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普遍认为,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也有八大谋士的说法,那就是再加上司马懿、董昭、刘晔。曹操帐下人才济济,为何赤壁之战依然大败呢?他的谋士都去哪了?

荀彧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由此可知,荀彧很像曹操的萧何。曹操出兵在外,他负责留守后方。如官渡之战时,荀彧就在后方留守。所以,这次赤壁之战,曹操很可能又把留守后方的重任交给了荀彧。

但在曹操南征荆州之前,曹操专门征求了荀彧的意见,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彧 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按照荀彧的计策,大军直趋宛、叶,结果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之后曹操从荆州顺江而下进攻孙权。

荀攸

荀彧留守后方,经常随军出征的是荀攸,灭吕布之战、官渡之战、北伐乌桓,荀攸都在军中。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公达则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再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因此,赤壁之战时,荀攸在后方掌管刑罚之责。

程昱、贾诩

程昱和贾诩是参加了赤壁之战的,并且提出了不同意见。刘琮投降后,有人认为孙权必杀刘备,程昱却料道:“孙权新任在位,尚未为海内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亦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向有英名,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之后分道扬镳,刘备已得到实际资助,那孙权又不能得之而杀了。”

其实刘琮的投降,让曹操和所有人都有些志得意满的感觉,他们认为像荆州这么强的势力都望风而降,孙权肯定也会不战而降,所以曹操才会想趁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遭遇赤壁大败。程昱、贾诩两人分析的都很正确,但曹操还是低估了孙权。

至于郭嘉,在曹操北征乌桓的过程中,郭嘉随军出征,但是在凯旋回师的途中病逝了,曹操非常痛苦。赤壁之战后,曹操还感叹如果郭嘉还在,自己不至于到此地步。至于传说中非常厉害的戏志才,更是很早就去世了。

董昭、司马懿、刘晔

董昭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谋士,更像是一个具体负责官员,所以也没有随军出征荆州;刘晔虽然很有见地,但是曹操似乎一直不太信任,因此也没有记载出现在赤壁之战中;司马懿,是曹操当了丞相(公元208年)之后才加入曹魏阵营,当时资历太浅,因此并没有随军出征。

这里要解释一下,曹操是公元208年六月废三公,自己担任丞相,做好准备工作;七月,率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刘琮举州投降。曹操此次南征首要目的是荆州,结果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对曹操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曹操大军唯一的对象只有刘备,在当阳轻松击败了刘备。

曹操在击溃刘备后,乘势想一举鲸吞江东,这才有了赤壁之战。所以我们看到,随军的程昱、贾诩所发表的意见都是要不要打孙权,孙权会不会和刘备联合。可惜曹操当时踌躇满志,准备一统天下,低估了孙权抵抗的决心,遭遇赤壁之败!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曹操率大军南下于赤壁,发展官兵水土不服而多疾病,便命令自焚战船,撤回北方,以待时机再战。这是《三国志》中的记载。




曹操的五大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而郭嘉早在前一年就去世了,五大谋士只剩下四个,而赤壁之战发生时,荀彧和荀攸留守后方,程昱和贾诩随曹操在前线出征,赤壁之时,真正起作用的谋士就是程昱和贾诩两人。



曹操是在208年7月开始南下征荆州刘表的,8月的时候,刘表病死,其子刘琮在蔡瑁、张允等人的支持下即位荆州牧,不久蒯越、韩嵩、傅巽等人劝说刘琮投降曹操,9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投降。

刘琮投降的时候,没有告知刘备,而且曹操南下的消息,刘备也不知情,当时的刘备屯兵樊城,是荆州的最北边前线,当曹军到达新野的时候,刘备一片恐慌,当即南逃。



当时荆州的治所在襄阳,刘备从樊城南逃时,兵分了两路,一路是关羽的水军,乘船沿汉水南下,另一路是刘备自已率领的陆军,从樊城渡过汉水,经襄阳南下,刘备原来的计划是前往江陵城(今湖北省荆州市)。

曹操率领大军到达襄阳接受刘琮的投降,知道刘备准备前往江陵城的计划后,曹操放弃步军及大部队,亲率5000虎豹骑精锐,轻装上阵,追击刘备军,刘备由于随行的十万百姓行军速度太慢,一天只走十几里路,而曹操的虎豹骑骑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曹操终于在当阳长坂(今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当阳市玉阳镇)追上刘备。



当阳一战,刘备军仓促应战,被曹操大败,刘备抛妻弃子逃走,向西逃到汉津(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北的汉水边)与关羽会合,一同乘船逃往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曹操没有继续追赶刘备,而是南下到达江陵城,接收江陵城的物资人员。

曹操到达江陵城已是208年的10月,之后曹操在江陵城休整、准备了2个月时间,然后开始沿江东进,接着就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的谋士们也就是在这2个月时间,向曹操提供了一些建议。



先说程昱,程昱虽然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但也是五大谋士中唯一文武全才的人,不仅有谋略,有胆识,而且多次能带兵打仗,程昱曾在官渡之战期间,带领七百兵兵守着鄄城,曹操欲派2000援军,程昱觉得兵力不宽裕,没有接收,说700人足够。

程昱曾经亲自征兵数千人,所征士兵均为山间民众及亡命之徒,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程昱是五大谋士中唯一有带兵打仗经验的人。



在官渡之战前夕,曹营大部分人都认为刘备逃到东吴,会被孙权所杀,就像当初公孙康杀袁尚、袁熙兄弟一样,会将首级送给曹操,唯有程昱与其它人的意见不一样,程昱认为:

孙权上任没多久,现在还不为人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首次拿下荆州,就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略,但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向来英名,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



程昱的意思就是建议曹操早做好打算,做好要同时面对刘备与孙权的打算,但是曹操觉得不以为然,即使孙权与刘备联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曹操还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大概意思就是:最近奉命讨伐罪人,旌旗指向南方,刘琮束手投降,现在治理水军80万人,准备与将军在东吴会面



也许孙权正是看到了这封信,才决意与刘备联合,坚决抵抗曹操,最终导致曹操的失败,事前程昱可是提醒了曹操,但曹操不听,程昱也没有办法。

再说贾诩,贾诩最早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校尉,董卓及牛辅被杀后,贾诩劝说李傕、郭汜等人聚集兵力攻打长安,之后李傕和郭汜成功拿下长安,但是贾诩却不愿意跟随他们,后来投靠了段煨,不久转投张绣,正是在张绣手下,曹操因为大意,被张绣杀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猛将典韦,这里面肯定有贾诩的谋划。



后来贾诩力劝张绣在官渡之战前夕投靠曹操,因此得到曹操的重用,曹操似乎也没有计较杀子之仇,毕竟曹操是政治家,首要大事是政治,对于私分,曹操看得没有那么重,并且贾诩为人也是相当低调,对曹操也表现得比较忠心,因此也得到曹操的重用,成为五大谋士之一,并且是从敌人投降过来的唯一一个。

贾诩在赤壁之战前,也曾劝过曹操不要急于发动战争,贾诩是这么对曹操说的:



明公您当初攻破袁氏,现如今收复汉南,威名远扬,军事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如果利用过去楚国的富饶,来招揽贤才良士,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用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俯首称臣。

贾诩的言外之意就是现在发动战争不合适,曹操到江陵城只停留了2个月就贸然发动战争,荆州当地的百姓及民心还没有归附,应该继续安抚百姓,招揽人才,稳定荆州局势,那么江东就会不攻自破。



贾诩的说法非常有道理,曹操这个时候已经占了荆州,再加上原来的北方八州,势力如日中天,荆州又地处长江中游,掌控了荆州,就等于控制了半个长江,而东吴赖以生存的天险就是长江,曹操等于掌握了东吴的命门,只要继续发展,东吴根本无法攻破荆州,别说曹操,就是当初刘表在世时,东吴攻打江夏郡都打了六七年,才杀了黄祖,拿了三分之一个江夏郡,要是曹操在,东吴更是没机会。

可惜那个时候的曹操头脑发热,谁也劝不住,荆州得来的太容易了,曹操没费多少功夫就占据荆州,如果进一步拿下江山,趁热打铁,那么统一整个中国已成定局,关健时刻曹操飘了,骄傲轻敌了,任何人的话也听不进去了,纵有再多的谋士又能如何呢?



赤壁之战失败的首要责任人就是曹操本人,虽然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说过一句话: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不过是曹操为自已责任开脱的理由而已,怪不得其它谋士。




题主提的这个问题说实话难让人回答啊,因为以正史而言就曹操帐下五大谋士不能确该是那五人人,但又不能不回答题主的问题,所以先只能按照《三国演义》的露脸次数来排出五人了,然后再说说他们帮没帮上忙。

绝大多数公认的在《三国演义》曹操帐下五大谋士荀彧,荀攸 郭嘉,贾诩,程昱五人吧,因此就这五人在赤壁之战前后的表现来看看他们到底帮上忙没有。

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先说荀彧。荀彧这个人呢,是作为萧何,诸葛亮式的人才,大局观极强,具体到谋略也很厉害,在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时候提出了著名的“四胜四败论”坚定了曹操的信心,而对于曹操南征荆州刘表这事呢,荀彧是持的支持的意见。“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也拿出了具体作战战略,但这只是针对的南征荆州提出来的,没说是对江东孙权且荀彧作为王佐之才,史书中没记载他跟着曹操南征,更有可能是坐镇后方,所以赤壁之战的责任荀彧是没有的。

再说荀攸。荀攸这个人呢,正儿八经的军师谋士,曹操曾说过“公达,非常之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这句话,接着就把他纳为军师,其在曹操征讨张绣,吕布,袁绍的战争中都有准确的判断。那么他作为军师应该是随同曹操南征荆州的,但正史无记载,更不要说记载其在南征中提供过什么建议了,倒是三国演义中写了他支持过程昱向曹操提出防范刘备火攻的判断,因此以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为标准,荀攸也尽到了一个谋士的责任。

三说郭嘉。郭嘉在曹操北讨乌桓的战争途中就死了,跟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之战相隔1年,所以郭嘉在曹操对孙刘两家的赤壁之战失利中肯定的没有责任

程昱(公元141年--公元220年)

四说程昱。程昱这个人在对形势上的判断是很有见地的,且自己还能带兵打仗,基本上算是文武双全了,其在曹操接收荆州后对孙刘两家联合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正史中却无记载其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倒是《三国演义》中写了他看出了孙刘两家的计谋向曹操提出了建议,只是曹操一直认为冬天没东南风而没有采纳,既然意见提出来了而作为主公的曹操不采纳,那么这个失败的责任也就不能摊到程昱的头上。

五说贾诩。贾诩是可以确定随同曹操南征荆州的,但是贾诩在曹操受降了荆州刘棕一干后想顺势灭到江东孙权这事中持的是反对意见(‘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既然他一开始就已经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所以他也尽到一个谋士的责任。

总上所述,按《三国演义》的标准排出来的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都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利一事摊不上责任,所以曹操赤壁之战中失败最主要的责任人就是老天和其本人了,本来也是,按当时的态势曹操对孙刘联军的优势已经是“飞龙骑脸”的优势,是谁都想不到会输,但天意不可测,两军交战前曹操的军队发生了瘟疫,再加上曹操确实有些骄兵,最终导致赤壁之战的失败。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谋士   汉水   当阳   江陵   东吴   襄阳   赤壁   荆州   赤壁之战   湖北省   军师   演义   公元   意见   责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