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长寿的人,多数是一辈子没有出过啥大力的人,你以为呢?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千真万确。

长寿的人一辈子没出过大力是正确的,但没出过大力的人可不一定长寿,区别在心上,长寿的人通常有一颗大心脏,心态好,什么都不在乎。




我小的时候,家里条件都不是很好,父母就教育我们,人不能好吃懒做了,你看那某某奶奶,整天病怏怏的不去地里干活,一辈子不下地。还有那个某某爷爷,整天好吃懒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还有某某爷爷一人上班,全家都下地干活,这些人心好大,条件这么不好,还不卖力干活,真是理解不了。

结果到现在证明,这些不干活的爷爷奶奶们都90左右了还健在,那些被称为学习榜样的,不论寒暑,任劳任怨出力干活的,都早早作古了。

村里的人和邻村的几千人,活大年龄的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没有出过力。那些年轻的时候拼命干的,除了一部分现在活的生活质量很差,浑身是病,绝大部分早就不在人世了,两种情况寿命得差20年。

村里人现在才明白,得出的结论就是,长寿的多数一辈子没有出过力,不过长寿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大,穷了不放在心上,孩子多,日子难也不放在心上,该吃吃,该喝喝,我认为这才是高龄的原因吧。




“长寿的人,多数是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力的人”,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出大力,亦即:出过头力,付出了超越本人体能的力。凡事过了头,就会产生不利的状态,这是连三岁小孩也懂得的道理。

人的体能都是有限的,不管是遗传、年龄、个头、习惯等等,都在限制着人的体能。如果只有八百斤的力气,却挑了一千斤的担子,即便动作标准,也会对机体造成伤害,这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搞体育运动的,或者做体力劳动的人,为什么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腰酸背痛;有的,还会出现了残疾?为什么小孩子摔倒,爬起来继续玩耍?有的,甚至从二楼跳下去,也没有出现骨折现象?而超过了六十五岁的老人,就要提防最后一次骨折?前几天还看到报道: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下楼梯不注意摔了一跤,三天后去世。这都是可以说明行动与机体功能必须协调一致的实际例子。

一个人,基因再好,也要学会量力而行,不做任何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无论是出体力还是出脑力,都必须与自己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凡事不强求,这不仅是个人心态问题,也是成败的实际需要。总结所有长寿者的核心秘诀,就是“心态良好”。




你还别不信,这话说的有道理,就拿我所在的原来是小队现在的的居民组来讲,现有男人90以上的只剩二位健在,这两个人真的是如题主所说的那样子,一辈子没有出过什么大力。

其中的一位是60年代工厂的精减职工,没干过农活,在生产队里干活连女劳动力都不如,后来队里只好安排他放牛或者是其它不是生产一线的活儿;另一位天生就是一副先天不足,缺少营养,发育不良的样子,生产队也只能是安排他干点后勤等杂活,这些农活相对来说是很轻松的。

至于队里面的棒劳动力,一般的大都在60岁左右疾病缠身,基本上没有活过70岁的。

农村长寿的老人主要特点是没出过大力,但是也不怎么闲着,家庭生活贫困,一年到头都是粗茶淡饭,很少见到鱼肉蛋等食物,从来没有暴饮暴食过,最后一点就是没有不良

嗜好,不好烟酒和赌博。

长寿者没出过大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同样没出过大力的一位大队书记,并没有长寿,只活到69岁,严重的营养过剩造成了“三高”,所以说一个人长不长寿要从全面看,只看一点不计其余并不是正确的方法。




这句话很有道理!我的伯父和姨父就是正反两个典型。我伯父活了94岁,我姨父活了49岁。

我伯父两个女儿,他在南京上班。说起来是一工一农、赛过富农,但是在老家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几十年来,平房改建楼房,有的人家都搞过两轮了,但是伯父家的房子依然是三间小瓦房,他就是不考虑翻建,后来房子差不多要倒了,被大队列为危房,他还是不想推倒重建,墙边用几根木头顶住。

其实大妈很想翻建楼房,但是作为农村老人,只有每月¥300的老年补贴,而大伯每月有¥4000的退休金,所以大妈在家里没有多少话语权,做不了主。大妈老是在两个女儿面前诉说,想着那样破旧的房子,他们百年之后将是何等的凄凉!后来还是两个女儿跟自己的老公商量,每人出资¥90,000,将原来的旧房子推倒,在原宅基地重建了两上两下的楼房,可大伯一分钱也没出,说自己没有积蓄。

其实在农村盖房子是最需要出大力的事,不仅劳力还劳心,所以老家人常说,盖一次新房,人要苍老五岁!少活三年!

村里有人说,大伯应该有20万的积蓄,他就是不肯掏出来建房子,他留着养老。但听他的女儿说,那倒不是,相信她爸这些年确实没存下来钱,因为他不注意存钱,家里的家用电器常换常新,自己的老人车,买了一辆又一辆,一年四季的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他还喜欢钓鱼,各种钓具一应俱全。还有,看看他买的各种保温杯吧,有什么新式的,他马上买回来,他女儿开玩笑说,十几个杯子,并排放在老父亲自己卧室的桌上,形态各异、亮光闪闪,简直就像上海浦东的建筑群!

再说我的姨父,一辈子太操劳了,他经手的建房就有三次,第一次在老家农村翻建平房,第二次又到乡村公路边村部旁重建楼房,第三次到镇上购买地皮建商住两用的楼房。除了他的乡镇干部工作以外,还和姨妈一起种地,另外经营苗木、茶叶生意,还参股挖掘机、合办饭店等。他实在太累了,后来积劳成疾了,半年就去世了。




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据我的奶奶讲,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村里来了逃荒的父子两个人。其中的儿子,就是我小时候的邻居。
他们的老家,被日本鬼子杀光、抢光、烧光了。一家八口人,就剩下了七十八岁的父亲和五十二岁的儿子。这个老父亲是因为家里没吃的了,去向在山上帮助国民党武士敏的部队干活儿的儿子要粮食,这才躲过一劫的。
待两人扛着半口袋粮食回到村里的时候,全村的房子都被日本鬼子烧光了。他们是在井里和财主家的东院里,分别找到了被杀害的家里人尸体的。
父子二人扛着半口袋小米,走了好几天。逃难来到了我们村里。因为父亲年老体衰,加上家人惨死。来到我村大庙上就病倒了。五十二岁的儿子,沿街乞讨。不仅讨吃,还要讨钱救自己的父亲。给人磕头,把额头都磕破了。
此举感动了村里的一个郎中。他亲自到庙上一辩真假。当看到老头儿确实是一病不起时,就给他扎针、用药,且分文不取。两天后,病人就基本上痊愈了。
当时候,村里有个地主家缺长工。经人介绍,地主就让这个儿子来试试:一来看看饭量如何,二来看看能受不能受(能不能重体力劳动)。
这个长工来了后,一顿饭吃了十二个玉米面窝窝头。喝了一瓢儿米汤。给地主家做饭的那个死了老汉的婆姨说,这个长工比猪儿一顿都吃的多!
早饭后,长工就跟着领工的人,去远离村子四、五里地的山上,往回担谷子了。他一头的份量,就快赶上别人一担的份量了。财主让把他担回来的谷草和穗子,单独放成一堆。最后秤上一打,平均一担二百七八。
他在这个地主家干了十年。期间娶了给地主家做饭的那个婆姨。到了1948年,我们这里解放的那一年,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他和第二个老婆生的女儿,也六岁了。
他分到土地以后,把自己的地种好后,仍然帮别人种地打工。挣些粮食。以便给继子们娶媳妇儿。人们都说他就像个犟驴,劲儿大着呢。
入了社以后,他每年在队里评工分,都是一等劳力。要是做日工,每天一个劳动日。要是做包工,比如往种棉花的地里担砂,往队里的打场里担庄稼。他每担都在二百斤上下。甚至是更多。能挣两个多劳动日。
因为吃的多,家里的粮食经常不够吃。正好那年上级要修文峪河水库,年近七十的他赶紧报名:不为别的,就是图个吃饱。
在修建水库的大会战中,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了水库工地建设指挥部领导的多次表扬。特批他不受定量的限制,以吃饱为度。
水库基本上完工后,他又回到了村里。继续在大队的砖窑上劳动,干着从土崖上往下“放土”的工作。虽然外人看起来他很清闲,但是没有人能代替了他:以前,这可是三个人干的活计。如今他一个人干了。条件当然是吃饱了,挣一个人的工分。这活儿虽然危险,但是他从来没有出过事。
他一直干到八十三了,大队副业上和生产队里都不敢用他了。怕他有个不对,死在地里就麻烦了。
但他也不肯闲着没事干。除了把自己和老婆前夫的两个儿子家的自留地闹的很好外,还天天早早地起床,到公路上拾粪。早饭以后,就去煤窑上拾炭,拣没有烧尽的煤核儿。一担子也有八九十斤。还能担回来。反正是天天不肯歇着。
他常说,人就是贱骨头。一歇下,毛病就多了。要是天天受着,就没有问题。咱生下就是个受苦人,不受还能行?受不动了,也就该死了。
就在集体解散的1988年,这个旧社会的老长工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捆麦子时,一头栽倒,再也没有起来。活了九十二岁,算是比较长寿,但是下了一辈子大苦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长寿   劳动日   姨父   长工   伯父   大伯   楼房   村里   地主   大队   儿子   老人   女儿   房子   两个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