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为什么要火并王伦?

林冲大凡有一点英雄气也不会一开始就落得家破人亡,惨遭充军发配,最后被逼上梁山。上梁山之前林冲太过软弱无能,任人宰革的性格让人鄙视。没想到林冲上得山来,性情大变,豹子头的称号突露峥嵘,竟当着晁盖一伙陌生人的面义无反顾地火并了他的顶头上司白衣秀士王伦。听这绰号白衣秀士,肯定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林冲得知王伦不接纳晁盖之后,竟一怒冲天,把这些年遭遇的一切不幸都迸发了出来,一刀结果了王伦性命。

要说王伦虽说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不成大气,但也罪不致死?毕竟人家是山寨之主,有权决定新来人的去留。你林冲早年间在东京遭人陷害,琅珰入狱,那时怎地不雄起?凭一身本领夜闯高俅府杀他另一个血溅鸳鸯楼,然后效仿武松墙上题字,杀人者林冲也。林冲的杀气是否用错了地方?杀一毫无反抗的文人,不如废掉王伦的寨主之位,留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回想一下实在也想不出林冲要杀王伦的充足的理由。杀了王伦,林冲也作不了寨主,晁盖、吴用一伙居心叵测,在林冲心头火上浇油,也是促成林冲杀人的原因。总之梁山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改变发展方向以及更换掌门人,这也许就是林冲杀王伦的理由吧?




断金亭中的火并,只是林冲对王伦不满的集中爆发;只是,这份不满只有少部分来自林冲个人,更多的是来自吴用的“劝说”。

其实,早在断金亭宴席之前,吴用便已经为林冲埋下了“火并王伦”的种子!

林冲上山的事情尚未处理好,晁盖又带着几个如狼似虎的好汉上了梁山,这让“白衣秀士”王伦更生忌惮。于是,王伦召集梁山领导层紧急召开内部会议,并最终达成了婉拒晁盖等人入伙梁山的共识。

所谓“酒场如战场”,梁山上的每次宴请都有着特殊含义,婉拒晁盖等人自然也要在酒桌上进行。于是,王伦躲在幕后,杜迁和宋万出面,准备下达“逐客令”。

酒席刚开始,晁盖便再次提及了入伙梁山的请求:

我等兄弟七人上山已数日,头领们只管酒肉款待,还从未提及入伙之事,晁盖心中不安,想请王头领来一表心迹呀!

晁盖此时的心情,林冲最是理解,也最能感同身受,赶紧给出劝说:

兄长勿怪,王头领为人谨慎,林冲才上山时也是这般相待,来日方长,诸位不必多心。

晁盖哥哥,等这几天你就不耐烦了?你是不知道我当初上山受到的难为!想让那位酸秀才同意你们入伙梁山,且得等着呢!

晁盖可不是林冲,除了同样走投无路外,两人几乎没有任何的共同点。林冲能受委屈,能耐心等着王伦同意,晁盖可不是能忍的主儿。要不是考虑江湖名声,要不是忌惮林冲的恐怖战力,晁盖恐怕早就掀桌子了。

只是,面对林冲,晁盖还是要客气地:

多谢林教头一片热情,我晁盖是个急性子,实在是等不得呀!

杜迁和宋万一听,不能再聊了,赶紧亮明态度吧:

晁天王莫怪,头领托我将这盘金银送与晁天王,这一表对众英雄的敬佩之情,二送众英雄作路上盘缠,万望笑纳!

语言艺术之逻辑顺序的重要性,出现了!趁着办事的空挡去看望亲属,可以说“我来办点事,抽空来看看您”;也可以说“我来看看您,顺便办点事”;语言顺序的变化,就能将逻辑重点凸显出来,就能带给对方截然不同的感受。

送给晁盖金银,先说是表达敬佩,再说是用作路上盘缠,就能尽可能缓解晁盖的过激反应,争取一个更好的结果。

可就算婉拒的说法如此讲究,阮氏兄弟一听还是立马暴起:

老子不走又怎样?

注意,这个时候,林冲突然拍了一下桌子!

此时的林冲,乃系梁山战力的绝对权威,几乎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确定整个梁山的格局。所以,林冲的态度极为关键!

很明显,林冲对王伦再次失望了,甚至透过晁盖看到了自己当初上山所受到的屈辱!只是,碍于林冲的尴尬身份,不便于替晁盖发声,也就只能如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

等到林冲离开后,晁盖和吴用按照既定计划,开始了一番争夺梁山控制权的巅峰操作。

晁盖这边,先行“缓兵之计”:

既然王头领有难处,我们兄弟们绝不勉强,连日来给山寨添了不少的麻烦,改日请王头领到断金亭一聚,一表兄弟们感激之情!

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绝不勉强”,用以麻痹王伦等人;再强调受恩于梁山,理应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争取到缓冲时间。晁盖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改日”,这一“改”就能再有数日乃至数十日的准备时间,为拉拢林冲、为争夺梁山控制权留下充足时间!

吴用这边,则找到了心中烦闷,只能借助舞枪而发泄的林冲。

注意吴用的开场白:

好!好一条林家枪啊,真是出神入化啊!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想当初,林冲可是威名赫赫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自从登上梁山,林冲的恐怖战力和英雄形象却从未得到认可,甚至还一度受尽了王伦的羞辱。现如今,吴用一句话便唤醒了林冲的自尊心,让林冲再度找到了当初被人推崇的骄傲。

此时的林冲会有多么激动,我们来看他的回应:

先生识得我的枪法?

英雄好汉的自豪和骄傲,全在这句话中!被人识得枪法,就是被人识得江湖地位和师从归属,就等于被人绝对认可了!

仅这一来一往的对话,吴用便和王伦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一个嫉贤妒能,一个慧眼识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吴用拉拢林冲的感情基础,搭建完成!

再来看吴用的反应——没有回答林冲的问题,而是接过林冲的枪,认真摸了摸看了看,眼神中满带钦佩和羡慕!

还有什么语言能比得过这套动作,更能让林冲彻底看清吴用的真心!

然而,等到吴用将情绪酝酿到极点的时候,他却突然来了一个转折:

可惜呀!如此一条好枪,上不能杀贪官,下不能除恶霸,只能对风而舞,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谁是“贪官”?高俅!

谁是“恶霸”?高衙内!

对于林冲而言,高俅和高衙内就是内心仇恨的导火线,最能提醒林冲不能就此荒废余生,自己还有事情需要做,还有深仇大恨需要报!

吴用的这句话就相当于告诉林冲:林家枪威震江湖,又有何用?高俅和高衙内还在逍遥,你却只能迎风而舞,空悲切!

潜台词则更为明显:跟着王伦混,你一辈子都报不了仇!

吴用的这句话直接戳中了林冲的软肋,林冲脸上的表情立马变了,问了一句:

先生有话对林冲说吗?

很明显,林冲的仇恨心理已经被吴用挑起来了,这句话就相当于问吴用:先生以为,我该怎么办?

正常情况而言,吴用可以直接给出自己的建议:

想报仇吗?除掉王伦,夺得梁山,我们兄弟一块将梁山发展壮大,才有机会诛杀高俅和高衙内啊!

可如果这样说了,林冲就会立马认定吴用的挑拨,反倒会适得其反。所以,吴用点到则止,再次转变了话题:

小生是来和林教头告别的!

别误会,我们马上就要下山了,我只是替你可惜而已!

一句话,彻底消除了林冲的心中疑虑!

我等舍命上梁山,雄心勃勃,本指望与英雄共计大业,一起杀贪官污吏、报国恨家仇,无奈不被梁山所容!

其实,我们入伙梁山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着杀尽天下贪官。当然,高俅肯定也在这个“贪官”行列。奈何,梁山不容我,我们也没办法帮你报仇了!

好了,这句话一出,林冲心中几乎已经熄灭的复仇之火再度燃起,可性格制约、秉性使然让林冲还是不肯给出承诺,还是只能软绵绵地“劝”:

晁天王一定要走?

我们再来看吴用的经典解释:

我哥哥不愿坏了兄弟们的和气,宁愿斩去自己双手,也绝不和林教头这样的英雄刀枪相见。

王伦逼着我们走,如果我们执意不肯下山,就只能火并。我大哥说了,我们不怕火并,可一旦火并,你作为梁山的四把手,肯定会出手对付我们。只是,英雄惜英雄,我们对你敬佩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和你火并?所以,我们还是走吧,你可千万别再劝了!

这句话一出,林冲会怎么想?

人家都不好意思和我刀枪相见,我又怎么好意思和人家正面冲突!

说到这里,吴用的目的就几乎已经达成了,只要林冲不出手,晁盖等人几乎能够直接血洗梁山。

吴用表达了自己的心迹,林冲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只是,他的表示还是继续劝说,还是继续软绵绵:

晁天王的意思,林冲早有所闻,只是,晁天王不必性急呀!

向我学习啊,耐心等待啊,哪怕人家欺负了自己的老婆,哪怕人家骑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你先忍着啊,终有一天,王伦大爷会同意的!

不管怎么样,林冲的态度总算有了松动,可吴用还需要确认一下林冲的态度,所以,他索性将话挑明了:

不走不行啊,迟早会闹出事端的,不好收场!唉,说不定我吴用就成了林教头这条枪的枪下之鬼呀!

再次强调了火并过程中,林冲会出手帮助王伦的可能性,可吴用越是这样说,林冲就越不好意思出手!

吴用想着,这句话以后,你该有点态度,该声明你绝不会与我等兄弟为敌了吧!可林冲只是笑了笑,未置可否!

于是,刚想离开的吴用只能再次停下脚步,转头又给出一句:

林教头,但愿有一天你我有缘分,一起驰骋天下!

好好考虑考虑,我们共举大业、杀尽贪官的承诺,长期有效,欢迎你随时听从内心想法,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合作诚意!

这次谈话,大大降低了林冲帮助王伦的可能性;这次谈话,更为“断金亭火并”的整个发展过程奠定了基础;只是,这次谈话尚未达到吴用权谋的巅峰,断金亭中,吴用又该如何充分利用林冲的情绪发展、语言环境变化而“逼”着林冲杀了王伦,让我们拭目以待!




林冲火并王伦,要从于公、于私两方面来分析:

1.于私:林冲被逼上梁山时,手拿柴进的推荐信,自己又是一身的本事,满以为入伙肯定没有问题。哪知被王伦百般刁难,又是要杀人纳投名状,又是排位在没有什么大本事的杜迁、宋万之后。忍气吞声,怨气在心。虽然在朱贵的安抚和劝说下,暂时留在山寨歇脚,内心的屈辱感是挥之不去的。断金亭上火并王伦,是林冲怨气和屈辱的释放点。

2.于公: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兄弟在宋江点拨下,避难于梁山泊,本来可以大大增强梁山实力,加大梁山名声。新入伙的这几人,有能力有本事,肯定会为梁山将来的发展出力。而王伦却又嫉贤妒能,故技重施,拒绝他们入伙。林冲火并王伦,也是为了壮大梁山势力考虑。




谢谢邀请!

在《水浒传》原著小说里,林冲主要是因为下列原因杀死王伦的:

(1)在经历了“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以及“雪夜上梁山”等,一系列的事件之后,豹子头林冲的性情已经发生大变样了,再也不是那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了。

(2)林冲怀揣着柴进的介绍信去投奔梁山,投奔王伦。满心以为以自己的能力必然会等到梁山的重用的。没想到王伦居然给林冲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这让林冲感到既愤怒又绝望。

(3)杨志出现之后,王伦甚至是故意当着林冲的面,很热情地招待并且挽留杨志留在梁山。王伦的做法简直就是再一次公然挑战林冲的底线。

(4)晁盖等一行七人智取了生辰纲,上梁山之后,一方面,林冲有了盟友了(因为晁盖等一行人也和林冲一样,没有了回头路。而且还都受到王伦的刁难);另一方面,吴用开始用话语来刺激林冲。此外,晁盖的能力和魅力明显要比王伦强得多!

(5)白衣秀士王伦不知不觉被作者潜规则了,因为梁山108将里面根本没有王伦的名号,而王伦因为心胸狭窄又与林冲有过节。王伦如果不死的话,晁盖还无法得能上位。

所以,林冲杀了王伦,又推举了晁盖来担任梁山泊之主。





谢邀!

林冲遭高逑陷害,被逼上梁山。原本想在"一洼之水"安生立命,了此残生。怎料,却又被王伦那厮算计,处处排挤。

王伦先以"屋少粮稀"等借口要赶林冲下山,但碍于柴大官人的颜面推诿不掉,只好暂留,却又使出毒计让林冲纳投名状交差,后来,林冲遇到杨志后才勉强做上第四把交椅,但依旧处处被监视,被提防,被压制。林冲这股鸟气不知如何出来,但也只能忍气吞声,寄人篱下。

晁盖一行人上山让林冲见到了光明。原本想着他们可以留下来也能英雄相惜了。谁知王伦那嘬鸟不识好歹,竟以同样的借口让晃盖下山。

晁盖和吴用,强人出身,那是省油的灯吗?吴用早看出林冲对王伦的不满,故而以激将之法让林冲在断金亭火并了王伦这厮。

"这梁山泊是你一人的吗?"林冲终于爆发了被压抑许久的怒火。

因此,王伦之死是自不量力,咎由自取。一方面,林冲早就欲宰之后快,但又不想招至不仁不义之名,另一方面,强人晁盖对酸腐秀才王伦也是极其鄙视的,必欲代之而后快。两下一拍即合,于是,王伦呜呼哀哉,直奔西方极乐世界而玩去了。

王伦的白事办得如何不得而知,也许草席一裹,葬之山底也有可能。总之,嫉贤妒能的一代梁山寨主王伦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一千种死法之"心胸狭窄而死"。

说个题外话,王伦死的很壮烈,但不潇洒,若换做鲁智深,用打郑屠的气魄,只一拳,王伦会死的很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战力   白衣秀士   梁山   嫉贤妒能   天王   寨主   头领   山寨   屈辱   贪官   出手   内心   态度   兄弟   英雄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