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

公元前209年秋,一场大雨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陈胜、吴广等人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发动反秦起义。

最初的起义军不足千人,但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了数十万之众。起义军一路向西挺进,直逼秦帝国的国都咸阳。

当时咸阳的守军只有五万人,面对几十万的起义军,兵力上的悬殊,使得秦二世不得不释放骊山二十万的刑徒来组成杂牌军进行抵抗,并非是秦统一战争中所依靠的战斗力奇强的正规军。那么,秦二世为什么没有用强大的正规军呢?

当初,秦始皇依靠着王翦、蒙恬、章邯等战神级名将,以及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秦军队,在十年内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为了防止六国旧部的反叛,秦始皇向各郡县派出秦帝国的正规军,作为地方郡县的守备军。

当时的中原地区,虽然迎来了和平,但是秦帝国的北部边地仍然面临着匈奴入侵的威胁,而南部的百越地区还未纳入秦帝国的版图。所以秦虽然统一了六国,但并不意味着战争真正的结束。

秦始皇一方面命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就地驻守,是为九原秦军。这支三十万的军队,包括正规军和屯边农民,以老秦人为主。

九原秦军还北渡黄河,占据银山,依据地形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并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一千八百里。此后,蒙恬和他的军队就驻守上郡(今陕西绥德),守卫秦帝国的北境。

另一方面,秦始皇还派屠睢、任嚣、赵佗等率领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分兵五路南征百越。这支军队虽然号称五十万,但实际上的主力作战军队也就二十万左右,剩余的基本是负责粮草运输的后勤人员。

这支队军队主要由郡县兵组成,大部分是秦灭六国过程中的降兵俘虏,包括大量原楚国降军,老秦人相对较少,所以战斗力偏弱。

在征讨百越部族的过程中,秦军对当地的水土和气候不适应,造成病疫不断。同时,粮草的运输也十分艰难。

百越部族宁可逃进原始丛林,与野兽为伍,也不肯臣服于秦帝国,并不断对秦军进行袭扰。因此,南征百越的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异常惨烈。秦军先后发起三次对百越的征战。

首次征战,秦军进展顺利,很快占领了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攻打今天广西地区时,由于秦军不熟悉南方地形,百越部族大败秦军,使得五十万秦军损失二十万人,秦军主帅屠睢在征战中被杀。同时,百越部族也遭受了重创。所以,在随后的两次征战中,百越部族已经基本失去了抵抗能力。

一年后,秦始皇下令开凿连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境内),秦军的粮草兵力通过这条长约34公里的水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岭南前线。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次命任嚣和赵佗进攻百越各部族。这次秦军势如破竹,最终征服了百越部族,先后将今天的浙江东部、江西和湖南南部、福建、广西、广东,以及越南北部的广阔土地纳入了秦帝国的版图。秦始皇在这些土地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并由任嚣、赵佗带着南征的秦军驻守当地。

作为国都,咸阳也驻扎着一支 “卫戍部队”,以保卫京师,主要由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三支军队组成。

卫尉军是负责宫廷的近卫精锐,只有一万人;中尉军是护卫咸阳城的近卫精锐,约有两万人;都尉军是防卫咸阳城周边外围地区的军队,大约有十万人左右。

除了“卫戍部队”,咸阳周边的关中诸郡,还分散驻扎着秦军正规部队,基本都是老秦人。当然,还有巴蜀地区、西北诸郡的郡兵。

所以说,当时秦帝国的正规军主要分成了四部分,即屯驻岭南的秦军;屯驻北郡的秦军;驻守东方各郡的秦军以及守卫京畿之地的秦军。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山东六国的残余势力纷纷起兵复国,并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普遍拥护。作为东方各郡县的守备军,他们是最早知道各地叛乱的消息,但是他们已经地利人和尽失,遭受毁灭性打击。

由于山东各郡县守备军的兵力不足,再加上这些秦军太过分散,他们中大多数最终要么被起义军歼灭,要么被收编。刘邦和项梁早期的军队构成基本来源于这些郡县守备军。

赵高向秦二世隐瞒天下大乱的真相,导致秦二世对山东反叛的声势毫不知情。陈胜的部将周文率领起义军,兵临戏亭(今陕西临潼东),距离咸阳仅百余里。

此时的秦二世才反应过来,但已经来不及集结京畿地区的老秦人正规军,情急之下,不得不临时征发骊山工役、刑徒为军,允诺按军功爵制度奖赏,并赦免罪名。

出于对自由的渴望,这些刑徒组成的杂牌军自然愿意拼死效力。由于刑徒和奴隶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他们的体力和耐力要比普通的老百姓强很多。

在秦将章邯的带领下,这支杂牌军连战连捷,最终击溃了周文率领的数十万起义军,周文兵败自杀。

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叛乱之后,秦二世命令驻守北疆的九原秦军南下平叛。秦始皇病死沙丘之后,驻守北疆的九原秦军主帅蒙恬和监军公子扶苏,被赵高和李斯设计杀害,这支三十万的秦军改由王翦的孙子、副将王离担任主帅。

当时的匈奴单于冒顿已经统一了北方草原,迅速壮大,并夺取了河套地区,随时会沿着秦直道南下掠夺关中,危及咸阳。即便如此,王离仍决定留下十万秦军继续驻守边地,自己率领二十万九原秦军攻打赵国。

与此同时,章邯奉命与王离会师,扫荡山东各国。由于章邯统辖的这支杂牌军中的刑徒大部分是原六国民众,因此章邯并不信任这帮骊山刑徒。

于是经过两个月的动员和整编,章邯将分散在关中各地的正规军重新集结成一支二十万人的“关中主力军”。这支军队基本由老秦人构成,是秦帝国的正规军,战斗力强悍。所以,当章邯率领这支秦军东征时,在定陶之战中大败楚军,并击杀了反秦势力的核心人物项梁。

章邯击败项梁后,认为楚地的名将已死,楚国的余众不足为虑,于是率领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赵国,并大败赵军。

章邯收降赵将李良,攻破邯郸,将邯郸城内的民众迁徙到河内,并摧毁了邯郸的城墙,赵王赵歇和赵国的相国张耳仓皇逃入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率领秦军包围了巨鹿城 。

章邯驻军在巨鹿城南面的棘原,一边通过连接黄河的甬道,为王离输送粮草。一边虎视眈眈的守护王离的侧翼,对巨鹿城形成夹击之势。

王离获得了充实的粮草,加紧攻打巨鹿城。随着巨鹿城内的粮草消耗殆尽,兵力减少,赵王无奈之下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当时的秦军十分强大,救援赵国的各诸侯国军队驻扎在巨鹿城北,坐山观虎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了替叔父项梁报仇,于是主动请缨。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六万余楚军北上,以解巨鹿之困。然而当楚军行进至安阳(今山东曹阳东南)后,宋义被秦军的气势所吓倒,在此逗留四十六天不敢前进。

宋义怯懦的行为引起了项羽的不满,项羽痛斥宋义之后将其杀死。之后,楚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并把黥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交由项羽指挥。

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之后,就凿沉船只,毁坏锅碗,仅仅只带三天的干粮,断绝退路,以此向楚军表示破釜沉舟、战斗到底、毫不退还的决心。

项羽率领的六万楚军与秦军遭遇之后,以一当十,九战九捷,不但切断了秦军所修筑的甬道,断了王离的粮道,而且包围了王离所率的秦军。

当楚军和秦军交战时,各诸国的军队只作壁上观,并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当楚军在巨鹿城下大破秦军,章邯被迫引兵撤退后,各诸侯国的军队这才纷纷出兵,趁火打劫进攻王离的秦军。

最终,诸侯军大破秦军,杀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王离兵败之后,被项羽俘虏。

王离所率领的二十万九原秦军,死的死,逃的逃,自杀的自杀,十万左右的九原秦军投降项羽。至此,二十万的九原秦军,在巨鹿之战中覆灭。

巨鹿之战中,由于章邯的退却,引起了秦二世的不满。章邯获知王离的秦军已经被歼灭,又听说秦二世要加罪与他,绝望之下,率领二十万的关中秦军投降了项羽。

投降后的秦军遭到了六国军队的羞辱,向来骄傲的关中秦军对此多有怨恨,纷纷议论是章邯欺骗他们投降,而他们的家人还在关中,秦二世一定会杀了他们的父母妻儿。

项羽听闻秦军的议论之后,担心这支秦军进入关中后会反叛,于是除了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三人之外,其余二十万的秦军被坑杀在函谷关外的新安城南。

此时秦帝国的中枢,因为秦二世、赵高、子婴的连续内讧,早已乱作一团。随着曾经横扫六国、驱逐匈奴的最精锐秦军的覆灭,对秦帝国造成了超过四十万秦军的空前损失,这些兵力充其量只发挥出秦帝国一半多的动员潜力,就已经使得山东六国人心惶惶竟至绝望。

留在关中守卫咸阳的“卫戍部队”,除了一部分被项羽消灭外,约有八万关中秦军投降了刘邦,后归属三秦王(章邯、董翳、司马欣)统辖。

当刘邦平定三秦后,这支训练有素的关中秦军再次回到刘邦手中,成为刘邦爱将灌婴手下郎中骑的主力,使得汉军的实力得以大增。在日后与项羽的楚汉相争中,刘邦正是依靠这支老牌秦军,与楚军对峙数年并反杀项羽。

中原的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屯守在岭南的秦军统帅任嚣曾派人回到咸阳刺探情况。当得知咸阳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昏庸统治下,一塌糊涂时,任嚣严禁岭南秦军北上作战,以保存实力。

任嚣临终前,招来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接替自己成为南海郡尉,并让他凭借南海郡(今广东省)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的动乱。

任嚣去世后,赵佗向岭南各个关口的驻守秦军传达了据险防守、不准进出的指令。之后,赵佗建立了南越王国,割据一方。

对于岭南的这支秦军来说,他们根本不想北上回援,而且也回不去。岭南秦军中的老秦人原本就不多,无论是主帅还是士卒,他们对秦帝国的故土没有多少感情牵挂,所以不愿意回去送死。同时,他们在岭南已经和当地人结婚生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更不愿意离开岭南。

岭南秦军在此前和百越部族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再加上病疫造成的损失,仅剩不足十万人,虽然三十万的百越部族被征服,但随时会有反叛的可能。所以岭南秦军还有压制百越部族的重任在身,无力北上回援。

就算岭南秦军有心北上,但是从岭南到关中,千里跋涉,路途艰险,数十万大军的粮草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一路上势必会受到百越部族和山东六国势力的前后夹击。因此,尽管中原告急,岭南的秦军压根就没动。

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训,并没有立即发兵南下攻打南越国,而是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年之后,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国。

在陆贾的一番劝说之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刘邦赐予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至此,南越国成为汉王朝的一个藩属国。汉武帝时期,南越国被灭,岭南地区正式被纳入汉王朝的版图。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六国的百万秦军,最终被秦二世给败了个精光。

二十万的九原秦军被歼灭于巨鹿城下;二十万的关中秦军被项羽坑杀于新安城外;十万的“卫戍部队”和地方郡县的守备军,或投降,或被歼灭;五十万的岭南秦军则按兵未动。

纵观历史,一统六国的赳赳老秦,无论是从军队的规模,还是战斗力,都是一支锐不可当的百万雄师。





秦国的最大兵力大约在70万,在消灭楚国的过程中动用了60万,这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秦国对外用兵的极限。当时征用的士兵基本上是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民皆兵!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到他去世之前的十二年间,基本上都是太平岁月。在这之前并没有出现过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时候的秦始皇有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太平盛世已经开创,国内再也不会有战乱了。于是秦始皇销毁了所有的民间武器,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且在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秦始皇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战争,大规模的兵力开始向南北集结。首先面对的就是北方的匈奴,秦始皇派出蒙恬率领30万大军驻扎在上郡,巩固河套地区的九原防务。


当事的南方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并没有向楚国臣服。楚国灭亡后,秦始皇决定把这些区域全部纳入郡县管理的范围。

当时这些地区被称为百越地区,在绍兴的叫做于越、在温州的被称为东越、在福建的被称为闽越、在广东的被称为南越、在广西和越南的被称为骆越。


在王翦消灭楚国的过程中,曾经和这些部族发生过冲突。但双方的战争并没有升级,王翦的大军转向了北方,消灭了燕国和齐国。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命令屠睢和赵佗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开始向沿海地区进军。在岭南地区遭受到了大规模的反抗,屠睢战死,秦军伤亡严重。


公元前二一四年,秦始皇派出任嚣为大将,派出了一支军队加上后勤人数超过50万的大军。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集结到了岭南地区,才完成了对于这一地区的占领。

但这些地区的部落仍然不断地对秦军发起游击战,秦始皇命令这50万军队长期驻扎在岭南,这就是秦国的南部军,军事大本营就设在番禺。


除了在岭南地区的南部军和蒙恬率领的北部军外,秦国还有一支20万人的中部军,主帅就是章邯。这次军队主要是由退役士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也被称为最后的秦军。

当秦朝灭亡时,驻扎在岭南的50万大军,宣布独立,并没有投入中原战场。上郡的北部军由王翦的孙子王离率领,当时蒙恬被赐死。这次军队被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20万人被俘。


除了这些军队,在关中地区还有7万秦军。其中护卫皇宫的皇家部队有2万人,驻扎在咸阳附近的地方军队和保护咸阳的军队合在一块儿有5万人,但到了秦朝后期作战能力一般。

驻扎在岭南的赵陀部原本很多人就不是老秦人,对秦国的忠诚度很低,比如赵陀就是河北人。当他们听到秦朝灭亡的消息,就马上关闭了对外的关口,不久就宣布独立成立了南越国。




王朝更替,用民间的话说就是气数已尽。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别说“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嘛",就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也是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还有与他结盟的日本军国主义东条英机,将战火烧遍亚洲许多国家。多行不义必自毙,到了灭亡的候,可以说是天诛地灭。那些个跟随他们的人,个个自保,谁也不想作陪葬品。

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萨达姆在台上时,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对内说一不二,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血惺恐怖的统治。尤其是萨达姆领导伊拉克时,与邻国伊朗打了长达八年的战争。两伊战争结束不久,还未让国内百姓休养生息就出兵占领了科威特。这下好了,动了美国人的奶酪,不听劝阻,让美国布什父子两任总统将伊拉克打得稀巴烂,萨达姆本人也被他的属下给出卖了,让美军活捉,走走法律的过场,被活活送上了绞刑架。这些人可谓都是强人,在台上时兵多将广,一旦到了关键时刻,身边连一个保镖也没有,昔日的正规军队早已作鸟兽散。

历史再一次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对内要好好治理国家,让人民发自内心去拥护。对外不畏强权施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老百姓自觉挺身而出,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天下。

秦朝灭亡时秦人的正规军,不是被刘邦和项羽的军队给打死就是被刘邦给收拢下,成为西汉王朝的军事力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问作陪的杜聿明将军,其麾下的几十万大军哪里去了?杜苦笑说道,都送给他了。这个他就是指时任外长陈毅元帅。蒙哥马利接着问:一个也没剩?杜指指自己,还有这一个。陈毅外长为了化解尴尬局面,哈哈大笑说道:你也回到了人民中间。

杜聿明跟着蒋介石打内战,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成为战犯。由于虚心接受改造,再加上女婿是诺奖得主,成为较早被释放的战犯之一,所以有机会成为陪外宾的东道主。

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将军的指挥。而将军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统帅的决策。统帅无能,累死三军。朝代的更替,执政王朝的覆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决策者。(2020/10/04)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将内史腾挥军十万,南渡黄河进攻韩国,自此拉开了秦国灭六国统一战的序幕。

在随后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内,秦国的虎狼之师便横扫寰宇,一统天下,韩、赵、魏、楚、齐各国纷纷倒在其战车车轮之下.金戈铁马的战国七雄时代,在血色征服之下,最终划上终结的句号。

公元前221年,咸阳宫前,看着匍匐在阶下黑压压的六国王室众人,秦王嬴政一时志得意满。他觉得朝廷只要手控秦军这支强师,秦朝自可万年,自二世乃至无穷。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十几年后,大泽乡的一群泥首囚徒们竟能够掀起一场灭国之乱。在秦末波荡之际,先前那支被秦始皇寄以厚望的精锐秦军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一般。

当时的秦军在战场之上,表现乏善可陈,很多人甚至不禁疑问道,当年那支战无不胜的老秦人军队,到底去哪儿了呢?

两大军团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面临着北面匈奴的威胁和南面百越的诱惑,因此,秦朝的军队分成了两大军团。

  • 北面军团

七国之战,使得塞外的匈奴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期。先前与塞外接壤的赵国和燕国为了扩张国土,戍边塞外,强势打击匈奴,使得匈奴向南发展受限。

然而,后来赵、燕在亡国的威逼之下,开始将北进扩张政策,改为积极备战防御秦国,像李牧这种深耕塞外的名将都调回内地作战。

大批军队的抽调,使得边塞之地,防御顿时变得非常空虚。因此,每逢秋高马肥,匈奴便频繁南下,成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遇到的一个大难题。

为此,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北上屯边,蜿蜒的城墙也随之在大秦北部疆域隆起,数十万老秦军驻扎北部边疆,日夜防备着匈奴南侵。

“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者皆复去。”

北面军团在秦末大起义时,曾经悉数回归,在当时大将王离的率领之下,与义军PK,最后遇到了生猛的项羽,一战崩盘。章邯最终率领二十万大军投降,这里面除了临时征调的骊山奴之外,就有不少从北面回来的老秦人。

那么三十万秦军为何到章邯投降时就剩这些了呢?其他的已经战死了,在陈余给章邯的劝降书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数万。

在章邯率领秦军征剿各地叛乱中,北方军团作为主力,已经阵亡了十数万人,昔日的老秦人,在战火之中,最终逐渐凋零。


  • 南面军团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派尉屠睢率领五十万秦军南下,分五路进入岭南,面对落后的百越部落,装备精锐的秦军却打得很吃力。

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依然没有任何突破,连主帅屠睢也在战争中战死沙场。

除了西瓯部落的作战强悍之外,岭南之地山路崎岖、丛林茂密也使得水土不服的秦军进退维谷,为此秦国倾力打造了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为大军南进提供粮草。

后来,在秦将任嚣、赵佗的带领之下,秦军征服了百越之地。面对当地蛮族部落与中原格格不入的情况,秦朝专门派遣众多囚徒、寡妇南下,与当地民众通婚,以促进当地文明沟通、开化。

当秦末中原波荡之时,任嚣、赵佗所率领的秦军刚刚在百越之地站住脚,此时的两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回去救秦朝,百越之地肯定立即得而复失,这十数万南下通婚的百姓们,恐怕登时便会成为越人泄愤的对象。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闻陈胜、吴广作乱,秦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叛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

而且回去之后,也不见得就能救得了朝廷,秦二世昏庸的样子,自己回去跟着一起死难的可能性更大。人,谁不爱生,赵佗最终的抉择是,锁闭岭南关隘,与中原断绝联系,坐拥五十万秦军,自立为南越王。

最终,大秦王朝在波乱之中,颓然崩塌,而当年建立了大秦无上辉煌的老秦人军队,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的荣光湮灭,却无法阻止王朝的坠落。


当年的老秦人军队,曾经如梦幻一般出场,最终却如迷雾一般隐去,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声的轻叹。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执政二十六年后平定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自封“始皇帝”称号,后代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天下,途中重病驾崩。接着胡亥即位做了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怕大臣和皇子们不服从,危机自己的皇位。便听了赵高建议大肆诛杀大臣和皇子们。同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揭竿而起。原因是劳役太多,赋税太重,百姓无法忍受。这些事情以后,二世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秦王朝走向了灭亡。说道秦朝灭亡过程中,老秦人正规军蒙氏兄弟30万驻守长城。赵佗60万驻守南越,并没有参与秦朝灭亡之战。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佗归汉,接受汉朝封其南越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正规军   秦朝   南越   郡县   巨鹿   秦国   关中   项羽   部族   帝国   刘邦   匈奴   岭南   公元前   军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