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那么多钱换算成现在的钱是多少?日本拿这些钱都干什么了?

马关条约中,日本要求中国赔款两亿两白银。将这一数额换算成现在的货币价值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考虑到时间的通货膨胀、汇率变化以及两国货币制度的变革。但据一些学者估计,在1895年,两百两白银约等于6700万美元。而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一数字可能接近今天的数十亿美元。

当时的日本饱受贫困和资源匮乏的困境。赔款对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提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日本用这笔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例如:改善铁路系统、建立电报网、改造邮政、银行系统等。

日本政府用这笔赔款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基础设施。例如:在钢铁、造船、煤炭等关键部门进行投资。

赔款提升了日本的军事力量。日军在此次甲午战争中表现出色,但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随着赔款到账,日本能够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和供应物资,从而提升其军事实力。

此外,日本还利用赔款进行教育体系现代化和国家行政改革。

总之,这笔赔款加速了日本近代化进程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成功地从一个亚洲边缘国家,成长为世界强国。然而,这一地位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日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埋下了祸根。




小时候以为清朝赔给日本的白银,是直接付白银,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是用足量的白银运送到英国伦敦兑换成等额的黄金,再折算成英镑,划入日本人的账户。

当时的世界是金本位,而黄金与英镑是挂钩的,英镑就等于是黄金。

按照《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支付白银两亿两。

实际上,清朝赔出去的钱并不止这么多,因为这笔钱实在是太多了,清朝一下子无法支付。

无奈之下,清朝只能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而且清朝很大一部分的赔款,也是从国外借的,跟现在的分期付款一样,这么做会产生很多的利息,清朝最后给日本的远不止两亿两白银。

在《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日本还要走了大片土地,其中包括辽东半岛。

由于日本的做法妨碍了其他列强的利益,因此导致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清朝虽然保住了辽东半岛,但也额外付出了三千万两白银,称作“赎辽费”。

原本两亿两的赔款,被分成了八期,分期偿还。

第一期五千万两,在条约签订后半年内交付,第二期五千万两在条约签订后一年内交付,剩下的在条约签订后六年之内交付。

除了第一期之外,剩下七期还款,每年都要交百分之五的利息,一千万两需要交五十万两的利息费用,所以清朝后来想尽办法,想着能够提前还款。

在履约的过程当中,日本人也是费尽心思尽可能让清朝付更多的钱。

比方说日本在甲午海战之后,在山东的威海卫驻扎了一支军队,每年的驻军费用五十万两,日本威胁清朝,一条没有付清赔款,军队就不会撤离,这些钱都是清朝付的。

此外,日本还经常以清朝赔付的白银“成色不足”作为借口,要求补偿,结果最终清朝因为这个缘故多赔了日本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

在用白银折算英镑的时候,日本再次从中作梗,让清朝又额外多付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最终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从清朝手中获得的钱,大约是2.6亿两白银,按照当时的汇率折算将近3.9亿日元,而那时候日本一年的国家收入也才七千八百万日元而已。

日本方面得到了这么多,清朝付出的可不止这么多,为了给日本赔钱,当时国库空虚的清朝到处借钱,向西方列强各种借款,也都要付利息。

这么多的钱,日本方面的花销分配,也是各种精打细算。

首先就是对于军费的抵偿,日本与清朝一场大战虽然获胜,但元气大伤,甲午海战日本的总军费花销大约是两亿日元,这么一算,日本还剩下1.9亿日元。

得到的赔款当中,有一半用于军费,包括各种海军陆军的扩充,这是大头。

不仅是军备扩充,日本还用赔款设立了三千万日元的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这么一算,日本当时用战争得到的赔款的大部分,继续用于培养军事力量。

除了军费,日本还用七千多万日元,作为当时日本进行币制改革的准备金,大量的赔款让日本很快完成了金本位的币制改革,迅速融入当时西方的金融体系。

再来就是各一千万日元的教育基金与灾害救助基金。

很多人说日本人用大量的战争赔款用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话不假,但并没那么夸张,日本得到的战争赔款绝大多数还是用于军事扩张方面。

而剩下的钱,几乎都进入了日本皇室的库房,还有其他相关人员的腰包当中。

甲午战争日本押上了自己的国运,但最终赢了,日本也通过这场战争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也极大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对于清朝,对于整个东亚大陆越来越觊觎。

按照日本当时进行的币制改革后的局面,日本当时一日元能够兑换0.75克黄金,日本通过条约获利达到3.9亿日元,也就是至少2.9亿克的黄金。

要是这么计算,即便按照现在黄金每克350元计算,也有一千多亿元。

这仅仅是通过简单的黄金计价进行的折算,实际上,如果按照购买力进行折算的话,那么日本当年获得的财富,更是一个让人瞠目的数字。

比方说,将其折算成实际的物资,像是大米、土地、各种资源等等。

因为那时候日本一年的国家收入才不到八千万日元,日本一下子得到了相当于国家五年的收入,如今日本一年的国家收入六十多万亿,如果乘以五倍可想而知。




两万万两白银,饿死了自己,肥了恶邻,也助长了恶邻再次侵华的决心,这笔钱鬼子用来发展教育、发展科技、发展军备。不管满清如何的开疆扩土,也洗不掉带给华夏大地近两百年的屈辱。




按现在的银价,两亿两白银折合约50亿美元。

清朝的库平银每两37.5克,每盎司是31克,每盎司白银现在是21美元,折合每两白银约25美元,两亿两就是50亿美元。

当然这是简单的数学计算。

事实上应该按购买力计算才合理,在清末,一套不错的四合院约200两白银,也就是说,现在的5000美元就能买当时的一套四合院,放到现在显然不可能。

清朝是农耕社会,支柱产业是农业,不是房地产。如果以大米为例,当时一两白银可以买150斤大米,而现在一斤大米约0.5美元,这样折算,两亿两白银约相当于现在的150亿美元。

日本拿到这些钱后,除了弥补财政亏空,还有用于军事发展外,有相当一部分投入了国民教育。当时天皇设定了教育目标:要让北海道山沟里佃农的小女儿也要小学毕业。北海道是当时日本最落后的地区,佃农是社会最底层,而且还是山沟里的佃农,底层的底层。当时日本重男轻女,很多家庭生了女儿会抛弃掉,更别说小女儿了,还要让这样的小女儿受到小学教育。

说到甲午赔款,很多人会愤愤不平,但战争失败了,而且日军已占领山海关,下一步就要进攻首都了,被迫签下屈辱条约。

单纯说对日赔款,中国最后也没吃亏。因为后面有个段祺瑞的西原借款,比甲午赔款还多,这些钱后来段祺瑞拒绝偿还日本,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不过当时日本已经崛起,财大气粗,损失几亿两白银也无伤根本。而甲午赔款加上后来的庚子赔款,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灾难,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灭亡。




很多数据对比之后才更有历史感。

1871年德法之间的法兰克福合约,法国赔款50亿法郎折合白银12.5亿两,法国用了三年就付清。

一战后的凡尔赛合约,德国需赔偿1320亿金马克,折合白银440亿两。德国一直赔付到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   日本   币制   佃农   军费   甲午   条约   日元   英镑   清朝   利息   中日   美元   黄金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