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里总有痰怎么回事?

在中医看来,痰多的本质,就是脾虚。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不及,气血津液无法被运化,于是大量的津液停滞,慢慢就形成了大量的痰湿。

肺为贮痰之器。这些痰湿涌入肺部,导致肺部贮痰太多。为了自身的健康,肺脏不得不将这些痰湿往喉咙处输送,让这些痰湿尽快排出体外。

所以喉咙处总有痰,也总想咳痰。

那这种情况如何化解呢?

有一位患者,他一直就有咳痰的情况,总感觉喉咙里有痰。除此之外,患者还有身材肥胖、体虚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腻而厚,舌边有齿痕的情况。

这一看就是脾虚的问题啊,于是我给他开方:陈皮、制半夏、薏苡仁、甘草、党参、白术、大枣、生姜。

党参、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

大枣、生姜——进一步固护脾胃

陈皮、半夏——燥湿除痰、降逆理气

结果,患者连用七剂以后,便溏、痰多现象得到缓解。再使用7剂后,可谈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其余诸症也悉平。




痰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分泌物,主要成分包含粘液、异物、病原体、炎症细胞、脱落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吐痰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喉咙里总是有痰,最可能的原因还是慢性咽炎,其典型的症状就是咽部异物感,就像广告里说的,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常与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及鼻炎伴随,本病在临床中常见,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慢性咽炎在临床表现上可以分为四型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反流性咽喉炎。慢性咽炎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有患病。通常的表现除了咽部异物感以外还可能有咽痒感、烧灼感、刺激感及痛感。由于咽部分泌物的存在,常在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及恶心。如果再伴有鼻部疾病,可有夜间的张口呼吸,而加重咽炎的症状。引起慢性咽炎的因素常见是咽部邻近的上呼吸道病变、气候及地域环境变化、职业因素、全身因素、过敏因素等。慢性咽炎的治疗手段是到耳鼻喉科去做专业的局部治疗最好,同时积极治疗引起咽炎的原发性疾病,还有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平常多饮水、戒烟、戒酒及清淡饮食,避免咽部的刺激等。这个问答的分析可能偏颇,不当之处欢迎指正。谢谢大家阅读。




喉咙里总有痰怎么回事?

如果喉咙里总有痰,有几种情况可以引起:

常见的就是咽喉部的炎症引起痰多的症状,因为咽喉部有炎症的时候,黏膜里的腺体分泌会增加,出现痰多的情况,可以用一些治疗咽喉炎的药物来治疗。

鼻炎也可引起这种情况,因为鼻涕倒流到嗓子可能会引起痰多。

反流性食道炎,平躺感觉有痰,但是坐起来感觉比较好,胃酸会刺激咽部引起咽部的分泌增加,出现有痰的情况。

若是咳嗽的明显,从肺内咳出,那么多是肺部疾病引起的,需要进行胸片检查做明确诊断,然后再给予对症治疗。

我是雷晓兰,从事耳鼻喉疾病临床治疗三十余年,有任何问题,欢迎向我提问




喉咙有痰分为两种情况:1、感觉嗓子有痰但咳不出来,或者咳出来的痰液为清亮的白色,考虑是慢性咽炎的可能性较大,可使用化痰药缓解症状;2、嗓子有痰且咳出痰液为黄色或褐色,或痰中带血,提示上气道或支气管出现病变,不管是那种情况,都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配合医生针对性治疗。

生活中天气干燥,或者饮食过于辛辣刺激也会导致喉咙里有痰感,建议多喝水,减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温性食物。平时注意不要受凉,喉咙有痰可能是要感冒的前兆,多吃水果,最好戒烟酒。




首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听说过一个广告用语:老感觉喉咙有痰,可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没错,就是慢性咽炎的症状。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咽部炎症;弥漫性的多是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局限性多是咽部淋巴组织的炎症。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较容易反复发作。

我们常说是病就得治

没错,得治,让自己变得舒服,不然和人唠嗑,唠着唠着就想吐痰也不是办法呐。

一、首先是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1、男性同志戒烟就不用强调了吧。当然我不排除女性也有吸烟的。2、戒掉喜好食辛辣刺激食物,本来就喉咙不舒服了,再刺激一下不是更不舒服了。嘴巴舒服了,喉咙却不答应;3、锻炼身体,不管啥病,锻炼好身体是根本,生命在于运动嘛~ 4、呼吸新鲜空气,现在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了,空气质量差的日子里,还是多在家宅着吧。

二、其次,就是选择药物干预了,如选择相关咽炎的抗菌消炎药物治疗,这边可到医院做相关诊疗,比较互联网只能建议不能看病。若实在难受,可选择些含片、清咽利喉的功效药物缓解轻症。

三、最后,慢性咽炎的治疗疗程比较长,疗效慢,相对不易痊愈,建议保持舒适愉悦的心情对待,避免忧郁。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咽部局部免疫状态。

谢谢,查看更多相关健康资讯。可关注阿杰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咳痰   黏膜   肺部   咽炎   呼吸道   辛辣   淋巴   炎症   喉咙   症状   因素   常见   疾病   感觉   情况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