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和李渊最早因什么结仇?

杨广和李渊之间的仇怨源于唐朝初期,这段历史被称为隋唐之际。以下是详细解释:

首先,要先了解下他们的关系:

“ 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乃是“亲姐妹”,因此这两人乃是表兄弟关系。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荒诞的王朝,由隋文帝杨坚在581年建立。然而,该王朝很快就开始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位皇帝,即隋炀帝杨广和他的父亲杨坚,在治理国家时采用了过分残忍的手段。

杨广是隋炀帝的儿子,他在公元604年继位成为帝王。尽管杨广拥有雄才大略,但他的行事风格依旧有些霸道。杨广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颁布了《重光法》以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采取了紧缩财政政策,以保证国库的资金。此外,他还将部分农田划归给土地富裕者,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相比之下,李渊则一直是一个重视人民福祉、深受百姓喜爱的君主。他在唐朝初年为了平息天下纷争和民心思变,推行“礼让三品”政策,即封王、宰相和大将军必须放弃自己的职位,以示对士族家庭的尊重。此外,他还颁布了《开皇律》、《延禧景祐条例》等一系列法令,保障百姓利益。

然而,这两位皇帝之间的矛盾始于杨广继位后的几年。公元607年,李密起义爆发,成功占领了江都(今江苏扬州)。杨广不得不调集大量兵力镇压这次叛乱,并派遣部下窦建德率领部队前往江都。不过,窦建德并没有按照杨广的指示行事,反而与李渊结盟,共同对抗隋朝。

窦建德联合李渊对抗隋朝的行动迅速获得了成功。公元617年,隋炀帝被杨侑废黜后,隋朝灭亡。此时,李渊和杨广之间已经失去了任何合作的可能性。在不久之后的公元618年,李渊成功建立了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在唐朝兴起之前,杨广和他的支持者们曾抱怨他们与李渊的想法不同,认为杨浅太傅(即李渊)领导下的反对派分子正在破坏隋朝的国家利益。而李渊则以为,杨广所采取的政策是穷途末路的走向,会导致隋朝的灭亡。最终,由于这些对抗性的信念和目标差异,两位皇帝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尖锐。

民间说法:

1.第一种说法。杨广之所以和李渊结仇,是因为李渊在隋文帝杨坚选择继承人时,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公开支持杨勇。其实不然,太子杨勇之所以被废是因为杨勇性格软...

2.第二种说法因为一个女人杨广和李渊结了仇,这个女人就是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不得说张丽华确实非常漂亮,李延寿在《南史》中记载“特聪慧,有神采,进止闲华...

3.第三种说法杨广听信了一个流言“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刚好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郕国公李浑,因为财物问题,被其妻兄宇文述诬陷谋反。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虽然李渊建立了唐,取代了杨广的隋。但是,关于二人有什么仇恨,还要进一步探讨。他们二人结仇并不是因为演义小说中李渊杀了杨广喜欢的两个女人,而结下的仇,按正史记载长史高颎因害怕妖女祸国,杀了张丽华。李渊压根没参加灭陈的战斗,因此演绎小说不可信。

毕竟,李渊也造反灭了隋朝,那么肯定二人有矛盾。那么小编就梳理一下吧。

首先,要说一说,杨广与李渊的关系。小编真的是不想讲,有点乱,害怕讲不清。北周的时候,为了封赏建国有功之人,皇帝册封了八柱国和十二将军。八柱国最初的目的是用来守护国土的,以上这些人的后代可谓是人才辈出,北周能够统一北方,这些人功不可没。从他们的后代有什么人,就知道这八柱国左右了东晋以后到初唐,几百年的中国历史。为了清楚直接上图!

这里面有一个很牛的人独孤信,从图上可以看出,嫁女儿是一门学问,娶媳妇也是改变命运最好的选择,作为男士一定要好好挑选。先说说决定当时历史进程的三个女人∶

1.长女嫁北周明帝,为敬皇后,有子——周宣帝。

2.四女嫁唐世祖李炳,被追封为元贞皇后,有子——唐高祖

3.七女嫁隋文帝杨坚,为文皇后,有子——隋炀帝

独孤信这老头够变态吧。三朝皇帝的姥爷,搞投资的真应该拜他为祖师爷。从独孤信来看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其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不讲了,只需再关注一下李渊老婆窦皇后的母亲是北周的襄阳公主,隋文帝杨坚取代自己外孙的北周皇位,窦皇后心里对杨家很不爽。

人物的出身与关系摆完了,那就要讲讲历史上杨广与李渊从小到大相处的怎么样。李渊小时候家庭很不幸,七岁的时候李渊成为孤儿。这个时候,他的姨隋朝的独孤皇后,时常替去世的姐姐尽母亲的职责,很关心李渊的成长,有的时候甚至把他接到宫中居住。李渊比隋炀帝大三岁,但是表兄弟两人的地位却是不可同日而语。天下都是杨家的,李渊多少应该有一点寄人篱下的感觉。

估计是杨广李渊小时候玩不到一块,后来隋炀帝即位以后,并没有给自己的表兄多少好处。反倒是,如果李渊有什么宝贝,隋炀帝就是很想夺到手。有一件事便能发现端倪。隋炀帝很喜欢马。有那么几年,李渊的官职总是不能升迁,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这时候他夫人窦氏就提醒他说,你手里有一匹宝马,天下人都知道,你却舍不得贡献给皇上,皇上能高兴吗?大约过了好几年,李渊才把这个事情想明白,特意搜集宝马良驹进奉给隋炀帝,果然他的职务也得到了提升。

隋炀帝对待自己的亲表兄向来缺少尊重,并且很习惯嘲弄表兄。李渊有一副老实人的面孔,或许是皮下脂肪缺乏,面皮松软,胡须不多。有一次朝会的时候,隋炀帝竟然当众称李渊为“阿婆面”,李渊心情沉闷,认为皇帝如此轻蔑自己,很可能自己和孩子们都会遭遇危险。

还有一次,李渊因病没有参与朝会,隋炀帝就问,朝臣有人回答说病了。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说∶病了?会死吗?这问的口气,分明就是盼望李渊死去。李渊听说以后,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

但是,有一些事情可以看出,杨广对于李渊还是非常好的。隋炀帝敢把李渊放到北方的军事重镇太原,让李渊自己领兵去防守虎视眈眈的突厥人,那绝对是对李渊的极大信任,关乎国家安危与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把军队交给自己的表兄弟,总是错不了。

历史证明,杨广看错人了。接下来就要讲讲李渊的晋阳起兵。隋炀帝杨广统治末年,内忧外患,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就在这时,李渊又跟突厥人打了败仗,隋炀帝诏他去扬州准备问罪,李渊很害怕。这时候李渊又醉酒睡了杨广的两个妃子,给杨广戴了绿帽子,李渊更害怕了。于是,看着即将灭亡的隋朝,于是打着保护隋朝的旗号,李渊便起兵造反攻破长安,另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自己做了摄政王。没过多久,杨广在扬州被杀。于是,李渊便废了隋朝皇帝,改国号为唐称帝。

从整个过程来看,杨广与李渊如果有仇的话,应该就是杨广几次羞辱李渊,再或者李渊老婆窦皇后与隋朝杨氏有仇,然后才让仇恨的种子在李渊内心发芽。但是,小编觉得真的不至于,李渊应该没那么小心眼,君臣之间太正常。李渊为什么起兵造反,应该是被时势所逼为主。李渊毕竟给杨广戴了绿帽子。




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最初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可是,当李渊娶了老婆,再牵涉到皇帝宝座的时候,杨广和李渊之间就不那么和睦了。


说起来,李渊和杨广还是姨表兄弟。

李渊的父亲李昞,娶了西魏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四女儿,生下了李渊。而隋文帝杨坚娶了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生了杨广。两人是如假包换的血亲表兄弟。

因为李渊的父亲早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非常疼爱自己的外甥。杨坚也非常照顾李渊,不但让李渊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还将李渊经常带在身边,一起出征灭了南陈。李渊的官职也随之升迁,从千牛备身,就是皇帝身旁的带刀侍卫,一路升到了州刺史、郡太守。

杨广继位之初,同样非常信任李渊,很快就将李渊从郡守、殿内少监,迁到了卫尉少卿。卫尉是九卿之一,俸禄地位非常高。


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之时,让李渊负责督运粮草,堪比刘邦之于萧何。第二次征高句丽,杨玄感造反,隋炀帝又诏李渊为弘化留守,负责关右军事,护卫关中。直到这时,杨广对李渊都是非常信任的,两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过节。

可是,杨广和李渊的元配夫人窦氏却是有世仇的。

杨坚还在世的时候,李渊凭借“雀屏中选”,娶了定州总管窦毅之女窦氏。这位窦氏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的生母。

因为窦氏自幼聪慧,且发长过膝,容貌绝世,慕名求亲者甚众。窦毅无奈,就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要求每人射两箭,射中两只孔雀眼睛者选为女婿。李渊善射,啪啪两箭皆中,再加上其贵族出身,就成了窦毅的乘龙快婿。


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宇文邕是窦氏的舅舅,对外甥女非常好。杨坚篡位的时候,窦氏曾说:“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窦氏从此跟杨坚结仇。

李渊跟窦氏的感情非常好,而窦氏跟隋朝皇室有仇,这就像一根隐藏的刺,必然会影响到李渊。如果杨广对李渊非常好,这事估计不会发作,但是,如果杨广开始刁难李渊,呵呵,那就新仇旧恨一起算吧。

还别说,杨广很快就对李渊开始不放心了。

据传,杨广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滔天的大洪水淹没了长安城。一片汪洋之中,只有栽种在城头的三棵李树安然无恙,而且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隋炀帝立刻召人入宫解梦,说是李氏将会祸乱天下,而且这个人的名字中带“水”。


隋炀帝做梦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无法证实,但是,随后出现的谶语却是实实在在的。很快,大街小巷便开始流传“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流言。这话传到隋炀帝耳中,侦测雷达瞬间启动,开始扫描整个大隋朝境内的李氏家族。

很快就有人因为此事被杀。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郕国公李浑,因为财物问题,被其妻兄宇文述诬陷谋反。这恰好刺激到了隋炀帝极度敏感的神经,立刻下旨将李浑一族三十余人诛杀。

在李浑被杀之前,李渊的日子也不好过。

李渊一开始受到隋炀帝的信任和重用,也想有一番作为。他就开始广纳贤士,结交豪杰,而依附者也很多。

很快,这件事就被多疑的隋炀帝察觉了。杨广就召李渊到行宫问话。当李渊接到杨广的召唤时,立刻就明白了,这肯定是有去无回呀。情急之下,李渊使用了推辞的万能大法,装病。


杨广见李渊不来,就问在后宫的李渊外甥女王氏,你舅舅怎么还不来。王氏就说,舅舅病重,卧床不起,才无法前来。这时候,杨广说了一句话,李渊没病死,却差点被吓死:“可得死否?”那意思就是,你李渊都病了,干脆病死算了。

可是李渊不想死呀,那就自污吧。从此之后,李渊开始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酗酒、敛财、逛青楼,越是颓废不靠谱的事,干得越起劲。

杨广一看,嗯,这人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于是,就放了李渊一马。虽然之后杨广重拾信任并重用了李渊,甚至还让李渊手握重兵,但是,发生过的这件事却在李渊心中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常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么,虽然李渊靠自污躲过一劫,但是有一把刀架在脖子上,随时可能砍下来的滋味并不好受,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较好。


随着杨广修长城,建东都,凿大运河,还三征高丽,到处巡游,惹得天下民不聊生,豪杰纷起。李渊在太原留守任上,也趁机打着勤王戡乱的幌子,晋阳起兵,最终夺了隋朝的江山,建立了盛世大唐。最终,李渊也算是报了“妻仇己恨”吧,虽然让他常常思恋的爱妻窦氏早已逝去。




对于李渊和杨广之间的矛盾,史书上记载得非常隐晦,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记载。

但是,根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迹,后世的史学家们,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推断:杨广和李渊之间最早产生矛盾,可能是开始于杨广夺嫡。

当时的李渊,有可能并不支持杨广,而是支持太子杨勇。或者也有可能杨广在夺嫡的时候,找过李渊,但是李渊两不相帮。所以,杨广登基之后,对自己这个表哥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到了登基之后,还对李渊有所猜疑。

有关李渊和杨广的恩恩怨怨,我们还得从杨家和李家前辈的身上说起。

话说在南北朝中期的西魏政权,有一堆功臣因为对西魏的贡献很大,所以被西魏政府加官进爵。当时按照西魏的制度,西魏封了八位上柱国,已经十二位大将军。这八位上柱国里面,一个宇文泰权力最大,总管其他所有上柱国。而另一个上诸国元欣,是代表西魏皇族获封的,手里的实权有限,基本可以排除在外。

这样算下来,就还剩六位上柱国,以及十二位大将军。然后,按照西魏的制度,一个上柱国,领导两位大将军。

而在这些人当中,李渊他爷爷李虎,就是其中一位上柱国。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后来李虎让自己的儿子李昞,娶了另一个上柱国独孤信的女儿。这个独孤信除了上柱国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牛掰的身份,他号称是历史上的‘最牛老丈人’。他有三个女儿,后来都做了皇后。

独孤信的几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宇文家的宇文毓,成了北周的皇后。另一个嫁给了李渊他爹李昞,成了唐朝的皇后。还有一个,被独孤信许配给了自己麾下两位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这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

所以,李渊和杨广,是真正的亲姨表兄弟,两人有一个共同的外祖父独孤信。而隋文帝杨坚,则是李渊的姨夫。

后来,到了西魏末期的时候,宇文家篡了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到了北周之后,李家和杨家都成了宇文家的臣子。原本在西魏的时候,李家其实是要比杨家地位高一些的。但是到了北周之后,两家就彻底拉平了。

另外,在北周建立之前,李渊他爷爷李虎就已经去世了。李家的爵位和权力,也全都由李渊的父亲李昞继承。但是到了北魏之后,李昞因为站队的原因,并没有被宇文家太过重用。反倒是杨家,到了北周之后,杨家的第一代当家人杨忠去世,然后杨坚继承了杨家。杨坚本人能力很强,后来还成了北周皇帝的亲家。所以到了北周后期的时候,杨坚就成了北周最大的权臣,并且最后篡取了北周,建立了隋朝。

而李渊和杨广两人,就出生在北周这个时代。

公元566年,李渊出生。三年之后,公元569年,杨广出生。李渊出生的时候,北周才刚刚开国不到十年。而接下来,就在李渊七岁那年,他爹李昞就去世了。李昞去世之后,李昞所有的爵位和荣誉头衔,都加到了李渊的头上。

以上这些,就是李渊和杨广的故事开始之前,李家和杨家所有的历史背景。

按照史书记载,因为亲戚关系的缘故,李渊从小应该就和杨家走得很近,而且也很受自己的姨夫杨坚喜欢。甚至有人说,李渊因为幼年丧父的关系,有可能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被杨家养大的。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总之,李渊小时候和杨家走得很近,这是一定的。如此一来,李渊和杨家的几个孩子,也就是杨广他们几个兄弟,关系自然也应该不差了。

但问题是,杨广当时并不是杨家的老大。在他头上,还有一个大哥杨勇。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杨勇的实际生年,但据后世史学家分析,杨勇应该和李渊的年龄更加相近,平时自然也更有可能玩到一起去。

但是,十年之后,到了公元581年,情况彻底不一样了。这一年,随着杨坚篡取了北周的皇位,隋朝正式开国。隋朝开国之后,杨勇一下子就成了当朝太子,而杨广则是被封为晋王,李渊依然还是继承他爹唐国公的爵位。这样一来,大家的身份就有差别了。

杨坚篡位这一年,李渊刚好十六岁,正是刚刚开始做官的年龄。

据史书记载,隋朝开国之后,李渊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名叫‘千牛备身’。千牛备身这个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贴身带刀护卫。只有深受皇帝信任,而且个人武功比较好,家世又比较显赫的年轻人,才能真正担任。

这几条,李渊显然都符合。

同时,能够获得这个职位,这也说明当时的李渊,确实是深受杨坚的喜爱。

有趣的是,据史书记载,在杨坚正式登基之前,负责管理宫禁防务的,恰好正是杨家的大儿子杨勇。而杨坚登基之后,杨勇则是很快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对于杨勇何时不再管宫禁防务这项工作,史书上就没有任何记载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可能,某一段时间内,杨勇直接负责管理宫禁,成了李渊的顶头上司。

这一点,史书上同样没有任何记载。

隋朝刚开国的时候,杨家的几个孩子之间,其实还没有什么争储的行为。因为隋朝开国的时候,杨广仅仅只有13岁。杨家几个兄弟,又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小时候没人教杨广去争储。所以这个时候,隋朝几个皇子之间,应该还是比较和平的。

至于李渊,既然有亲戚这条线,同时又出身传统世家,当时年龄也比较大了,自然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和太子杨勇交好,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对此,史书上同样没有任何记载。也有可能当时李渊真的就那么傻,虽然和太子是表兄弟,但两人却从来没有任何走动。

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极小极小。按照李渊后来表现出的城府,即便是他十多岁的时候,应该也不会如此。

不过,所有的这一切,在七年之后,彻底改变了。公元588年,杨坚派杨广统领五十万大军,正式南下灭陈。仅仅一年之后,隋军便平定了整个南陈。虽然这次灭陈战争当中,杨广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帅,但这份功劳,确实实打实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杨广开始产生了夺嫡的心思。此后的十年里,杨广开始积极表现,并且最后夺嫡成功,干翻了自己的大哥杨勇。

至于李渊,在这段历史上的记载,寥寥无几。我们只知道,李渊做完了贴身护卫的工作之后,此后一直到隋文帝去世,李渊先后历任谯州、岐州、陇州三州的刺史。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能够成为一州刺史,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当中,李渊一直是外地做官,所以避过了那场夺嫡之争,并没有真正被卷入其中。当然,以李渊的城府,就算是他身在京城,估计也未必会参与这类事情。就算站队正确,最后有了所谓的从龙之功,对当时的李渊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好处。当时的李渊,头上已经有了公爵的爵位,再往上就是王爵了。

就算李渊真的帮杨勇或者杨广成为太子,日后他也不可能被封王。既然如此,李渊为什么要参与这场夺嫡之争呢?

如此,到了公元604年,杨坚病重去世,然后杨广登基了。在杨广登基之前,李渊的人生,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但是杨广登基之后,李渊……依然很顺,但是好像没有之前那么顺了。

据史书记载,杨广登基之后,此后的六年时间里,李渊先后历任荥阳和楼烦两个郡的太守。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按照中国古代官制,刺史和太守其实是差不多级别的。在隋朝那会儿,刺史管监察,而太守则是管实际政务。另外,隋文帝在位的时候,隋朝执行的是州县制。而杨广登基之后,改州为郡,实行了郡县制。

也就是说,李渊在隋文帝时期担任一州刺史,在杨广登基之后担任一郡太守,本质上其实没有任何变化,都是平级的。

这样看来,李渊虽然起步很高,二十多岁就成了一州刺史。但是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李渊却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如果说,隋文帝在位的时候,李渊还是因为太过年轻,无法担任更高的职位。那么到了杨广登基之后,李渊在年龄方面已经合格了,却依然没有被太过重用,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考虑到李渊和杨广的表兄弟关系,两人又是从小认识,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李渊和杨广的私人关系,其实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不好。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后世史学家的推测。在正史记载当中,李渊和杨广的关系不好,第一次被挑明,那已经是杨广登基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据史书记载,杨广登基之后,李渊当了几年的太守,总算是被平调入京了,担任殿内少监的职务。虽然从职务级别上来说,这个官职和太守刺史相差不多,但却是一个京城官职,而且直接负责管理杨广的饮食、冠冕、马匹之类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替杨广管衣食住行,相当于是杨广的大管家。

能担任这个职务,说明当时的杨广,还是很信任李渊的。从这个职务来看,有可能是当时李渊做了很多工作,重新得到了杨广的信任。也有可能是之前的夺嫡之战当中,李渊真的是两不相帮。虽然没有给杨广留下什么好印象,但是也没有得罪杨广。

而担任殿内少监两年多以后,李渊则是被任命为卫尉少卿,专门负责保护皇宫。能担任这个职务,一般已经不是单纯的信任了,而是要成为皇帝的心腹才行。

但有趣的是,就在这之后不久,杨广远征高句丽。在杨广三征高句丽的过程当中,李渊被外调甘肃庆阳地区,负责镇守当地。到了庆阳地区之后,李渊利用自己的贵族身份,广交当地的英雄豪杰。此后,没过多久,这件事就逐渐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

恰好当时杨广巡视西北,所以就让李渊前去见他。而当时的李渊,却因为生了病,没有去拜见杨广。如此一来,杨广自然开始怀疑李渊。恰好当时李渊的一个外甥女,被杨广纳入了后宫,做了杨广的妃子。所以后来有一次,杨广直接在这个妃子面前说:你的舅舅为什么没来?是因为快要病死了吗?

再之后,这个外甥女把杨广的原话,传给了李渊,李渊顿时大为恐惧,以为是杨广怀疑了自己。所以自此之后,李渊就再也不敢在明面上交际朋友,反倒是要整天饮酒作乐,并且通过贪污受贿的手段自污了。

这就是正史记载当时,杨广唯一一次对李渊有些不快。至于再之后,李渊靠着自污,重新让杨广稍微放心了一些。到了大业年间后期,杨广因为身边的人才越来越少,不得不把李渊调到山西,去镇压农民起义。而李渊到了山西之后,很快就开始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两年之后,李渊更是直接起兵,迅速杀向长安,并且占领了整个关中。

当然,这是后话了。

总之,历史上真实的李渊和杨广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仇怨。最多也就是在杨广夺嫡期间,李渊两不相帮而已。不过,等到李渊起兵之后,这时候两人确实有了死仇。毕竟,此时的李渊,在杨广眼里,就是真正的反贼,杨广恨不得把李渊千刀万剐。

不过,对于杨广的仇恨,李渊其实也不太在乎。一来当时杨广身在扬州地区,早已失去了对关中地区的控制,根本就奈何不了李渊。二来,就在李渊起兵不到十个月之后,杨广就被杀了。




杨广和李渊之间,并没有结下什么私仇。虽然杨广对李渊有过不善的言论、行动,但这都跟私人恩怨无关。



杨广和李渊是表兄弟,小时候就应该互相熟悉。

北周独孤信,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老丈人,他有三个女儿都曾母仪天下:

长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被追封为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因此,《周书》中称,独孤家族“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通过上述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杨坚是李渊的姨夫、杨广是李渊的表弟(小三岁)。新、旧唐书中都记载,杨坚夫妻对李渊特别照顾,“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高祖就是李渊),依靠姨父母的特殊关照,李渊年纪轻轻,就陆续担任了谯、陇、岐三州刺史,积攒下了宝贵的政治资本。

由此推断,年纪相仿的杨广、李渊,互相之间应当早就知根知底。不过,杨广即位后,对这位表哥却不怎么友善,但这跟私人感情没什么关联。



魏晋南北朝以来,无论北方政权,还是南朝,勋贵家族架空帝王、篡夺权位都属于高发事件,也是政权更迭的常见模式,杨坚本人正是利用外戚的身份取代北周。

因此,隋朝建立后,无论是三省六部制,还是科举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削弱勋贵对政权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隋书》记载,杨坚在位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勋贵很少有得以善终的,充分体现出杨坚对统治集团内部势力的打压。

而杨广在位时,对于传统贵族的提防也毫不放松。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就因为受到猜忌,于公元613年趁着杨广亲征高句丽时起兵谋反。

因为这件意外事件,杨广对统治集团内部的家族势力越发猜疑。出身贵族、世袭了家族爵位的李密,就是被他一眼看出绝非善类、心怀不轨,而被逐出朝廷。

公元615年,一个名叫安伽的方士预言:“李氏当为天子”,并且由此劝说杨广杀掉所有姓李的人。

这种一竿子打死所有人的提议虽然难以实现,但有针对性地除掉威胁,还是没什么难度的,李浑家族首当其冲。从北魏一直到隋朝,这个家族世代身居高位,此时的李浑担任右骁卫大将军,家族门第强盛、子弟个个身居要职。在宇文述等人的煽动下,杨广把李浑家族的32人全部处死,三族之内的亲属,都被流放边区。



而世代位居唐国公的李渊,也由于其过于优秀的表现,引起了表弟的怀疑。

李渊天生“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即极具亲和力,跟当初的汉高祖刘邦有几分相似。加上姨父母的照顾,他年纪轻轻就历任各个关键职位,饱受历练、积攒了丰富的人脉。

而杨广即位初期,对这位表哥也颇为依仗,他曾先后任命李渊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后来,升为卫尉少卿;远征高句丽时,李渊被安排负责在怀远镇督运后勤物资;而在杨玄感造反时,李渊临危受命,被紧急征召支援,统御关右诸军事。

不过,李渊也太不低调了,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姨父、表弟给的机会,却被他用来收买人心、拉拢豪杰,不被怀疑才怪。

有一天,杨广召见李渊,但后者半天没到。恰好,李渊的外甥女王氏身在后宫(古时不避讳亲上加亲......),杨广问她:“你舅舅怎么这么慢”;王氏解释道:“最近他病了”。杨广却回了一句:“那死得了不?”

李渊听说这事后,被吓得战战兢兢,也学当初萧何那一招,以喝酒、受贿来自污保命。



不过,随着天下大乱,杨广正处于用人之际,并没有真的收拾自己的表哥。公元615年,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可以全权负责辖区内的官员任命。

而在东突厥背叛后,李渊再次临危受命,于公元616年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既要负责对抗突厥人,又要镇压农民起义。

不过李渊的表现并不怎么样。公元617年,东突厥入侵马邑,李渊派副留守高君雅、马邑太守王仁恭带兵迎击,却败下阵来;因为这次失利,没多久,杨广命令李渊和王仁恭前去江都领罪(高君雅是杨广的亲信,不在此列)。

李渊非常害怕,加上他曾经让晋阳宫(杨广的行宫)的宫女陪自己喝酒作乐,两罪并存,此时不禁更加心虚。他正要策划造反时,杨广的宽赦令下达,李渊的谋反计划随之搁置。

但没多久,北方反叛势力刘武周攻占了汾阳宫,李渊以“武周据汾阳宫,吾辈不能制,罪当族灭”为由,除掉了忠于杨广的王威、高君雅,裹挟一众隋军将士跟随他起兵。



在李渊太原起兵前,虽然各地义军蜂拥而起,但发起者大多是地方豪杰、农民领袖(李密则只是个落魄贵族),隋王朝仍占据着统治核心区关中,隋王朝的骨干力量关陇贵族仍在。如果此时统治群体内部不出问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但随着李渊的反水,标志着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与对立,原有勋贵集团审时度势,果断抛弃了失去人心的杨广,转而支持出于集团内的李氏,这就是李渊以区区三万人,能够顺利占据关中、进而吞食天下的阶级基础。

因此,如果单纯从历史记载来看,杨广并没有对不起李渊,但李渊却真的背叛了杨广。无论从君臣之义,还是亲戚之情来说,李渊都显得不怎么地道。不过在权力面前,亲生父子、兄弟尚且会自相残杀,这种表亲关系显得就更加脆弱了。杨坚、独孤皇后如果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太守   关中   西魏   表兄弟   北周   隋朝   爵位   刺史   史书   大将军   皇后   公元   宇文   皇帝   关系   财经   杨广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