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把钱用来买基金,而不去存银行了呢?

2019年初,我弟10万块钱的积蓄全部存在银行里面;

2020年初,看到不少同事买基金挣钱了,拿出了5万的存款用于买基金;

2021年初,自己买的基金也挣钱了,把剩下的5万也拿出来买基金了;

2022年初,又把自己的年终奖追加了2万投到基金里面去了;

2023年初,当我问他投了多少钱在基金里面时,他告诉我已经一分都没投了,全部转回银行存款了,因为2022年把前面几年赚的钱全赔进去了不说,本金还搭进去不少。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钱用来买基金而不是存在银行,我觉得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

01银行存款的收益太低

前几年银行存款的利率最高能够达到6%,这个收益率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能够让自己的存款做到保值。但是没有多久的时间就被叫停了,随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路下降,现在即使是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不过就3%,甚至有不少银行只有2.65%。

再来对比一下基金的收益,行情好的情况下,基金一天的收益都不止2.65%。放眼到全年来看,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的时间,每年都有几只基金收益率能够突破100%,超过20%的更是比比皆是;即使是2022年,行情不怎么好的情况下,也有不少基金收益率超过20%。

单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银行存款完全没有优势。

02基金大众化

在支付宝还没有开始做理财板块的时候,大多数人打理钱财主要还是在银行,而银行一般主推的就是存款和理财产品,再不就是保险,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接触不到基金,对基金没有什么了解。

但是,从支付宝开始做余额宝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货币基金,对基金的了解越来越多。包括支付宝、微信在内的一些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开始大力宣传基金,甚至会发红包让大家来体验基金,基金开始进入大众视线。

再加上基金投资几乎没有什么门槛,起投金额甚至可以低至1元钱对投资能力也没多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使用上面提到的红包来体验基金,年轻人就是其中的主力军。

本来只是试试水,而且红包也是平台发的,对自己没什么损失,不少人就开始了基金投资之旅。不少人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现基金收益比存款利率高多了,可能就买了10块钱的基金,没过多久变成15块了,这个时候就会想,要是多投点钱进去,那不是赚翻了?

于是就从体验基金变成了自己投资基金。

03沉迷基金带来的刺激感

体验基金结束后,不少人自己投入大量的资金买基金。

要是运气好,刚追加投资后,行情起来了,收获不菲的回报,那么投资基金就更加有热情了,即使后期又赔钱,也觉得下一次自己再谨慎一点就能够赚回来;

要是运气不好,行情开始就比较糟糕,这个时候就有不少被劝退的,留下来的人就会变少很多。

(要说这个运气好和不好,也真不一定,前者可能后期赔的钱更多)

基金投资远比银行存款要刺激的多,前面提到单从收益率的角度来说,基金的收益可能要高的多。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做理财投资的同时不可能只看收益率,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风险,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去追求收益最大化,或者是在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

如果是有一定的投资能力,还可以把买基金当做投资;但是自己没啥投资能力,还胡乱投资,靠行情吃饭,已经不能称为投资,而是投机,或者说是在赌了。

很多人其实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基金带来的刺激感是银行存款或者说很多理财产品都无法带来的,即使亏了钱也陷在里面,不愿意抽身离开,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能够翻身,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些赌徒,即使妻离子散也不愿意离开赌场。

综上:年轻人买基金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银行存款的收益太低;其二是基金的宣传力度大、投资门槛低;其三是基金投资比较刺激,不少人就是追求这个刺激感。




好基金不多,还是股票好




我也喜欢买基金,说出来不怕条友们笑话。我有5张银行卡,每张里面都只有几十,几百,有些才几元,但是又都在用,只是为了转账,提现,交保险和贷款时方便用。说实话,不喜欢把钱存银行,银行利息活期年化利率才0.3%,定期利息倒是高些,但我穷啊,而且要用钱时也不太方便。存银行定期除非你有很多钱,可以存个大额定期,利率也高,也稳当。但真正除富二代的年轻人有几个有很多钱的,钱都不多,压力又大,都想去搏一搏,钱放银行贬值也快,根本就跑不赢通货膨胀。除少部分保守一点的,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存银行。

我就比喜欢买基金,虽然有风险,有时候也会亏钱,但总的下来,长期的话,平均年化利率达到10%还是没问题的,敢问哪个银行利息有这么高。




嫌银行利息低,看不上吧。想买基金,上来的快。其实,越心急越适得其反。




因为买基金就像是吸毒一样,当你爱上买基金之后,就会经常想念她,把基金当做自己的爱人,但凡手头有了点闲钱就给她用,这钱花进去不心疼。女朋友交不起,可是我可以爱上买基金啊?甚至比恋爱的感觉更让人爱恨交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时方   年轻人   基金   银行   这一点   收益率   利息   利率   存款   年初   收益   风险   原因   能力   感觉   行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