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会投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吗?

不管哪家银行,银行理财产品不一定都是低风险的。

银行就像一个理财超市,里面摆放了各种理财产品。

有些是银行自己的,有些是别人寄卖的。

到底买到的是天使,还是恶魔?

都在于你的选择。

1 什么是银行理财:银行卖的不一定是银行理财!

兔妹看上了「小熊银行」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可等她兴冲冲地奔去银行时。

这么想着,兔妹没仔细询问就兴冲冲地在合同上签了字,购买了小熊妹推荐的这款「银行理财」产品。

可兔妹回家仔细一看合同,竟然发现自己买的压根儿不是银行理财,而是保险!于是她赶紧联系了八宝。

关于大家常说的「银行理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注意:本书所说的「银行理财」,如无特别说明,一般是指符合上述特点的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

2 银行理财的优势:凭什么这个产品门槛要上万?

我们在以上内容中知道了「银行卖的不一定是银行理财」,以及「我们常说的银行理财到底是什么」。而当你读完接下来银行理财四大优势后,你会对银行理财更加运用自如。

作为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银行理财,这四大优势是不是很好理解?既然这样,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投资理财,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的,更高的收益,总是伴随着更高的风险。」这句话对吗?

答案明显是肯定的。那么问题来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看一下银行理财的主要投资对象就明白了。

3 银行理财的风险:据说银行也会破产?

除了破产风险,银行理财还面临着收益风险和道德风险,后两项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1 破产风险



● 既包括活期存款,也包括定期存款。

● 只赔银行存款,不赔银行理财。

● 既包括人民币存款,又包括外币存款。

● 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范围。

2 收益风险

收益风险,这里指的是收益不达预期的风险。

我们买银行理财,通常都只关心收益率。殊不知:那些销售人员说的只是预期收益率!而且……

3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与人相关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员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4 适合人群:什么人适合买银行理财?




咸菜萝卜各有所爱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化改革后,产品净值随市场波动起伏,本质上是对保本保息刚需的客户设立了第一道门槛,重新审视个人风险评测是否符合自身投资目标,而非盲目胡乱填报数据,走形式。市场化前,理财产品理财客户完全忽视产品合同、风险说明书等,直接签字或勾选确认已阅读,这类盲目自信的行为将减少,重新拿起理财常识性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审视产品合同、产品说明书、产品投资定期报告,明确产品底层资产配置策略风险源,来自哪几个市场,这是对理财产品客户设立的第二道门槛。

设计第二道门槛的优势更明显,具备理财常识的客户对风险源具备一定的认知,能理性的选择收益与风险是否符合自身,比如客户只求纸面预期收益高,在人民币贬值高峰期间,买了海外债市场产品,结果半年后人民币连续剧烈升值,海外债产品亏损远超本轮国内债市下跌造成的传统R2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高净值客户做大额资产配置的,以及对人民币资产存在悲观预期的客户需求,并不适合大众型普通家庭。

至于可权益的创新级R2和R3,纸面预期高,源于19、20年股市牛市,创新级R2、R3收益分别为19年6-8%、12—15%,20年6-9%、4—16%,所以2年后 在你21、22年看到这些产品的预期收益时,纸面效果非常好,可惜A股历来牛短熊长,21年股市震荡市,跑赢传统R2已经很勉强了,22年大熊市沪深300指数跌22%,创新级R2、R3产品亏损是必然 而R3产品亏损2%表现非常优异了,亏损6%本金是常态。

另外,普通家庭选银行理财,务必选公募型而非私募、专户产品,比如本轮债市下跌,唯独违约债疯狂暴涨(政府救市,垃圾债机构玩家疯狂爆炒违约房企债),一位网友看到大家都亏钱了,秀出了自己的一看R2……产品,收益确实好,债市下跌银行理财亏钱,它独涨,我查了底层资产配置,满满的“恒大”债券!恐怖如斯!这些已经爆雷的垃圾债,一旦政府救市规划出现变数,直接成废纸,你想要票息,它要你本金,这根本不是R2产品,比R5风险都高!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差,颠覄了开展理财产品业务初衷,特别是R2低风险产品亏损,伤透了投资者的心。我也将到期的理财资金存成定期存款,不再买银行理财产品了。




银行理财脱胎于银行表内,曾经有三大法宝:资金池、刚兑收益、非标投资。这三大法宝导致理财能够实现收益高、不波动,是资产配置的“奇点”,性价比远远超过其他资产,从而实现了规模的持续扩张。资管新规之后,国内理财不再保本保息,不能再用资金池模式保证的收益稳定,变身为净值化产品。这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的核心是盈利模式也从类似表内的息差模式变成资管机构管理费模式。而三重矛盾随之浮现:理财规模与投研能力、规模与流动性管理能力(债基是流动性管理工具)、产品新定位与客户风险承受度错配。

去年下半年较多理财产品出现净值波动和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债市波动,在之前预期收益+资金池模式下,理财凭借销售渠道可以无限扩张,收益率高了就变身买买买的力量,从而对债市尤其是信用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伴随着理财的持续扩张,信用利差在过去一年持续下行。但净值化后,理财开始遭遇净值-赎回反馈机制冲击,市场调整—>理财净值下跌—>遭遇赎回—>被动抛售资产或债基—>市场调整。尤其是,理财已经是债市尤其是信用债市场最大的需求群体,其行为的边际变化影响更容易被放大。资管新规已经实施了这么长时间,为何在目前暴露问题?一是理财整改过程中,摊余成本法产品逐步整改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二是此前债市慢牛,理财赎回考验不大。

但目前而言,理财产品仍然是门槛最低风险相对最小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理财工具。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优选银行和产品,或者找一个靠谱的理财经理还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理财产品   纸面   投资银行   净值   收益率   门槛   存款   收益   人民币   优势   资产   风险   资金   客户   银行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