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些人相遇是上天注定的呢?

仿佛冥冥中注定,上天将“朱毛”两大伟人合而为一,救苦难中国,救神州苍生。

“朱毛”、“朱毛”,朱不离毛,毛不离朱,合称“朱毛”。


1928年,朱德率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后,一个主军(朱军长),一个主政(毛政委)。两大伟人共同建立了和发展了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朱德、毛泽东的团结合作和亲密友谊,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树立了表率,成为党内团结的象征。“朱毛”这个赋予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名词因而载入史册。

下面,让我们看看两人团结奋斗的将近50年间,各方面(包括其本人)关于“朱毛”的认识和看法一一一

一、国民党眼中的“朱毛”

国民党对毛泽东与朱德领导的红军恨之入骨,从1928年5月开始,在他们的反动宣传机器中开始大肆使用“朱毛匪军”等污蔑之词。但是,这也让许多不知情的老百姓了解到,红军中有一个姓“朱”名“毛”的人,非常厉害,甚至传言他们能呼风唤雨、飞檐走壁,让国民党闻风丧胆。


同时,国民党对“朱毛”的悬赏通告,通常主要是将两人放在一起的。比如,1930年7月,《江西民国日报》有一则消息《鲁总指挥严令缉拿朱毛》指出:“能击毙朱毛献其首级者,合赏洋五万元,能活捉朱毛捆送来辕者,合赏洋十万元。”到了1934年10月,国民党当局更是发出重量级悬赏布告:“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蒋介石还提出口号,要“杀猪拔毛”。可见,即便在蒋介石那里,朱德、毛泽东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共产国际眼中的“朱毛”

随着毛泽东、朱德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影响越来越大,“朱毛”红军的成绩和经验源源不断通过上海的中共中央,传到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这样,就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

共产国际远东部于1929年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关于援助朱毛问题”,并作出相关决定。

由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导致创建一年多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极大的困难。共产国际为此专门开会讨论“关于援助朱毛问题”并作出决定。


可见,当时的“朱毛”已经进入了共产国际的视野,而且给予高度重视。大革命失败后仅仅过了两年时间,“朱毛”红军及其创建的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通过苏联的媒体报道,“朱毛”已经名扬天下,并导致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苏联人民只知道“朱毛”。

三、国际友人眼中的“朱毛”

有不少国际友人同情中国革命,纷纷来到陕北见到了朱毛等人。通过采访和近距离接触,他们发现被国民党极度丑化的毛泽东、朱德是真正能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人。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朱、毛’,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人。毛泽东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是他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他的生命。共产党所以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朱德对‘文职’领导的忠诚和服从,是原因之一。从朱、毛以下直到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委员没有发生军政势力之间的斗争。朱、毛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曾这样比较与刻画二人,毛泽东“是一个文笔具有雷霆万钧之力、观察深刻的作家——一个政治鼓动家、军事理论家,并且时常赋诗填词。从风采与气质两方面来看,朱德比毛泽东更像农民。两个人都坦率爽直,和他们所出身的农民一样,讲究实际。两个人都勇敢倔强,坚韧不拔。这些特点在朱德尤为显著,他虽然在政治上有高超见解,但更是一个行动家和一个军事组织家”。


应该说,外国友人的眼光非常犀利,他们找到了解开心中疑问的钥匙,那就是红军之所以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之所以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的亲密合作是分不开的。

四、朱毛各自眼中的“朱毛”

毛泽东与朱德从1928年井冈山会师开始,就合作得很愉快,关系十分密切,几乎形影不离,成为世人眼中难得的“朱毛”合体,直到1976年两人相继去世,长达48年之久。


1929年6月红四军七大后,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加上身患疟疾,便前往闽西养病。期间红四军四处转战,但是颇受挫折。朱德深深地体会到红四军离不开毛泽东。毛泽东回到部队后,朱德感慨地说:“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特殊时期的十年当中,朱德也受到了很大的不公正对待。1973年12月,朱德应邀出席毛泽东在住所会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毛泽东对朱德:“老总啊,你好吗?你是红司令啊!人家讲你是黑司令,我总是批他们,我说是红司令,还不是红了吗?”“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红司令,现在没有人骂你了吧?”朱德说:“没有了。”



可见,一起经历血雨腥风、面对生死考验的毛泽东和朱德,彼此相互帮助、信赖和尊重,对两人的关系都给了出奇一致的高度评价。他们个性和经历的互补,造就了人世间最深厚的友谊,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毛主席是湖南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周恩来总理是江苏淮安人,生于1898年3月5日。朱德元帅是四川仪陇县人,生于1886年12月1日。

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他们三人出生在不同的省份,远隔千山万水,早期的经历也各不相同,最终走到了一体,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这是中国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也是上天注定的。

毛主席与朱德1928年4月会师于井冈山,创建了红四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朱、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代名词,朱、毛不分家,朱德成为红军的总司令。

毛主席与周恩来相识于中央苏区,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领导红军,这与周恩来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谋事在毛,成事在周,这是人们普遍的共识。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是世界上最强的“三人”组合,他们创造了奇迹,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人民衷心拥护和爱戴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他们三人的相遇是上天注定的。他们的相遇不但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古往今来,最佳搭档。




长征中毛主席见到徐向前后,才回想起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1935年,红一、四两个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鉴于你在红四方面军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我代表中央军事委员会特授予你一枚一等红星奖章。”毛主席对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说。

徐向前接过勋章,笑着对主席说:“主席,我们见过一次面的,不知您还记得吧,当年我在上海报考黄博军校时,是您主持的复试,这么算来,我还是您的学生。”

“噢,徐向前,徐象谦,莫非,你就是当年的徐象谦?”主席想起来了,很惊喜。

那是1924年,徐象谦,即后来改名的徐向前从山西五台山下的老家到上海的考点,欲报考黄埔军校,

当时国共合作,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毛泽东,任上海黄埔军校招考点的复试官,恰好负责面试复试徐象谦,非常成功,徐象谦成为黄埔一期新生。

历史让人吃惊,经历了大革命的洗礼,经历了由青年走到壮年,也许,两人当时都没想到各自后来的成就和变化,更没想的是同在一个革命的战壕里,是在偏远的川西,再次相遇。

主席握着徐向前的手,又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看来你我二人有缘嘛,时隔11年,竟能在此地重逢,而且我们还成了革命同志与战友。”

名人的美好相见相守还有很多,如刘关张三人首次见面,互觉意气相投,谁也离不开谁,于是来个郑重的桃园三结义。三叩首后,一辈子患难与共。

且刘备经过多次误会和期待,才三顾茅庐而得见诸葛亮,首次见次,诸葛亮就送出预见三足鼎立的大局,让刘备钦佩之至而流泪相邀。

“我来迟了,未能迎接远客!”这高声大气的一句话镇住全场,吸引林黛玉的眼光的,即是林黛与王熙凤的第一次见面。

“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如鲁迅发现虅野先生。

更多的他们则是无意的撞见。其中的情境耐人回味,今天就收集来说一说。

贺龙与张国焘,正气压着异心,俩注定是死对头。

1936年6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此前贺龙已知张同志野心行为,此时朱徳刘伯承在四方面军受着张同志的挤压监视,过着军中不能伸展的郁闷日子。

对于两军会师,张同志的算盘打得是预备拉拢贺龙,以壮大他的阵营。两军见面,热烈互拥,欢呼动天,于是搭起土台,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庆会,让领导人上台发言庆贺。

下一个,轮到张国焘上台演讲了——说实话,他真是个演讲好手,人们没忘记他在五四运动中的慷慨激昂的演说。

贺龙坐在任弼时旁边,含着烟嘴,满天笑容,内心里清清楚楚的。他要趁此机会就敲打敲打张同志。贺龙对起身的张同志说“张主席,莫讲分裂,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隔着久远的历史时光,我们不知道张国涛当时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国寿心里不舒服,一定是心不在焉讲完的。后来包括贺龙在内的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张国焘竟然背叛了常和人民,逃到敌人那一方去了。成了反面人物,历史的罪人。

《三国演义》众好汉齐聚梁山泊,行侠、仗义、豪爽,其中,鲁智深与林冲的友情最是深厚感人。落难时需要知己朋友,俩人恰好就遇见了,鲁智深一改粗心大意,对兄弟放心不下,一路跟随到林冲发配远行途中,在野猪林的关键时刻救了他,又一路护送至沧州地界。这才洒泪而别。上梁山后也是很多场合兄弟一心,相互照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叫肝胆相照?林鲁二人有了充分的验证。

还有忘年交的司马徽与庞统

庞统小了20几岁,但司马徽先生慧眼识英才。在庞统面前,司马徽从不摆架子。为求学问教导,庞统从襄阳大老远赶到河南颖川。相遇了,长者忙着树上采桑,幼者顾不得走下马车,俩人就那样,一个树上,一个车中;一个语含善意的调侃,一个话里旁敲侧击的提醒。

这画面是不是很温馨?

这对话留存着,早已跨越千年,这友谊,不乏魏晋时人的旷达而自由,任性又可爱。让我等自恨生不逢晋啊。

@世说新旅感谢浏览欣赏,下期文章见。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人是上天对中华民族的眷顾,引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奋起,在废墟中建设,在挫折中前行,使中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求得了民族的复兴。毛泽东思想是唯一指导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黄埔军校   井冈山   周恩来   司马   共产国际   革命根据地   友谊   司令   红军   国民党   上海   中华民族   眼中   主席   同志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