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女娲娘娘看到墙上的淫诗而恨纣王,为什么她不直接杀死纣王呢?

女娲娘娘在《封神榜》中并没有直接杀死纣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女娲娘娘的身份和地位

女娲娘娘是妇女之神,虽然在封神榜中她的角色比较特殊,与众神和人物都有联系和互动,但她本质上还是一个神灵,她不能违反规定和法律。在古代中国,杀人是犯罪行为,必须由法律机构或者拥有权力的人来决定是否要实施死刑。女娲娘娘虽然具有天地创造的能力,但她并不是一个道德裁判员,没有权力私自处决纣王。

2.纣王的身份和地位

纣王是商朝的君主,虽然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的身份和地位是封建王朝的象征。在古代中国,君权神授,君主的地位高于一切,是代表了整个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存在。杀死纣王不仅是对其个人的伤害,更是一种对整个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挑战和颠覆。女娲娘娘是不能无视这种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存在的,这也是她不敢直接杀死纣王的原因之一。

3.对人性的考虑

女娲娘娘是一个具有人性的神灵,在她的心中也有对生命的尊重和奉献。她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惩罚和毁灭的神灵,她也有一份善良和慈悲之心。虽然纣王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但他也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如果女娲娘娘直接杀死纣王,将导致许多人的悲痛和失落,这也是女娲娘娘不敢直接杀死纣王的原因之一。

4.对未来的考虑

女娲娘娘还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和走向,她知道杀死纣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如果纣王被杀死,商朝可能会陷入混乱和内战,从而导致更多人的死亡和灾难。女娲娘娘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安危,这也是她不敢直接杀死纣王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女娲娘娘在《封神榜》中不直接杀死纣王,是基于她身份、纣王身份和地位、她的人性和慈悲之心、以及对未来的考虑等多种原因的考虑。女娲娘娘是一个聪明和善良的神灵,她选择了更为稳妥和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也确保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先看纣王写给女娲的淫诗是什么: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及众臣在叩拜女娲娘娘神像时,突然刮来一股邪风,女娲娘娘现身来到神像前,并带来一股香气,长得特别抚媚妖艳,纣王看见后眼都值了,直流口水。他心想,整个宫庭三千佳丽也不如女娲一人,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女娲。能有好长时间,比干丞相及众大臣唤纣王,纣王好像做梦一样初醒。女祸的美丽身姿和笑貌还深深的留在纣王的脑海里,于是在墙上就题了这首诗。

众大臣劝说纣王把这首诗擦掉,因为每年拜叩女祸娘娘的人很多,看见后,有损大王形象。纣王说:我是大王,我是天子,难道我不佩女祸吗?留着它,不要擦。

纣王为什么要到庙里叩拜女祸娘娘?因为每年三月十五是女祸的生日,要求得女祸娘娘保佑黎民百姓平安,风调雨顺,江山稳固。

当时的商朝属于分封制,除了朝庭的朝歌外,还分封了四路诸候,每路诸候还分封了二百路小诸侯,有八百诸侯一说。它们也看了中央朝歌的权大,有的诸侯也惦记朝歌,想把它推翻,因此每年的战乱不断。纣王来拜叩女娲娘娘,是求得天下平安,江山永固。

女娲娘娘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有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一说,还有人说真有此人。

黄帝死后,伏羲,女娲,神农氏三人为王,但黄帝的子孙为了与共工争夺皇位发生了大战,共工不敌,推倒了不周山,造成天塌地陷,洪水横流。女祸为了拯救黎民与水火,用五色石补了天,制止了洪水泛滥,黎明百姓为了纪念女娲娘娘,建设庙宇,烧香供奉,并称她为中华民族的母亲。

闲话少说,话归正题,为什么女娲是上古的正神,咋不亲手把纣王杀掉?

当时女娲看见这首淫诗,肺都要气炸了,你一个凡尘人士,竟敢调戏上天正神,于是女娲娘娘脚踩浮云,就来到朝歌的城下,但是浮云到了朝歌就断了云路,下不了城下,于是女娲娘娘又返回天庭。女娲心想,这也是上天高人的指点,女娲用手指掐了掐商朝纣王的气数,一算气数未尽。

按照女娲的能力,直接杀死纣王是绰绰有余,因为女娲是上古的正神。但是远古的皇帝也都是紫微星下凡。随便处死一个皇帝,也显得神仙的肚量太狭窄,也会遭到上天神仙的耻笑。

但是女娲娘娘心中的这口恶气没有出掉,不能答应。她就用招魂幡招来了轩辕坟的三妖。三妖中最厉害的是千年九尾狐狸精。让她们下界,设计搅乱朝纲,让纣王生不如死,钝刀拉人,慢慢的让他失去江山。

于是,狐狸精就下凡了,借助苏户女儿妲己与纣王成亲时,杀死了妲己,借尸还魂,进了朝廷。与纣王百般献媚,诬陷大臣,搅乱朝纲。

与此同时,女娲娘娘怕狐狸精的能力有限,还蛊惑三大教派互相争斗。有原始天尊为教主的阐教,有太上老君为教主的道教,还有通天教主的截教。他们下凡后,各保一方,厮杀场面宏大。

《封神演义》是一本神话小说,写的很好,很有吸引力。借助神仙的打斗和妖魔的蛊惑来推翻一个王朝,值得一看。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装。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3月15日是女娲娘娘的诞辰,商纣王率领文武百官前去祭祀。纣王一见女娲娘娘的神像,顿时春心荡漾,恨自己后宫佳丽三千却未有一人能有如此美貌。随即,在女娲宫的墙壁上即兴赋诗一首。

纣王所作诗赋乍一看并无不妥,他的本意应是赞美女娲娘娘的容貌。但是,纣王本人轻狂自大,所以所作诗句的尾联透露出自己的真性情。题者本无意,观者却有心。荒诞淫秽的语句侮辱上仙,不堪入目。

女娲娘娘下凡看到这首淫诗,当即火冒三丈,更是放出话,要给纣王一个教训,以来彰显自己作为正神的神通。

当女娲娘娘腾云驾雾飞到朝歌皇都,准备教训一下纣王时。突显两道红光吸引力女娲娘娘的注意。这两道红光由纣王的两个儿子殷洪、殷郊所发出,这是女娲娘娘才注意到,商王朝还有二十八年国运,纣王对应着有二十八年阳寿。冷静下来的女娲娘娘这才收手,转而暗中授意轩辕坟三妖幻化成绝色美人前去魅惑纣王,使其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无道昏君,继而失去民心,失去万里江山。

女娲娘娘为什么不直接教训或是杀死纣王,反而大费周章地让妖精去蛊惑纣王?

首先,女娲娘娘是何等身份?采集五彩石补天的救世主,重塑泥土幻化为万物的造物主。身份尊贵、不容亵渎。但是偏偏纣王却冲昏头脑犯了大忌,一直以来享有赞美的女娲娘娘当然大怒,下意识地想要动用自己的权力来制裁这个凡人。可是冷静过后呢?因为一个人污言秽语而亲自下凡置之于死地,那么女娲娘娘在人间享有地好口碑会不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光辉伟岸的“神设”会不会瞬间崩塌?

再者,纣王的身份不一般。纣王不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消失,也不会有几个人在意。纣王是一国之君,天下共主。突然,上天降罪纣王暴毙而亡。人们开始开始分析原因,是因为纣王目无上仙、挑衅天神,咎由自取。反而言之,就会有人想到女娲娘娘身为万民尊崇的上仙,气量未免过于狭小。故而,当即惩戒纣王只是逞一时之快,反倒之后有碍于女娲娘娘在百姓心中无私的造物主形象。

况且当时的纣王并不是那么荒淫无道,在百姓之中还是颇有口碑的。而且女娲娘娘的神通也并没有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在原著中,女娲娘娘是下凡回到女娲庙中才看到商纣王题写的淫诗。那么,在女娲娘娘大寿之日,不在自己的庙宇中享受供奉,在天界游荡又是为何?

其实,在纣王率众供奉女娲娘娘之时,女娲娘娘正在火云宫朝贺伏羲、轩辕、炎帝三圣。按照现在的思维,女娲娘娘诞辰,应是由其他众仙人来朝贺女娲娘娘,而此举恰恰表明了在殷商时期,女娲娘娘的地位并不是最高。因此,在考虑采取行动之时,女娲娘娘要考虑这么做的后果,以来权衡利弊。达到一定的地位后,言行举止皆要计算相应的成本,规避跌入万丈深渊。

女娲娘娘授意三妖前去魅惑纣王,恰恰是对纣王最大地惩罚。报复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在于直接杀了他,而是让他自甘堕落、身败名裂,最终遗臭万年。兜一个大圈子去惩罚纣王,最终受益的不单单是女娲娘娘,还有阐教。

苍穹之上,众多仙家纷争不断。仙家的纷争就是阐教、截教两大派别之争。鸿钧老祖有三个声名在外的高徒:大徒弟太上老君、二徒弟元始天尊、小徒弟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拜师比较早,所以两位神仙的交情深。元始天尊是阐教的创始人,而通天教主是截教的创始人。两派之间你争我斗,太上老君还常常拉偏架。本就互相看不顺眼的两大派别,遇到一点矛盾,较量便立刻激化。

当时,修炼成仙的仙人越来越多,天上的朝廷缺少人手,昊天大帝向鸿钧老祖求助。鸿钧老祖让阐、截二教各选人才给予方便。但没人想去接这个苦差事。于是,阐、截两教在天上相互推脱。在人间,借由武王伐纣拉开了封神的序幕。元始天尊派弟子姜尚协助大周取得江山,完成封神一事。而截教这边也不是愿意为了商朝而赴汤蹈火,只不过商朝国师闻仲是截教弟子,而且闻仲对商朝忠心耿耿。因此,截教被闻仲拉下来水,开始支持这个即将倾覆的商王朝。

纣王侮辱女娲娘娘,女娲找来三妖魅惑纣王,恰恰是封神一事的导火索。天上的神仙以人间为其棋盘,以商纣为棋子,在下一盘大棋。而女娲娘娘这步棋可谓最为关键,从内部瓦解对手。

从整部《封神榜》看,商亡周兴乃是必然趋势。周以前,人与神相对来说地位较为平等,人们祭拜神灵祖先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祷。而周之后,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神灵除了有庇护万民的面孔外,还多了种高高在上,威胁叛逆者的神秘色彩。

纣王本无意祭祀女娲娘娘,是商朝的肱骨之臣比干等人提醒纣王。纣王始知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女娲采集五彩石补天的功绩。因此萌生了对女娲娘娘的敬意,率领群臣前去祭祀。

商朝对于神灵的漠视,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史记》中囊血射天一词,讲的是帝乙用囊袋将血悬挂在高处,让周围的人那箭去射,并将这种活动形象的称为“射天”。可见,商朝人神之间地位还没有那么悬殊,人间的帝王就是现实中的神。




《封神榜》中女娲娘娘身为圣人,无人敢对其不敬,而纣王却敢提淫诗亵渎自己,这可气坏了女娲娘娘,本想直接将其杀死,但是却因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而不能将其杀死。

《封神榜》女娲不杀纣王的原因

一、遇到阻碍

女娲娘娘看到淫诗后,怒从心中起,直接前往朝歌城,想要手刃这个亵渎自己的纣王,但是却被两道红光所阻,这两道红光是纣王的两个儿子散发出来的,也就是说纣王身边具有无形的保护伞,连女娲也不得不在意。

二、寿命未尽

女娲被阻,来了兴趣,经过自己掐指一算,发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寿命,也就是命不该绝,因此自己要强行杀他则是有违天意,不利于自己的修行。

三、纣王深得民心

当时的纣王并非昏庸无道,反而励精图治,治理有方,因此深得民心,所以女娲算是师出无名吧,而女娲娘娘贵为圣人,也不好与一个区区凡人计较。

综上便是女娲娘娘没有直接杀了纣王的表面原因,但是要知道女娲娘娘可是先天圣人,而圣人之下皆为蝼蚁,所以即便女娲要杀纣王会遇到阻碍,但是以上的几点却并无法成为女娲不杀纣王这个亵渎自己的蝼蚁的真正原因,那么女王究竟为什么没有直接杀死纣王呢?

《封神榜》中势力分布

要说这件事得从《封神榜》中的势力分布说起,《封神榜》中有九大先天圣人,分别是玄都洞八景宫太上老君,阐教教主元始天尊,截教教主通天教主,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天庭之主昊天上帝,女仙之首瑶池金母,天地人三皇,最后是妖族大圣女娲娘娘。从这九位圣人的名头就可以大概的知道他们主要是做什么,管理什么的。而这九位之中有三位不同于其他人,这三位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因此这三位为师兄弟,同是比先天圣人还要高一个境界的鸿钧老祖的徒弟,这个鸿钧老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号称“万仙之祖”,是寿比天高的人物,盘古还仅仅是开天地,而鸿钧老祖在天地未开时则就已存在,由此可见他的地位。也因此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均因为占师傅的光,在九位先天圣人中地位显得更高出一截

师兄弟三人起纷争

日子久了,这师兄弟三人间渐渐起了纷争,原来是因为大师兄太上老君与二师兄元始天尊入门较早,属于正统,而通天教主则是入门相对较晚,属于小师弟,但是这个小师弟却不守本分,没有安安稳稳的修炼,反而宣传“有教无类”的核心思想,经常讲道并且收徒无数,竟引发了“万仙来朝”的场面,因此通天教主的势力越来越大,这可惹得师兄元始天尊不乐意了,小师弟入门这么晚,但是却要压自己一头,因为元始天尊也创立的一个门派叫做阐教,而通天教主却也创立了一个门派叫做截教,所以元始天尊很不愿意,经常找小师弟的麻烦,而本来这只是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之间的争斗,但是由于通天教主势力大小弟多,元始天尊有些应付不暇,于是找来大师兄太上老君来帮忙,太上老君由于和元始天尊在一起的时间久感情深,虽然打着调解的名义,但是多多少少多帮了元始天尊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天教主为什么总说大师兄偏向了。

昊天上帝人手不够找公务员

昊天上帝身为天庭之主,主管着天庭,掌握世间的大事小情,但是随着修行的人越来越多,昊天上帝深感人手不足,于是向九大圣人寻求帮助,希望能够抽调给自己一些人手,这相当于是出苦力,每个圣人自然都不想自己的徒弟去干苦力,但是却也没有办法,总得有人去吧,而且这件事师傅鸿钧老祖也是支持的,毕竟治安总得有人管理吧。而这些苦力又以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的徒弟为主,毕竟这二人有自己的门派,而其他的圣人多类似散修。而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便接着这个事情又开始斗法了,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封神榜》里的故事。

女娲娘娘不直接杀死纣王的真正原因

以上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想问,这与女娲与纣王有什么关系啊!问题就在与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争斗的棋盘就是商与周之争,并且这也是九大先天圣人都知道的事情,对于这场争斗有的圣人选择了站队,而有的圣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起初女娲娘娘本不想站队,但是没想到碰巧的是商朝的帝王纣王却敢冒犯亵渎自己,因此这直接促使了女娲的站队,那就是兴周伐商,这这么一系列的利益关系,女娲自然不会因为纣王的冒犯就直接将其杀了,那之后的一切还怎么玩,这也便是纣王逃过一劫的原因。而女娲的动作也很简单,就是派出三妖去蛊惑纣王,祸乱纣王的江山。

综上便是女娲娘娘面对纣王的亵渎而没有直接杀死纣王的全部原因,这其中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而是掺杂着很多厉害关系,但是无论如何纣王、武王、以及他们的武将臣子们,甚至一些妖怪、神仙也不过是圣人们博弈的棋子。在《封神榜》中,最能体会出的就是圣人之下皆为蝼蚁。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女娲如果直接冲到纣王面前,非但杀不死纣王,还有可能被纣王纳入后宫。


纣王在女娲宫中,看到美貌过人的女娲手办,一见倾心,就题了一首求爱的小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女娲看到后,大发雷霆,骂道:“纣王这个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竟敢调戏我。成汤享国六百余年,如今气数己尽。我若不给他点教训,他就不知道姑奶奶我的厉害。”

从正常角度讲,女娲这有点小心眼了。

这首诗,不算调戏,更不淫邪。纣王只是表达了爱慕,想娶女娲的心思而已。

男人爱慕美丽的女人,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至于说女娲造人,是人类之母,纣王调戏她和调戏生母没区别之类的,就不要提了。因为《封神演义》的设定中,女娲只有补天之功,没有造人之恩。


而且纣王为人王,在等级上和女娲的哥哥伏羲是同级。

纣王求爱,算不上以上犯下,更没有伦理问题。

女娲的愤怒,很可能是因为她看到了商朝气数已尽,而自己竟然被一个即将倾家荡产的人调戏。女娲觉得脸面过不去,所以才会生气。

不然她也不会骂出无道昏君这样蛮不讲理的话。要知道,妲己没进后宫前,纣王可是相当的英明神武,在闻仲和黄飞虎的辅佐下,商朝前所未有的强盛,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这是很正常的事,高富帅撩妹,部分女人会娇羞万分地说一句:“你好坏啊,我好喜欢。”穷矮矬撩妹,女人绝对会骂:“臭流氓。”)

感觉自己被冒犯的女娲,气势汹汹地飞到朝歌上空,要教训一下纣王。

这时,两道红光冲天而起,拦住了她的去路。


这两道红光是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头上发出来的。殷郊是后来封神榜上的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

女娲被拦住了去路,往下一看,发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数。女娲不敢造次,就退回了女娲宫。

女娲虽然退了,可是没消气,就召唤出轩辕坟三妖,告诉她们:“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以助西周。但是你们三个不可以残害众生。”


女娲这话说的,又当又立。

惑乱君心,让纣王亲小人远贤臣,败坏国家,怎么可能不残害众生?

只是让纣王沉迷女色,每天在后宫中玩乐,不问国事。那国家还有闻仲、商容、比干、黄飞虎这些能臣治理,那商朝依然会国富民强,姬发依然斗不过纣王。

所以,不残害众生,根本就不现实。可能是女娲为自己鸟尽弓藏,斩草除根做的铺垫。


好像扯远了,咱们扯回正题。

女娲之所以不敢直接杀纣王,就是因为纣王气数未尽,她不敢逆天而行。

《封神》的基本设定,就是天命不可逆。


闻仲一心为国,可始终没有机会主持朝政,拨乱反正,一直东奔西走,各方平叛,最后战死绝龙岭。如果闻仲主持朝政,哪怕是见过妲己一面,商朝都不会灭亡。


通天教主之能,依然对抗不过天意,哪怕他想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也有鸿钧出面阻拦。

可见,逆天行事,在《封神演义》中,是没人能做到的,哪怕是圣人都不行。

而且,殷郊殷洪两个还没有成神的凡人,就可以发出红光拦住女娲。那女娲强行动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好一点的是某位大能出面阻止女娲。

差一点的是她杀了纣王后,引得闻仲大怒,请来截教万仙,围剿女娲,封神计划就此作废。

最坏的结果是,女娲杀不掉有天命护身的纣王,反而被纣王生擒,纳入后宫。

当然了,以上内容只是猜测。女娲真正不杀纣王的原因,就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不让,如果女娲杀了纣王,那小说直接大结局了。

注:早期道家神话传说中,人是自然而然在天地中产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女娲造人的故事,最早出自东汉文人应劭写的《风俗通义》;女娲补天的故事出自西汉的《淮南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女娲   封神榜   娘娘   封神   红光   元始   商朝   江山   太上老君   天尊   神灵   圣人   教主   墙上   地位   原因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