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集团鼎盛时期拥有15万军队,为何能对抗中央30多年?

滇军集团之所以能够对抗中央政府长达30多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理位置优势:滇军集团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使得中央政府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军事打击和控制。

2. 民族问题:滇军集团主要由云南省内的少数民族组成,他们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歧视和压迫,这使得他们对中央政府的不满情绪很高,容易受到滇军集团的影响。

3. 军队素质:滇军集团的军队在鼎盛时期拥有15万人,虽然数量不如中央政府的军队,但是他们的素质较高,装备精良,作战能力强,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4. 外援支持:滇军集团在对抗中央政府的过程中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这些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滇军集团提供了武器、物资和经济援助,使得滇军集团能够在战场上持续抵抗中央政府的进攻。

综上所述,滇军集团能够对抗中央政府长达30多年,是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民族问题、军队素质和外援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蒋介石第一次想解决滇军是在1935年4月,中央军薛岳所部跟随长征红军进入西南,首先拿下了黔军头目王家烈,将贵州军政权力收归南京政府,这是杨永泰“削蕃计”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但是也有后果,即云南的龙云和卢汉兄弟被“打草惊蛇”了,此时滇军主力大约有10万人,战斗力要强于王家烈25军的“双枪兵”。

(云南都督蔡锷将军)

因此当龙云判明红军只是借道滇北,然后就从金沙江北渡四川后,滇军主力实际上警戒的已是中央军,并以“误会”为借口将薛岳一连先头部队缴械,在军事上摆出“硬”的姿态:同时在政治上又表示坚决服从蒋介石的指挥,摆出一副“软”的态度,这一软一硬让蒋介石没有合理的借口进军昆明,毕竟红军已经北上了,再加之薛岳部队并无把握,因此只好暂时作罢。

在此之前,从1911年民国建立起,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时期,无论是袁世凯、段祺瑞、曹锟还是张作霖等北洋政权领导者,受实力所限,势力范围最多达到两湖地区,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军阀实在是鞭长莫及,只能以封官许愿了事,云南确实有“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优势。即便如此,蔡锷还是举起了“讨袁护法”的大旗。

(唐继尧)

自1917年起,孙中山又在广东建立南方革命政府,吸引了北洋政权大部分的军事和政治注意力,客观上也给云贵川军阀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发展期。蔡锷死后,唐继尧、龙云先后以滇军为资本、以云南讲武堂毕业生为基干、以云南险峻的地势为屏障,割据一方, 自成体系,势力最大时已达云贵川三省。

云南有紧临越南的便利条件,滇军通过滇越铁路获取了大批法式武器装备,在当时的中国算是比较先进的,中央军确实心里没底;龙云和卢汉对滇军的控制力也很到位,蒋介石很难在内部瓦解它,长征红军进入四川即将与四方面军会师的局面,也迫使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武力推翻龙云政权的设想。

(1927年主滇的龙云)

但是龙云也是做了让步的,比如同意南京政府在滇设立办事处,以及特务组织进驻昆明等等。此时距离辛亥革命时云南宣布“独立”已然过去24年。

在西南诸省中,蒋介石最看重的是四川,偏巧两大红军主力都已入川,于是他费劲力气推行四川的“中央化”,到1936年底已见成效,刚准备腾出手来解决云南问题时,西安事变、全面抗战接连爆发,计划再次搁浅。



(龙云和蒋介石)

滇军出滇抗日再次为蒋介石解决龙云提供了机会,卢汉的第60军40000多人全部是滇军精锐,步行前往徐州地区参战。1940年之后当滇西和滇南出现日军时,蒋介石趁机将中央军大举调入云南大后方,昆明警备总司令从此易主,成为宋希濂、杜聿明等黄埔系将领专属,其实这个时候龙云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

到1944年,驻滇中央军已有关麟征第15集团军、宋希濂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第21集团军,尚未计入在昆明整补的邱清泉第五军等部,总兵力已接近40万,滇军已处绝对劣势,无非大敌当前,蒋介石还不方便动手而已。



而为了对抗重庆政府的各方面渗透,龙云开始支持民主党派、地下党的活动,试图在宣传上赢得先机,这反而加剧了蒋介石的怒火,1945年日本刚刚投降,蒋介石就用“调虎离山”计命令卢汉率滇军主力前往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于情于理,这一极富荣誉的命令卢汉都得执行。

滇军主力前脚刚走,杜聿明就指挥第五军包围了云南省府所在地五华山,逼迫龙云前往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长的虚职。同时,蒋介石以军事实力做后盾,首先任命卢汉为云南省主席,随后命令滇军海运东北,卢汉只能在中央军的监视下就职和工作,又由于仍然是“滇人治滇”,云南各界的反应也不会太强烈。



蒋介石在军阀斗争中的手腕,还是有一套的。为拿下龙云,蒋介石整整用了十年时间,也算处心积虑。

此时起,云南基本被中央化了,卢汉完全是在夹缝中生存,云南的半独立状态宣告彻底结束,历时总共34年。解放战争后期,当陈赓兵团接近云南时,卢汉愤而起义,他确实受够了蒋介石的气。

(卢汉)




清末的时候,因为北洋军练兵成效显著,但有变成袁世凯私人势力的倾向,所以朝廷为了掺沙子,命令各省都编练新军,同时开办新式军事学校。在这个期间,各省都普遍编练了一些新军,数量不等,财政情况好一些的省还开办了一些军事学校,比如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培养新式军事骨干,许多人就是在这个时期接受了新式教育。比如李宗仁就是从广西陆军小学毕业的。

此外,云南在西南各省中因为毗邻越南,而越南当时是法国殖民地,云南一度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所以云南在西南各省中也算是得风气之先,加上和越南的贸易,财政状况还不错,所以编练新军的时候云南就已经比较出众。辛亥革命时,云南也宣布脱离了清廷,蔡锷出任云南督军。在西藏出现问题的时候,蔡锷和四川省督军曾联衔电请中央,请缨出兵入藏,救援正在拉萨被围困的两千名川军,其真实目的则是借机完全将西藏纳入中央控制之下。只是在英国的干预之下,半途而废了。

进入民国后,经过蔡锷的调教,云南陆军更是雄踞西南各省之首。所以,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想把蔡锷控制在北京,就是因为担心蔡锷回到云南之后,发动反袁。而蔡锷逃离北京之后,回到云南,发动反袁护国战争,出兵进攻当时忠于袁世凯的四川,拉开了全国反袁斗争的序幕。袁世凯在全国舆论压力之下,最终放弃称帝,恢复民国。可以说,在护国运动中,云南是主力。

蔡锷死后,云南情况变化比较频繁,后来出现了护法运动,又是云南和广西为主,而云南此时的主宰者已经是唐继尧,广西则是陆荣廷,晚清大臣岑春煊一度代表云南参加了护法运动。护法运动无疾而终后,唐继尧成为云南的实际主宰者,陆荣廷则主掌广西。一直到李宗仁崛起,才相继打垮了陆荣廷和唐继尧,西南的情况又为之一变。龙云也就在这个时期崛起,成为云南的实际主宰者。

龙云控制云南的时期,云南已经宣布服从国民政府,虽然并未出兵参加北伐,但至少名义上仍然是服从国民政府的,所以并未受到严重冲击。在北伐战争中以及北伐战争之后的军阀混战中,广西非常活跃,云南则比较沉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云南并未实际参加北伐,所以实力有限,也无心逐鹿中原,只想划境自保,割据云南,我不出去,你也不能进来。但也因此,相比于其它地方的军阀,西南的情况有了变化,从云南挑头变成了广西挑头。

长征时期,红军从江西出发,一路穿过湖南,进入西南地区的云贵川黔桂,中央军以追缴红军的名义尾随西进,国民政府借机“镇定西南”。不过,广西和云南很快就识破了中央军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追剿红军,而是有意削藩,所以对中央军的警惕更甚于对红军。广西先派兵配合中央军和湘军堵击,迫使红军一路向西,并未进入广西境内,云南也派兵严守边境,严防死守,既不让红军进去,也不让中央军进去。只是在四渡赤水的时候,红军一度声言要进攻昆明,造成云南局势紧张,但红军实际上只是虚晃一枪,马上就掉头北去了,所以中央军没有逮到机会进入云南。

抗战爆发后,龙云坐镇后方,卢汉则奉命率滇军奔赴抗日前线,云南空虚。在日军进入越南之后,龙云与日本曾经私下接触,企图“保持中立”,以免日军进攻云南,但此时滇军主力正在抗日前线,省内并无太多军队,加之形势变化,最终日军仍然进攻了云南,中央军乘机渗透进去,中央军骨干宋希濂、杜聿明、邱清泉等部都进入了云南,并使云南成为远征军的后方基地。在这背后,则是因为此时国民政府已经迁入西南,滇越路成为国军生命线,在所必争,是不可能放弃的。

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调虎离山,先划定越南由卢汉代表中国军队受降,卢汉随即率领滇军离开云南,前往越南。卢汉前脚刚走,国民政府就下令杜聿明突然包围了云南省政府,以武力迫使龙云离开云南,前往重庆就任一个有职无权的虚职,同时任命卢汉为云南省主席,滇军主力则在孙渡等人率领下,由美军用军舰走海路,运往东北,抢占东北。而滇军到东北后,也一直被分开使用,并没有完全聚在一起。所以,到辽沈战役时,曾泽生的六十军在长春,而孙渡率领的第六兵团则在锦州充当防御主力。

相对于其它军阀控制的地区,云南除了在抗战时期一度比较受中央重视,千方百计要加强控制之外,其它时期都还是能够做到划境自保的,原因就在于云南本身僻居一隅,战略地位并没有那么重要,并非中央军的必争之地。而在抗战开始之后,滇军实际上就一直在被削弱,自主性远远不如山西和广西高,更多的时候实际上是被国民政府控制的,只是控制的程度没有湖南等地那么深罢了。而云南也从未想过完全脱离中央,至少名义上始终是服从国民政府的,更没有参加过北伐之后的军阀混战,只是明哲保身而已,也就谈不上对抗中央了。

此外,因为抗战时期北平、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纷纷内迁,多数集中在昆明,而昆明又是西南联大所在地,所以抗战时期昆明成为当时全国知名的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从而也就成了民主人士最为活跃的地区。而在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和各地高校尚未回迁之前,西南联大仍然在昆明时,一度发生过民主人士反对内战的运动,卢汉下令开枪进行镇压,造成了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死伤,成为轰动全国的事件,这也是后来卢汉在起义时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滇军就是一个不断弱化的过程,从蔡锷的英雄时代,到唐继尧的枭雄时代,到龙云时代为求自保,而卢汉时代更是附庸政权。

蔡锷时代——滇军的辉煌,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抗衡北洋政府。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云南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随即发动云南昆明起义,建立了以蔡锷为都督的革命政权。后来南北议和,袁世凯如愿的成为了大总统,他担心蔡锷对他构成威胁,就以中央的名义将蔡锷调往北京。

蔡锷此时对袁世凯还是比较尊重,认为袁世凯是推翻封建的第一功臣,但是四年以后,野心勃勃的袁世凯,竟然倒行逆施,疯狂地进行军事独裁和复辟帝制活动。1915年5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下令取消民国,改用洪宪年号。

蔡锷将军内心愤怒万分,但是他表面上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蒙蔽袁世凯。后来通过小凤仙的掩护返回云南,在云南举起了护国讨袁的战争。

云南护国军与精锐的北洋军奋战数月,却牵制住了敌军主力,阻止了敌军的推进,有力地配合了其它方向军队的行动,推动了全国反帝制运动的发展壮大。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这是滇军对抗中央的举措,奠定了滇军的崛起。

唐继尧时代——滇军的野心,终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1913年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成为云南的第二位当家人,在袁世凯称帝之后,参入了护国运动,最终袁世凯被迫下野,而蔡锷也由于身体原因到日本治疗,此时的唐继尧成为了云南真正的老大。

唐继尧一心想做西南的老大哥,所以唐继尧控制滇黔,并组织靖国军。此时的唐继尧坐拥云南、贵州,他的目标是西南王,所以1917年8月,唐继尧即以靖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入川讨贼通电》,准备攻占四川。

唐继尧攻占四川,四川的军阀可不愿意,四川军阀打着“川人治川”的口号,对唐继尧进行反攻。滇军在四川打了4年,也不能拿下四川,而且原来说是听孙中山命令护法北伐,现在却成了抢地盘,所以厌战情绪很浓。他们请求回云南休整。

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利用滇军厌战的情绪,趁机返回云南,将唐继尧驱逐,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唐继尧通电辞职,第一次下野。1921年2月8日,唐继尧离昆赴港,顾品珍于2月9日进驻昆明,以滇军总司令名义统治云南。

后来唐继尧趁着顾品珍响应孙中山北伐,命令龙云卷土重来,将顾品珍驱逐出云南,龙云等人控制了云南。唐继尧也回滇任职,重新掌控云南政局。唐继尧重回云南后还是想出兵占领四川和两广,却屡战屡败。最后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唐继尧时代结束。

龙云时代——不求发展,但求自保却不能。

1927年龙云发动政变,逼唐继尧下台,独掌云南军政大权,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这段时间龙云已经没有称霸西南的野心,他只想掌控云南,故而一方面像国民政府低头,一方面又拒绝中央军入滇。

龙云在政期间兴修水利,开办职业,努力的恢复经济民生,的确为云南的恢复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另外在抗日战争的期间,他还率领着云南的军民们全力支持抗战,并且还主持修建了堪称国际援助大动脉的关键性的运输补给线滇缅公路。

1935年中央红军借道云南,龙云没有实力阻挡,被蒋介石训斥一番。只有龙云对蒋介石进一步示好,1935年6月1日,两广事变发生,李宗仁、陈济棠反蒋,龙云支持蒋介石,谴责两广事变。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龙云支持蒋介石,谴责张、杨。

然而龙云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完全信任,在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10月3日杜聿明在昆明发动“十·三”政变,下令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由卢汉续任。10月4日晨,龙云脱险上五华山,抗拒蒋介石的命令。10月6日,龙云被迫飞往重庆。

龙云时代结束。

卢汉时代——附庸中央,明智起义。

卢汉是龙云的表弟,在蒋介石命令杜垏明抓捕龙云的时候,蒋介石一时不能完全掌控滇军,于是就将卢汉推向前台。此时中央军基本上控制了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云南王,名存实亡,卢汉基本上附庸国民于国民政府。

解放战争爆发,云南的中央军被调往前线,卢汉又重新控制云南,到1949年12月9日,9点卢汉扣押了昆明的所有国民党最高军官,10点,卢汉宣布起义,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发出《云南起义通电》。云南和平解放。

云南军阀自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到1949年起义结束,一共有38年的历史,其中蔡锷时期可以抗衡北洋政府,唐继尧时期也是称霸西南,但是到了龙云和卢汉时期,滇军的实力已经远不如从前,主要就是自保。





15万军队已经是相当庞大的数目,在军阀林立的民国时代,足以成为实际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滇军集团能够割据一方保持独立性,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鸦片带来的财源,与法国势力的密切关系便于进口武器,优秀的军官团和比较有战斗力的军队。

很多人印象中,觉得云南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地方,很难支撑一个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对抗中央。但民国时代的云南,在全国其实属于财政力量比较强大和获取外国势力支持比较容易的地方。民国时代的30多年中,滇军集团多数时候能够保持着独立地位,部分时间内还能够对周边省份进行扩张。

民国时代的滇军势力比较强大的根本因素,是臭名昭著的鸦片。

鸦片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关,一般的历史分期都把1840年的鸦片战争视为近代史的开端。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贸易合法化,烟毒在中国完全失去控制在整个中国泛滥。鸦片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本土鸦片取代了英国从印度贩运过来的鸦片。英国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让鸦片贸易合法化,成功之后其实很快失去了鸦片本身的利益。

中国各省区中,由于适宜的气候,云南生产的鸦片质量最好,被称为云土,是国产鸦片中的名牌产品。

鸦片给云南地区带来的收入,为滇军集团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基础。比滇军名气大的多的桂系,其实最重要的财源是云土贩卖到其它地区时,过境广西给广西交纳的过路费。单纯论财力,滇军比桂系强大的多。

通俗的说,滇军集团就是一群武装鸦片贩子。

(滇军的命脉罂粟)

滇越铁路的存在,让滇军能够比较容易的进口武器

在我们一般印象中,云南是个交通不便的偏僻地方。不过在民国时代,因为滇越铁路的存在,云南属于对外交往比较便利的地方。

滇越铁路是法国在清末入侵中国的重大成果。滇越铁路从云南昆明市到越南沿海城市海防市,越南段1903年建成,中国段1910年建成。越南在当时在法国殖民地,滇越铁路的建成,让法国势力能够深入云南,对云南保持极大影响力。

滇军集团因为滇越铁路这条直通法国殖民地港口的铁路存在,能够相对其它军阀势力比较容易的从法国等地进口武器,这对其它民国军阀是个很大优势。

当然,毋庸讳言,滇军本身就很大的法国势力在中国代理人色彩。在民国时代的中国,类似情况十分普遍,如奉系军阀是日本势力扶持的,蒋介石先后获得过苏联和英美势力扶持。

(滇越铁路)

滇军有一只比较优秀的军官团和部队

1909在昆明创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民国时代中国最好的军校之一,北洋时代仅次于保定军校。共和国开国元帅叶剑英和朱德曾经都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毕业生。

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肯定是进入了滇军成为滇军军官团,让滇军又一只在当时中国比较优秀的军官团。如朱德元帅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30出头就做到了滇军旅长。

素质不错的军官团,自然能带出战斗力还可以的部队。

(云南陆军讲武堂)

有当时中国来说很充足的财力,也能够获得列强之一的法国支持比较容易进口武器,还有比较强大的军队,这样的势力能够在民国时代长期保持独立割据一方是应有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越南   国民政府   昆明   法国   军阀   广西   云南   鸦片   鼎盛   蒋介石   红军   中国   民国   势力   军队   时期   多年   中央   中央军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