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赤壁之战时,曹操那么多谋士没有一个看出火攻计来的?

曹魏谋士失策,赤壁之战受挫——为什么没人看出火攻计?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场大战,该战役最为著名的就是周瑜的火攻计。然而,在战役发生之前,曹魏方面拥有许多精明的谋士,如郭嘉、陈群、荀彧等人,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出周瑜的火攻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火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火攻计是利用火焰杀伤敌人的一种战术,早在古代战争中就被广泛使用。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火攻的记录。火攻计主要靠的是火焰的破坏力和恐慌力,可以说是一种“物理心理合一”的战术手段。在传统战争中,火攻计一般用于攻城,因为城防设施是难以被火焰攻破的,但城内的守军却很难在火海中生存下来。所以,如果在攻城中使用火攻计,则攻破城墙的机会会大大增加。然而,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却改变了火攻计的运用方式,将其用于水战中,这使曹魏方面的谋士难以预料。

其次,曹魏方面的谋士们可能存在观察缺陷。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当时的战略环境和周围的局势没有做出正确的分析,当时正在打赤壁战役的双方其实都是非常谨慎的,都一直在互相谨慎地观察对方。然而,周瑜做出的一些行动,比如让士兵们鼓噪吹箭、制造假船假造军势等,这些都是用来迷惑曹魏的。当然,曹魏方面的谋士可能没有系统地进行情报研究和反间谍工作。

最后,谋士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存在差异。对于一个部队来说,信息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情报网可以及时收集到敌方动态的情报,以便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然而,在赤壁之战中,曹魏方面的谋士可能没有很好地分享情报,或者可能在解读情报时存在偏差。这就导致他们对周瑜的火攻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准备。

综上所述,虽然曹魏方面拥有许多谋士,但在赤壁之战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出周瑜的火攻计。这可能是由于谋士们没有做出正确的分析,也可能是由于信息交流不畅,或者是由于对于火攻计的特点和运用方式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中,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细节问题都可能会引起战略失误,导致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




曹操麾下智者众多,可是在赤壁之战时却中了连环火计,导致伤亡惨重,死亡的士兵多达八十三万,而且要不是关羽念旧,曹操都要落得被擒获的下场。

那么,曹操麾下的这些谋士,难道酒没有一个看出火攻之计吗?

答案自然不是,起码有个3个人看出了这场火攻的倪端。

  • 第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
徐庶本来最早是跟随刘备的谋士,可是因为谋略太出众被曹操惦记上了,于是让人假写书信把徐庶母亲接到洛阳,企图让孝顺的徐庶投靠自己。可是徐母深受刘备恩德,而且性情刚烈,见到徐庶得知上当就自杀了。所以后来徐庶虽然还是在曹操阵营里,可从来没有为他献上过一计。直到赤壁之战,徐庶终于表示要为曹操分忧,不过却是为了逃离赤壁,因为他在见到庞统的那一刻就已经看破了连环计,《三国演义》里如此描述:
统见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顾左右无人,乃曰:“你若说破我计,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间八十三万人,性命如何?”
可是,徐庶因为一直记恨着曹操,毕竟徐母的死跟曹操有很大关系,所以徐庶即使看破了火攻之计也不会对曹操说。

  • 第二个,态度不够坚决的程昱。
其实在庞统献上铁索连环之计时,程昱就看出了一点倪端,他觉得虽然用铁链把船都连结起来可以保持平稳,士兵们也能像在地面一样不受影响,但是万一用火攻就糟糕了。于是他就向曹操说出他的顾虑。可是曹操因为略懂气象,认为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即使用火攻也只会烧向东吴那边。程昱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所以就没有再坚持。可是万万没想到,诸葛亮对气象的研究比他们都要更深刻,竟然算出来有一天天气会反常,所以曹操才遭遇大败,不是曹操和程昱不够聪明,只是因为敌人太过妖孽。

  • 第三个,独善其身的贾诩。
贾诩最厉害的也不是精通气象,而是看破人心,他必然知道庞统的前来肯定怀有某种目的,而且以他的老谋深算,不难想到火攻一事上,可贾诩就算看破了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提出异议,结果无论成败对自己都没有好处。贾诩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功劳来证明自己,他只想明哲保身,只要不涉及到自己身上的事情都很少管,所以他才能够寿终正寝,而且了解贾诩过往的人一般都不敢惹他,毕竟“毒士”的名头摆在那里。

结语

曹操时长感叹,要是郭嘉尚在就不会遭遇赤壁的惨败,的确是,因为郭嘉是唯一智谋超群又深受曹操信任的谋士,如果他提出意见,曹操肯定会深思熟虑并且采纳的,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则三国必将更加精彩。

我是文娱小士,期待您的关注,小士将持续与您分享更多文史趣事!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理智,咱们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那些都混到曹公帐下了的古人们,哪个还不是人精,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么明显的漏洞?
就连后来专业干出版的罗贯中,都觉得这段的真实性实在是说不过去,便硬生生地给植入了一段“那天,其实徐庶瞧出来了”的桥段,力求将故事情节掰弯到合理的程度。
不然,这个问题在明代时期恐怕都要被问爆了。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在看《三国演义》之时,对于那场改变了历史格局,最终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一定印象深刻,特别是文中的那段火攻描述,读之让人热血沸腾: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在这场赤壁之战当中,从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罗贯中一步步将:东吴最后放大招——火攻,最终改变了战局的概念,不断强化输入读者的脑中,让所有人最终都确信了,就是东吴这二十条顺风冲过来的火船,燃爆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船只。
火攻,在赤壁之战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真的仔细推敲之时,便不难发现,这老罗说的话,有些不靠谱呀。 黄盖的二十条小火船,即便满打满算,每个都顺利地越过水门,然后分别撞上了一艘大船,而且都属于有效撞击,撞得都很到位。

但想要借风燃爆曹操数以千计的船只,即便当时刮起九级大风,想要立即触船爆燃起来,也得相当一段时间。
毕竟这可是在大江之上烧船,四周都是江水,曹军船只上也没有堆积大量易燃易爆物,一碰就爆燃起来的可能性真不大。
水上放火,可不像秋天在风急草燥的天气里烧草原,一烧就能燎原,无法遏制得住。要是真这么有效的话,为啥三国之前,三国之后,就没见有人再干过这事儿呢。
同时,曹军当时若真想散开船只,拼着损失一小部分,即便临时砍断铁索、砍船帮子、撬钉子,拼着损掉百余只船只,想保存主力战船,应该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为何这二十艘火船,偏偏就能造成曹操百万大军,最终被大火搞成樯橹灰飞烟灭的结果了呢?
当年曹操就曾经给出过一个挺合理的解释:
别听他们瞎咧咧,这大火,是我放的,周瑜这货,纯粹捡漏。

到底是谁放的大火

我们印象中的那把赤壁大火,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看的,那么比较贴近真实历史的《三国志》里面,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在《三国志》之中,参战的三方(蜀、魏、吴)本纪当中,都对于这场战役提了一嘴,咱们看完就能发现,这三家,其实对赤壁之战的火攻,都没有重点描述,反而一致地描写了曹军当时遭遇的一个更大的灾难——瘟疫
蜀传《三国志.先主传》里是这样说的:

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我军跟曹操在赤壁pk了一把,我方赢了,然后把曹操的船给烧了。
随后着重提了一下,追曹操时候,曹军因为瘟疫,当时已经挂了不少,随后,曹操没办法,只好跑路了。
魏传《三国志.武帝纪》中压根就没提火攻这一茬: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就简单说明了,瘟疫盛行,兵士们死了不少,扛不住,打仗又没发挥好,最终只能撤了。
东吴的传记《三国志.吴主传》里,对于那场重头戏——火攻也没过多描述: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周瑜、程普率军跟刘备合军打败了曹操,然后曹操烧了自己剩下的船跑路,因为当时军队里盛行瘟疫,曹军一大半人都死了。

事后,曹操在答孙权的书信当中,也曾自嘲了一番:

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赤壁之战,我自己因为瘟疫没办法,只好烧船跑了,但你们这帮人,跟在我后面继续烧,反而声名大噪了,这成功来得也太无耻了吧!

那么,《三国志》里面记载的曹操军队当时遭遇了瘟疫,才导致集体战斗力崩盘,这是真的吗?

您还别说,这个的可能性还真挺大的。

东汉末年的大恐怖——瘟疫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战乱频频,瘟疫流行,仅汉灵帝在位15年间,有记载的大瘟疫就爆发了五次。

而曹操此番南行,当时所遇到的瘟疫很可能就是三吴地区常见的血吸虫病。

血吸虫这种病咱们现在人看来,仿佛比较遥远,但在当时甚至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病可是相当要命的。

1949年,江南解放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二十、二十七两个军,夏季在苏南、浙西一带进行水上练兵,以加强游泳、涉水、渡河等技术训练。然而,就在那年秋天,大批指战员纷纷病倒,大便拉脓、便血,高烧不退,日渐消瘦,直至卧床不起。

最终经医疗人员诊治,发现两军竟然有两、三万人都感染了急性血吸虫病,因此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在古书当中,也有对这种“水毒病”的详细记载:

“自三吴以东及南,诸山群有水毒病.....水间有沙风,其虫长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澡,此虫着身,便钻皮里......初得时皮上飞赤如小豆黍粟,以手摩之,上痛如刺.......初得恶寒,头微疼.......或嗡嗡热,或下血物如烂肝,又云痛不歇。”

曹操所带的北方人,在江边自然会有洗澡、喝水等活动,很容易得这种“水毒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突然爆发,最终导致军队整体战力崩溃。

曹操领着这样一群没有气力的军众,去迎击孙、刘联军,自然一战而溃,为了不将战略物资留给敌人,他最终下令烧毁战船。自己人,向每条战船上泼洒油料、干草,随后分别点燃,火光顿起。

这样也就能够合理解释,为啥曹操数以千计的大船,一夜之间竟被烧得灰飞烟灭了。

当年,周瑜赶到之时,看着燃烧的战船,反正已经烧毁了,也不差他再添的这把柴火,然而,恰恰就是他添的这把柴火,最终成就了赤壁周郎的美名。

随后,在《资治通鉴》的之中,喜欢添油加醋的司马光又来了一个黄盖带十艘火船撞击曹营的壮举描述,再后来,罗贯中研究了一下,觉得司马大哥编的不合理,十艘实在是太假了,至少也得二十艘,于是变成了咱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场景。

当年,曹公下令烧船,黯然离去,他后来得知,有个叫周瑜的小哥儿捡了个大漏,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几百年后,后人们给这段桥段,安排来蹭热度的竟还有个叫黄盖的家伙!




先说正史上的记载,再说《三国演义》。

曹操出征荆州前,比较有名,说的上话的谋士有五个,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和董昭。

首先是董昭,他当时在邺城留守,没有陪曹操去荆州;接着是荀彧,赤壁之战时,他留守于许都,也没去。

第三个是荀攸。注意,在演义中,他陪曹操去了赤壁,而且还提醒曹操要注意火攻,但这只是《三国演义》杜撰的内容,历史上的荀攸并没有去到赤壁前线

不过,荀攸虽然没去,但他在曹操临行前提醒过曹操,让他注意一点,不要大意。曹操应该是没听进去他的建议。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三国志·荀攸传》

第四个是贾诩,曹操南征之前,贾诩明确提出过反对,他认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没必要把刘备追杀的那么紧。只是可惜,曹操也没有听进去。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贾诩传》

最后是程昱。关于他有没有去赤壁,根据记载来看,不知道。

因为在正史中,关于他在赤壁之战期间的记载只有一段话。

“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三国志·程昱传》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刘备投靠孙权前,很多人认为孙权必然杀刘备,但是程昱预料了孙刘必将联盟。后来果然如程昱所料,孙刘联盟达成。

至于他有没有去赤壁,有没有提建议,正史中并无记载。

以上,就是正史中关于曹操五大谋士在赤壁之战时在做什么的记载。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资料非常简略,根本不知道有没有谋士对曹操谏过言

我们现在只能得知,曹军因不习水军,曹操便用铁锁将战船连接,而这一举动被东吴方面抓到了漏洞,并利用其弱点采取诈降加火烧连环船的计策,打败了曹操。

仅此而已。

至于说历史上的曹操在战争期间是不是洋洋得意,故意不采纳谋士们的正确意见。这个还不好说。

因为谋士们给曹操提意见时,是不会在战争期间公开的(避免泄密)。一直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曹操感谢谁了,向谁道歉了,大家才知道哪些人有过建议。

而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史料中也只能找到曹操曾经哭诉过“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记载。(如果郭嘉在,我不会败的这么惨)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所以综上所述,历史上曹操的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期间智商集体下线,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一定要找答案,我觉得也只能用大谋士都没去,陪曹操去赤壁,且提了建议的都只是小谋士。这些人没资格列传,没资格列入史书来解释这一奇怪问题了。(曹操挟灭袁绍刘琮之威发动赤壁之战,他是有可能听不进小角色的建议的)

说完正史,再说《三国演义》。

相比于正史,演义小说的内容比正史那就有意思多了。当然,荀彧、董昭还是分别留守许都和邺城,都没去。贾诩在演义中没有戏份,不提他了。

陪曹操去赤壁的谋士有两个——荀攸、程昱。



赤壁之战开始后,曹操因为蒋干盗书,中计周瑜反间计,错杀了蔡瑁张允,后又被诸葛亮草船借箭,搞得很郁闷,心情极差。

而后,曹操横槊赋诗,杀了对他诗词颇有微词的扬州刺史刘馥(老版三国电视剧中被杀的是师勖),搞得大伙都不敢说话了。

刘馥被杀的次日,曹操检阅水军(前几日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非常高兴,感叹自己的连环战船战无不胜。

此时,程昱乘曹操心情好,鼓足勇气对曹操献策,扫曹操的兴,他对曹操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结果曹操大笑道:“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当面鄙视了程昱的建议。

荀攸本不想说话,但曹操如此欺负人,他忍不住对曹操说:“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然后,曹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这一句话,等于就是堵死了程昱和荀攸,让他们别说话了。



自此之后,程、荀二人再不说话(程昱本想再劝,但被荀攸拉住,劝他不要犯犟,以免落得跟刘馥一样的下场)。一直到黄盖的船因为吃水太浅,被程昱识破是诈降时,他才又对曹操说道:“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程昱的这一次谏言,曹操终于听进去了,只是可惜为时晚矣。曹操的水寨和水军被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

其后,曹操跑路,先后在路上被赵云、张飞拦截。最后一次在华容道被堵时,还是程昱救了曹操一命。

当时关羽堵住曹操,要取他人头,曹操脑子犯浑,还拔剑打算跟关羽死磕,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程昱对曹操说:“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让他打消了死磕的天真念头,改而在关羽面前一通哀求,关羽才放走了他。

如若不然,他要真敢跟关羽死磕,怕是立即就死在当场了。


然而让程昱万万没想到的是,成功逃命的曹操在回到南郡后,居然完全不记得他的功劳了。只是对旁人说“奉孝若在,孤安能如此惨败呀。”

一边说,他还一边捶胸顿足的大哭。我要是演义中的程昱,怕是呕死的心都有了。

PS:另外,还有一个徐庶。演义小说的徐庶也看穿了火攻之计,但他不想说。不过这只是演义中的内容,历史上的徐庶其实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曹操对他不重视,他还没资格跟曹操提建议。




赤壁之战中周瑜一把大火,让雄霸中原的曹操铩羽而归。让惯于以弱胜强的曹操吃了一个大亏。虽然曹操嘴硬不承认失败:“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但曹操就是再嘴硬,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的事实是无法粉饰的。

曹操惯于以弱胜强,官渡之战靠着不到三万人马,最后击败了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并且曹操靠着官渡之战的余威,一举攻下邺城,收复了整个北方。距离统一天下只有一步之遥。

但偏偏就在这绝对优势的时候,曹操带领几十万大军南下,吓得荆州的刘琮马上投降。那么大的荆襄六郡,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入囊中。荆州一拿下来,只剩下孙权的江东地区,还有刘备暂时占据的江夏。合起来也不过几万兵马。

这时候无论怎么看都是曹操胜券在握,怎么也不可能输给孙权、刘备。但历史的发展向来不是以绝对实力来决定的,这其中还包含着巨大的意外。曹操的意外就是赤壁之战,缺兵少将的东吴硬是凭借着一把大火,烧的曹操百万大军抱头鼠窜。一战而三分天下。


其实从后来战场复盘来看,东吴的火攻非常明显。曹操手底下能人志士无数,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看出来东吴会火攻呢?我们借助史料,看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让曹操团队出了一个这么大的bug,以至于会把统一的时间推迟了七十年。

1)曹操横扫北方,靠的就是团队的优秀。

曹操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领导,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的英明的政治家。

其实曹操出身并不好,他的爷爷是一个祸国殃民级别的大宦官。因此曹操的人气资源并不是很好,相对于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袁绍靠着父祖的威名,占据着当时天下的中心邺城,控制者古燕赵之地。地势险要而民风强悍。袁术更是占据江淮,是富裕的鱼米之乡。也就是说天下最好的地方,都被袁氏兄弟占据着。只要这哥俩通力合作,这个天下就是袁家的。

可惜的是这两兄弟谁也看不上谁。曹操这才从夹缝中起兵,趁着打黄巾军的机会,占据了兖州,才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乱世才是英雄的试金石,想在乱世称雄,单靠着自己家世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而吸引人才才是最有效的手段。汉高祖刘邦的成功经验全天下都知道,看谁用的好。

虽然袁绍招揽了不少顶级人才,但曹操的“唯才是举”的招牌一亮,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这些大才还是从袁绍处跑到曹操的帐下。因为袁绍招人才不是为了用人,而是做摆设装点门面。从来不用谋士的意见。比如曹操攻打张绣的时候,正是袁绍杀向官渡的大好时机,这时候谋士劝袁绍出兵,袁绍说他小儿子生病,没心思出兵。不知道最后死的时候有没有后悔。


但曹操是真用这些谋士的意见。而这些谋士也是以死相报。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手下大将陈宫叛变,引来吕布攻打曹操后方,而荀彧和程昱硬是死守最后三座城池,保住了曹操的根据地。

官渡之战曹操感觉胜利无望,想放弃,是荀彧和程昱要曹操坚持。最后曹操硬是撑到最后的转机,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这才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惊险的赢得官渡之战。

也就是说,前期的曹操非常谦虚,注重人才,所以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2)平定北方,曹操开始骄傲。

从曹操平定北方开始,曹操就开始非常骄傲,有点听不进下属的意见。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的荆州,也该曹操幸运,刘表这时候连病带吓竟然去世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领着荆州六郡投降了曹操。曹操占了个大便宜。

当时的荆州比现在的荆州大多了,从北边的南阳一直到南边的长沙南面。都属于荆州的地盘。曹操一下子占据了荆州,相当于统一了四分之三的天下,就剩下益州和江东。

曹操志得意满,想乘机顺江东下,一口气收复江东。当时三国时代最顶尖的谋士贾诩劝阻,说你一下子收复这么大一个州,首先应该安抚百姓,提拔人才,稳定地方,让荆州人民感受你宽大的仁德,等荆州完全真正的归顺你了,你再去打孙权,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一次一向虚心的曹操没有听从,而是非常霸气的给孙权写了一封打猎信,果真把孙权吓得不轻。虽然孙权吓得不轻,但打仗总不能靠把人吓死,曹操的结果是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孙权笑到了最后


所以说曹操从开始打赤壁之战,就已经非常志得意满,再也听不进去谋士的意见,甚至他一向敬重的贾诩的意见都不听。这时的曹操,再也不是当初“唯才是举”时的曹操。

贾诩看到的是战略上的曹操得寸进尺,在完成占领荆州这个目标后,没有停下来修整,制定下一步的计划。而是完全没有目标的急功冒进。

而程昱则是看出了曹操在战术上的失误。曹操图一时舒服,用铁索连环连住船只后,让不习水战的曹军在战船上如履平地。程昱一眼就看出这种方法的致命之处。程昱对曹操说:“丞相,用铁锁连船是可以比较稳,战士们不晕船,但东吴一旦用火攻,我们可就都成了烧鸡啦!”

而曹操听后却哈哈大笑,教育程昱说:“你是想到了这种方法的劣势,却忽略了其中的关键。火攻要借助风势,而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东吴从南岸进攻,如果用火不是把自己烧成火鸡吗?”

曹操是北方人,想当然的认为南方冬天也只有西北风。最重要的是,他不但不听程昱的,还自以为是的教育程昱。而程昱也只能试探性的出谋划策,而不能像以前一样侃侃而谈。

所以曹操在顺利的拿下荆州之后,已经比较骄傲,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不是没人告诉他会有火攻,而是他自己不以为然。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不再是亲密合作无间,而是曹操高高在上的教育团队的智囊。这样的曹操,焉能不败。

3)曹操对江南一点都不了解。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曾经自己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是什么意思呀,就是曹操认为赤壁之战是因为当时有瘟疫,他的士兵生病的、病死的有十几万人,看到这种情况曹操非常担心,知道东吴已经不可能打下来了。因此他就主动退兵了。为了避免东吴的人把船拿走,他就把战船都烧了。因此根本没有火攻,也没有连环计,都是假的。


曹操这样说当然是为了给自己留面子。但也说出了一个实情:就是北方人一到南方,因为水土不服,生病的人比较多。这确实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客观事实。曹操说的没错。

但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在收复荆州的时候,贾诩已经建议曹操先不要进攻江东,而是先安抚荆州,在长江上游训练水军。等时机成熟,顺江而下,就一举拿下东吴。贾诩说的很整确,但曹操没有听。

所以曹操在打东吴的时候,压根对东吴的状况一无所知。曹操不但对东吴的气候,地理环境不熟,对东吴的人更不熟,特别是对东吴的领导人孙权,一点都不熟。直到赤壁之战失败,曹操才咬着牙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才知道了孙权的厉害。

也就是说,曹操在打江东的时候,一举对上了当世的两大枭雄人物,一个是屡败屡战的刘备,一个是聪明睿智,英姿勃发的孙权。曹操对一个的时候没有问题,一旦同时对上这两个善于审时度势的枭雄,肯定是必败无疑。

三国时代三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争,基本上都是骄傲自满的人输了:

第一场官渡之战,袁绍占据整个北方,兵精粮足,谋士众多。但被足智多谋的曹操击败,曹操收服了整个北方。

第二场是赤壁之战,兵不血刃收服荆州的曹操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唾手可得。同时对上了孙权、刘备。结果赤壁一战被打的丢盔卸甲,落荒而逃。统一天下成了梦。

第三场是夷陵之战,关羽丢失荆州后,刘备自持力量强大,率军三十万进攻东吴,以为曹操死后他就可以称王,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掉联营七百里。兵败身死。

因此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人杰,他们三个放在别的时代都能统一天下,可惜三个高手生在一个时代。都能隐忍,都会用人,都有大局观。


所以当他们之中的任何人骄傲的时候,都会被对方打的落花流水。不是曹操手下没有高人,不是东吴的火攻太高明,而是曹操已经骄傲的听不进去任何话。对东吴的状态一无所知,这才有赤壁的惨败!

综上所述:曹操在开始的时候礼贤下士,是第一个把“唯才是举”作为国策的英雄。也正是靠着“唯才是举”,曹操吸引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这才一举从汉末群雄中脱颖而出,成功的统一了北方。

但占领荆州后的曹操有点志得意满,听不进去谋士的意见。有点飘飘然了。但三国时代的刘备、孙权也很会跟着曹操学习。曹操重视人才,刘备孙权一样重视人才,所以荆州的诸葛亮为刘备所用,江东的周瑜为孙权所用。

当曹操的对手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的时候,曹操自己却丝毫不知,还在嘲笑他自己的谋士想的太多,即使他的谋士发现了火攻的危机,曹操仍然不当回事,因此才有了赤壁之败,丧失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无奈的接受三国鼎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赤壁   火攻   谋士   东吴   荆州   唯才是举   连环   战船   正史   战时   瘟疫   船只   演义   赤壁之战   意见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