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时期,赵高为何在强大的秦朝能一手遮天呢?

《史记 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无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典故发生在秦朝,赵高在当了丞相之后准备作乱,担心群臣不听他的,于是他就做了一个试验,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胡亥,并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了吧?把鹿说成马。赵高问左右大臣这是鹿还是马,大臣们有的沉默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来迎合赵高,还有的说这是鹿,赵高通过这次试验知道了哪些不听他的,于是就假借法律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赵高这么一操作,大臣们就很惧怕赵高。

这便是指鹿为马的由来,赵高是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首位权臣,能够做到指鹿为马、一手遮天的权臣,虽然中国历史上不少,但是像赵高这样凭借一己之力弄得秦朝灭亡的极少,那么问题来了,赵高为何能在秦朝指鹿为马、一手遮天呢?中国的历史一直以秦朝为一个分界线,秦朝之前的社会被称为先秦,实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贵族政治,等级森严,爵位与官职都是世袭的,身份决定了命运,最高统治者用分封的方式建立一个自上而下金字塔型的权力机构。

分封制之下,下级贵族只对他的上一级负责,即使是天子,也管不到大夫手下的家臣,天子只能催促大夫去管理,这与现在的工厂管理有些类似,一级管一级,基本上不会越级管理,这种制度之下,很难形成一个集权的机构,而是无数个诸侯国持续斗争的局面。所以在先秦时期,天子的命令很难超出其控制范围,天子有实力,有能力,才能号令天下诸侯国,一旦天子失去了实力或者没有能力,诸侯国根本就不会听他的,比如东周时期,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了,就形成了强大诸侯国争霸的局面。

先秦时期也有权臣,在某个诸侯国的权力甚至大于国君,但是先秦时期的权臣往往不能持久,很难一手遮天,而很容易被其他权臣扳倒,比如春秋时期的晋国,自晋文公设置三军六卿之后,晋国朝政逐渐被六家大夫所掌控。秦朝开国国君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大秦建立之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中国扩地千里,还命令蒙恬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中国立下了很多功劳,在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而制造这些罪魁祸首的就是秦朝的中车府令赵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的时候突然病倒,他让徐福所寻找的长生不老药最终都没有能够得到,在大限将至的时候储君之位成为了秦始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虽然他的长子扶苏和自己的政见不和,但他是帝国最好的继承人,加上大将军蒙恬和文官蒙毅的辅佐,太子肯定能够将秦国治理的很好,但这份诏书写好之后,却没有送到蒙恬的手中,因为被赵高给拦截了。

赵高拿着秦始皇的遗诏是想获得更大的权力,秦始皇驾崩在沙丘之后,赵高就和李斯密谋,李斯一开始拒绝了,表示自己受到秦始皇的恩惠,怎么能够做出如此背信弃义的事情呢?赵高见正面劝说无效,就对他说:按照丞相的意见,那么你的才能,谋略,功绩和信誉比得上大将军蒙恬吗?李斯沉默很久才说自己不如他,赵高就对他说,如果立长子扶苏,那么你肯定当不了丞相,不如立公子胡亥为继承人,那么你还会有荣华富贵。

最后李斯向赵高妥协,答应扶持胡亥,却没想到自己最后也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赵高掌握秦朝的大权之后,指鹿为马陷害忠良,将秦国搅得天翻地覆,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六国贵族又卷土重来。为了让秦朝更加动乱,赵高让自己的女婿阎乐杀死了胡亥,又扶持子婴做皇帝,最后子婴设计杀死了赵高,这个祸乱秦朝的大奸臣终于死了。

经过后世的演绎,赵高已经成为一个宦官,但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赵高和秦始皇一样都出生于赢氏宗亲,他希望自己能够取代秦始皇,建立千秋万代的功业,他身上也留着秦国贵族的血脉,他的母亲因为触犯律法被秦朝害死了,后来他就发愤图强,想要掌握秦朝的实际权力,所以他和秦始皇其实是有血缘关系的,否则也不可能进入秦朝的权力中枢,可惜后人一直以为赵高是一个宦官,而他这个身份也被后世误解了2000年。到了晋国晚期,朝政被韩、赵、魏、范、中行、智氏六家所控制,六家又相互争权发生战争,打到后面只有韩、赵、魏、智氏四家,最后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消灭了智氏,瓜分了晋国,这就是三家分晋。

到了秦始皇时期,凭借强大的国力与武力,统一了天下,秦始皇实行了独特的,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的目的表面上是为了阻止天下再次陷入混乱,实际上是为了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正因为秦始皇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把全天下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皇帝一人,等于是皇帝拥有了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不受限制,不受制约,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当皇帝英明能够掌控所有权力时,整个国家就政治清明,当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时,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就会旁落,此时就会出现权臣来利用皇帝无上的权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赵高就是这种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赵高手中的权力其实就是皇帝失落的部分权力,赵高作为权臣,仍然不能掌控百分之百的皇帝权力,即使如此,赵高也能够做到指鹿为马、一手遮天了,那么秦始皇是如何制造出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呢?秦始皇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的:

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这基本上是现代国家制度的基础了,丞相是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官场。

丞相权力虽大,但是没有决策权,只有议事权,所有最终的决策全部由皇帝来决定,皇帝只需要掌控三公九卿这十二个人,就能掌控整个天下,秦始皇时期,还设置了左右丞相,李斯是左丞相,冯去疾是右丞相,左右丞相也是相互制约,只要大臣之间有制约,皇帝就很容易掌控大臣。皇帝凭借胡萝卜与大棒来掌控群臣,群臣的生死只在于皇帝的一句话,皇帝是整个封建社会唯一驾凌于法律之外的人,不受国家法律的约束,再加上手握兵权、决策权、用人权,就能号令天下。

秦始皇在世时,秦朝人才济济、政治清明,当时的赵高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中车府令,算是皇帝车队的队长与印章玉玺的保管人员,毫无权力可言,只是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官员,秦始皇去世之后,赵高联合李斯、胡亥发动政变杀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赵高利用政治暗箱操作引诱李斯与胡亥参与政变,因为赵高掌管着秦始皇的印玺以及所有诏书的下发,他不能做别的,但是可以按住秦始皇的诏书不下发,然后引诱李斯参与伪造诏书,实现政变,这是第一步。

赵高的第二步就是打击可能会对自己将来专利的敌人,首先是鼓动胡亥杀死所有的兄弟姐妹,连女的也不放过,这些人是皇族,是第一个被清洗的对象,皇族被解决了之后,赵高就开始对付朝中的大臣,大将蒙恬、内史蒙毅、将军冯劫、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等著名大臣先后被赵高除掉。赵高的出身非常地位,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后来被秦始皇重用,成为秦始皇身边长期管事的人。可是秦始皇那么厉害的人物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前脚刚死,赵高马上就改立太子,背叛秦始皇,随后秦二世登基,赵高官至丞相,竟然为所欲为,杀死秦二世阴谋篡夺皇位,不停的制造了很多朝廷的混乱,以至于最后亡了秦国。

小人物赵高登顶权利的巅峰,做了那么多大事,结果下场如何呢?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了子婴诛杀赵高的故事。秦朝末年,赵高权力膨胀到了极点,他杀了秦二世,夺了秦朝的政权,以为自己能够坐上皇帝的龙椅。此时群臣对谋权篡位的赵高内心不服,迫于朝廷和整个秦朝的压力,赵高只能找到公子扶苏的儿子子婴来当皇帝。

赵高扶持子婴上位的目的,就是要将子婴作为傀儡,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傀儡往往是可有可无的,赵高很有可能为了利益,很快将子婴杀死。子婴早就知道了赵高的为人,对他痛恨到了极点。一方面为了自保,一方面为了报仇,因此子婴便谋出了一个刺杀赵高的计划。

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丞相赵高杀了二世,怕臣子们杀他,就假装依道义来拥立我登基。我听说赵高竟然与楚国相约要灭秦朝皇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要我斋戒,以便入太庙,就是希望借此在太庙中杀我。为了不让他的阴谋得逞,我想届时装病不去,那么赵高一定会自己来找我。你们事先设下埋伏。等他一来就杀了他。"

到了要入太庙的时候,赵高派人去请子婴等人,子婴佯装生病,无法前去。赵高果然自己前来,说道:"宗庙之事。非常重要,大王为何不去呢?"子婴趁此时命令手下的伏兵在齐宫中杀了赵高,并灭了赵高三族。赵高这个乱臣贼子就这样结束了罪恶的一生。罪恶多端多行不义,结果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

赵高的出身经历,为什么说赵高是小人物呢?

赵高的死是咎由自取,那么赵高的出身以及经历是什么样的呢?赵高是嬴姓,赵氏。在先秦时期,姓和氏往往是分开的,而且只有贵族才有氏。所以据后世史学家推测,赵高的母亲,应该是赵国王族的后裔,流落到秦国,逐渐成了普通秦国百姓。再后来,赵高的母亲犯了罪,被收为奴婢。在此期间生下了赵高,以及其他多个子女。但是对于赵高的父亲,史书上没有任何提及。后世史学家推测,赵高的父亲,极有可能是秦国的一个普通小吏。

这样的身世,可见赵高起点是比较低的。但是赵高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成年之后,不但学识渊博,还通晓秦国的法律。甚至在书法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甚至堪称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赵高被秦始皇派到了胡亥的身边,教胡亥法律和判案。可想而知,能够被秦始皇看中,并且作为自己儿子老师的人。这样的赵高,显然是相当优秀的。

在正史上,唯一对赵高的仕途记载,就是秦始皇曾任命赵高,担任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这个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是必须由宦官来担任的。但也有一些朝代,管理这方面工作的人,是朝中的大臣。赵高就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接近了权利的中枢,成为了秦始皇的心腹。

赵高是怎么得到秦始皇重用的?

据现代史学家考证,赵高应该是出生于秦昭襄王末年。也就是说,赵高和秦始皇其实是同龄人,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不超过三岁。赵高能够获得宠爱,是因为和秦始皇的经历特别类似,都是人质出身,都是同病相怜,所以,秦始皇一直很信任他。

赵高本来是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官吏之位,靠着自己的才华,逐渐成了中车府令。但后来,因为赵高犯了法,负责审案的蒙毅,最后判了他死刑。但是,秦始皇比较惜才,赦免了赵高,将赵高的死刑改为阉刑。所以自此之后,赵高才成为了宦官,并且继续担任中车府令的职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高有子嗣,但遭受阉刑之后,赵高性格大变,想要报复秦朝,这就是赵高为什么非要秦国灭亡的原因。

不过,对于赵高是不是太监,史学界还有其他的争论。

赵高是怎么背叛秦始皇的

赵高背叛秦始皇,要从秦始皇之死开始说起。秦始皇突然驾崩,赵高说服了丞相李斯,两人合谋拥立胡亥。此后,两人封锁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且假传诏书,送去北方逼皇长子扶苏自尽。史称“沙丘政变”。

而胡亥登基之后,开始穷奢极欲,胡作非为,赵高则是借着胡亥对自己的信任,掌握了生杀大权,杀掉了许多秦国宗室,以及大量反对他的官员。就连丞相李斯,后来都被赵高陷害,最后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含恨而死。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几乎成了太上皇,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他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板起脸地问左右大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围观的人,有的慑于赵高的淫威,缄默不语;有的惯于奉承,忙说是马;有的弄不清赵高的意图,说了真话。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故至于此。”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

秦二世一走,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纷纷正法。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故事。秦朝在赵高掌权后,实行残暴的统治下,最终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为此拉开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百姓纷纷响应起义,秦朝在农民起义中危在旦夕。赵高对胡亥的隐瞒危机,最终在章邯作战失利,投降于项羽后,秦朝的危机越发严重,胡亥对赵高产生了不满,本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于是先动手杀了胡亥。

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佞臣赵高跌宕的一生,是一个改变秦朝命运的宦官传奇。被秦始皇重用,却又背叛秦始皇;扶持秦二世上台,却又杀了秦二世;再扶持子婴当傀儡皇帝,却被子婴所杀。

起初赵高权力并不大,但他能够利用皇帝胡亥,他假借胡亥之手除去了这些政敌,然后自己当了皇帝,继续忽悠胡亥,直到瞒不住了,赵高索性连秦二世也杀了,作为权臣敢弑君,已经是罪大恶极了,皇帝也被杀了,而皇帝手中的权力并没有消灭,直接被赵高收入囊中,所以他才能一手遮天。郡县制不是秦始皇发明的,但是秦始皇发扬光大的,秦朝之前的制度是分封制,分出去的土地如同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而且还不是自己的,郡县制表示天下所有的土地归于皇帝一人,然后皇帝派出官员来管理地方,地方上所有一把手的人事任命由皇帝决策,这就是高度集中的人事权。

表面上是个人事任命权,实际上是皇帝集权,全天下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命,那多少人得来巴结皇帝,这还是其次的,皇帝还可以任命自己信得过的人管理地方,不会造成某个官员在地方上待久了,形成割据。

秦始皇将天下分为36郡,所有郡的长官由皇帝掌控的中央来任命,这就是朝廷直接控制地方的有效管理方法,这种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皇帝一旦昏庸,总有权臣来接手,秦二世只知道享乐,赵高就把这个人事权抓在手中,就能一手遮天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仅仅是个开始,自西周以来,各个诸侯国的长度、重量、衡器统统不相同,文字、语言、车轨、钱币、服装都不一样,一种命令很难从中央下到地方,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把所有能够统一的东西全部统一了。

统一的好处是非常大的,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让政令通畅,让权力到达,让普天之下都遵从一个皇帝,一个朝廷,有利于高度的中央集权。

秦始皇达到了集权的目的,这取决于他对权力无限的热爱,但是秦始皇忽视了一个问题,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他那样英明神武,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对权力狂热,比如说胡亥,他对权力就没有欲望,才会让赵高这样的人专权,从某种意义上说,赵高的专权正是秦始皇造成的,赵高手中的权力就是皇权,当然能够一手遮天、指鹿为马了。




赵高在秦始皇时期就比较得宠,皇帝近人得宠必定有权臣攀附,所以经过长期的经营赵高在朝中也是有一定势力的。还有就是在赵高的官职当中有一个兼行符玺令事,这个是个什么官职呢?通俗的讲赵高是管理秦始皇玉玺的宦官,这个官衔儿对于日后赵高伪造秦始皇诏书提供了先决条件。

秦始皇在皇位继承人选择的是比较优秀的扶苏,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赵高却谋划改变了他的诏书。当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就联合立场不坚定的李斯,将秦始皇诏书中的扶苏改为了平庸软弱的胡亥。

在胡亥成为秦二世之后,赵高就开始着手清理扶苏等可能对局势不利的人,后期李斯也被赵高拿下,从而使当时的赵高权力达到了鼎峰,用一手遮天来形容也不为过。从后期“指鹿为马”这件事,也可以体现出朝中所有大臣对赵高的畏惧,秦二世在赵高的这种权威下也是不敢作声。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赵高能在秦朝一手遮天,始皇帝嬴政要负大半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始皇帝不立后,没有后族势力

权力都需要互相制衡,才能形成相对的平衡。始皇帝没有立后,就没有形成后宫以及外戚所形成的一股政治势力。

胡亥自幼失孤,与赵高亲厚,在情感和政治上完全依赖和倚重赵高。如果后宫有后族势力,势必会有外戚势力,就会打破赵高独得皇帝信任的局面,对赵高的权力也有形成钳制。

秦朝宣太后在秦昭王年幼时,能把持朝政,倚靠的是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第二,儿子不显贵,没有宗族势力

天下人都骂秦始皇暴虐残酷,纵欲奢华,可他却又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为了彻底贯彻郡县制,废除他认为的天下战乱根源的诸侯分封制,他没有留给二十多个儿子们一寸土地,一丝权力,只让他们“富而不贵”。

当赵高建议秦二世胡亥剪除兄弟们争夺继位权风险时,始皇帝的二十多儿子,居然没有半点反手之力,悉数被屠杀殆尽。

没有了后族,没有了亲族势力支撑的胡亥,虽然贵为皇帝,其实真的已经成为“孤家寡人”。

当赵高牵出一头鹿对秦二世胡亥说,那是马!

赵高何止是试探朝臣,就是赤裸裸地震慑胡亥!胡亥再傻再二,他不至于连马和鹿会分不出来。



第三,秦始皇与赵高,秦朝版东郭先生与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秦国   秦朝   晋国   秦王   目的   权臣   指鹿为马   诏书   宦官   群臣   丞相   大臣   皇帝   权力   强大   时期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