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哪次战役是拐点之战?

作为一位历史爱好者,谈谈我的理解吧。

解放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民党重兵进攻解放区,我军则进行战略转移和防御。

第二阶段,我军吹响反攻号角,主动出击,双方各有胜负,进入对峙阶段。

第三阶段,双方展开战略决战,我军大获全胜,国民党政权瓦解!

解放战争的拐点应该是我军吹响反攻号角,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分两路重兵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为避其锋芒,我军开始战略转移,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来势汹汹,他们按照早就制定好的军事方案对解放区采取行动;另一方面,我军则与国民党实力相差悬殊,火力装备无法与之正面抗衡,只能选择战略转移,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到了1947年,国民党方面的重点进攻方案被我军彻底粉碎,并且我军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例如,陕北解放区,彭老总率部取得青化砭,蟠龙阵大捷;陈毅,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沉重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同年6月,中央军委指示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与陈毅粟裕所领导的野战军,还有陈谢兵团互为犄角,寻找战机,主动出击!这里由此开始由防御态势转为主动进攻!

刘邓大军趁机发起鲁西南战役,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开始向大别山挺进!

大别山东临南京,西隔武汉,基本上位于南京和武汉的正中间,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像是国民党首都的一道天然屏障,占领了大别山,就像一把利刃刺入敌人的胸膛!

同时,解放军各部积极响应,主动出击。一方面减轻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压力;另一方面,试探性反攻,震慑敌人,为之后的战略反攻作铺垫!

尤其是粟裕发动的豫东战役,在中原战场上两军正面大兵团对战的场面首次上演,算是后期战略决战的预演!

从1948年9月开始,我军发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三次战略决战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没有了立足之地,元气大伤!之后的渡江战役,彻底瓦解了国民党政权,人民终于迎来了自由平等,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很多人认为是“豫东战役”,因豫东战役之前,解放军一直是防御状态,后来经过孟良崮→豫东战役,解放军进入反攻状态,政治意义更大,所以很多人认为其是转折战役,但是单纯从军事意义上而言,豫东战役根本就没有伤国民党军一丁点筋骨。

我本人认为国内战争期间,最具转折的战役应该是“辽沈战役”。

首先,辽沈战役消灭敌军近50万人,只要稍微了解军事的人都应该明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结束战争的根本所在;

其次,辽沈战役造就了一直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无论是在武器装备方面,还是军事指导方面,四野都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雄厚基础,三三战术不是闹着玩的,即使到今天,经过几代人发展,依旧是我军重要军事思想之一;

再次,辽沈战役拿下整个东北,而东北地区是当时全国工业基础,随着东北解放,大量工业得以恢复,这也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物质基础;

最后,辽沈战役建立了人才基础,以及后期保障+优越的大后方+相关制度+南下的态势等,这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模范”优势。国内历来都是由北向南解放,任何从南向北的解放都是不彻底的,如明朝,北伐等都是如此,所以解放东北——“辽沈战役”才是解放全中国的拐点之战,我认为这一点毋庸置疑!




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在豫东战役结束后说过:中国革命好像爬山破,已经过了山坳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故此应为豫东战役!同意的点赞。




关于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多数人认为是辽沈战役, 确实,辽沈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扭转了战争局面, 使我军获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也有人说是挺进大别山,因为这场战役将战场转向外线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 但还有一场战役是让我军真正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那就是豫东战役, 在解放战争爆发初期, 我军一直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因为各方面作战条件均处于劣势, 所以一直处于被动作战, 只能尽全力防御, 并不断储存作战实力、壮大革命队伍。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胜利为标志,解放军第一次是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可称为全国解放胜利的拐点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豫东   辽沈   解放战争   大别山   陕北   战役   反动派   解放区   作战   拐点   我军   国民党   全中国   解放军   敌人   战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