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怎么治疗?

中医认为,胆囊炎的出现,就是因为肝郁气滞。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词,叫做肝胆相照,足以说明肝胆二者的关系。中医里,肝胆互为表里。肝郁气滞,会直接影响胆气的运行。胆气瘀滞日久,也会滋生热邪,热邪灼烧着胆囊,慢慢就形成了胆囊炎。

我之前也遇到过一位10年的胆囊炎患者,就诊前一个月,患者的症状突然加重,胁肋胀痛,疼痛牵连到肩背部位,同时胸闷嗳气,还欲呕、食欲不振。

胁肋部位胀痛,是因为我们人体的肝胆经正好走胁肋。肝胆之气不畅,所以会胸闷。肝属木,脾属土。肝胆有了问题,木乘脾土,所以会脾胃失调,导致纳呆、嗳气、恶心。

了解到这些以后,我给开了一张方子:柴胡、香附、川芎、郁金、川楝子、全瓜蒌、金钱草、绿萼梅。

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利胆

川楝子——理气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

全瓜蒌、金钱草——利尿通便,清痰热

绿萼梅——平肝和胃,理气消胀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5剂以后,症状大有好转。方子用量进行调整,再投8剂,病情基本消失,不适感几乎全没了。




胆囊炎是常见的肝胆疾病。胆囊炎急性起病时,常使患者痛不堪言;慢性起病时,初期常可忍受,但若反复发作,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么,诊断胆囊炎后,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胆囊炎是如何发生的

胆囊炎是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汁淤积在胆囊中,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绝大多数胆囊炎的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大约5%的患者为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通常易发生于喜暴饮暴食、喜食油腻食物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胆汁分泌较多,当夜间翻身时,很容易发生结石易位,堵住胆汁的出口,发生剧烈疼痛,疼痛常常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难以忍受。发生胆囊炎以后,腹部B超可明确病情。

胆囊炎如何治疗

发现胆囊炎以后,无论是急性胆囊炎,还是慢性胆囊炎,都应及时治疗。对于急性起病的患者,若胆结石较大,通常建议手术治疗,现在微创手术:腹腔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腔镜下摘除胆囊手术时间短,遗留的疤痕较小,术后愈合快,能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若结石较小,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只有抗生素抗感染、解禁、止痛,同时禁饮禁食,避免病情加重。病愈后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物,吃一些消炎利胆、溶解胆结石的药物,可降低复发风险。

但如果胆囊炎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胆囊炎时,不再建议保守治疗,应手术摘除胆囊。因为反复炎症刺激,胆囊很容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胆囊也会慢慢纤维化,失去功能,保留的意义不大,保留下来反而会成为腹部负担,增加后期的手术难度,且炎症发生时往往会影响周围脏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综上,发现胆囊炎以后,急性胆囊炎建议手术治疗,不愿意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保守治疗,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的食物,给予溶石、消炎利胆等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时,建议手术治疗。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慢性胆囊炎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为腹痛以及嗳气、饱胀、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

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结石导致反复的胆囊管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性反应。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梗阻,则可能导致肠道细菌逆行感染。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胆汁淤积。

对于慢性胆囊炎应根据是否有症状以及是否有并发症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无症状者的治疗原则是饮食调整,如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有症状时可进行利胆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1、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分泌、调节免疫、细胞保护等作用机制 。对于胆石症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有助于降低胆源性疼痛的发生风险,避免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

2、腺苷蛋氨酸:促进胆汁排泌,防治胆汁淤积,可用于胆汁淤积引起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3、复方阿嗪米特:复方阿嗪米特的成份为阿嗪米特、胰酶、二甲硅油,阿嗪米特可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胰酶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而二甲硅油可促进胃内气体排出,改善腹胀等不适症状 。因此,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在利胆的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4、茴三硫:具有促胆汁分泌和轻度的促胆道动力作用 ,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及消化不适。

5、其他:如胆舒胶囊、消炎利胆片、十味蒂达胶囊、托尼萘酸片、叶下珠胶囊、复方三叶茶香菜片等。

6、抗感染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率高,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低,疗效较好,必要时行胆汁培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

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一旦出现症状,或症状反复发作者,特别是对胆绞痛患者,需要积极处理,必要时行外科手术。




胆囊炎根据临床表现可以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根本办法,对于一些不适于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可以考虑先行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


慢性胆囊炎多数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症状有上腹部或右上腹位置的隐隐作痛、饭后腹胀感、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如果是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先行调整饮食习惯,例如规律饮食、低脂肪、低热量饮食等。


对于有症状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利胆治疗。当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①熊去氧胆酸,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保护细胞、调节免疫等功能,对于胆固醇性胆结石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可以降低胆源性疼痛的发生,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②腺苷蛋氨酸,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防止胆汁淤积,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胆汁淤积导致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也可以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③茴三硫,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一定的促胆道动力作用,可以用于胆囊炎、胆石症和消化不适等。其他的一些治疗药物还有如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叶下珠胶囊、托尼萘酸片等。


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除了调整饮食和配合医生的治疗外,还需留意当症状加重或者反复发作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行手术根治性治疗。


指导专家:刘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专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微创外科治疗,腹腔镜肝脏肿瘤,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一、【临床表现】

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墨菲氏征阳性。

二、【治疗方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

三、【手术前指导】

1、入院后需空腹采血化验项目:肝功能、肾功能和其他血样本。

2、需检查:胸片、心电图、肝胆及盆腔B超等项目。

3、按护士嘱咐留取大小便标本,投放在规定位置。

4、手术前请取下各种饰物,手表以及假牙,并妥善保管,以利手术顺利进行和保证安全。

5、请家属与主治医生、麻醉师讨论签字。

6、皮肤准备,做好皮试。

7、手术前日晚餐吃易消化食物,不可过饱。手术前需禁食12小时,禁饮水4小时,手术前晚8时左右要进行清洁灌肠以利手术。

8、手术前晚请按时入睡,保证充足睡眠,如有入睡困难可告诉医护人员,请求帮助。

9、手术当日晨:

⑴进行静脉穿剌置管。

⑵请更换病员服贴身穿,右手戴识别带,帽子、脚套,由护士护送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前请排空膀胱。

四、【手术后指导】

1、手术后根据医嘱,护士会给您吸氧和使用有关仪器,不必紧张,但请陪客不要在病房内吸烟和使用手机。

2、手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平卧,麻醉清醒后可半卧位,术后尽早进行四肢活动锻炼,即腓肠肌挤压锻炼和踝泵运动,具体方法:踝关节的屈曲活动,动作缓慢,每次在背曲极限位置停留5~10秒,15~20次/组,每日2~3组。腓肠肌挤压:即他人的手伸入您的小腿下,有节律地由下向上挤压,频率为40次/分左右。肢体有知觉后,鼓励自行做这些活动,每晚温开水泡脚10~15分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避免下肢静脉栓塞形成。

3、 在臀部垫上水袋,每2小时更换水袋和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发生。

4、 术后有尿意时及时排尿(起床排尿时必须有人搀扶,以免跌倒),有引流管的,不要牵拉、折叠、受压,如有异常,随时告诉护士。

5、 手术当日,继续禁食、禁饮。

6、 手术后次日根据医嘱护士会嘱咐您可进食流质饮食(萝卜汤、馄饨汤、面条汤、米汤水等)喝开水、果汁等,宜清淡。肛门排气后,才可进食半流质饮食(馄饨、面条、面片、粥、饺子、馒头、菜泡饭等),忌油腻、辛辣,富营养,宜消化。

7、 术后次日,根据病情可适当起床在床边作短时活动,以利恢复。

8、 为保证病房整洁及医护人员操作方便,请将衣物入柜,脸盆放至床底架子上,大小便器可悬挂在两侧床边的钩子上,以保证使用时干净。日间请务必将陪客椅收起,夜间可拉开休息使用。有疑问可询问我,看到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祝您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胆囊炎   胆酸   胆道   胆结石   胆汁   胆囊   肝胆   复方   结石   胶囊   症状   药物   患者   手术   发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