孙太后见大臣们没有反对,也表示默认。

虽然朱祁钰通过非正常手段达到了目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不认可,而他的运气也很不好,因为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在被立为太子之后一年就去世了。

当时,有个叫做钟同的御史就曾对他说,“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意思是太子本该是朱见深,朱见济之死是天意,这让他十分生气,竟下令将钟同杖毙。

除了钟同之外,很多大臣也跟他一样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朱祁镇一系,于是纷纷建立朱祁钰立朱见深为太子,他当然不同意了,因为他认为自己还年轻,以后还会有儿子的。

到这个时候,朱祁钰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不足,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铲除朱祁镇,为此他使出了一记杀招,炮制了历史上著名的金刀案。


朱祁镇还在位的时候,跟一个叫做阮浪的老太监关系很好,他被囚禁之后,阮浪有机会去看他,对他照顾有加,为了表示感谢,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金到送给阮浪,作为阮浪的生日礼物。

有一次,阮浪跟门下太监王瑶喝酒,王瑶看到金刀后爱不释手,他便大方地将金刀送给王瑶。

王瑶有个好友叫卢忠,当时担任锦衣卫指挥使,是朱祁钰的亲信,卢忠无意间看到了那把金刀,就问他是怎么得来的,他就说是朱祁镇的贴身之物,卢忠长了个心眼,为了立功求赏,就将此事告诉朱祁钰。

朱祁钰听完后心生一计,他指使卢忠逮捕阮浪、王瑶,对二人言行逼供,试图以此牵连朱祁镇,说朱祁镇与外臣勾结,试图发动政变,但阮浪、王瑶很有骨气,硬说金刀只是生日礼物,没有其他意思。


朱祁钰不肯罢休,要卢忠上堂作证,卢忠只不过想借机升官发财,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的案子,就想要脱身,于是听信内阁大学士商辂等人的意见,开始装疯卖傻,朱祁钰只得杀掉阮浪、王瑶,将此事草草了结。

由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朱祁钰的做法遭到了群臣反对,为此他十分警惕,加强了对南宫的警戒,不再允许任何人进出了,只在门上开一个小口子,让人送饭给朱祁镇吃。

这件事过后,大臣们再次上书,要求朱祁钰册立朱见深为太子,理由是皇储之事关乎国本,应该尽早确定为好,不然发生紧急情况,谁来继承皇位。

其实,大臣们还是认为皇位应该传给朱祁镇一脉,这才符合正统观念,他们想要趁朱祁钰没儿子的时候,把朱见深再次推上太子之位。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上书朱祁钰,请求他重新册立朱见深为太子,并恢复汪皇后(朱祁钰之妻,因为朱见济不是她所生,又认为皇位理应传给朱见深,所以反对立朱见济为太子,结果被朱祁钰废黜)的皇后之位,还说之所以天灾频繁,都是因为皇后和太子之位空缺所导致的。


章纶的言外之意是,朱祁钰的做法不得人心,不立皇后和太子,这才导致天灾频繁,这可谓一记杀招,因为古代皇帝最怕天灾是因为自己失德导致的,这就给了别人攻击甚至废黜自己的理由。

朱祁钰也不含糊,以章纶谣言乱政为由将其下诏狱,并对其严刑拷打,差点打死他,他都没改口。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震慑群臣了,但不久后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庄再次上书,请求朱祁钰去南宫看望朱祁镇,并立朱见深太子,得到了许多大臣的附议。

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利于自己,朱祁钰急得不行,这时候他的亲信刑科给事中徐正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可以让朱祁镇跟着朱见深一起去就藩,从而以绝人望;同时,选择一个宗室子养在宫中,对外说是皇嗣人选,目的是为生儿子争取时间。

朱祁钰觉得可行,于是找大臣们商议,结果群情激奋,没有一个人同意,这下子他也没法再坚持了,只得作罢。


到这个时候,朱祁钰与大臣们已经成对峙之势了,他左右动弹不得,但凡他做点损害朱祁镇及朱见深的事情,大臣们就群起攻之,群臣只想让他安心当皇帝,等去世之后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一系的朱见深。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朱祁钰的妃子们也没给他生个儿子,或许是因为他太着急上火,结果在景泰八年正月的时候病倒了,群臣都不关心他的身体,只是一昧催促他立太子,搞得他烦不胜烦。

而就在朱祁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一个政变正在酝酿,以大臣徐有贞与将领石亨为首的官员们开始阴谋策划拥立朱祁镇复位。

正月十六日日,宫中传来消息说,朱祁钰的病情略有好转,群臣便准备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次商议皇储问题,但就在当天夜里,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发动政变,带兵拥立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当朱祁钰听到朱祁镇复位,还召集众臣上朝的消息的时候,他既惊讶又害怕,只是不停对人说,哥哥做皇帝,好好好!


不久后,朱祁镇将朱祁钰废为郕王,并训斥他“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还将他囚禁在西内永安宫,但不到一个月他就暴毙而亡,不用说也知道是谁干的。

就这样,朱祁钰努力了八年之后,也没能动得了朱祁镇一根毫毛,还被朱祁镇来了个反戈一击,也丢掉了性命。

总结起来说,朱祁钰不是不想杀朱祁镇,而是实在没办法,主要原意在于他不是正统继位的皇帝,从一开始就被孙太后和大臣们认为是过渡品,他因此很难建立起强大的个人势力,虽然在皇位上待了八年,也抗争了八年,但终究寡不敌众,被群臣拉下皇位,最后离奇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景泰   南宫   大明   明朝   太上皇   目的   群臣   皇位   太后   大臣   北京   太子   皇后   皇帝   儿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