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造反的时候马皇后还在世,朱棣还会成功吗?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

马氏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宿州人,父母在离世前把马氏托付给了郭子兴,后成为郭子兴养女。郭子兴在濠州起义,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鉴于朱元璋能力出众,郭子兴便把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马氏被封为皇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马皇后。马皇后是史上少有的贤德皇后,她母仪天下、慈德昭彰,她助朱元璋取得天下,并心系百姓,礼贤下士,天下为之称颂。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马皇后因病去世,朱元璋悲痛至极,从此再也不立皇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仅用四年夺得皇位。假如马皇后能一直活到朱允炆即位,那朱棣还敢起兵反叛吗?

朱棣是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开创了永乐盛世,把明帝国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他的创业史并非那么光明正大。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把因为悲痛和思念,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而没有立他的其他儿子为太子。自古皇室争端残酷且血腥,本应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其他儿子会甘心吗?朱棣虽是四子,但他并非没有机会成为继承人。

朱棣就藩北平后,多次率兵北征,立下赫赫战功,在诸王中,不管是皇族地位还是军事才能,朱棣都遥遥领先,这是朱棣的资本。然而朱允炆是那么软弱无力,有德无才,却被立为接班人。不论朱棣是否发动了战争,他对朱允炆只有不屑,取而代之才是朱棣的真实想法。

朱允炆即位后,为了国家安定,听从齐泰、黄子澄建议,着手削去藩王的权力。比如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等,先后被废,有的死有的被囚禁,有的被废成了老百姓。

史料记载: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

作为最强的燕王,在削藩的压力下被迫造反,并搞出一些“清君侧”之类的由头。藩王造反一旦失败,几乎必死无疑,精明绝顶的朱棣很清楚这一点,事实上,朱棣早有造反的心,只是在等待时机罢了。

面对死亡的风险,朱棣甘愿承受,也就是说他的造反决定是他心甘情愿做出的。从种种迹象表明,朱棣对皇位十分渴望,和朱元璋一样,对权力欲望极大,野心旺盛。如果朱允炆没有削藩,朱棣照样会起兵造反,只不过理由会改变。

史料记载:

二十八年,初,诸王封国时,太祖多择名僧为傅,僧道衍知燕王当嗣大位,自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盖白冠王,其文皇也。燕王遂乞道衍,得之。”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封藩地给诸王,找了很多僧侣给诸王挑选,姚广孝言道:“如果王爷让我做您的侍从,我将送王爷一顶白帽子。”意思就是我会帮你坐上皇位。朱棣听后虽然吃惊,但也马上做出决定,收下了姚广孝。

从这里我们看出,在挑唆之下,朱棣马上上钩,可见其渴望皇位不是一天两天,姚广孝只是个引子,令朱棣的野心更加膨胀。

况且马皇后是否是朱棣生母,还两说,就算真是生母,自古弑父杀子的事情多了,为了皇位,朱棣也可能会“大义灭亲”。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棣也会造反,因为这个决定跟马皇后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由朱棣的野心来决定的。

如果朱元璋还活着,朱棣必定不敢造反,如果朱标还活着,朱棣也不会造反,这是必然。而马皇后还活着,则会成为朱棣的“梦魇”,靖难之役可能遭遇巨大阻碍。

马皇后是朱元璋原配夫人,也是一国国母,在朱元璋的称霸之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是后宫的主人,多年和名臣宿将一起艰苦战斗,必定会在将士中积累相当大的威信。

在朱元璋成为帝王之前的很长时间内,马皇后都肩负着公文、书信、后勤事务等重要工作。

史料记载:

“若仓卒取视,于囊中出而进之, 未尝脱误。”

在朱元璋南征北战,面对陈友谅、张士诚的威胁,马皇后仍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作为一位女性,她无法上战场厮杀,而她发挥的能量同样不小。

“亲率妾媵完缉衣鞋,助给将士,夜分不寐。”

马皇后曾组织大量妇女,帮助军兵织补衣服、鞋子,供给前线的战士,经常通宵达旦。这些事情朱棣可能不清楚,但那些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军兵必定知道。

人心都是肉长的,马皇后为人和善,体恤军兵,知人善任,也积累了相当了政治智慧。在朱棣起兵的情况下,如果马皇后振臂一呼,北军可能有一半人就会投降,且天下人都会支持马皇后,朱棣发动的战争名不正言不顺,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朱元璋性格暴戾,权力欲望强,最怕的就是有人抢他的权力,加上其出身低微,他对所有官员都不信任,就算身边亲信将官也同样如此。

马皇后曾多次劝阻朱元璋杀人,每每朱元璋举起铡刀,马皇后总要过问一二,委婉劝说朱元璋,不知救下了多少人。

宋濂是明初功臣,也是朱标的老师,德高望重,倒霉的是宋濂的孙子牵扯进了胡惟庸案,朱元璋大发雷霆,想要杀掉宋濂。

马皇后得知此事,急忙奉劝朱元璋:

“民间延一师,尚始终不忘恭敬,宋先生亲教太子诸王,岂忍杀之?”

民间对老师都十分尊重,宋先生亲自教导太子诸王,怎么能忍心杀死?

起初,朱元璋不听,马皇后则不吃酒肉,以此来保佑宋濂,朱元璋见此,也就放了宋濂一条生路。朱元璋谁的话都可能不听,但必定会听马皇后的话,这结发妻子感情至深,任何女人也无法动摇马皇后在其心中的地位。

胡惟庸案株连三万人被杀,蓝玉案株连两万人被杀,不知道多少名将毁在朱元璋的暴戾之下。马皇后救不了所有人,但如果她能活到朱允炆即位,必定会救下几位能征惯战的武将,一方面是几率问题,一方面是人品问题。

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此类人八成是活不了,但如果马皇后能保住冯胜、傅友德、周德兴、王弼等人,哪怕只留下两三个,朱棣的靖难就很难成功。

如果不是沾了朱元璋滥杀功臣的光,朱棣将面对那些超级强大的将领。而马皇后心地仁慈,必定会救下来不少,这将成为朱棣靖难的巨大阻碍。马皇后去世后,谁也无法再阻止朱元璋滥杀功臣,但如果马皇后还活着,历史可能将会被改写。

总体来讲,马皇后如果活着,一是朝廷武将得以保全,二是朱允炆不会消藩,三是朱棣师出无名不敢造反,四是就算造反,不一定成功啊,毕竟有一个条件改变了。

当然历史无假设,朱棣虽然是造反登上的皇位,但总体来讲,也把大明朝推向了强大!




朱棣,历史上少有靠兵变坐上皇帝宝座的藩王,创造了以一隅之地击败拥有整个天下的中央朝廷的奇迹。

现在很多人都将朱棣的造反归咎于他的野心,都认为他本来就是想造反当皇帝。实则不然,朱棣造反,一半在于他的野心,另一半却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出来的。

朱棣造反的起因在于朱允炆的削藩。怎么说呢!朱允炆削藩这件事对于他和大明来说是没错的,毕竟前朝史书记载的藩王作乱的事情可不少,远的有西汉吴楚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近的也有元朝海都之乱,因此削藩之举没有错,只要这个皇帝想国家稳定,藩王的权力就必须削弱。


藩王权力过大,造反是必然的,皇位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有了足够的实力反抗中央,谁都想试一下。藩王作乱,天下必定大乱,天下一乱,中央朝廷轻者威严大损,重者国本受损,乃至是国破家亡。

因此,朱允炆推行削藩,削弱藩王手中的权力,从而维护中央的绝对权威,这件事是没有错的,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朱允炆错就错在,在削藩过程中,对待藩王实在是太狠,狠到让人心惊胆战。

削藩,削藩,削的是权,而不是命。历代以要命为前提的削藩,其代价都是很大的,吴楚七国之乱、八王之乱这些都是例政。成功的削藩,都是以怀柔的形势达成目标的,比如汉武帝的“推恩令”。藩王也是人,一旦被逼急了,纵然是实力不如中央朝廷,为了活命,他也会拼命一搏。

故而,历代成功的削藩,都是以攻心为上,用阴招让他们一步步屈服,直到他们没有一丝反抗能力后,再将其一网打尽。

朱允炆的削藩,错就错在太狠,太操之过急。周王朱橚禁锢;湘王朱柏全家自焚;齐王朱榑禁锢;代王朱桂禁锢;岷王朱楩徙漳州。一削藩,就连废四位藩王,甚至逼死一位藩王,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试想,剩下的藩王看到这等场景会有何想法?兔死狗烹,那些藩王为了不让自己也重蹈周湘齐等藩王的覆辙,定然是会有所行动的,多数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燕王朱棣,他本就是一个有野心的藩王,且实力还不弱,当初朱元璋不传位给他,而是传位给不知比他弱百倍、千倍的朱允炆,这就让朱棣已是耿耿于怀,一直都有想将皇位夺过来对冲突。

此时,见自己还没有干嘛,朱允炆就想抢先一步干掉他,试问朱棣能忍吗?朱棣绝对明白,自己不反抗,下场绝对不会比周湘齐等藩王好多少,甚至比他们还要惨。

原本,朱棣还因为惧怕中央朝廷的威严,纵使有野心,也不敢有什么僭越的举动。可是现在朱允炆都已经想弄他了,你说他还怕什么呢?反正,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那倒不如反,朱棣可是从血海中杀出的悍将,他可不是从小就生活在蜜罐中的朱允炆,大明王朝开国有他一份功劳。

走投无路下,朱棣来说反就还有希望,不烦可就一点希望都有,那倒不如博一把,如果侥幸成功了,那可就是单车变摩托,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朱棣的造反,终究还是被操之过急的朱允炆所推行的过狠的削藩给逼出来的。

如果朱允炆当时削藩的时候,对那些叔叔伯伯不那么狠,或者说是慢慢来,以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一步一步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朱棣未必敢反。那时,只要稍微能让朱棣看到一丝活下去的亮光,朱棣多半是不敢造反的,毕竟此时天下是朱允炆的。

如若马皇后还在的话,先不说她允许不允许朱允炆如此对待自己的这些儿子们,就单单说她支持朱允炆削藩,她也断然不会让朱允炆如此操之过急地推行削藩。

马皇后是谁,那可是和唐太宗长孙皇后媲美的千古贤后,朱元璋能够开国,马皇后居功至伟。作为这么一个角色,她的政治眼光和威望,在当时都是最顶尖的存在。若建文朝马皇后还在,她就是一根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无论明朝经历什么样的事情,都是乱不了的。

以她的眼光,她定然是知道怎样的削藩,才是最正确,最稳妥的。而朱允炆又向来都是很听自己这位祖母的话,因此在马皇后的教导下,朱允炆定然是会做出准确的削藩之举。

由此,既然朱允炆做出了正确的削藩之举,朱棣也就失去了造反的理由和借口。加上朱允炆又有马皇后这根定海神针当靠山,朱棣断然是不敢造反的。


就算朱棣铁了心的想造反,有马皇后在,他也成功不了。朱允炆之所以会输,不是因为朱棣有多厉害,而是朱允炆用错了人,所用主将李景隆就是一个草包,正是他在战场上的愚蠢行为,最终将朱棣送上了皇位。而若马皇后在,以马皇后的眼光,李景隆绝对不会担任主将,她绝对是会选出合适的将才统帅平叛部队。

当时,以中央朝廷的实力,只要有一个有打仗的统帅带领,朱棣必败无疑。

朱棣之所以敢造反朱允炆的反,还有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朱棣知道此时的中央朝廷能打仗的名将已经所剩无几,基本都被朱元璋杀光了,所以朱棣这才敢起兵造反。当时,若还有一位开国大将在,好比蓝玉,即使朱棣造反,那也是必败无疑的。

而在当时,如果马皇后还在,蓝玉等少数名将就根本不会死。朱元璋晚年之所以滥杀功臣,很大原因是因为没有了马皇后从旁劝谏,朱元璋最在乎的就是马皇后,只要马皇后劝,朱元璋多数都会听。

好比,某年皇子师傅李希颜因一小王顽皮不听话,用笔管戳了一下小王额角,小王就跑到朱元璋那里告状。朱元璋听后大怒,想杀他,马皇后便从旁劝解说:“乌有以圣人之道训吾子,顾怒之耶!”朱元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提升他做左春坊右赞善。


可以说马皇后若晚于朱元璋离世,大明起码能有一半的开国元勋不会死。而这些开国元勋若在,先不说朱棣敢不敢反,就算他敢反,也绝对是不可能成功。

总之,只要马皇后在,朱棣就不敢反,就算他敢反,也成功不了,朱允炆绝对可以安安稳稳的做他的太平皇帝。




很简单,先不说马皇后在世朱棣敢不敢造反,就是朱棣造反,马皇后说:“只要尸体!”朱棣分分钟就死了,建文帝叫军队不要伤害叔叔这怎么平反,伤害皇亲会被治罪,你们家的事我们不用全力卖力了!




这个问题跟询问朱元璋在世时,朱棣造反会不会成功,结论是一样的,那就是朱棣会被爆锤。

首先是马皇后威望高

朱棣在马皇后死后几十年,造反登基时,还不忘修改了一下自己的出身,把自己说成是马皇后的儿子,可见马皇后当时在明朝的地位。实际上作为朱元璋创业合伙人的马皇后,一直是在朝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朱元璋也敬重她。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以她的威望,有多少人愿意跟着朱棣造反,是要打一个大问号的。造建文帝的反,还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他母亲的反,这话该怎么说?所以在马皇后威望的压制下,朱棣压根不敢动造反的心思。



其次是马皇后很宽仁

建文帝削藩太过操切,而且逼死了自己的亲叔叔,把剩余的叔叔们都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藩王们眼看着自己的兄弟一个个倒下,迟早会起来反抗的,即使没有朱棣,还有其他的藩王会起来行动的。


马皇后为人很宽厚,作为各位藩王的嫡母,她肯定会指导建文帝宽仁的对待各位藩王叔叔,即使是采取削藩的政策,也会指导建文帝采取渐进的方式,而不是激进的打压,起码得给别人一条活路,而不是往死里逼。



其次是马皇后能力强

马皇后作为创业成员,见过了很多大风大浪,是朱元璋的贤内助。而生在宫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建文帝自然是比不上的。实际上马皇后很有政治才能,她协助朱元璋管理军队,还有军属,可以说撑起了大明的半边天。


马皇后要是还在,她能够保住很多武将,而朱元璋也不会大规模清洗这些开国将领,有这些人存在,朱棣再想动歪心思也时要掂量一下的。实际上后期建文帝昏招跌出,任用李景隆这样的草包,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江山。


所以说要是马皇后还在,朱棣面对削藩时,可能会在自己嫡母的膝下撒撒娇,争取更多的优待条件,而不是不要命的去造反,因为那样没有一点胜算。




马皇后做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与朱元璋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极受朱元璋的敬重,而且她贤良端庄,爱民如子,对待其余皇子同样视如己出,悉心教导,受诸皇子敬重、百官敬佩、万民爱戴。

因此我认为,马皇后若在世,朱棣造反断然不会成功,而且马皇后也不会允许建文帝削藩,即便同意,朱棣也是万万不敢造反的。


马皇后生于1332年,也就是元至顺三年。据载,马氏的祖上也是当地豪富,传至其父马公,由于他乐善好施,家业逐渐败落,后来马公因杀人避仇,在远走他乡前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

马氏的母亲郑媪早卒,不久马公也客死他乡,郭子兴可怜她孤苦无依,便将她收为义女,视如己出,念着为她寻一个好人家,以不负马公所托。

这个好人家就是朱元璋。

当然,那时还没有朱元璋,在皇觉寺做小和尚的朱重八正在为一封信发愁。

这封信从濠州大营寄来,出自他的结拜兄弟汤和,其中大致内容就是让朱重八前去濠州,与自己一起武装起义对抗元廷。

朱重八发愁,他在愁去还是不去,毕竟造反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丢掉小命,不过最后容不得他发愁了,因为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知道他要造反,正去向官府举报他,于是朱重八决心去了。

这一年是1352年,朱重八25岁,他改名为元璋,既诛灭元朝的利器,意喻他朱元璋就是推翻元朝统治的那个人。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且其不贪恋财物,得到的赏赐往往也给了底下将士,因此他不仅受底层将士的拥护,也得到了统帅郭子兴的重用。为了拉拢他,郭子兴甚至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关于马皇后的贤良淑德都是有据可查的,朱元璋经常把他比做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据明史记载,郭子兴曾猜忌囚禁朱元璋,不准任何人为其送饭,最后是马氏背着人将刚出炉的烧饼藏在怀中给朱元璋送了去,结果胸口都烫红了。

又至群雄争霸时期,朱元璋与陈友谅作战时受伤被追击,还是马氏背着朱元璋才逃出生天,太子朱标为此还绘了画像。后来朱标与乃父政见不合,朱元璋因此追打他,于是朱标故意将画像遗落在地,朱元璋见画当场痛哭,也就不再追打儿子了。

总的来说,朱元璋与马皇后是极为恩爱的,马皇后在朱元璋微末之时便嫁给了他,两人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直至朱元璋称帝后,马皇后依然发挥好了一个贤内助的角色,堪称后宫典范,因此朱元璋也将她比做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朱元璋以谋逆大罪诛胡惟庸九族。当时的大儒宋濂也因长孙宋慎与胡惟庸来往密切而遭牵连被定死罪。

要知宋濂是当世大儒,还做过太子朱标的老师,且他早于洪武十年便已告老还乡,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定了他死罪。后来马皇后知晓此事后,便劝阻朱元璋道:普通人家尚且能将尊师之礼丰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家。由此,朱元璋才免了宋濂死罪。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享年五十一岁,朱元璋悲痛不已,从此也不再立皇后。

后人对她评价极高: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马皇后用她的贤良淑德,用她的勤俭持家,用她最真的良善征服了所有人,即使是像朱元璋这样的冷血帝王也为她而流泪。

朱元璋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马皇后。

因此朱棣靖难成功后,便向世人宣告自己的生母是马皇后。

所以我认为,如果朱棣造反的时候马皇后还在世,凭借她的影响力,朱棣是不敢造反的,即使造反也不会成功。而且马皇后若在世,她也不会允许朱允炆削藩,也会呵斥黄子澄、方孝孺之流离间皇家亲亲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马公   长孙   皇后   小王   大明   明朝   燕王   皇位   将士   朝廷   太子   野心   权力   中央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