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处于防守状态下的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有多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555 条回答

日军在二战中,大体是以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作战单位。


日军大队有1100人,随着编制的区别,人数可能在800到1500人浮动,大体相当于国军一个团。

日军的一个大队,一般下辖4个步兵中队(中队有180多人)、1个机枪中队(一般配备12挺重机枪,170多人)和1个炮兵小队(2门步兵炮,55人),这是主要的作战力量。

除此以外,大队一般下辖110人的运输中队,负责后勤物资的补充,另外还有一个大队指挥部(30多人)。

显然,大队不但有充足的后勤补给能力,也有大量轻重机枪以及火炮,以及900多一线作战的官兵,实力不弱。

实际上,大队在负责进攻或者防御任务时,往往还会得到一些增强部队。

比如进攻时可能会得到山炮小队(2门山炮),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反坦克小队或者中队(装备各种反坦克武器)。



也就是说,日军大队是可以独立活动的,可以远离己方据点或者援军。

尤其在中国战场,日军进攻正面战场的国军,多是以联队作为单位,但实际上使用兵力时仍然是一个大队一个大队的投入。

而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时,即便是深入重兵部署的后方,也是以大队为单位。

为什么在百团大战期间,彭德怀要不惜代价歼灭关家垴的冈崎大队500多人?

虽然冈崎大队严格来说只是半个大队,但日军在扫荡中时当作一个大队来使用的。

而在这一系列扫荡中,日军都以大队为单位部署军队作战,以冈崎大队为例,区区500多人就敢深入10万八路军的根据地后方。

彭德怀认为必须歼灭冈崎大队,这样一来日军以后就不敢随便使用大队至少也是半个大队的兵力扫荡,在八路军控制区到处乱窜了。

此战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八路军出动1万多兵力,将冈崎大队500多人包围在关家垴2天,从10月29日晚上开始进攻,打到31日整整2天2夜无法吃掉。

此时日军增援部队2000多人已经赶到附近,八路军被迫放弃围攻撤退。

此战,以往公布日军死伤600多人,八路军死伤600多人。

但日军死伤600多人,包括增援的2000多人日军,并不是冈崎大队那500多人伤亡这么多。

战后,日本的战史公布冈崎大队伤亡150多人。就算日本人吹牛逼,将数字翻一倍为300多人,也没什么。等于2天之内,以绝对兵力优势反复猛攻,仅仅吃掉了日军百分之六十的兵力。

而八路军伤亡数字,一般认为是战时为了宣传而故意减少的。


因为直接参加猛攻冈崎大队的八路军,就有7个主力团,几乎都是兵力2000人以上的大团。

如果每个团平均伤亡不到100人,是无论如何不会将一个个团撤下,换新的团接替进攻的。

以772团为例,打到最后,团长说没兵了,已经组织排以上干部和团部人员冲锋。

可见,772团肯定是基本拼光了,不然团长也不会这么做。

其他几个团,战后都说伤了元气,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而最早发动进攻的总部特务团,本来是精锐的精锐,兵力就有3000多人,下辖14个连,每个连200多人。此战以后,特务团缩编到9个连,少了5个连。也就是说,特务团最少损失了1000人。

至于决死一纵就更公开的说明了伤亡,此战伤亡总数为2100人,其中牺牲600人。

由此可见,此战八路军是吃了大亏的,伤亡数千人之众,也是冈崎大队的很多倍。

彭德怀在回忆录中,将此战称为一生的四大败仗之一。


毕竟双方兵力悬殊,差距在20倍以上,而关家垴也不是什么极为险峻的地形,只是一个有些陡峭的山村而已。

你要说双方武器装备有差距,但冈崎大队严格来说只是一个支队500多人,一个山炮小队仅有2门山炮,另外就是3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和18具掷弹筒。

这种火力配备,也不能说有什么了不起。

此战八路军也使用了大量迫击炮甚至6门山炮,就火力来说并不弱。

为什么打成这样?

很简单,各方面都有差距。


就日军方面,冈崎大队其实远不是什么精锐,而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他的步兵小队、山炮部队和工兵部队,都分属不同部队,临时聚集在一起执行任务。

而冈崎中佐本人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他是第37师团226联队副联队长,平时只负责训练和后勤,几乎没有独自带兵打仗的经验。

总之,这些看起来属于三流日军的部队,实战中却给当时的八路军好好上了一课。

在冈崎中佐指挥部队一把火烧了黄崖洞兵工厂,随后撤退时很快发现异常。


在29日白天,冈崎大队受到较为猛烈的狙击,尤其挨了一些精准的迫击炮弹。

冈崎中佐虽然带兵很少,但战场经验是丰富的,立即判断这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因为只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才有这么多迫击炮,还能打的这么准。

这种情况下,冈崎中佐非常务实的以一部在侧翼掩护,一部殿后,掩护大部队全力突围行军。

侧翼掩护在我们看来似乎没有必要,都全力突围了,赶快加快速度逃走啊。

实际上,如果不是侧翼掩护的日军,冈崎大队可能在半路就遭遇伏击,或者被拦阻,或者伤亡巨大了。

白天虽然快速行军,但晚上冈崎中佐发现八路军部队越来越多,加上日军并不擅长夜战,就果断选择占据关家垴村。因为该村是附近地形相对险要的地方,可以以此作为阵地固守待援。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冈崎大队连夜撤退,基本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一来八路军擅长夜战,夜间突袭尤其是常用战术,日军在黑夜中无法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二来日军就无法修建坚固工事,遭遇八路军合围以后就没有工事可以凭借,一顿迫击炮下去估计就伤亡不轻。

更重要的是,冈崎中佐指挥部队急行军一整天,到了关家垴以后应该官兵是非常疲劳的。

但是,日军并没有贪图安逸直接休息,而是顶住疲劳连夜进行艰苦的土木作业,依靠村子的地形和建筑修建了大量非常巧妙的工事,尤其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一说冈崎中佐是工兵出身,这些工事修建的很有水平且实用。


当时关家垴东西两面是峭壁,难以攀爬,只能从南北两侧进攻。

关家垴北面地形比较陡峭,首先是一个20米高的大陡坡,接近于悬崖,随后又是几十米的陡坡,虽然坡度较小,也是不容易前进的。

这里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八路军如果从这里进攻会有很大难度。日军在这里设置了很多机枪火力点,配合部分步兵防御。

而南面地形较为平缓,也是村民平时进出的山路。日军认为这里肯定是本来军主攻方向,精心修筑了三层防御工事。首先是山脚下,有数百个散兵坑,部署一些士兵在这里驻守;


然后是山腰的主阵地,这里是50多户人家的窑洞。日军将窑洞全部改造成明暗碉堡,碉堡外设置防弹工事,里面则配属轻重机枪,封锁八路军可能攻上来的山路。碉堡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和救援,除非全部占领这些碉堡,不然就无法突破山腰方向;

最后就是山顶的核心阵地,这里本来是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平地,日军在这里修建了大量野战土木工事,部署了山炮、重机枪,工事之间用深深的交通壕沟相连,壕沟里面还有不少防炮工事。


而且日军还出人预料的分兵,占领了距离不远处,位置更高的柳树垴。柳树垴和关家垴的机枪火力可以互相支援,即便八路军能够压制住关家垴正面日军炮火,柳树垴也可以从侧面射击封锁道路。

但柳树垴也修建不少工事,同样也不容易攻下,这些都给八路军造成巨大的麻烦。


另外,关家垴也好,柳树垴也罢,都是小山村。这里的山路都非常狭窄,窄不过0.3米,勉强走过一个人,骡马是过不去的。款的地方不过1米,勉强可以走过骡马。

由于南坡只有一条山路,北坡甚至只有一条羊肠小路,都是利于日军防御,不适合八路军进攻。

此战中,日军官兵表现的也是不错。虽然这些人是穷凶极恶的野蛮军人,比如战斗开始前他们就杀光了裹挟的300中国民夫,唯恐他们走漏消息 ,但军事素养还是过硬的。

他们除了在几个小时内,修建了水平高超的工事以外,此次防御作战不但意志顽强,多次敢于近距离肉搏,在射击、投弹都比较精确,作战技巧比较高明。


比如最早占领柳树垴的日军,其实八路军2营已经抢先占领。但日军发现2营阵地上乱哄哄的,认为2营轻视日军,认为区区500日军不可能分兵攻打柳树垴,并没有戒备。结果日军区区七八十人从侧面小路摸上来,一次冲锋就把2营冲垮了。

防御期间,日军射击和投弹都颇为有水平。2营后来立即反攻柳树垴,没想到日军居高临下投弹,2营伤亡很大,却怎么也上不去。


至于射击上,日军几挺轻机枪交叉射击封锁南坡山路。八路军精锐772团在山炮和迫击炮掩护下,采用波浪式冲锋。但敌人机枪封锁仅仅1米宽度的道路,怎么冲也上不去,没多久1营拼光了。1营1连从70多人拼到3个人,3连剩3个人,4连剩4个人。全营下来后,没带伤的仅有10人。

当时八路军认为日军火力交叉射击,前进和后退都有火力拦阻。而且日军机枪射击精度,几乎乜有射击死角,即便卧倒在地也会中弹,所以伤亡才如此之大。

另外,日军作战意识很顽强。第一天的激战中,冈崎中佐胸部中弹而死,但余部没有惊慌,仍然在其他军官指挥下坚持作战到援军赶到。


第二天的进攻中,八路军付出重大代价,突破山腰窑洞工事。当时八路军回忆,每一个窑洞都是敌人的火力点,互相还可以呼应射击。当八路军付出很大伤亡占领一个窑洞后,日军立即从其他窑洞射来火力袭击,并且组织士兵进展肉搏反击。

为了攻下这50多个窑洞,花费很多时间和巨大代价。


到了第三天,八路军已经攻入山顶核心阵地。但剩余数百日军在这里死守,连伤兵挂彩也坚持作战,甚至多次主动刺刀肉搏,毫不示弱。

实际上,冈崎大队大部分官兵在当时,并不认为自己还有生存的机会,只是坚持作战决不投降罢了。

相反,此战八路军打的很差。当时八路军扩军速度很快,部队里面新兵太多,老兵很少,经验严重不足。而且一直都在打游击,军官和班长往往也不知道怎么打这种正规的阵地攻防战。


在战斗初期,八路军并没有能够将冈崎大队阻击在野外,也没有使用擅长的运动战对运动战的方法,而是让他们进入易守难攻的关家垴和柳树垴。

发现日军进入关家垴以后,明明已经有部队赶到,唯恐兵力不足,没有主动进攻日军。这让日军有了数个小时时间,从容修建好了防御工事。

对于侧翼重要的柳树垴,八路军明明已经占领了却不重视,想当然的认为日军数量太少,不可能进攻这里。结果柳树垴被日军突袭占领,随后成为正面进攻关家垴八路军的重大隐患,不知道为此牺牲了多少战士。

而全面进攻开始,各方面组织都很差。实际上,早在红军时代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火力上不能取得至少局部优势,兵力再多往往也难以获得胜利。

此战八路军虽然数量是冈崎大队20多倍,但就局部火力来说,仍然是日军占优。


在这种地形和工事下,八路军的轻重机枪数量占优,却难以进行反压制,反而被日军压制的很惨。

而火炮本来应该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山炮是攻坚利器。但山炮部队水平很低,炮弹没有准头,反而落到自己进攻部队头上,只能草草撤走。

相比起来,迫击炮更为厉害,赵章成一人操作三门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没想到,日军竟然修建了防炮工事,所以造成的伤亡有限,更难以摧毁坚固工事。

此战结束以后,八路军特别组织干部来学习冈崎大队修建的防炮工事。

由于炮兵发挥不了作用,火力又被压制,这种情况下采用人海战硬上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此战中,八路军769团1营曾通过土木作业,挖了一条小路从北坡上山,绕过日军正面防御阵地,冲上去3个连,有了一定进展。

但其他部队就再也没有用过任何土木作业,而是沿着区区1米宽度的山路硬上,结果在暴风雨一样的弹雨中一个个倒下。


如果说,冈崎大队只是日军半个大队,又是日军三流部队,尚且如此难打,一个大队1100人就可想而知。




日本军队在亚洲战场上耀武扬威的根本原因是远东地区就只有日本实现了工业化,虽然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和规模在帝国主义列强中位居末席,其军工甚至比不上欧洲的捷克,然而在远东的农业国中,已经是一枝独秀了。因此,日本凭借着船坚炮利,武器精良,在亚洲战场上所向披靡。

在上海的租界,有很多外国人在阳台上喝咖啡,就能够看到数街之隔的中日两国士兵的激烈战斗。中央军做出了将精锐部队都调上前线的表率,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蒋介石借由抗战得以集权,完成了剪除异己的工作。最终以国军损失30多万人,日本损失5万多人,上海失守——在进攻战中,中日伤亡比6:1。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1939年12月至次年1月的昆仑关战役,国军重兵集团组织的桂南战役中的昆仑关战役,国军击毙了日军第五军第21旅团4000余人,国军阵亡2.4万人——在防守战中,中日伤亡比6:1。

武汉会战后,日军战线拉的很长,兵力不敷使用,中国抗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后的长沙战役中,中国军队在沙盘作业时,往往以这个比例来计算部队战力。5倍于敌的兵力尚不敢言胜;10倍以上于敌,尚可一战;20倍以上于敌,则可组织歼灭战。

日军兵力规模不大,而需要转战到地域广阔,不得不以机动性来弥补兵力不足的劣势。在日军所谓的华北治安战时,日本将作战部队化整为零应对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扫荡部队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联队规模很少见,一般以大队居多,人数大约1000多人。在被抗日武装咬住后,日军一般都会就地驻防,吸引火力,然后发送命令要求各军汇合,实施中心开花战术。因此,即使敌后抗日武装能够围住日军,却苦于没有攻坚武器,往往实现不了歼灭战,反而在日军援军的迫近下,不得不匆匆撤出战场。如在关家垴战斗中,日军一个不满编大队约500多人遭到八路军主力围攻,就是在最后一刻,敌人的增援部队前来,使得100多残兵逃出升天,没有能够全歼这股敌人。

日本士兵之所以在防守战中战力惊人,与日军的战斗素养,战斗意志都有关系。在抗战前期,日军大多数老兵没有消耗完,战场应变能力很强,即使遭到伏击战这样的突然打击,日军也往往能够快速辨别战场环境,迅速强占有利地形,就地展开反击,因此损失往往比较小。日军深受“武士道”精神熏染,战斗意志顽强,经常战斗至最后一人,谓之“玉碎”,使得歼灭战打的相当艰难。

(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

被日军称为英勇顽强的八路军等抗日武装,虽然战斗意志比起日军毫不逊色,然而缺乏攻坚的重武器,在战斗中遇到坚固的工事,除了派出敢死队别无他法可想,由此患上了重火器稀缺恐惧症。在后来的建军道路上对于重火力的崇拜,早已经在抗战的战场上打下了心理基础。

在1944年6月的松山战役中,国军2万人进攻日军经营了2年的松山主阵地。日军防守人员只有1000多人,堪堪一个大队规模。中国军队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兵力优势下,持续进攻95天,国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4000人。日军全灭。中日伤亡比6.2:1。

时间已经到了日军投降前一年,日军防守的一个阵地,在全无援兵,处于绝境的状态下,打成了“玉碎”战,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南天门的沙盘演习,据说就是以此战为底板。电视剧进行了艺术处理,照顾了多数人的民族情绪。

(松山战役:真正的南天门之战)

日军的一个大队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看跟谁比吧——在缅甸战役的摧枯拉朽的追击战时,日本军队一个小队都能拉出10公里长的战线,对溃逃中的中国军队进行阻击战。在太平洋战场上,轮到了日本军队防守时,日军更是将整座整座的岛屿变成了军事堡垒,都成为杀人场。然而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再怎么顽强的日军也没有打出1:1的交换比来。日美伤亡比,多数都是5:1-10:1,与在中国大陆的战损相比,完全是云壤之别。

可是,不能就此就断定中国军队的善战程度比不上美军,实际上,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军人最为不屑的对手就是美军,因为德军认为美军几乎没有任何战争艺术可言,只知道一味的一线强推。然而,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战场诈术都失去了效力。




凡是东亚、东南亚国家,只要提起日本这个岛国,就自然会想起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们给各国老百姓造成的那场人为灾难,无不恨得牙痒痒。不过,说句实话,恨归恨,可你又不得不服气日本人思想的先进、思维的缜密、做事的严谨。

就拿二战时期来说,我们国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在许多抗战电视神剧的误导下,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似乎太没有悬念,太容易打了。







这倒也符合大多数不明真相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似乎总在想:日本,不就是个弹丸小国吗?怎么就那么厉害呢?不可能吧?

这么想的那些中国人可能忘了一个前提条件和历史事实,那就是,抗日战争发生在民国时期,而民国又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建立的。故此,民国政府犹如一个早产婴儿,有很多先天不足,比如:没有革命的彻底性,屈从于帝国主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抵抗外敌侵略。

总之一句话,中国国家虽大,却是一盘散沙;虽有一个政府,却像群龙无首。

故此,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的那一刻起,民国政府就一直没有坚决的抵抗之心,只希望借助于外国势力中可怜的正义力量干涉,来阻止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脚步。







就拿张学良来说,日军占据东北,他并没有想过要抵抗,而是想用银子买通日本政府议员,左右一下日本政局,让温和的一派日本左翼议员上台执政,结果事情败露,加速了日本右翼派上台执政的脚步。面对日军不断挑衅,不是想着怎么抵抗,而是看民国政府的眼色,盲目听从蒋某人“不得抵抗”的命令。因此,诺大的东北,一夜之间就让日军给占了。

蒋介石政府呢?同样不想抵抗,而是幻想、祈求国联能够出面干预,阻止日军侵略脚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开始,蒋介石政府仍然没有对日宣战,而是一直到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蒋介石政府才假模假样表明了他们的对日宣战态度。多么可笑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

这也就是日本军队在我们这片辽阔土地上可以肆意横行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要取得最后的胜利,那绝对是做梦。

简单介绍完二战前中国国内的大背景,现在说一下题主的问题:“二战时,处于防守状态下的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有多强?”

我不太明白题主想问的是什么意思?日军一个步兵大队,无论是在防守状态下,还是在进攻状态下,都不会弱,这是肯定的。







因为题主给出的前提条件不多,这得看日军一个步兵大队面对的是哪国的军队?面对的军队装备情况怎样?面对的军队人数多少?是军级编制、旅级编制,还是团级编制?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我只能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日军如果面对着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可能会怎么样怎么样。这个我不愿意假设。因为,谈日军和美军的对阵,对我们国家既没有任何历史意义,也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别人打架,与我何干?故此,我只说,日军和我们军队的情况。

一,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编制、武器装备配置

我曾经在一个问答题“现在的抗战电视剧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中阐述过日军常规编制,为了说清这个问题,只得再说一遍。

前些年,因为写一部叫做《绝境孤军》的百万字抗战长篇小说,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小时候听过很多抗战老兵的真实故事,故此知道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关于日军的编制,这其实是一个很难详细说清楚的问题。







(一)随战争形势变化而改变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军队编制,因战争的变化,有好几次改变,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编制。比如一个旅团曾经有过约3000人——8000人的编制。但后来一个联队就有3000多人。步兵旅团有时下辖2个步兵联队,有时下辖三个或四个步兵联队。独立混成旅团有6000——8000人。

在日军的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经常消耗人员,同时日军感到原来的四联队制师团有时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一个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一个师下辖三个步兵旅团,一个步兵旅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一个步兵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配置四门步兵炮)。

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一个通讯队、一个工兵队、一个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配置四挺重机枪)、炮兵队下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







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全员编制,人数大约是3000到5000人,1944年以后,又分甲级、乙级、丙级三种联队编制。每一种编制人数都不同,武器配置也不同。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联队,比如东北关东军有个坂本联队,编制竟达到让人恐怖的8000多人。

现在,按照日军常规编制说一下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编制,以及他们的武器配置。

(二)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日军步兵大队包括(对应我军的营,但人数和我军的团相似):

1,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2,包括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步兵中队);

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中队只有8 挺);







3,一个55人的炮排(配备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还有极少数的日军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有的甚至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就需要扩充到39人。

4,日军一个中队(和我军连的编制类似,但人数更多,相当于我军的加强连,甚至一个营)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包括大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小队。

5,日军一个小队(和我军排的编制类似,但人数更多,相当于加强排)

日军一个小队54人,包含3个班(也称分队),和1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6,日军的一个班(分队,和我军一个班编制类似,但武器装备却远远胜过我军的班 )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机枪组有1~2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分为两个组,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另外,日军每个步兵配置子弹至少120发。日军大队长一般是少佐军衔,有极个别战功卓著的大队长是中佐军衔,和日军副联队长军衔一样。

看了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人员、武器配置,是不是很恐怖?但是,更恐怖的是,我们有些人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亮剑》是近年来最经典的一个抗战剧。但是,即使是这么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也有很多瑕疵,甚至让人诟病的地方。

剧中有一个场景:日军山崎大队孤军深入到了我抗日根据地腹地,我军最高指挥员说了一句:“就凭他山崎大队几百人,就敢深入我根据地腹地?吃掉他!”

不清楚这是过去真实的指挥员不懂基本常识,还是影视剧编导干脆没有历史知识?陈瞎子一个团一千多人和日军这所谓的“几百人”打了很久,双方互有伤亡,按照陈瞎子的说法:“总指挥,现在日军已经伤亡过半,你让我撤?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总指挥不满意,又让李云龙团替换陈瞎子。接着,李云龙部队3600颗手榴弹扔进日军群里,只见日军阵地上一阵混乱,残肢断臂横飞,竟然似乎也没炸死多少日本兵。

李云龙团甩完3600颗手榴弹,一个团一千多战士冲上了日军阵地——剧中交待,就连炊事班伙夫和李云龙暂时还不舍得使用的孙德胜骑兵连都上了战场,但是,又拼杀了很久,才消灭了日军这一个大队。

说实话,看完这个桥段,让人感觉一头雾水:在这些影视剧编导眼里,这日军一个大队究竟有多少人?不是说只有几百人吗?陈瞎子既然已经让日军这个大队“伤亡过半”,怎么感觉这些日军并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而且觉得他们越打人数越多了呢?

当然,这种场景也同样可以证明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悍,只是这过程夸张得有点“过”了。

二,我军的装备、配置

(一)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我们来说,一个大队,就是一个营的另一种称呼,一般是地方部队的叫法,有时有些营级编制部队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落了单,也有这种称呼,比如地方上的县大队,正规军的独立大队。

按照我军三三制,一个班12人,一个排36人,一个连一百多人,一个大队(营),也就是三百多人。加上后勤保障人员和战争减员和补充兵员因素,有时人数多一些,有时可能少一些,人数无法固定。

至于八路军、新四军武器配置,非常遗憾,由于我军在民国时期政治上的尴尬地位,民国政府一会儿承认,一会儿“围剿”,朝不保夕,武器装备非常差。按照《亮剑》的说法,有时候几个人都分不到一支枪。子弹更是紧缺,只有在战斗前夕,才会分配有数的子弹。大多数时候,每个战士分到的子弹只有几发。因此,主要靠战争缴获。

这就是刘伯承元帅说的,我们的游击战就是,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打一下,等日军反应过来,战机就已经失去了。

为什么呀?我们的战士每人只有几颗子弹,而日军每人有一百多发子弹。怎么对打?几发子弹打完了,就只能挨打了。这也就是我们八路军初期采取游击战、也只能采取游击战的根本原因。







(二)国民政府军

对于国民政府军的编制,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国民政府军编制,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相同,也是实行三三制。一个军有三个师,一个师三个旅,一个旅三个团,一个团三个营------这大概是对的。这种编制起源于北洋军阀编制遗留。让人迷糊的是,一个团究竟有多少人编制?

有人说,一个团有一千多人,和八路军差不多。也有人说,国民政府军一个团有2500多人,其中有一半是后勤编制人员。这么一算,真正的战斗人员,和八路军也真的差不多。

不过,国民政府军大多数军队一直有吃空饷的陋习,就是人们常说的,军官“喝兵血”。本来没有那么多人,向上面报编制的时候,人数报得很多。这或许也是国民政府军战斗力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当然,上面说的情况有,但也并不可能每个部队都一样,每个长官都一样。既然有贪赃枉法的,就有兢兢业业的。故此,造成了国民政府军在战场上战斗力差异很大的结果。

就按国民政府军足额编制,一个营真正的战斗人员,估计也只有三百多人。

至于武器装备,国民政府军可比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强的不知多少倍,简直是天壤之别。毕竟人家是亲娘生的,和后娘养的不可能一样。







三,对比以后的鉴别

上面分别说了日军一个大队和我军一个大队的军队编制,武器配置情况,现在回过头来,撇去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看看“二战时,处于防守状态下的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有多强?”

日军一个大队1100多人,我军一个营三百多人,人数已经差下三倍,再加上武器装备的悬殊,就知道在相同级别情况下,为什么我们在正面战场上打不过日军的原因了。

即使我军以一个团,编制人数和日军对等的情况下,由于装备落后,我军依然远远不足以抵抗日军一个大队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







国民政府军一个团,或许可以和日军一个大队较量一下,但由于国民政府军许多士兵的组成不同,比如很多士兵是抓丁抓来的,有些士兵是吃不饱饭来吃“皇粮”的,不是为了来当“炮灰”送命的。

而日军呢?日军在战争前,进行的是军国主义、武士道教育,再加上他们是在异国他乡,只能抱团取暖,更容易团结一心;另外,日军尽管占据着单兵作战能力、武器装备精良等很多优势,但他们却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战斗和战役。比如战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双方兵力部署、地形地貌、侦查敌情、制定计划、认真执行……他们的战斗力必然会大增。

九十年代时,我曾经应当地一家报纸约稿,采访过一个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游击队刘队长。

刘队长是1937年10月1日参加八路军的老人。他起初不愿意回忆这段历史,后来,当他听到我说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便敞开了话匣子。

老人说,日军做事非常严谨,每次行动,他们都要经过认真、细致的侦查。有时假扮成货郎,走街串巷,搜集各种消息;有时又扮成要饭的聋哑人——尽管这些人都学过汉语,但还是担心说话口音不对露了馅。

日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在正规作战前,总是用重炮轰击我军阵地。打得我军伤亡惨重、蒙头转向时,他们才会发动步兵开始全线地面进攻。

老人告诉我,在抗日战争前期的战场上,我军平均消灭一个日军,往往会付出六个人的代价,也就是6:1。有时这个比例更高。

介于以上因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会提出“游击战、运动战、持久战”的主张,这也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尽管很弱小,但却是从小到大、越战越强、直至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的原因。

而反观国民政府军,尽管有几百万,看似搞了无数次所谓的“大会战”,其实好多“会战”恐怕连战役级别都算不上,只能叫小规模的战斗。即使这些小规模的战斗,也是胜少败多。真正的战役更不用说,随便拿出一个所谓的“大会战”,从战前侦查、兵力部署,战争过程,到战争结束,所表现出的混乱状态,漏洞百出。







故此,日军敢疯狂叫嚣“三个月灭亡支那(支那,指中国,带有侮辱性质)”,尽管这企图很疯狂,也很狂妄,但看看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先剿灭红军,后消灭日寇”的所谓战略,日军的狂妄,也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面对外敌入侵,别说日军战斗力很强,就是一支战斗力并不强的军队入侵,比如清末英军几千人入侵,清政府那么多军队都抵挡不住——你一个政府,不是想着怎么抵抗侵略,却每天想着发动国内战争,窝里斗,内耗,谁怕你?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题主所说“二战时,处于防守状态下的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有多强?”这个问题,不好意思,我真不是给日军吹嘘,如果是打阵地战,特别是抗战前期,我们的军队根本就不是日军的对手。这和日军究竟是一个大队,还是别的级别的编制,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我们为什么后来胜利了呢?有人把这种结果归之为美国的原子弹和前苏联的出兵东北。这种因素当然存在,但最主要的因素和原因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正义的中国最后一定会胜利,作为侵略者的日军一定会失败,这是一个历史大趋势。

另外,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里已经写得非常清楚,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可以用一些战例来分析一下。我们就不说冲绳,松山,硫磺岛这样的著名战斗了,说1个不为人知的小战斗。在瓜岛战役,我们都知道日军进攻美军阶段的战斗,其实后来美军还进攻了日军几个月时间。其中在1月爆发的飞马山战斗,就比较典型。美军第25师担任了主攻任务,并且以仅有的45辆卡车昼夜运输炮弹到前线。炮火支援任务包括,6个炮兵营,包括第8野战炮营,第89野战炮营,第90野战炮营等等。飞马山日军属于第228联队第3大队,就是当年进攻香港,夺取英军九龙要塞的那支日军。这个时候,第3大队也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子弹早就接近打光,每个人都饿的站不起来。更加谈不上什么坚固工事了,子弹,大米都运不来,更加运不来钢筋水泥,只能挖几个普通战壕。瓜岛日军截止到43年1月,其实已经断粮接近2个月了,每天就靠吃草和吃虫子过日子。这个日军第3步兵大队把各个中队分散在山地四周,选出枪法好的人,可以优先吃野草和抓到的虫子,担任战斗任务,其他人主要是辅助任务和拼刺刀。1943年1月10日,美军在发射了5700发炮弹以后,进攻正式开始了。随后大批P-39战机和SBD轰炸机进入战场,打击日军目标。到1月14日,经过5天战斗,日军已经耗尽了所有子弹,最后的240多人发动了自杀冲锋。美军1个师,外加6个炮兵营,以及数十架战机。日军是没有坚固工事,断粮接近2个月,饿的快死,每人十几发子弹的那么1个步兵大队。日军可以顶住5天,可以说这个大队在防御状态下还是非常顽强的。




在抗战中,如果占据有利地形防守,只要粮弹不缺,一个大队基本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以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斗为例

日军参战部队仅3个步兵中队,1个山炮分队,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和1个战斗救护班,总兵力535人,约等于半个大队。

八路军实际投入作战的7个团,约1.5万人,而且有炮兵支援。

关家垴战场的彭总

日军被重围于关家垴,激战两天,日军援军赶到,八路军不得不饮恨撤围。

据日军战报,日军阵亡52人,受伤97人,失踪2人,共151人,虽然日军有瞒报的传统,即使将伤亡人数扩大一倍,伤亡也不过300人而已。

八路军伤亡约600人(一说2000人),远高于日军。

此次战斗,我军失利的原因是,日军占据有利地形,我军无法有效展开,不能对敌形成四面围攻的态势,只能使用添油战术,致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没能全歼日军。

但是,在我军的战斗序列中,八路军的战斗力绝对是首屈一指,而且日军在伤亡近半数的情竘下,依然能有效防御,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日军之所以强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日军装备精良

1937年,一个标准的日军野战步兵大队,总兵力1100余人,下辖下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运输中队(也就是辎重中队)和1个大队炮小队。

其中,大队部30人,每个步兵中队192人,1个机枪中队174人,1个运输中队,110人,1个大队炮小队55人。

武器装备方面,步枪约500支,轻机枪36挺,掷弹筒48具,重机枪12挺,70毫米步兵炮2门。

日军掷弹筒

而同时期,我国最精锐的德械师的一个步兵营,总兵力约500人,下辖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

装备步枪约300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6挺,82毫米迫击炮2门。

从兵力来说,两个步兵营的兵力约等于一个日军步兵大队,除掷弹筒外,其它装备也差别不大。

但在实战中,掷弹筒的作用极大,我军的轻重机枪经常被掷弹筒敲掉,机枪是战场的灵魂,失去机枪的步兵,只能任人宰割,所以,日军经常能以一个大队,吊打我军一个师。

二、日军兵员素质高

由于物资短缺,我军士兵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营养严重不良,体力远低于日军,训练不足。

我军大多是农民,普遍文盲,而日军全员至少小学文化,普通士兵也能绘制地图,更容易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更能领会上级的指挥意图,而且训练有素,所以作战效率高。

二战日军

三、日军武士道精神

在军国主义的教育下,日军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死战不退,宁可切腹,也不当俘虏,即使面临绝境,指挥官阵亡,也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步兵   日军   大队   山炮   政府军   工事   联队   作战   机枪   战时   日本   中队   我军   兵力   伤亡   战斗力   部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