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祠铁人为何千年不朽?

山西晋祠铁人之所以千年不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铁人雕像的制作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铁人雕像是由当时的铁匠们手工打造而成,每一件雕像都经过反复琢磨和打磨,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铁人雕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厚。铁人雕像是为纪念晋国名将乐毅而建,乐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铁人雕像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勇气、智慧和忠诚。

3. 铁人雕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相得益彰。晋祠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南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晋祠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在已成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铁人雕像作为晋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晋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相得益彰,成为了晋祠的一大亮点。

山西晋祠铁人之所以千年不朽,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与晋祠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相得益彰的特点。




宋朝,一个出了名的软如无能,经常被周围的国家轮流揍的悲催王朝,却拥有这种黑科技!

创建于西周时期的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壮观的建筑群和精湛的塑像艺术是它的名片。古语有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在晋祠核心区的金人台上有四个高约两米的铁人,更是以千年不朽闻名于世,甚至有着“护祠金人”的美誉。

铁人铸成的年代并不一致,但每一尊都是历经千年依然神态生动,明亮不锈,生动展现了北宋时期(最早)高度发达的冶炼和铸造水平,如今的不锈钢工艺,也不一定能达到保证器具千年不锈的工艺水平。

传说晋祠铁人长久承受日月精华,不光是可以千年不朽,还渐渐的有了灵性。一天,它独自走到汾河边想要渡河,结果被船夫识破,上司晋祠圣母对他这种工作时间离岗的行为很不满,令手下在铁人脚趾上砍下三刀,以示惩罚。

其实民间还流传有金人台东北角的铁人夜里逃走的故事,今天我们看到的东北角铁人是1913年补铸的替代品。这座铁人就没有那种“灵性”了,胸前的铭文浮着一层红锈。难道这些铁人,真的是因为得到了日月之气才能这么坚固?

相关史料告诉我们,北宋初年晋水泛滥成灾,民众认为晋祠为山西晋水源头,用金(就是铁)神镇河,可以止住水患。这些镇河铁人的铸铁工艺非常复杂,采用当时极为先进的分节叠铸法,由上百块铁范合铸而成。据专家分析,晋祠宋代铁人里面含有镍铬等成分,而民国补铸的这尊因为没有镍铬成分,提前锈蚀了。或许早在北宋,我国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合金技术。

其实,古代人的生活并没有那么无聊,宋朝就是一个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神奇朝代

不光有晋祠的这种类似于“宋代合金工艺”的黑科技。甚至出现了纸币,外卖和猫粮专卖店。

山西还有那些令人惊奇的历史遗迹呢?快快在留言区分享给我们吧。




对于大多人来说,提到山西,第一个浮现到脑海中的可能就是煤炭和陈醋。其实山西还是一个文化大省,山西历史悠久,有所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一说。如此悠久的历史,也为山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因此还有“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一说。要了解山西,必须到山西太原的晋祠。晋祠是山西的根,只有触碰山西的根,你才会真正对山西有感悟,才会真正了解山西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有了晋祠,山西这块大地才可以称为“晋”。晋祠距今有着近3000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一个寺庙和宗祠二合一的建筑群。晋祠内承载着丰厚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家祭祀园林,是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更是传承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体。晋祠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非常多的历史爱好者、建筑爱好者、美术爱好者以及文化探索者。晋祠内文物遗存众多,其中最有趣的景致,当属晋祠四铁人无疑。

跨过晋祠智伯渠上的会仙桥,就到了金人台, 也称“莲花台”。台为方形,台中央建有一座明代琉璃小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民国时期,晋祠镇赤桥村乡绅刘大鹏捐资重修晋祠,并编撰《晋祠志》。

刘大鹏修晋祠金人台时,在花墙护栏的石壁上刻下“故莲花台”四个字,而且他还在《晋祠志》中对“莲花台”的来历做了叙述。莲花台在宋代早期是供艺人们演戏的露台,在山西省高平市开化寺内的壁画中,就有描绘宋人在寺庙的莲花台上演戏的场景。因此可以推测,在晋祠水镜台没有出现之间,金人台实际上就是晋祠内一个演戏用的台子。

在金人台的四角,立有四尊造型独特、威武雄壮的铁人,这便是晋祠四铁人,也被称作是“晋祠四金人”。因为铁也是金属之一,故此得名。清康熙年间的学者朱彝尊先生在其《游晋祠记》一文中记述:“太原县西南,唐叔虞祠西南隅,圣母殿阶下有铁人四,沧桑岁月,分立四个角度,胸前有字,记其熔铸时间,是宋政和年间。”由此可知,金人台上的四尊铁人原来是安置于晋祠圣母殿前的,后来才移至金人台上的。

金人台上的四尊铁人,铸造时间不一样。铸造年代最早的是东南角的铁人,于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铸造。这尊铁人身穿铠甲,是四尊铁人当中唯一身穿铁甲的武士装扮,但是左臂已残。其人物形象英勇豪迈,镇定自若中不乏一些威武气势。但是头和身体比例有点失调,很可能是后来补铸的。遗憾的是铁人身上的铭文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西南角的铁人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比东南角的铁人铸造时间晚了八年。从铁人身上的铭文得知,此铁人是由当时太原府张元吉出资铸造,其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使他子孙能够世代承恩,常修祖业,使他们的家业能够永远昌盛。这尊铁人保存最为完整,右臂高举,左臂当胸,紧握双拳,两手中原来握有木质兵器,但因年代久远,木质兵器早已朽烂不复存在。

西南角铁人的整个身体比例很是得当,衣着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接缝处理也非常完美,叉腿而立,右腿前伸,瞠目闭口,威武的雄姿,显得咄咄逼人。经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这尊铁人的身体依然是光亮如新,没有一点生锈,身上的铭文也清晰可见,足见当时的锻造工艺水平之高。

西北角的铁人铸造于北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比西南角铁人的铸造时间晚一年。这尊铁人从造型上来看与西南角铁人基本相同,但左边手臂已经断掉,而且这尊铁人威武的气势与铸造技术也远不及西南角铁人。据铁人背后的铭文记载,这尊铁人的头是在明永乐二十年补铸(公元1423年)的。铸造铁人的目的是献于圣母,永充供养以求得圣母娘娘的保佑。

东北角的这尊铁人,据《晋祠志》记载,为明代重新铸造的,后来被毁,又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重新铸造的。这尊铁人胸前、背后均有铭文,胸前的铭文记录了经理人的姓名与铸造铁人的时间;背后的铭文记录了助缘人与铸造厂家以及金火匠人的姓名。如果仔细观察这尊铁人,可以看出其铸造工艺和技术以及身材比例远远不如其他三尊铁人。

关于铸造铁人的目的,众说纷纭。《晋祠志》记载:“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铁人质属为金,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之神。而另一种说法是,当时的人们为了防止水患而铸造铁人。据史料记载,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 年),晋水泛滥成灾,时人认为晋祠为晋水源头,应以金神镇之,方能止住水患。第三种说法认为晋祠铁人为北宋守边将士所铸造,因北宋朝廷软弱无能,守边将士将保卫故乡的愿望寄托于神灵武士身上。

其实,从晋祠铁人身上的铭文可以看出,铁人的作用是晋祠中圣母的护卫,铁人成为晋祠的守护神,也称“护祠金人”。这才是当时人们出资铸造铁人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百姓期望自己家人能够得到圣母的护佑。至于晋祠四大铁人具有镇水的功能的说法,也只是后人的传说而已。铸造铁人以祈求圣母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才是广大百姓最质朴的心愿。

虽然古人对铁的冶炼技术和工艺的掌握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由于铁本身的属性,铁制品很容易氧化而遭到锈蚀。但是晋祠四铁人历经千百年的风吹雨打,非但没有被铁锈腐蚀得体无完肤,而且光鲜如新。为了了解其原因,考古人员通过高科技检测技术,对铁人成分进行检测后发现,铸造铁人的生铁之内,含有镍与铬的成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镍与铬的存在并不能彻底阻断生铁锈蚀,只是大幅延缓了生锈的进度。

为了避免晋祠铁人遭到人为破坏,晋祠的文保部门曾在铁人外围设置护栏,禁止游人触摸。然而,千百年来没有被锈蚀的铁人,在隔离保护之后,身上开始出现锈斑。为此,相关专家采取去盐、封护等诸多办法,为铁人做进一步的保护。结果事与愿违,除了提高铁人维护的成本外,效果并不佳。相关部门针对此问题多次开会研究,希望能拿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保护方案。

一位老员工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铁人安装防护栏之前,铁人的锈蚀程度极低,正是在防护栏安装之后,铁人开始大面积锈蚀。因此他建议取消防护栏,任由游客肆意抚摸铁人。这个看似完全行不通的意见,最终解决了铁人生锈的问题。

原来人的手上存在一层油脂,铁人整日被游人触摸,大量的油脂会均匀地涂抹在铁人身上,在铁人表面形成了保护层,不受氧气的侵蚀,从而避免了铁人的快速生锈。最终,相关部门撤掉铁人外围防护栏,四尊铁人任游人触摸。直到今天,四尊铁人非但没有生锈,反而变得油光发亮。

无独有偶,1988年出土于山西永济黄河岸边的“黄河铁牛”也采取的是原地露天保护。黄河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是为了为稳固蒲津渡上黄河浮桥,维系秦晋之间的交通而铸。黄河铁牛刚出土时,因为常年被黄河水和湿润的泥土覆盖浸泡,早已经是锈迹斑斑。当时对于文物的保护,还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可寻。面对黄河铁牛的保护问题,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在原地建造博物馆,就地保护,就如兵马俑一样;另一种意见是将铁牛运到永济普救寺进行保护。

最后形成的意见是就地保护,但是由于缺乏保护资金和保护技术,有些专家建议将已经出土的黄河铁牛再次填埋回去,等到技术资金条件相对成熟之后,再对它进行保护;另外一部分专家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应该将黄河铁牛抬升,脱离潮湿有害的环境,避免铁质被进一步腐蚀。最终,黄河铁牛被抬高12.2米,本着不移动不破坏原貌的原则,在原地进行遗址的复原保护工作。今天的黄河铁牛留在黄河岸边,守护着那片土地,任游客攀爬触摸。

相对于山西省的铁人和铁牛,河北沧州的铁狮子就没那么幸运了。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沧州铁狮子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此后的近千年时间里,它一直屹立于沧州的泥土地之上。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沧州铁狮子被大风吹倒,直到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沧州铁狮子才被重新立起,此时狮子的下颌、腹部和尾部都已被严重损毁。上世纪50年代,由于沧州夏季连绵阴雨,造成水淹至铁狮子腹部,导致狮腿在雨中连泡数月,此时的铁狮子并无大碍。

为了保护沧州铁狮子,文保单位也是想尽了办法。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沧州文保所在铁狮子上面修建了一座八角亭。由于沧州铁狮子所处位置地势低洼, 积水不能快速蒸发扩散,和八角亭形成了一个潮湿高温的小气候环境,从而加重了沧州铁狮子的锈蚀程度。1975年,不得不把八角亭拆掉。

沧州铁狮子的狮足长期限于土中,这对铁狮子本身并无大的影响。当时的专家们建议在铁狮子北边8米处修建一座2米高的隔水台座,然后将铁狮子挪移到新建的台座上。1984年,两部30吨级的吊车同步起吊沧州铁狮子,企图将铁狮子挪移到新的台座上。吊装挪移造成的结果是铁狮子的下巴、尾巴、左后足、右前足完全缺损,全身破损共42处。另外,吊装铁狮子时为了防止狮子腿部被挤压变形,还向狮子腿部灌注了大量的硫磺凝固合剂。因未及时清除硫磺合剂,硫磺合剂在降温凝固过程中,体积膨胀,加速了铁狮子腿部断裂。这次挪移,也造成铁狮子腹腔底部的漏洞面积从最初的5.8平方米扩大到7平方米。

为了保护沧州铁狮子,专家们又建议用十六根直径15厘米的红色的铁管,做成支架,支撑在台基和沧州铁狮子躯体之间。为了加固四条狮腿,文物保护人员向狮腿中灌注了膨胀系数小于硫磺合剂的炉渣、砂子、石灰等混合材料。然而,这些所谓的混合材料遇到雨水后加速膨胀,造成沧州铁狮子的腿部的裂纹再度恶化,又出现了数十处裂缝和残洞。最终,文保人员又把灌入狮腿中的炉渣、沙子的混合材料清理了出来。

从上世纪50年代,到公元2000年的50年时间里,沧州铁狮子历经四次维修。在不成熟的保护技术下,反而加剧了铁狮子的损坏程度。2011年,沧州新铸了一尊“沧州铁狮子”,安置于沧州市区狮城公园内。新的沧州铁狮子体量约120吨,体积是原沧州铁狮子的1.32倍,设计“寿命”2000年。

铁质文物的保护,至今依然是世界各国文物部门面临的难题,目前并没有真正的解决措施。期待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铁质文物能得到更好有效的保护。




以“化学”的角度解释“历史文物”问题,晋祠的千年铁人不锈,其原因有二:

(一)内在因素:铁人的构成物质中,可能存在不锈或慢锈的合金成份,使铁人衬上了“保护套”。
(二)外在因素:铁人所处位置,风高气爽,使之不容易生锈。


笔者作为南方人,初到太原时,第一个游玩的景点,就是晋祠。

晋祠的建筑不仅仅是古朴,更是规模恢宏,在感受上,比看到故宫的震撼感还强。这种现象在南方,是很难达到的,诚如文物的保存,山西的古建数量笑傲全国,而南方,大概也只有宁波的保国寺能与之媲美。

而晋祠的铁人,大概就是这个现象的另一种特例表现与延伸。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地,气候干燥温和,特别适合各种物质的保存,如木材不易腐朽,金属不容易生锈。

晋祠位于山脚,正当风口,且多是西北风,湿度小,降雨量也不高,铁人所处的高台,周围相对比较空旷,地势也高,不容易残留湿气,也就使得铁人表面及各缝隙难以滞留水份,即使有也容易风干,如此就是锈迹难以残存,氧气无载体附着,生锈的链式反应难以维续。

当然,环境也只是助力,并不是决定因素,晋祠的宋代铁人不锈的最大关键应该是其成份组成,因为旁边有个仿制品已经开始生锈了。

我们常见的不锈钢,并非不锈,而是不容易锈,其耐锈的原因主要是含有11%以上的铬金属,从而使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很致密的保护层,它可以阻挡氧气、水份、酸气等腐蚀物与铁单质直接接触而发生腐蚀。

如果再有更高含量的铬,镍,钼,钒等金属,那么这个保护层会更牢固,防锈性能会更优越。

但是,宋代的铁人明显是铸铁,并不是不锈钢或其他高合金钢,并不具备不锈的功能。

这可能要看铁人的锻造工艺了。

一般铸铁,也叫生铁,碳含量比较高,因为碳的影响,铁才会显得那么硬而脆,甚至容易生锈,因此我们也常称碳硫磷等元素为钢铁的有害成份。

我想,宋代铁人在熔炼铸造时,一定实施了脱碳工艺,把碳含量降到很低的水平,使之达到较大的纯度,如果再辅以一些耐蚀合金,那么铁人是有可能产生保护层的。

从铁人的颜色看,它确实有一层光泽度不错的包浆,呈现黑色,这大概就是四氧化三铁,同样具备致密防锈隔离的作用,或许就是它使铁人有了千年不锈的资本。

我们日常看到的铁锈一般是红色,它的学名叫氧化铁,质地疏松多孔,最容易残留水份和氧气,一旦产生就会使铁锈持续生成,最后好好的铁都变成锈了。

综合以上,晋祠的铁人不锈的原因应该是低碳的组成在环境作用下使铁人表面形成了黑色、致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阻止水份和氧气的侵蚀,加上周围环境干燥多风,使得铁人不易生锈。

.......................................

图文/圭海四记




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铁人铸造所含的金属成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干燥,基层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多种因素的原因,才能使山西晋祠铁人千年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山西   铁人   铁牛   沧州   千年   铭文   黄河   保护层   锈蚀   北宋   圣母   雕像   公元   文物   财经   铁狮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