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为何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当场吐血晕倒?

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的大儿子张苞早死。”早死意味着他在18岁之前就死了。如果他这么早就死了,张苞对蜀国能有多大的贡献。更何况,根据史书上对张苞的记载,他除了早逝之外,没有任何官职,没有任何贡献,显然也没有进入蜀汉的官场,那么这又有什么重要性呢?

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中,张苞根本就没有什么重要性。除了张飞的儿子这个名字,张苞就没有其他过人之处。当然,在现实中,张苞虽然没有尊崇的地位和惊人的战绩,但在《三国演义》中,张苞的地位是蜀汉二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的佼佼者。

在小说中,张苞和关兴被统称为“小关张”。他用他父亲张飞祖传的蛇矛作为武器。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勇敢和凶猛。在年轻一代中,他几乎没有对手。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当时对他寄予了厚望,想把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他,可就是这样一位让诸葛亮寄予厚望的蜀汉新一代领袖,张苞却英年早逝。

建兴七年(229)夏四月,诸葛亮第二次出岐山,率兵攻打魏国。开始的时候,蜀军连打胜仗,先后攻下了银屏、武都两城。此后,诸葛亮率领王平、姜维、关兴、张苞打败了魏国将军郭淮、孙犁。郭和孙被打得很惨,他们不得不弃马爬山。张苞见此情形,为了把他们两人拿下,急忙追了过去,不慎坠入山间,当后方的军队赶到了,他们急忙下到谷底去救张苞,但这时张苞已经身负重伤,奄奄一息。


诸葛亮赶到后看到他还活着,就赶紧连夜派人回成都休养。然而,张苞此时的病情已经无法恢复,被送到成都后不久就去世了。诸葛亮得到张苞的死讯,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晕了过去。

(图片来自于网络)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这首诗说的就是张苞之死的故事,曾以不是说强悍的张苞本准备建功立业,可怜上天却不帮助英雄,诸葛孔明的眼泪向着西风洒落,却没有人来辅佐只能自己鞠躬尽瘁了。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又少了一员得力助手,这名助手就是张苞,张苞本想着为蜀汉建立功业,无奈意外生死,让诸葛亮对北伐大业产生感慨和深深的悲痛。

张苞是五虎上将之一张飞的长子,将门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张苞作为张飞的长子,继承了张飞优良品质,尤其是张飞的勇猛之风与强悍之力。

诸葛高北伐时期,五虎上将硕果仅存的只有赵云,而且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垂垂老矣,只跟随了诸葛亮一次北伐而已,不久就去世了,整个蜀汉老一辈的将领基本上都去世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已经先后去世。

而作为蜀汉第二代中鼎鼎有名同时出类拔萃的武将仅有二个,就是张苞和关兴,关兴是关羽的儿子,与张苞是结义兄弟,两人不仅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而感情好得丝毫不输父辈,并且在蜀汉多次的对外战争中,张苞与关兴都是作为搭档出战,同时关兴与攻苞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将二代。

相比于张飞、关羽的儿子,五虎上将中马超、黄忠的儿子都没有什么记载,也不出名,赵云的儿子赵统与赵广,虽然有过参军打仗的经验,但是并没有什么才能,与关兴、张苞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张苞不仅勇猛强悍,而且张苞的身份也极为特殊,张苞是母亲是夏侯渊的侄女,与夏侯家有一些亲戚关系,将来可作为一个特殊身份存在。张苞的姐姐是蜀汉皇帝刘禅的皇后,也就是说张苞还是皇帝刘禅的小舅子。

有能力又有地位和身份,张苞又作为蜀汉最杰出的将二代,原本有望接过诸葛亮北伐大业的,继承父辈兴复汉室的理想,对于蜀汉来说,张苞是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既是皇室的外戚,又是前朝重臣之后,同时也是蜀汉武将耀眼的新星,原本可以帮助蜀汉走得更远,但却因为意外而丧命。

张苞的前途原本不可限量,可是却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不幸跌落山涧受了重伤而死,没能战死沙场,也是张苞一生的遗憾。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派兵攻占了魏国的武都与阴平二郡,当时魏国前线与诸葛亮对战的是司马懿,司马懿派出郭淮、孙礼率领五千士兵从小路救援武都与阴平二郡。

郭淮与孙礼原本认为司马懿的计谋万无一失,率军从小路前往救援武都、阴平二郡,在半路上时,探子回报说武都郡已被姜维攻破,阴平郡已被王平攻破了,二将正准备撤退时,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所包围。

当时诸葛亮坐在一辆四轮车上,左边是关兴,右边是张苞,二次护卫在近旁,由此也可见诸葛亮将张苞与关兴当成自已最看中的将领,郭淮与孙礼被蜀军包围,王平、姜维率领军队后方杀来,而张苞与关兴率军从正面杀向郭淮与孙礼。

这原本就是一场伏击战,而且蜀军又占尽兵力优势,打败郭淮与孙礼的五千魏军完全不是啥大事,事实也正是如此,魏军经前后冲击,很快就败逃了,郭淮与孙礼吓得抛弃战马,步行爬山逃走。

而此时的张苞见状,骑马立即追了上去,结果不小心连人带马掉入山涧之中,后面追击的蜀军看到立刻营救张苞,等张苞被救上来时,张世贸的头被山石撞破了,身受重伤,因此被诸葛亮安排送回成都养伤。

张苞之所以急着追击魏军,是因为立功心切,关兴在夷陵之战中已经杀了潘璋这个杀父仇人立下了战功,并报了父仇,可是张苞还没有报父仇,也没有立下战功,因此很想立功,原本是一场蜀汉毫无悬念的伏击战,却因为张苞的急切而作罢。

张苞身受重伤也让诸葛亮心急如焚,为了让张苞得到安心救治,将张苞送回成都养伤,诸葛亮继续在前线作战,并且因为夺取武都、阴平二郡,而复职丞相。

待到诸葛亮再次出战时,诸葛亮安排姜维、廖化各领一个锦囊及三千精兵出击,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与魏军交战时,且战且退,最后又安排关兴率领五千精兵埋伏于山谷。

此战,诸葛亮神机妙算,合理部署,大败数十万魏军,缴获马匹器械无数,引军回营,就在这时,成都传来消息,说是张苞因为伤重去世,诸葛亮听说后大吃一惊,接着就是放声大哭,居然口吐鲜血而晕倒在地,从此,诸葛亮就得了病,一直卧倒在床养病,暂时也没有精力北伐了。

诸葛亮为何对张苞之死如此伤心,以至于会口吐鲜血而晕倒在地?

因为蜀汉最年轻,最有希望,最有能力,最勇猛的将二代中的杰出代表张苞去世了,这就相当于诸葛亮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时,身边最重要的得力助手去世了,诸葛亮在数次北伐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想要扩大战果时,却因为自己一方重要的将领去世而放弃,这是对于诸葛亮理想的破灭。

开始,关羽去世时,诸葛亮不觉得有什么,张飞去世时,诸葛亮觉得有些可惜,后来黄忠战死了,诸葛亮有些惋惜,再后来马超也病死了,赵云也老了,无力再战了,于是诸葛亮没错得五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一代应该出来了。

可是左看右看,蜀汉新的一代中就这么两个好苗子:关兴和张苞,现在张苞又去了,只剩下关兴这么一个独苗了,是不足以用来开拓北伐成功的基业,除了关兴、张苞,蜀汉虽然还有不少将领,但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也没有,王平、魏延、吴懿、吴班也老了。

比诸葛亮年龄大的去世了,现在比诸葛亮年轻的张苞也去世了,是否暗示诸葛亮北伐大业的无以为继,这让诸葛亮感到莫大的悲伤,一种绝望的悲痛,才让诸葛高大病一场,也最终预示了不久之后的将星陨落五丈原。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也不年轻了,头发胡子花白,能够继承自已大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兴复汉室的理想也渐行渐远了。




在蜀汉的诸文武中,诸葛亮一生只为4人的死伤心痛哭过,一者凤雏庞统,二者常胜将军赵云,三者言过其实的马谡,四者与关羽次子关兴合称“小关张”的张飞长子张苞。

但是,诸葛亮唯独对张苞的死最为伤心,竟然哭到口吐鲜血、昏绝于地的程度,并最终导致诸葛亮“心神昏沉,不能理事”,只能从祁山撤军返回汉中。

可见,诸葛亮对张苞是何等的看重,难道说张苞对蜀汉的作用比庞统和赵云都重要吗?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庞统随刘备入川,不幸在“落凤坡”被刘璋麾下悍将张任的伏兵乱箭射死。当时,诸葛亮正在和众官夜宴,共度七夕佳节。突然,诸葛亮大惊失色,掷杯于地,掩面痛哭:“哀哉!痛哉!”见此,众人慌问其故,诸葛亮泪流满面道:“今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说着,又大哭:“今吾主丧一臂矣!

显然,诸葛亮哭庞统,并不是为庞统的死哭,而是为弱势的刘备失一臂助,影响复兴大业而哭。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重用马谡为主将,率兵前往街亭阻截曹魏张郃。但是,马谡不听副将王平再三相劝于当道下寨,非要在侧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团团围困,断其水源,进而造成大败,丢失街亭。

因此,便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出。但是,当蒋琬劝说诸葛亮,如今马谡因获罪,已正军法,为什么还要哭。诸葛亮则说,不是哭马谡的死,而是想起了刘备的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恨自己没有谨慎对待,这才造成街亭之失和马谡之死,进而使极为有利的北伐大势就此丧失。

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正要从汉中出兵,“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对此,诸葛亮推算一番,认为“此风主损一大将!”很快,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诸葛亮方知“子龙休矣!”因此,诸葛亮跺脚痛哭:“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虽然,诸葛亮将赵云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痛哭的程度也没有对张苞那样强烈呀,竟然能哭到吐血昏绝。不过,诸葛亮北伐决心已定,随起大军再出祁山,北伐曹魏。

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攻取武都、阴平之地,并于山中分立三寨,引诱魏军来攻。果然,郭淮、孙礼依照司马懿的将令,引兵前来。忽然,蜀将王平、姜维从背后杀来,而关兴、张苞又从前方杀出,郭淮、孙礼瞬间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蜀军两相夹攻之下,魏兵大败,郭淮、孙礼为了逃命,丢下战马,徒步向侧面山上爬去。张苞看得真切,立即打马追赶,人和马却不幸跌入了山涧,并且碰破头部,伤势较重,被诸葛亮派人送回成都养病。

期间,诸葛亮屡战屡胜,正打算再接再厉扩大战果时,成都来人说张苞身死。诸葛亮闻言,顿时放声痛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虽然,诸葛亮很快被众人救醒,但却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最终只能于夜间悄悄撤军,退回汉中。

对此,许多人深感疑惑,张苞真有那么重要吗?

随着五虎将的相继离世,蜀汉的武将人才队伍眼看着将面临断层的局面,张苞和关兴又正好起到了新老将领过度的承接作用,而由于张苞的早夭,使蜀汉顿时陷入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匮乏之地,使原本就艰难重重的北伐大业,变得更加的遥遥无期。想到此,岂不是在一心想要实现先主遗志的诸葛亮的一腔热血上泼了一大盆冰水,又怎能不忧愤成疾、深受内伤呢。最为关键的是,张苞确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才。

那么,张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张苞,字兴国,骁勇善战,深得父亲张飞丈八蛇武艺真传,是蜀汉后期的主要将领之一。当父亲被其部下范疆(强)和张达杀害后,主动提出随刘备出征东吴,为父报仇。

刘备正要将先锋印交给张苞之时,关兴正好赶到,二人便为争先锋印而相约打斗比试,结果二人的箭术、武艺难分胜负,并在刘备的劝导下,于帐内折箭为誓,结为兄弟,永相救护。因此,才有“小关张”之称。

在夷陵之战中,张苞一合刺东吴将领夏恂于马下、三十合战败将领谢旌。同时,关兴也一合斩杀东吴大将周泰之弟周平。接着,二人又冲向东吴战阵,惊得大将韩当、周泰急忙退入阵中。因此,刘备惊喜叹道:“虎父无犬子也!”

不久,东吴见敌蜀军不住,为表求合诚意,随将杀死张飞的帐下将范疆、张达送来。接着,张苞亲手持利刃将杀父凶手万剐凌迟,祭父之灵。

这些情节,只不过是演义中的内容,但《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长子苞,早夭。而早夭,是指未成年而死。因此,事实上张苞根本没有机会跟随诸葛亮北伐,当然也不会出现诸葛亮因张苞的死而哭到吐血晕倒了。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后期的蜀汉来说,张苞非常重要,蜀汉之殇


分析之前,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张苞的生平

张苞,张飞之子,与关兴合称“小关张”是蜀汉新生代将领的领军人物,诸葛亮的重点培养对象,武艺高强。少年领兵,生平第一战便是后世称为"三国三大战役"的夷陵之战。


此战,蜀国惨败,诸葛亮悉心培养的青年将领死伤殆尽,刘备都因此病倒,次年去世,各地叛乱不止,诸葛亮用五年时间才逐步平叛,恢复蜀地稳定。


就是这样一场大败中,张苞的表现却十分亮眼:

  • 界口之战,刺死东吴号称“万夫不当”的勇将谢旌;

  • 宜都之战,一回合生擒朱然部将崔禹;

  • 猇亭之战,一矛刺倒夏恂;与关兴一起喝退韩当、周泰;

少年得志,一战扬名。


五年后,诸葛亮组织北伐,张苞同样表现出色:

  • 对阵曹魏五子良将张郃不落下风;

  • 凤鸣山赵云被围,张苞斩杀魏国大将薛则助赵云突围;

  • 与王平、姜维、关兴等围攻魏将郭淮、孙礼,大破魏军;


大破魏军后,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郭淮是曹魏的大将,杀掉他意义重大,张苞催马追赶,却意外连人带马跌下山涧,摔伤了头。急忙送回成都养病。不多日,张苞身死。


没有明确记载,但推测死于破伤风。


为什么说张苞重要


作为将领: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世人以此调侃蜀汉后期将才凋零,其实蜀汉后期的问题是青黄不接,而不是无人可用。五虎上将中仅存的赵云因病去世,魏延、吴懿、廖化等都是老将,夷陵之战后可堪重用的年轻将领寥寥无几,而张苞正是其中最主要的几人之一。

虽说张苞的能力和张飞无法相提并论,但在三国后期,武将实力普遍下降,张苞可以算在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对阵曹魏、东吴众将表现都可圈可点。


作为创始人后辈:

作为张飞的后人,张苞对蜀国忠诚,对诸葛亮敬重,也理所当然的被寄予厚望,桃园三兄弟的后人,只有张苞关兴可担重任,五虎上将的二代子弟中也只有这二人表现较好。可以说这二人寄托着蜀汉集团老一辈人对新一辈人的期望。

另外,蜀国虽然人少,但是内部势力极其复杂,简单说来也有四股势力:

1。早期跟随刘备颠沛流离的老兄弟,如:关羽、张飞、孙乾、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

2.荆州派系:刘备在新野的时候,荆州本地加入的豪强,如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黄忠等

3.东州派系:刘备入川时前来投靠的东州军,包括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

4.益州本土豪族:刘备获得益州之后,参与朝政的益州本土豪族士人,如杜琼、谯周、周舒、周群、李恢、杨洪、王平等人


刘备死后,蜀国只剩下益州,前三个派系都是外来势力,与益州本地豪族存在不少利益矛盾,诸葛亮小心翼翼的平衡着四股势力。而张苞突然去世,第一派系里拿得出手的便只剩下关兴了,平衡再一次被打破。


作为国戚:

张苞的妹妹是刘禅的皇后,国戚中的国戚,有他在诸葛亮身边,刘禅便不会对诸葛亮有丝毫怀疑,张苞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第四次北伐,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在山地运送粮草如履平地,一路高歌猛进,射杀魏国名将张郃,可是魏国使出反间计,派人到成都散播谣言,刘禅听到,怕诸葛亮功高震主,叛蜀自立,于是召回诸葛亮,最有可能胜利的一场北伐失败了。


为何孔明吐血晕倒

书中记载: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版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确实,于公于私,张苞之死对诸葛亮的打击都太大了

于公,也就是对蜀国的影响,上面已经说过了,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 北伐在即,大将亡故,折掉左膀右臂,影响军中士气

  • 二代将领面临断代困境

  • 影响蜀国内部势力平衡

  • 影响诸葛亮与刘禅沟通、信任


况且,如此重要的英雄人物却以这样的意外方式英年早逝,孔明怎能不伤心?



从私人情感来说: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某种意义上也算得上是诸葛亮的侄子,是诸葛亮从小看着长大的,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感情和精力。张苞意外身亡,诸葛亮除了难过,可能也觉得愧对刘备和张飞吧。


想想二十年前,五虎上将威震华夏,主公和自己风华正茂,坐拥荆州益州,披甲数十万,隆中对即将实现;再看现在,益州疲敝,五虎上将具亡,北伐在即,却无将可用!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身体也不如以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承诺可能再也完成不了,急火攻心,吐血晕倒。


心疼丞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哦




赵云死的时候,诸葛亮都只是哭了一下,然而张苞死的时候,诸葛亮却吐血昏倒,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奇怪!这个张苞究竟有多厉害,为啥听闻他的死讯,诸葛亮的反应会如此之大?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会有此反应,主要是因为三大原因!

张苞

张苞乃是张飞的长子,在正史中,他去世得比较早,所以并没有立下多少战功,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他可是非常猛的!自从张飞被杀后,张苞就走到了前台,先是跟随刘备伐吴,大杀四方,还曾救过黄忠,后来在北伐过程中,张苞的表现也是非常勇猛,多次击败强敌,还曾在凤鸣山之战救过赵云的性命。可以说,就张苞的表现来看,他绝对算是蜀汉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虽然张苞的表现虽然非常出色,但他的个人战力和军事能力肯定是比不上他父亲张飞的,也比不上老前辈赵云,毕竟赵云有长坂坡之战的勇猛,汉水之战的睿智,怎么看张苞也是比不过赵云的。那么为啥赵云死的时候,诸葛亮只是哭了一下,而张苞死的时候,诸葛亮却直接吐血晕倒了呢?

原文:忽然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厥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诸将无不感激。旬日之后,孔明唤董厥、樊建等入帐分付曰:“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汉中养病,再作良图。汝等切勿走泄:司马懿若知,必来攻击。”

可以看到,诸葛亮听闻张苞的死亡信息后,当场的反应是多么的剧烈,而且他因为张苞的死,伤心过度,自此开始患病卧床了,还直接宣布撤军了,这后续的反应实在是令人太疑惑了,短暂的伤心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随后的患病在床和下令撤军就让人看不懂了,诸葛亮明明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为何仅仅会因为张苞的死,就直接放弃了这次的北伐呢?要知道在此之前,诸葛亮可是大胜魏军,正准备乘胜进攻,扩大战果的!

张苞这个人究竟有多么的重要,为啥就因为他的死讯,诸葛亮吐血晕倒,而且直接放弃了北伐的胜势,宣布撤军,这不是变相的贻误了战机吗?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反应如此之大,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蜀汉人才断档,张苞死后,诸葛亮拿不出更好的人使用

张苞这个人,继承了他老爹张飞的勇猛,打起仗来非常悍勇,从他救黄忠、救赵云,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便可以看出,张苞这个人乃是当之无愧的猛将!除了勇猛,张苞这个人还非常听话!作为领导,诸葛亮最喜欢的就是那种又听话又有能力的手下,比如张飞、张苞、赵云,诸葛亮而对于那种有能力却不怎么听话的手下,其实是不怎么喜欢的,这里面的典型就是关羽和魏延,这俩人脾气很大,和诸葛亮根本处不到一块,所以诸葛亮是比较讨厌他们的。

像张苞这种又有能力,又听话的人才,自然是诸葛亮的心头肉了,这种手下用起来才顺手嘛。再说了,当时的蜀汉,由于接连遭到了荆州、夷陵两场大败,损兵折将,许多猛将都战死了,老一辈的五虎上将更是早已离世,所以在蜀汉的军中,真正战斗力不错的猛将,并不多!当时蜀汉的最猛的名将,应该就是魏延了,但是魏延这个人,和诸葛亮的关系很差,用起来哪有张苞顺手,所以说诸葛亮在行军作战时,其实一直都是把张苞和关兴二人带在身边,但凡有什么重要人物,都是让他们两个带兵前去执行!说白了,张苞就好比是诸葛亮的亲信!

蜀汉人才断档严重,张苞这个人有能力,比较听话,他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处理事情,安排作战,都是非常顺畅的,然而张苞死了之后,诸葛亮再安排工作,就变得非常棘手了,因为他下面还有一个大刺头!

张苞的武功虽然算不上是蜀汉第一,毕竟魏延这个五虎之下第一人还活着,但是张苞年轻听话啊,他和关兴联合起来,战斗力完全可以超过魏延,所以诸葛亮非常喜欢用张苞来干活,这样就可以避免他和魏延的直接矛盾。但是张苞受伤回成都后,关兴一个人的战斗力不够,这个时候,诸葛亮就需要直接使用魏延了,但魏延这家伙,脾气非常差,他可不会顺着诸葛亮来。

当时张苞回去养病了,诸葛亮准备继续和魏军作战,他准备使用诈败之计,引诱魏军追击,然后派出一支兵马将魏军拦腰截断,这样陷入围困的魏军就会被彻底击败。这个诱敌计划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中间截断魏军的那支蜀兵,必须挡住后方魏军的进攻,不能让两支魏军接应上,而这就必须要一个猛将在中间指挥,毕竟面对张郃这种猛人,一般将领是挡不住的。如果张苞还活着,这个任务自然就交给他和关兴两人了,但张苞受伤走了,于是诸葛亮只能退而求其次,准备让魏延上阵

原文:孔明唤众将商议口:“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可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也。魏兵必分为两枝,司马懿必随后而来,防吾伏兵。若懿至,伏兵正在当中,须要大战。此两枝兵,若非大将,不可当也。”孔明言罢,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

诸葛亮的想法是让魏延来做这支伏兵的主帅,毕竟魏延战斗力强,应该能够挡住张郃,所以他用目光暗示魏延,让魏延主动请战。但是魏延这个人,脾气非常大,他根本就不理诸葛亮,这让诸葛亮非常尴尬,之后还是王平主动请战,才把这尴尬的气氛掩饰过去。而且在这场大战中,魏延根本就没有参战,这个行为简直是让诸葛亮伤透了脑筋!诸葛亮这人,非常高傲,当年关羽也曾和他公开唱反调,最终他用华容道之事将关羽压了下去,迫使关羽臣服于他,但这一次,面对魏延这个刺头,他却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蜀汉缺人啊,要是把魏延弄死了,谁能挡住张郃呢?

就在这场伏击战获胜不久之后,张苞的死讯就传了过来,这一下诸葛亮慌了,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用兵了,他失去了一个好用的手下,不得不去和魏延这个刺头打交道,关键是魏延这种人,还总是明里暗里使坏,这必定会使得蜀军内部徒增许多烦恼,所以说诸葛亮很伤心啊,伤心的是失去了这么好一个手下,伤心的是魏延这家伙不好处理,伤心的是蜀汉北伐大业将困难重重!


二、张苞身份特殊,是诸葛亮的重点栽培对象

说起诸葛亮的徒弟,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姜维,或者是马谡,但事实上,诸葛亮真正看重的继承人,并非是这两人,而是张苞!

张苞的个人能力有多强,我们不再赘述,单凭这一点,他是完全可以继承诸葛亮的衣钵的。更为重要的是,张苞的身份非常不简单!

首先,张苞是张飞的儿子,属于蜀汉创业集团的后人,这对诸葛亮来说,有天然的信任基础!别看诸葛亮把姜维捧得那么高,可事实上诸葛亮对于姜维,还是防了一手的,毕竟姜维是魏国降将,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姜维在蜀汉的发展。而张苞不同,他根正苗红啊,谁都有可能背叛蜀汉,放弃北伐,但是张苞不会啊,因为他是张飞的儿子!

其次,张苞是刘禅的小舅子!张苞有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刘禅,也就是说,刘禅和张苞,不仅仅有上辈人的交情,还有当辈人的亲情,他在刘禅心目中,是完全能够得到信任的!大军在外征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皇帝的信任,若是皇帝不信任你,即便你在战场表现得再好,最终也会失去战场的最终胜利。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是吃过大亏的,当年他几乎都把司马懿打趴下了,结果刘禅一道圣旨,诸葛亮必须得放弃大好形势,班师回朝,这就是典型的君臣不信任,影响了战局!

所以说,从张苞的身份来看,他其实是继承诸葛亮衣钵的最佳人选!若是他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怎么可能还有黄皓之祸,姜维怎么可能被逼得远避沓中?以张苞的身份地位,黄皓哪里敢说个不字?


三、张苞死得太突然,诸葛亮白发人送黑发人

诸葛亮和张飞是一辈人,张苞是他的子侄辈,而且张苞也算是诸葛亮从小看到大的,两人之间还是有比较深厚的感情。张飞死后,张苞长期跟在诸葛亮身边,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诸葛亮完全就是把张苞当儿子一般看待了,现在张苞这个年轻人突然死了,诸葛亮一时之间哪里受得了,这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吗?人生最悲剧之处,莫过于此。当年赵云去世,好歹也有点征兆,诸葛亮有点心理准备,且赵云年老,算是喜丧,但张苞之死,毫无征兆,这对诸葛亮来说,是一个突然的打击啊!

结语

综合来看,听闻张苞的死讯,诸葛亮之所以当场吐血晕倒,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蜀汉人才断档,张苞死后,诸葛亮再难拿不出更好的人使用;二、张苞身份特殊,是诸葛亮的重点栽培对象;三、张苞死得太突然,诸葛亮白发人送黑发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蜀汉   益州   魏国   东吴   汉中   阴平   蜀国   成都   勇猛   将领   大业   大将   上将   伤心   儿子   财经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