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患上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古代的人也抑郁,比如说林黛玉,总是哭,心情也低落,睡眠不好。但那时候,没有抑郁症这个诊断和标签,另有一套解释系统,气郁之类。有文化的多愁善感的人,有一部分升华为写诗词,情绪得以表达,也就缓解了

以前农村或偏远山区,有些妇女因为生活苦、压抑或者遭遇家暴,心情郁闷,甚至自杀,很可能也是抑郁症。人们不知道而已,只会认为是心眼小,想不开。

从前是农业社会,人们要种植,养猪养鸡,生活在大自然中,虽然物质上贫乏些,但田园对人有天然的放松效果,现在的城市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将旅游当成调整身心、放松自我的方式。说明人天性需要回归自然。有的人放弃城市生活,去大理晒太阳,过慢生活,或者包一片山,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完全放弃了竞争,脱离了使自己焦虑的环境。

抑郁的人越来越多,跟人类社会发展有关。人们追求更多的财富、更好的职位、更高的声望,不断地竞争。竞争是一种相对躁狂的状态,这种鸡血满满、充满干劲的状态久了,是一种很大的消耗,接下来就会进入一种低落的状态。如果认为自己竞争中一直不能如愿,就会否定自己,厌恶自己,憎恨自己,退回到一个人的世界,就抑郁了。

经常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除了工作、学习,还要适当运动、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去户外放松、听音乐看剧,以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调整心情

中国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较为成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进可退。老庄、道家的智慧,可以安顿身心。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现在的新一辈!

这是我认识的一位老哥哥说的话,老哥哥今年也70多了,以前插过队。用他的话说:咱是吃过苦的人!

这位老哥以前生活在北京,后来去了内蒙古草原,荒滩牧场,流沙苦寒,老哥就在这种环境里足足待了八年,期间吃过很多苦。

比如说,零下30多度的严寒,还得出去找牲口。

还比如说,开荒种地的时候,他怎么干的头犁?

反正就是一大堆的农村艰苦故事,他逢人就讲,以佐证自己这辈子是吃过苦,受过累的人。

至于后来到了回城的时候,又开始准备高考,之后上了大学,到了单位也没享着福,上学的时候学习紧张,工作的时候加班加点,他还得了个什么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呢,这位是劳模出身呀!

老劳模经常拍着胸脯,忆往昔峥嵘岁月。可最近不知咋的,他居然闭嘴了。我见他都不习惯了,忆苦思甜,模范故事呢,怎么不说了?

老哥,听了我的话,苦笑一番:咳!我吃的那些苦,与现在这些娃吃的苦,还真比不了。

这让我觉得纳闷呀,老哥怎么突然有这么大的思想转换了呢?

原来老哥有个侄孙,最近住到他家来了,是他大哥的孙子,反正因为家庭变故吧,在他家住下了。

这位老哥对这个侄孙非常疼爱,但是疼归疼,爱归爱,看着孩子受罪,他也替不了!

用他的话说,人家吃的那是文苦,我吃的是武苦。唉,文武不相替啊!

老哥说起侄孙的每天生活作息,让同为昔日大学生的大妈我,听了都感到非常压抑,这日子可咋过呀?

每天早上起来五点半,闹钟会把侄孙,这个刚上初三的小男孩儿,叫起来。

之后呢,穿衣洗脸,喝水拉撒,这些时间都是可丁可卯的,一系列动作做下来,5:50,准时拿着课本到阳台开始晨读。

人家孩子挺争气。特别用功,考上了天津一所很不错的中学,在这所学校里,大家都是这么生活的。

晨读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战斗了,吃完早饭,巴拉巴拉行李。老哥开车送他去上学。

到了学校,孩子就掉进了知识的海洋,孩子得在这个汪洋大海里,扑腾到晚上六点半,然后被家长拉回家来。吃饱喝足之后,在屋里走不上100步,又得回到书房里,坐在那儿继续学习,这一念可能就是直奔十一点了。

面对这样的作息时间,老哥实在是不忍心,但是人家孩子还安慰他呢:我们班同学都这么念,马上要到高中了,能不能升本校,这还是个未知数呢?最近疫情上网课,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我都搞不清了,可别把我落在后面呀,所以我要加紧努力!

老哥还以为自家出了个特别励志的少年,在院里逢人就说,没想到邻居一位大妈的话,把他打倒在地。

这位大妈撇了撇嘴,说:我孙子现在天天都这么念。今年高二。老哥赶紧问:那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用功的?

人家大妈说:出了小学,就应当进入这种状态了。

此话已出,一向叫苦连天的插队老哥听得哑口无言。

原来从孩子12岁开始就进入了这种苦行僧式的学习状态,那他的童年哪还有功夫干别的呀?

什么玩乐呀?游戏呀?交友啊?

时间都在哪儿啊?

老哥哀叹了一阵子之后,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他问另外一位大妈:那这种受罪的地狱模式,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呢?

那位大妈非常肯定的告诉他:考上研可能就好了,我儿子今年已经胜利考研了,今年考研的难度特别大,但是他还是成功了,靠的就是这股拼劲儿。

旁边有位大姐听得这样的论调,她插问:你们儿子学什么专业?

大妈说我儿子学的是传媒,大姐听了之后点点头说:嗯,我弟弟是学医的,他是直博,他现在还是这个状态呢!

人家的清风细雨,我的天打雷劈啊!都直博了,还这么拼呢,博士得多大岁数啊?

老哥扒拉着手指算来算去,最后绝望的感叹道:娃儿们真苦,娃儿们真苦,我之前的日子就算是享福了!

好多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发出的论调根本就不接地气。

比如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怎么还会抑郁呢?

虽然不愁吃喝,但是你看看现在孩子学习的压力与竞争,其实,看看现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你就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抑郁了。

知识的海洋是用来游泳的,不是用来溺水的。如今很多小娃都在知识的海洋里呛得咳嗽连天,喘不过气了。

繁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们的脸上都麻木了,真的!

我在北京一所名校的门口,看见很多高中的孩子,面目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喜色,说他们`行将朽木’都不为过。

孩子们满脸凝重的走入学校,开始了一天的苦心修练。

这是一所在北京非常优秀的中学。上`北清复交人‘的概率很高,也是许多家长引以为傲的鸡娃重地。但是这些所谓的优质教学条件,作用在孩子身上,能让他们开心,能让他们快乐吗?

用老师的话说,我们也知道孩子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在繁重的学业面前,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就是要选拔出那些,心理非常强大,同时也非常抗压的孩子来!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细思极恐,心理坚强的孩子,固然应当被选拔出来,但是不坚强的呢?

他们怎么办?

说实话,如果把我放到现在的这种学习环境里,还别说上著名中学,就是看看门口这帮苦大仇深的孩子,我也转身就跑了。

要说我的童年,那真可谓是开心快乐,一玩到底!

小学没作业,初中有作业也不写,到了高中才开始收心,因为傻淘的人越来越少了,什么追打嬉戏,这种无脑游戏,愿意参与的孩子也少了。

所以我被动的收心了,坐在课堂里,认真的听着,听到了高三的时候,看着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我也不好意思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至于晚上熬夜,好像熬过,我记得除了过年之外,我高三那年,也看到过12点半的钟表,听说考大学都得熬夜,考不考放一边,咱也先熬着,体验体验吧,我这人对什么都好奇!

至于上大学,我是擦着本科线考上了大学,爱分配学啥,咱就学啥。最后让我学商业,我也挺高兴。

除了学医,我觉得干什么都行?因为我这人马虎,学不了医。把人家腿给锯错了,咋办?

不过后来一打听,以我的分,医学院也不要我,这样很好,两不相欠!

这种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在现在的孩子中很难复制的。

首先,家长们的心气特别高。

最近,关于中考分流的消息,又让小学家长倒吸了一口凉气。

要知道,孩子的命运,将会在他15岁的时候就发生改变,那还等什么呢?赶紧鸡娃吧!

再有一个,随着少子女,独生子女的出现,父母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了。

我们小的时候,我的同学家里三个四个孩子的情况很多。

我记得我继母费了半天劲,才给我生出一个小弟弟,把我乐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弟弟妹妹这个配置,很多同学都有了。这让我很羡慕!

多子女的家庭,直接导致的就是父母注意力的分散。

就像我弟弟家有两娃。老大是学霸,勤学苦练,父母自然鼓励,而老二是学渣,调皮捣蛋,父母就算是想打娃,精力也是1/2。

不过看了看努力的老大,自己心里也平衡了一下,你看,这就是多撒种的好处。

'这瓜不熟,那瓜熟。这藤不接,那滕结,咱们老滕家早晚能接出个丰硕的果实来。’这是我弟弟的原话。

但是独生子女就没这个优势了,成不成就是他。开盲盒似的。

那家长们就在这一个盲盒上下了死功夫,出了大力气!就算是开出个芭比娃娃来,我也得给你整成变形金刚。

为了以后的社会竞争激烈,要没有个变形金刚的本事,你怎么在社会立足啊?

有的孩子,我看着就难受!

父母,特别是妈妈,整天贴身抢逼围,孩子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从一睁眼,就进入了父母给他制定好的流程。

起床洗脸,吃饭穿衣,接下来就是读书。读书。还是读书。放学回来之后洗手吃饭,接着读书,直到孩子两只眼,再也睁不开为止!

大脑管思维记忆的前回,过于兴奋,负责体育运动的部分,又过于闲置,这造成了孩子大脑发育的极为不平衡。

就像两条腿,一条腿越长越长,一条腿越来越短。

作用在身上这是小儿麻癖的症状,

在大脑这就是抑郁症的症状。

小儿麻癖现在基本已经绝迹了,因为有疫苗。

抑郁症,没有疫苗,在如今在这个压力极大的社会里泛滥成灾!

唉,怎么办呢?

插队大哥看着自己的侄孙一愁莫展。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得了抑郁症?根源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



  1. 拿青少年来说吧,现在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龙化凤,不停的逼着孩子学习,也不管孩子究竟能不能接受这些知识,就不要命的硬塞,孩子平时的生活状态关心的少,一到学习的事极度上心,导致孩子们产生了害怕的情绪,一当承受的极限崩坏,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都会爆发。
  2. 拿孕妇来说,以前网络不发达,知识传输的途径只有书本,各个职业都学自己的专业知识,许多孕妇只清楚生孩子是件很痛的过程。现在,知识的普及,孕妇孕期不仅要做保孕,还要担心身材的变形,以及妊娠纹,是否能生个大胖小子让公公婆婆满意,老公会不会出轨等等,怀孕之后的母体本身就很虚弱,这个时候需要身边人的关爱,如果关爱缺乏…也有可能导致产后的抑郁。
  3. 拿老年人来说,子女没有好的工作父母是最担心的,老年人还要为孩子的生活奔波劳碌;子女忙于工作,缺乏对父母的关心,一年几次的电话都聊不来,父母也会很失落,尤其是另一个老伴不在的老人,缺乏子女的关心,去医院看病都是自己一个人,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痛苦,久而久之…也会有些精神疾病,其中不乏抑郁症。

总之抑郁症不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导致的,更多的是周围环境的影响;给身边的人多点关心、多点爱,他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识,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就像问为什么会得感冒一样?其实这个是很普遍的,只是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抵抗力强罢了。我自己总结了几条抑郁症的原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心理失衡。每个抑郁的人心理一定是失衡的,努力不被认可,打个比方,如果你一直努力学习,但是成绩总是未能提高,如果你很努力工作也看不到前景,这时候心理就容易失去平衡。你肯定会想心理不平衡的人多的去了,但有的人会安慰自己就算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回报,有的人就会苦苦追问为什么没有回报?这个还不足以引起抑郁,因为如果你学业不好吧,兴许事业有成,又或者没有事业吧,至少家庭幸福,人只要有一种可以安慰,也就可以找到理由勇敢的活下去,最怕的是全部都没有,拿什么来安慰自己那颗受伤的心?

2、价值观的颠覆。能够让抑郁的人失去全部感觉的一定是价值观的颠覆。当你认为正确或者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忽然全都变了样,你该怎么来判断自己和他人。就比如你一直觉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然后你努力学习,坚持了很长时间,后来发现其实也没有改变什么,这个观念是你长久以来是你生活的动力,直到你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才开始怀疑起是不是哪里出问题?如果否定了这个观念,势必对你以前生活的整个否定,一般人很难接受这样的心里变化吧。这里只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其实生活中有好多这样价值观的颠覆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也不一样。一旦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事,并且坚持了很多年,忽然有天发现在现实里行不通时,挫败感随之而来。你该怎么说服自己接受这一切,是否定自己的努力,还是接受现实?都很难吧。抑郁的人是很难接受或者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3、超过年龄和阅历的压力。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承受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东西。就拿初恋来说吧,年轻的时候觉得爱就是一切,非爱不娶(不嫁),爱得死去活来的,当一个结婚有小孩人再来看这些事,这都不是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年龄和你经历的事已经不同了,你看待爱情有更成熟的心态,而这个时候你可以承受的压力会更多。所以很多抑郁的人其实是把本不属于自己可以承担的压力都扛着,勉为其难。所以你要承认自己没有那么多能力,做那么多的事。有些问题如果你的年龄太小,阅历不够丰富就不要去面对它,把它放一放,逃避也并非坏事。

如果你感到抑郁,也可以根据以上三点看看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善待自己。




如果仅仅从发病率而言,抑郁症在精神类疾病中确实像病毒感染的感冒一样常见、易发。有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精神分裂症不超过1%的发病率,抑郁症发病率超过7%;而且,大约1/4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一次陷入抑郁的泥潭。


但需要甄别清楚的是,抑郁情绪(境遇性的心境低落)与抑郁症(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并非一回事,抑郁情绪与悲伤一样,是长期进化发展出来的一种防御性体验;而抑郁症则是抑郁情绪的极端化。


抑郁情绪是人们遭遇消极事件之后体验到的一种心境低落的感受,常常表现为无助感、低活动性,抑郁或悲伤的情绪有助于人们回避某些令人不悦的压力情境,它是身体应对压力性事件的一种方式,因此抑郁情绪是功能性的。而抑郁症则是纯粹破坏性的,它损害患者的意义感和部分社交功能,导致自杀观念甚至自杀行为。


如果仅仅是境遇性的心境低落导致的抑郁情绪,它可能更像是感冒,对大多数人而言,稍微调理下生活方式,无须专门的治疗就能自行康复痊愈。


但抑郁症绝非普通感冒,它更像是杀伤力巨大的禽流感,不加以重视和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侄孙   发病率   大妈   低落   抑郁   情绪   父母   状态   压力   努力   竞争   孩子   心理   知识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