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为什么他没有获罪?

若非英年早逝,霍去病多活30年,会被汉武帝处死。霍去病射死李敢,是年少无知,汉武帝可以暂时容忍,秋后算账。

一、霍去病意气用事,射杀李敢,按律当斩

前118年,霍去病跟汉武帝去上林苑打猎,他弯弓射箭,射死正在狩猎的关内侯李敢,然后跑去向汉武帝认罪。具有名将潜质的李敢,就这么被毁灭,霍去病犯下了大错。

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与左贤王对决,李敢是前锋大将,不但斩杀匈奴众多,还夺取了左贤王的旗帜。那么,霍去病为何射死李敢呢?直接原因是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为舅舅报仇。

李敢为何要殴打卫青?汉武帝、卫青、李广都要承担责任。漠北之战,李广要求当前锋,洗涮之前战败的耻辱,顺带封侯拜将。此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他对封侯的渴望非常强烈。

汉武帝认为李广年迈,且他一向运气不好,担心卫青不能“大满贯”,影响此次远征的效果。李广一再请求,汉武帝只能同意,却给卫青密诏:“不要让李广当前锋”,这是李广悲剧的源头。

汉武帝的密诏,是卫青临时换将的原因之一,但卫青也有私心。得知单于主力所在的位置后,卫青立刻调整部署,准备奔袭,便召开军事会议,给将领安排任务。

李广本该是前锋,却被要求率兵走东线,包抄单于侧后,引起了不满。李广不愿意这么做,卫青军令严格,李广愤愤不平,不辞而别,执行任务。

卫青也同情李广的遭遇,但他必须要“还人情”。当年卫青还未成名,被陈皇后迫害,差点被绞死,是公孙敖救了他。前122年,公孙敖跟霍去病出征,因迷路而被削侯爵,卫青想让他当前锋,再次封侯。

临阵换将的内幕,李广当然知道,却不得不执行大将军的命令,谁让自己没背景呢。但是,李广运气确实不好,漠北之战他迷路了,没能与单于对决,还要被追究责任。

李广性情暴躁,干脆拔剑自刎,免得回朝受到屈辱。李广自杀,作为主帅的卫青理应承担责任。

父亲自杀,李敢耿耿于怀,他也暗中调查真相,却不敢向汉武帝申诉,只好找卫青麻烦。李敢跟父亲一样,为人冲动、易怒,但还有所克制。李敢打伤卫青,却没杀了他,也算发泄仇恨了。

卫青是大将军,手握重兵,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如果他想整死李敢,难度不大。但是,卫青宽容、大度,也同情李广的遭遇。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与李椒英年早逝,就剩下李敢独苗,岂能赶尽杀绝呢。

卫青宽容,霍去病则不服气,他要为舅舅报仇,便射死李敢。此时,李敢是关内侯,地位比较高,霍去病没资格杀了他。朝廷命官,是否判处死刑,最终还是皇帝说了算。

擅自杀害朝廷命官,按照汉朝的法律,应该判处死刑,否则皇帝也无法向天下人交代。霍去病杀死李敢,无非就是仗着自己受宠,年少无知,若不是他在第二年就是病逝,下场也很惨。

二、汉武帝打击匈奴,瓦解卫青家族,霍去病还有存在价值

李敢死后,霍去病前来认罪:“皇上,我杀了一个人”,汉武帝说:“究竟是何人呢?”霍去病回答:“是李广的儿子,李敢,要射死了他。”

起初,汉武帝还不信,但看到霍去病带来的箭镞,不由恼羞成怒,将霍去病斥责一顿。公开射死朝廷命官,这是死罪,皇帝身边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也不好隐瞒下来。

汉武帝很生气,也很尴尬,最终还是宽恕了霍去病,对身边人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这件事到此为止,你们都闭上嘴巴,就当没这回事。”

那么,为何汉武帝要包庇霍去病呢?很简单,霍去病还有利用价值,汉武帝为了瓦解卫青家族,以及继续远征匈奴,霍去病是最佳人选。

汉朝有个“传统”,就是重用外戚,吕家、薄家、窦家、卫家都是如此。外戚实力弱小的时候,跟皇帝是一条战线,一起对付丞相;外戚实力强大,就会干涉中枢政务,威胁到皇帝的权威,甚至是江山社稷。

刘邦重用外戚,吕雉得以参与政务,外戚势力不断壮大。刘邦病逝后,吕雉大权独揽,迫害刘氏皇族,汉朝江山社稷差点就“姓吕”。汉武帝继位,也是外戚的支持,否则岂能被景帝看中。

卫青是汉武帝一手提拔起来,成为远征匈奴的名将。卫青出身贫寒,但通过建立战功,屡次挂帅远征,在军中威望非常高,而且姐姐还是皇后,汉武帝也十分忌惮。后来的“巫蛊之祸”,汉武帝明摆着就是要将卫家力量连根拔起。

卫青、霍去病是甥舅关系,霍去病肯定支持卫青,汉武帝只能分化瓦解,栽培后起之秀,对付根深蒂固的卫青。有两件事,可以看出汉武帝慢慢冷落卫青,重点培养霍去病。

漠北之战,汉武帝将最精锐的骑兵、步兵都给霍去病,目标是单于。卫青率领的军队,没有霍去病的精锐,目标是左贤王。但是,阴差阳错,卫青偏偏遇上了单于,与匈奴主力对决;霍去病则遇见左贤王,作战难度降低很多。

从任务分配看,对付单于是重头戏,战功大、赏赐多。对付左贤王,就是作为偏师存在,战功少、赏赐也少。汉武帝这么做,自然是偏袒霍去病,但卫青并没有怨言,他很低调。

卫青击败单于主力,焚烧赵信城;霍去病追杀左贤王数千里,封狼居胥,饮马瀚海,都凯旋而归。汉武帝赏赐时,霍去病及其部将,都是加封“食邑”,封侯拜将,授予重要职务。

反观卫青,除了给一个虚名的“大司马”,并没增加“食邑”,追随他出去作战的将领,也得不到什么赏赐。单纯看战功,漠北之战,卫青立下首功,也是最大的战绩;相对卫青而言,霍去病逊色很多,但回报却更丰厚。汉武帝此举,就是为了瓦解卫青家族,在甥舅之间制造矛盾。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是优秀的将领,是汉武帝消灭匈奴,以及即将进行开发西域的最佳人选。只要匈奴的威胁还存在,只要卫青家族强大,汉武帝就不可能杀了霍去病,汉武帝的宏伟大业,需要霍去病协助。

漠北之战后,伊稚斜单于并未屈服,拒绝向汉朝称臣,还扣押汉朝使者,汉武帝大怒,决定发兵讨伐。汉武帝调动兵马,准备远征,但霍去病暴毙,便停止了这次行动。此时,卫青正当壮年,才四十出头,但汉武帝没给他机会,目的不言而喻。卫青最后一战,就是漠北之战,从此闲居在家。

三、汉武帝刻薄、冷漠,霍去病不早逝,难逃一劫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红人”,还英年早逝,躲过了一劫。但是,如果霍去病多活三十年,能熬到五十岁左右,估计会被汉武帝秋后算账。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刻薄、冷漠之人,为了江山社稷稳定,可以很“无情”。

陈阿娇,汉武帝的表姐,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曾对姑姑馆陶公主说:“如果能迎娶阿娇,就修建一座金屋给她”,这就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汉武帝能继位,离不开馆陶公主刘嫖的支持,他也如愿迎娶了阿娇,并册封她为皇后。但是,婚后十几年,陈皇后没有子嗣,汉武帝则宠爱卫子夫,还废了陈皇后。

卫子夫也是悲剧,晚年容颜衰老,汉武帝转而宠爱王美人、李夫人、钩弋夫人等新生代。“巫蛊之祸”时,卫子夫自尽而亡;卫子夫死前,她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都被绞死,外甥卫伉也被杀;卫子夫死后,儿子刘据自尽。

“巫蛊之祸”的背后,是汉武帝打击卫青家族,栽培李广利的必然结果。汉武帝希望李广利能崛起,在“外戚”之间维持平衡,从而让汉朝江山社稷稳定,这是帝王之道。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霍去病活到“巫蛊之祸”,这是什么概念?卫青集团的力量将难以撼动,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斗争也更加激烈。如此一来,汉武帝想要达成目标,削弱卫青集团,手段将更加血腥。

霍去病杀了李敢,是汉武帝收拾他的最佳理由,且无人敢异议,毕竟事实真相摆在那里。如此,“巫蛊之祸”时,汉武帝打击卫青集团的第一人,将不再是丞相公孙贺(卫青姐夫),而是骠骑将军霍去病。

收拾霍去病,才能扫清障碍,便于进一步行动,汉武帝岂能不知道。此时,霍去病非但没有利用价值,反而成为汉武帝栽培李广利的障碍。

总之,从帝王角度看,汉武帝没有治罪霍去病,是出于政治需要,但并非真的能容忍,一旦环境发生改变,霍去病也难逃一劫。但是,射死李敢的第二年,霍去病就死了,汉武帝非常伤心,便栽培他的弟弟霍光。那么,霍光为何能成为托孤大臣呢?很简单,卫青家族出局,元勋死伤殆尽,否则也轮不到他。

参考书目:《汉书》




李敢,西汉名将李广第三子,也是李广死后唯一还在世的儿子。早年李敢活跃在父亲手下,建立了不少功绩。后来,李敢来到霍去病麾下,跟随这位少年将军远征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李敢因为在战场夺得左贤王的鼓旗且斩杀多人,故而被封为关内侯,享受食邑二百户。


霍去病,西汉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作为封狼居胥的西汉大功臣,元狩四年(前119),可谓是霍去病短暂一生的人生巅峰。而就在第二年,便发生了霍去病射杀李敢一事。


李敢当时正在霍去病手下任职,且元狩四年(前119),李敢刚跟随霍去病建立了不小的功业。实际上,有着上下级关系的二人,其实没什么深刻的矛盾,霍去病对李敢痛下杀手的原因,在他们父辈身上。


元狩四年(前119),西汉计划对匈奴展开一次大规模进攻,而李广并不在一开始的派遣名单之中。

后来李广恳请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前将军。然而到达战场之后,李广被不听自己意见的卫青强行调去右将军麾下。结果后来李广迷路,耽误了行军。

李广这人也颇有意思,他的名气很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似乎是一个令匈奴胆战心惊的人物,然而还有一个词语叫"李广难封"。


赫赫有名的李广,要非问他有什么出名的历史战绩,似乎也说不出来,至少没有卫青,霍去病这么耳熟能详,李广这次迷路也给卫青带来不小的麻烦,李广的迷路导致卫青军队数量,质量对阵单于主力都没有优势。


还好,卫大将军一如既往的稳,最后也打赢了。如果输了,谁来承担后果?

李广迷路失期的后果就是让卫青的漠北军团侧翼暴露,虽然卫青稳住了打赢了战争,但也造成了汉军严重的伤亡还放跑了单于,这对一生无败绩的卫青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卫青曾询问李广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李广还没气过之前卫青不听自己的建议,对此一言不发。不得已,卫青只得急传李广手下的幕僚前去审问。而这一系列事,对李广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于是在留下"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矣!"的遗言后,李广拔刀自刎。

而李敢在得知父亲死讯以后,悲痛万分。

在他看来,父亲的死正是卫青造成的。如果卫青采纳父亲的建议,不执着于帮助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将领建功立业,那么父亲就不会带军迷路,就更不会怒而自刎。

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李敢,就这么不顾地位之差,将卫青打了一顿,差点让卫青就此丧命。大概卫青也是事后对李广有愧,因而对于李敢的报复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接受。


李敢可为父亲的冤死打抱不平,报复卫青,那这事到了霍去病身上,为尊敬的舅父报仇,也是自然而然了。二十来岁的年纪,又有谁不是正气血方刚呢?


在李敢报复卫青后不久,霍去病、李敢等人跟随汉武帝前去甘泉宫狩猎,霍去病便趁机拉弓将李敢射杀。之后,汉武帝居然亲自表示,李敢是"鹿触杀之",丝毫不提霍去病的作为。


汉武帝能分不清箭伤和鹿造成的伤口吗?当然不至于。然而汉武帝还是选择了偏袒霍去病。这背后,至少有四重原因。

第一重,最浅白的原因,霍去病是李敢上级。就算霍去病是故意射杀李敢,那么作为上级,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封建时代,霍去病也很难被定重罪。加之狩猎不是过家家,发生意外再也正常不过,霍去病完全可以解释自己是误伤李敢。因而要定他的罪,实在是不容易。


第二重,霍去病当时正得汉武帝宠信。前面说到,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一举重创匈奴,封狼居胥,为西汉长久地保卫了边陲的稳定。作为主帅,霍去病此时正炙手可热。他射杀李敢,就像蚁后压死了一只工蚁,汉武帝愿意为小失大吗?当然不愿意。


第三重,霍去病背后还有卫皇后、卫青和军队。元朔元年(前128),得宠的卫子夫成功封后。元狩元年(前122),其子刘据又被立为太子。霍去病射杀李敢时,卫青和霍去病都官至大司马,还掌握着大量军队。有着这些支撑,霍去病射杀一个臣子,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失误",不至于汉武帝上纲上线。

第四重,当时法律认为霍去病的举措是正当的。被汉武帝重用的董仲舒,不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提出了"《春秋》决狱"的计策。这一计策的核心,就是"强调根据犯罪动机、目的、心态等主观方面的因素来定罪和量刑",即"原心定罪"。


从这个观点出发,为长辈报仇的李敢和霍去病都不能算是犯罪。因而这时汉武帝也没法依据法律来给霍去病定罪。但是毕竟死了一位臣子,汉武帝还是得给大家一个交代,便找了那样一个与狩猎有关的借口。


而且,汉武帝公然维护下属,霍去病也不是首例,李广当初杀霸陵卫,汉武帝对李广也没有做出处理。


不过,就李敢和霍去病做的事来说,李敢更可怜些,李敢打的是皇后的弟弟,汉武帝的爱将,功在社稷,威望极高,李敢打卫青,也就是卫青不计较,否则李敢也不能安生过那些时日,而霍去病,本来就是汉武帝的宠儿,与卫氏一个集团,有事也有人兜着,从风险来说,虽然霍去病做事比李敢严重,但李敢风险其实大于霍去病。




李敢打卫青、霍去病杀李敢,如果综合起来看,其实李敢、霍去病都有错,最终汉武帝选择把此事压了下来,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严格来说,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汉武帝本人也有一些责任。



我们先搞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策划直捣匈奴腹地的漠北之战,领军人自然是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时的匈奴,在汉朝的连续打击下已被空前削弱;若无意外的话,这次出征极有可能收获颇丰。

此时的李广,已经60多岁,但邪门的是,他的堂弟李蔡、甚至很多曾经的手下将士都因功封侯,只有他自己却一直颗粒无收。因此,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多次请求随军出征。

起初汉武帝担心李广年纪太大、状态下滑,可能会影响军队的战略部署,故而没有同意;最终架不住李广的坚持,过了许久才答应,并且给了他前将军的职务。

当时汉军的规划是这样:霍去病兵出代郡,目标匈奴单于;卫青则军出定襄。卫青一部中,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

按照这种规划,突在最前的李广,其实有很大机会抢下头功。不过大军开拔后,情况出现了变化。



汉军出塞以后,卫青抓到了匈奴俘虏,得知匈奴单于的方位其实在自己这边。于是他改变计划,由自己带领主力去追袭单于,而让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并,从东路夹击。

东路路途遥远,而且沿路缺少水草,行动势必受到阻碍,这就意味着李广失去了直面匈奴单于、立下大功的机会,因此他着急的找卫青申诉:“我自幼就与匈奴作战,时至今日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请让我和他决一死战;何况原本我的我的职务就是前将军”。

而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卫青之所以改变布置,有两种说法。

其一,汉武帝认为李广的运气一直很衰,再加上此时已经年逾花甲,状态与年轻时相比更加无法相提并论,如果让他对阵匈奴单于,极有可能贻误战机。因此汉武帝再三交代卫青,不能让李广直面匈奴单于。

其二,当时担任中将军、跟着卫青的公孙敖,不久前才因罪被撸掉了侯爵;卫青希望借此机会他立功赎罪、官复原职,因此故意把李广从前将军的岗位上调离。

鉴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态度是拔高李广、贬低卫青,笔者认为,第一种原因更加可信。话说回来,卫青作为统帅,原本就有毫无理由调动部将岗位的权力。



最终,满怀愤懑的李广,没向卫青告辞就率军出发了。

事实证明,匈奴单于这次很有可能是故意暴露位置,因为卫青大军奔袭千里后,遇到的是严正以待、以逸待劳的匈奴大军。

但卫青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他不慌不忙,下令在外围用兵车结成屏障,以抵消匈奴骑兵的冲击。在双方捉对厮杀之际,太阳西沉、狂风暴起、砂砾扑面,战场上能见度极低。卫青趁机派军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大军。匈奴单于眼见形势不妙,率领数百护卫冲出包围圈、仓皇西逃。

但这时的双方将士将士们都不知道这一情况,仍旧进行血腥搏杀,双方的损失旗鼓相当。不久后,卫青才从抓到的俘虏口中获悉匈奴单于的取向,其后汉军追赶二百多里,仍旧没抓到匈奴单于,最终只得班师而回。



而走东线的李广、赵食其,由于没有向导、在途中迷路(也许是因为没有辞行就出发,卫青没来得及配备向导),错失了夹击匈奴单于的战机。直到卫青率军返回途中,才在沙漠上遇到他们。

李广没好气的按规矩拜见了大将军卫青后,就回到了大营中。没过一会,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前来慰问李、赵二人,并询问他俩迷失道路的具体情况,以便在给汉武帝的报告里写明缘由。

卫青这一动作没有任何问题,汉随秦制,在军队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战后写总结报告,其后按功、过行赏、处罚,符合当时的军制。但一肚子气的李广故意闭口不答,卫青没办法,只好派长史召见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对质。

李广这才出声:“校尉们没错,迷路的是我,我马上来拜见大将军解释情况。”其后他对部下抱怨说:“我自幼从军,如今遇到难得的机会,却被大将军故意调开,这是天意啊!我年纪大了,没脸面再去面对小吏的责难!”说完后,拔刀自刎。

李广死后,右将军赵食其被按规矩审判,按罪当处以死刑,赎身后成为了平民(这也是那时的常见操作,将领一般不会真的因战败被杀)。而卫青本人,以及手下的所有将士,虽然与匈奴单于血战,但由于未能实现战略目标,全部没有获得奖赏。



由此可见,李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卫青刻意排挤,不断错失了战功,还担上了贻误战机的罪名。那这事跟李敢、霍去病有什么关联呢?

与卫青一部相比,霍去病此战可谓大获成功。

霍去病率领的队伍配置与卫青差不多,但没有任命副将,而是将李广的三儿子李敢等人全都任命为大校,行使副将的职能。

这支大军从代郡出塞2000多里里,穿越大漠,与匈奴左贤王大军狭路相逢。此战中,霍去病延续了自己摧枯拉朽的作战风格,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的肯特山),在此地举行了祭天封礼,其后一直杀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后才班师。

回到长安后,霍去病所部因功被大肆封赏,霍去病本人被增加食邑五千八百户,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赵破奴等二人增加食邑,校尉李敢被提升为为关内侯,享受食邑待遇。其他低级军官乃至士兵,升官、受赏的不计其数。(所谓食邑,是指享有相应区域内税务的的所有权,有点像如今的股份)



也就是说,李广、李敢父子俩,因为分别跟了卫青、霍去病舅甥俩,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战果,因此得到了截然相反的待遇。这个结果其实比较公正,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

但李广之死就是卫青的责任吗?相信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卫青调动李广的岗位,虽然不合情,但并非不合理。

首先,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卫青有权调动所部将领的岗位职责;

其次,连偏向李广的司马迁都承认,是汉武帝刻意交代,不能让李广单独面对匈奴单于;

其三,从此战的复盘情况来看,卫青亲自迎战匈奴单于的决定是对的。毕竟如果按照李广神经刀似的战法,面对匈奴单于设下的大军,汉军前锋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之前有很多这种案例);后军士气受挫,战局发展极有可能倒向匈奴一方。卫青带军向来稳扎稳打,面对匈奴几乎从未遭受失败。(当然,像霍去病那样的天才太罕见了)



但李敢不这样想。

在跟随霍去病对阵匈奴左贤王一战中,李敢奋勇作战,夺得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并斩获大量匈奴人首级,因而被赐封关内侯,享受食邑二百户,还接替了父亲李广的郎中令一职。也就是说,年纪轻轻的李敢,轻易实现了父亲一一辈子都没能达成的“封侯”理想。

但对于父亲自杀一事,李敢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这事全怪卫青。激愤之下,他甚至以下犯上,私下打伤了对方。

我们都知道,卫青向来是个厚道人,而且为人低调,加上他对李氏父子也有些内疚,因此虽然遭受了羞辱,却把这事给压了下来,既没追究李敢的责任,更吩咐其他人不得大肆宣扬。

不过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却无法忍受亲舅舅受辱。不久后,在一同陪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的途中,霍去病借机把李敢射死。



身为皇帝,对于李敢打卫青一事,汉武帝不可能不知道。他之所以没有追究责任,固然有惜才的因素,也许还有对李氏心怀愧疚的原因。

而对于霍去病射杀李敢这种更加严重的行为,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汉武帝更加心知肚明,但如司马迁所言:“去病时方贵幸”,霍去病正如日中天,是汉朝对抗匈奴的头号顶梁柱,汉武帝不可能舍得杀他,因此就对外声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又过了一年多,霍去病英年早逝,两家的恩怨就此画上了句号。而由于缺少了这位卓越的将领,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汉军再也无法对匈奴发起远程奔袭。

不过,李家的坎坷命运并没有结束。李敢的女儿是太子的侍妾,颇受宠爱,李敢的儿子李禹也因此成了太子眼前的红人;但他贪财好利,风评较差。

多年后,李广大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长大成人,率领5000步兵硬撼匈奴数万骑兵,最终弹尽粮绝、兵败投降,留在长安的李氏家族因此被祸及,被诛灭三族,这一名将世家就此败落,令人叹息不已。





主要原因是权势和皇帝的宠信,李敢的以下犯上

一、李敢之死原因

李敢是李广的幼子,同时也是霍去病部下,元狩四年,李敢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有功,同时且斩首多,因因军功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讽刺的是,李广征战一生都没封侯,而儿子跟随霍去病却被封侯。而后来的漠北决战,卫青没让李广做先锋,同时李广因迷路而要回去治罪,因羞愧而自杀,李敢感觉父亲的死与卫青有直接关系,便去找卫青理论,因冲动打伤卫青,卫青为人低调,没有声张,后来霍去病知道此事,为舅舅谋不平,便在狩猎时射杀了李敢。

二、李敢有罪在先

李敢因父亲之死去找卫青理论,失手打伤卫青,卫青贵为大将军大司马,同时是皇后弟弟,长公主丈夫,况且李广之死实际和卫青关系不大主要是汉武帝不敢重用的原因,最后还是自杀,李敢为以下犯上,先有罪在先,而霍去病因为维护舅舅权威,杀了李敢也是有情可原。

三、汉武帝的宠信和霍去病的地位

霍去病在和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受封冠军侯,封狼居胥,大司马,骠骑将军,同时还是皇后和大将军卫青外甥,汉武帝一手调教的,汉武帝时其非常宠信,又对外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包庇霍去病,同时调离长安(电视剧)。

四、小结

冲动是魔鬼,李敢、霍去病都是军中之人,年轻气盛,又立有战功,但都太冲动,同时封建时期的权势和关系太重要了。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

马上就要过年了,有读者朋友给有书君私信说,希望可以换种方式来解答历史问题,这……不知道我的老板大人同不同意,但是读者就是上帝,所以本次有书君将在行文排体上作出一些小改动,还希望读者大人们满意。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为什么他没有获罪?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请允许有书君请出今天的列位主角:李广、李敢、卫青、霍去病和汉武帝(刘彻:怎么还有朕的事情?)。

好了,有书君今天就以采访当事人的形式来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底。

首先,我们先请卫青大人来介绍一下事发背景。

卫青:好的!谢谢有书君,谢谢各位读者大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们一众人出征抗击匈奴兵,当时飞将军李广已经年迈,陛下本打算不让他去打仗,但是他老人家执意要随我们前去,于是陛下在出征之前特意告诫我:要在排兵布阵的时候照顾一下李老将军。

这次出征我们遇到了匈奴的主力军,他们来势非常凶猛,为了以防老将军有什么闪失,我特意将他调到右路军,以此来保护他的安全。

而前路军则交给了公孙贺,用来对付匈奴的主力。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广将军在出征途中迷失了方向,直到我们打跑了敌人,他还没有回来与我们汇合,这可把我着急坏了。

于是我马上遣一兵卒去外甥(霍去病)那里调查,李将军见是一个兵卒来慰问他,一言不发。后来他主动来到我的大账里向我说明实情,我刚想让他不要太过自责,结果他就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死掉了。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想的周全,忘记了老年人上了岁数方向感不行,会迷路的问题,惭愧。

李广:死卫青,你给我闭嘴!你派我去右路军分明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还要装作是照顾老夫!有书君,你不可听卫青一面之辞,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老夫曾经在对抗匈奴的战斗中有过全军覆没的败绩,所以一心想雪耻。可算有这么一次机会,老夫当然要抓住。

但是陛下因为老夫年迈不让老夫出征,老夫便以死威胁。最终陛下同意了老夫的请求,但是却让卫青来指挥老夫。

这卫青怕老夫当前路军杀匈奴抢了他的战功,特意安排公孙贺来当先锋军,抗击匈奴主力。

别人不知那公孙贺什么来路,难道老夫也不知道么?公孙贺曾经对卫青有救命之恩,当年卫青落魄之时,长公主刘嫖一心想把卫青给杀了,就是这公孙贺冒死救下他的。

现在卫青地位高了,想给公孙贺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证明他是感恩之人。

报恩之举老夫当然是不反对的,但是给老夫分配的右路军是什么?那里之所以安全是因为地形错综复杂,匈奴再没脑子也不会从那里去攻打大汉。

而老夫根本不熟悉那里,卫青也没有给老夫作战地图,这分明就是想让老夫走丢了饿死荒郊野外。

有书君,你评评理!这卫青是不是歹毒的狠?

有书君:呃~~介个……介个……现在就下结论还是过早的,我们听听二位的后人有什么要说的吧。

李敢:我先来!我证明我爹的死都是因为卫青!他明知我爹年迈,方向感差,还将他派遣到地形那么复杂的作战地区,又假借陛下旨意说什么照顾老者。

最后我爹因为迷路,在那次出征之中毫无战功。

再加上之前我爹本来就有因为失误而导致大败的战绩,这让他悲痛万分,选择了以死谢罪。

而卫青呢,他在我爹迷路之后并没有着急寻找,而是怀疑他不战而逃,还挑一个最下等的刀笔小吏去调查我爹,我爹见卫青派这么一个小兵卒来调查他这个大将军,能不感到耻辱么?所以才作出过激的表现。

我当然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借一次陛下跟卫青打猎的机会,向卫青射了一箭,算是替我爹报仇了。

但是没想到这老小子命大没射死,反倒是我被他的外甥给射死了,我们父子俩死的好冤枉啊~

霍去病:哇呀呀……气煞吾也!我的羽箭呢?我再射这厮几回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有书君:别激动!大家都是死鬼,有话好说。

霍去病:哦,也是哈。这李敢本是我的手下,因为自己爹自杀了,把锅都扣在我舅的头上。

我舅仁慈,被他射成重伤也没有声张,可见多么大度。可是我这暴脾气就上来了!就你有脾气,我没有?我直接替我舅报仇,用同样的方法也给他一箭,没想到这厮是个短命人,死了!

有书君(转向刘彻):那最后您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

汉武帝:哎呀,终于轮到朕说话了,我都睡了一小觉了。

是这样的,李将军和卫青的地位在朕眼里都是平等的,所以如果他们之间相杀的话,朕还真不知道帮谁。

但是李敢和霍去病要是发生了相杀的事件,那么朕当然是站在霍去病这边了。

毕竟他是我眼中的第一红人,又是彻底消灭匈奴的大功臣,因此,只能委屈李敢领个意外死亡的结果先去吃盒饭了。

霍去病:谢主隆恩!

李敢:昏君啊~昏君~噗(吐血扑街)!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单于   公孙   元狩   食邑   前锋   外戚   漠北   战功   汉武帝   汉朝   匈奴   大将军   皇后   将军   父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