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没有师傅亲手教,能学会吗?

能学会,而且还容易学。我就是自学的太极拳,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学太极拳的经验。

自学太极拳分四个步骤,一是学会一个套路,二是掌握动作要领,三是理解慢练和放松,四是学会意念使用。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

01 学会套路

我学的是郑曼青37式太极拳,网上有视频,如果能投屏到电视上观看就更方便了,视频可以反复观看,比亲手教的师父有耐心,一个动作想看几遍都行,而且是郑曼青老师亲自示范。

小伙伴们千万别相信动作多的套路就好,少的就不好,其实37式都多,足够用了。

照葫芦画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一个动作学几天都行,学会了就学下一个动作,直到全部学会。

我学完37个动作用了三个月,这套拳难学的动作是玉女穿梭,转身打四个角,这是八卦掌的动作,转身和扣脚动作多,方向别搞错了。如果步法规范,打完一套拳收式正好回到起式的位置。

02 动作要领

1、为了防止膝盖受伤,任何动作膝盖不超过脚尖(扑步除外)。不管什么动作,无论前脚后脚,通过脚尖转动,让膝盖指向(从上往下看是大腿的方向)与脚尖指向始终保持一致,防止膝盖扭曲伤。

2、看视频注意老师脚尖内扣动作,是以脚跟为轴,脚尖微抬内扣。弓步后腿蹬直,是脚跟不动,以脚跟为轴,脚尖微抬内扣,力在脚跟。这一点与其它杨式太极拳不同。

3、身体部位要求

头顶悬:头要正,不能探头歪脑,像有一根线在头顶百汇穴往上悬着脑袋。

沉肩坠肘:肩部放松,不能耸肩,沉肩像胳膊掉了挂在肩胛骨上。肘放松下坠,高度不能超过肩膀和手腕。

含胸拔背:不要挺胸,也不要罗锅。胸部放松了自然能含胸,头顶悬、沉肩了,就做到拔背,与抬头挺胸正好相反。

松腰坐胯:腰部要放松,但要微微提肛。胯部放松,好像上半身重量落在胯上。

三尖相照:做动作时,鼻尖,前手中指尖和前脚尖尽量在一个立着的平面上。

03 放松和慢练

练太极拳,慢练是为了放松,放松是为了出棚劲。多练,是为了松透,松透才能练出整劲。

放松像肌肉挂在骨头上,松不是懈,精神要集中。

慢有多慢?视频老师打8分钟,我们刚练,应该大于8分钟,8~15分钟为宜。

04 意念使用

第一种,意念指挥放松。

练习时,想我哪个部位没放松,没松透。如果有,刻意调节身体,放松。这种练法容易练出棚劲。

第二种,意念指挥动作。

即行拳时,做动作之前,先想到我要怎么动,然后再动。没想,不动。我要做左抱球动作,先想重心移动到左腿,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想完后再做动作。

第三种,技击用意。

即行拳时,集中意念假想与敌人在搏斗。习练者必须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具体用法,练习时先意想敌人拳、腿的运行路线,我做动作加以应对。

这种练法,即是大家所说的“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

这种练法的好处是,先想后动,长时间练习,养成“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的习惯。

以上三种意念使用方法因人而异,看需求自行选择。

太极拳是阴阳拳,练习时不能光做动作没有意念,那就不是太极拳了。所以,每做一个动作都要有意念配合。

好的,以上就是我自学太极拳的经历,小伙伴们你们学会了吗?




不得明师亲授,如盲人骑瞎马,无所适从,比比划划,有模有样,与花拳绣腿无异,数十年努力,亦如门外汉,为方家所贻笑矣!




一一本问出自悟空问答中“最新、推荐、文化”中“文化”类。

(原创)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养生健身功效,深遂的文化闪涵,深受太极拳爱好者的热爱。随着太破拳运动的蓬勃发展,从城镇到乡村,从老人到小孩,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队伍中。在这支队伍中不少年过花甲的老人以及十来岁的小孩都参与其中,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太极大军队伍。


新中国成立以前,太极拳是以技击为主,只有技击爱好者习练,因此,习练者并不广泛。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了增强人民体质,以国家体育总局为首,组织并在原有的陈、杨、吴、武、孙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推广编排了简单易学的新套路并在各地推广。各地又以老体协为主组织推广太极拳运动。使太极拳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一支遍及城乡的太极大军。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民间自发参与习练太极拳的队伍,这支队伍也占领了太极拳大军的半壁江山,早、晚活动在公园、广场的各个角落。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这支队伍更是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参加这支队伍的,有的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有的虽无明显的慢性病,为了强身健体也自发地加入这个行列。


这些队伍的组成,有老体协认定的老师教授,有目前所谓“老年大学”开展的习练班。也有专人教授,这些队伍属于“半官方”吧。同时,还有“自学成材”的老师,群众认为打得好,自愿参加其中。总之,尽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对强身健体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


至于没有师傅亲自教,能不能学会这个问题,我的感觉是一定能学会的。因为目前互联网十分发达,可根据网上和影谍教授的套路自学,在自学的同时,需要学习一些有关太极拳理论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指导和检查自己的方法、姿式是否符合太极拳原理的要求。长期坚持,是能学会学好的。


当然,如果遇到明白的老师,向老师学习,可免走弯路。大极拳巜十三式歌》中有“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了老师引路,重点还在于“法自修”,也就是主要还靠自己根据太极拳理论去学习。

以上是自己习练太极拳二十余年,对学习太极拳的总结,还望师傅和太极拳爱好者的批评指导!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能,我练太极拳将近十年一直都是自己在学在练,从来都不会去求教什么老师。

自己学练太极拳不能贪多,一套,最多两套就足够了。要始终记住一句话:宁可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个坑。这就才叫不贪。

在学练过程中多读多看经典的拳谱,重要的内容以及描述都要深深的记在心里。

太极拳都是练出来的,并不是学出来的。不要把心思都用在学上,而忽略了练的重要。没有常年刻苦努力练习,拳论里的那些描述,你是永远都体会不到的。

学练太极拳和学习其它学科一样,都要遵循着顺其自然,由浅入深的自然规律。要有耐心,一点点去练,去学。一个简单的松字,一年有一年的收获,五年十年有五年十年的收获。啥叫功夫?痴心不改,十年如一日,乃至数十年如一日,这就是功夫。




题主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同时,也是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比较混乱的一个现象。至于太极拳没有师傅亲手教,能否学会,答案是肯定的,能学会。但是,学会与学成之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的。

首先,要理解的是:学会是方法论,学成是实践论。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原子弹的制造,学习核物理的人,都知道制造原子弹的方法,但是能制造成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原因就是原子弹的制造方法,如何在生产过程得以具体的实现,而这个实现方式,才是成功的核心,而这个具体实现的生产步骤就是实际生产加工,也就是实践。

回到太极拳上来说,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行拳要求是身体放“松”,不使劲。但是,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原因就是不使劲,就不会打了。所以,将太极拳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内容泛泛解释成了:从脚开始(很多大师在讲解的时候,用始于脚),蹬腿发力,由腰控制,达到手指的节节贯穿。这种解释,从字面上和实际用法解释有错吗?从练拳人的这种练习方法有问题吗?显然理论解释出了点问题,因为,太极拳不但要求“松”,同时,要求练拳之人由“松”达成“整”,而“整”还会有“节”吗?所以,对“松”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松”和“整”的矛盾解释,也是目前太极拳练习中的主要问题,基本上是讲“松”时不讲“整”。其实,这也如人之上火,其实不是真正的上火,而是阴不足造成的阴阳失调,由于阴阳不调造成的阴虚造成的“阴虚火旺”。对于这种情况,多喝水,忌辛辣,症状就会消失。练拳亦是如此,但问题是,练拳的过程中,你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身体上火)?也就不能及时纠正,以至于出现自以为是的正确,就锻炼身体来说,只要不伤身体,没有什么问题。

其次,自学中要加强理论的全面系统学习,只有系统的掌握了理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对理论加以印证,得出正确的实践方式,如:当你要练“松”时,首先要明白“松”的目的是为了“整”,而不是什么将关节部位“松开”,一旦将关节部位“松开”,“整”从何来?这就是自学的难点。再如,前面说到的所谓“节节贯穿”,在太极拳中的释义应该是:将每一节串连在一起,贯穿为一个整体。其结果就是练就一个“整”体,而不是所谓“松”开,因为一旦各位松开,各自为政,“整”从何来?

最后,学习太极拳首先要静心,无欲则刚,而这个静心要的是无欲,而这个无欲在太极拳的传承中,有着明确的要求:沾黏连随。翻译成白话,其中心意思就是:迎来送往,主随客便。说得更直白一点:来则欢迎,去则欢送。

唠叨的不少了,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的关注,点赞,留言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太极拳   技击   原子弹   脚跟   套路   脚尖   意念   膝盖   部位   师傅   爱好者   队伍   身体   动作   理论   老师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