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1945年8月15日,东京时间中午11点59分,日本天皇裕仁通过NHK广播电台向全国600多万台收音机播放了投降广播!当时裕仁的投降广播在日本被称为“玉音放送”。

这条广播放出后,在日本全国被7200多万日本民众第一时间收听到。

尽管这条广播声音沙哑,但仔细听就能听懂。

广播中裕仁天皇说:“朕深鉴于世界大势与帝国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忠良臣民…”。

天皇裕仁声音消失后,紧接着NHK播音员和田信贤就补充道:“日本全部军队将会被解除武装并遣返回国”。随着这条广播结束后,日本民众才反应过来,没想到我大日本帝国居然宣布投降了!

一时间,日本全国上下一片哀嚎!

很多天皇狂热追随者泣不成声,有的则选择切腹自尽!

很多还在国外日本兵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仍然还在各地负隅顽抗,不过最后还是被盟军消灭。

不过日本之所以最后选择投降,可不仅仅只是美国人扔了两颗核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国内已经支撑不住了这长达14年的战争消耗。

14年的战争消耗让日本全国经济遭受灭顶之灾,各种工业生产陷入停滞。本来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日本,进口航线又被盟军彻底切断了。所以日本人不得不将所有能用到的铁制品都拿去造炮弹飞机军舰。

直到投降不久后,日本全国资源极度缺乏,普通日本民众普遍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全国上下又缺电又缺油,到了晚上整座城市一片漆黑。大批日本青壮年死在了异国他乡,只剩下老弱妇孺支撑着已经陷入困境的经济。

战后的日本很多城市均遭到盟军的大规模轰炸,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尤其是广岛长崎在被核弹轰炸后,几十万人死去,场面相当惨烈!不过这些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咎由自取。这就是日本人肆意侵略他国的后果。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没别的,就一个字乱。日本陆军中一帮子脑子一根筋的家伙,拉着他们的天皇玩命的要玉碎,实现他们的终极目标,其实这到是俺想看到的一个结果,但他们的天皇却被美国人的原子弹吓到了,想着法的投降。

您就说吧,这不乱等啥的?

咋说呢?就这情况下,日本外围该碎得早碎得稀里哗啦了,而日本那小岛也不安全了。

整个防空那就是瞎子的眼睛就是个摆设,美国人的轰炸机轰隆隆的来了,跟那入无人之境也差不离,丢下炸弹,晃晃飞机的小翅膀就能安安全全的飞回去,要不也不会有最开始的东京大轰炸。

把个东京炸的,除了日本人那皇宫之外,几乎就成了平地。

您要说日本那天皇不害怕,这就是吹牛,飞天上那母牛都会说:“扯淡!”

日本人的完蛋那是早早晚晚的事,美国人知道,日本人更加的知道。

但日本人更加知道对外战争的十四年里头,他到底干了哪些没有下线的混蛋事,所以心里头还有着一丝丝的希望,通过强硬坚持,争取在谈判桌上活下来。

但美国人的原子弹告诉日本那一小撮人,原子弹可不长眼,和炸弹不一样,说避开就能避开的,就算是活下来也难受。

所以日本的天皇第一个不干了,啥玉碎不玉碎的,也不想把自己忽悠进去了,无条件投降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所以身体很诚实的弄了一个录音出来。

咋个乱法呢?

咋说呢?日本人中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家伙也不是一个两个,冥顽不灵的家伙也不是没有,尤其是陆军这块,那头硬的撞到南墙了也不愿意回头。

所以他们就准备拉着他们的天皇继续干他们玉碎的事,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个叫畑中健二的家伙。

这家伙官不大,但这头可不是一般的硬,也就是个少佐,撑死了也就是个营长,发动了二战末期著名的宫城事件,阻止日本无条件投降。

芝麻绿豆大的一个官,搁日本天皇这头就没啥大的影响力,光凭嘴巴说说可不成,他的需要找盟友,至少能够调动军队的盟友,一般部队还不成,还必须是护卫日本所谓皇宫的部队。

于是这货就去找近卫师团的师团长森赳,结果森赳不干,最终被畑中健二给干掉了。

接着这货就伪造了师团命令,占领了日本所谓的皇宫。

就在这里边犄角旮旯里头翻腾,找他们天皇录制完毕的无条件投降那录音,日本人叫终战诏书,结果屎壳郎滚粪球废了半天劲,啥也没找到。

最后玩命一搏跑到广播室里边,要求广播员用他的狂吠代替那录音来广播。

结果广播员把这畑中健二当傻子耍了一把,不是机器不行,就是没有调试好。

就这政变最终还是被按灭了,疯了的畑中健二骑个自行车围着日本那皇宫发传单,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从皇宫里被赶了出来。

最后一颗花生米他就把自己干掉了。

那么这个录音最终还是播放了出去。

而其他地方上的日本人也没安生,不断的有小股日军发动叛乱,当然这已经无关大局了,最终都被宪兵给镇压了下去。

说真的,日本要是不投降那是最好的,当美国人开始登陆,苏联人肯定不会落后,估计日本那小破岛就要被炮弹犁上一遍,其实蛮不错的。

最终就会像柏林那样被一切为二,用不着耀武扬威像个好莱坞演员一样的麦克阿瑟,把那么多甲级战犯给放掉,造成现在日本那小破岛上军国主义依然横行的局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我之前回答里说过,我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太太是日本人,而且是中日混血,所以我们聊天的时候没有特别的顾忌,什么话题都敢聊。

有一次我们在一块吃饭,就聊到日本普通人是如何看待战争这回事,她说她小时候因为经常和母亲回中国过暑假的关系,中国这边亲戚也特别爱问她“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二战失败”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她这个对历史完全没有兴趣的女孩在也开始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可因为她母亲是中国人的关系,所以父亲那边的亲属和忌讳谈论战争,虽然她爷爷那个村好多人都去过中国、东南亚打仗(九州地区)。所以其实她也不知道她身边的日本人是怎么看待日本战败投降这件事的,尤其是亲历者。

一直到她高中,有一年暑假她姥姥生病了,她母亲飞回中国照顾,就没有带她,她父亲忙着工作,她就带着弟弟回老家村里和奶奶一块生活了一段时间(她日本爷爷当时已经去世了)。

她就找机会问了她奶奶,结果她奶奶讲了一个震撼了她真实事件:

天皇发表停战演说时,她奶奶还没有嫁给她爷爷,还和父母在另一个村子里住,当然,两个村子隔得不远。

日本决定投降的当天,村里有孩子或者有父兄丈夫在国内当兵的家庭,虽然大家表面不说,但是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她奶奶的哥哥当时在东京读书,据说已经被编入临时组建的军队了,全家都担心得不得了,因为家里几代农民,终于出了一个国立大学的大学生,舍不得送去做炮灰。

而她奶奶家一个丈夫以及两个孩子都战死的亲戚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当时就受不了了,她不是因为“终于停战”了松了一口气,而是“为什么要停战?”而生气。

虽然这个亲戚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死在战场上,但是她总觉得宣传上说这是为了日本前途和命运不得不做的牺牲,所以她也就这么默默忍耐,而且还是她奶奶村,动员参军积极分子,有点类似居委会热心分子角色;甚至因为她有三个亲人战死以及她平时很积极,所以在1945年还能分到一点营养品。

所以她奶奶这个亲戚就有点“付出和牺牲得到了回报”的感觉,毕竟在当时能被分到营养品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且她奶奶这个亲戚还有一种“早晚你们家的男人也会上战场,也会死在战场上”的错误认识,也就不会觉得自己死了丈夫和儿子有那么难受了;在她看来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

结果天皇宣布投降,等于村里可能再也不会有男子战死了,也等于别人家的丈夫和儿子不会死了。

她受了很大刺激,有一种“说好了大家一块死,怎么我们家死了三个了,你们怎么就不跟进了?太不公平了!”

后来她奶奶这个亲戚精神都出问题了,不但公开抱怨天皇为什么要投降,简直不是男人,没有血性;最严重的时候发展到村里有军人复原回家,她要追到人家家里质问这个复原军人为什么不死在战场上?是不是贪生怕死?是不是不愿意七生报国?




因为她奶奶村里就属这个亲戚家阵亡军人最多,所以村里人也都能理解她,不过还是不愿意和她来源,这个亲戚的小儿子大概觉得和他妈待在一起,压力太大,一个人跑到福冈打工去了,这个亲戚神神叨叨,也没有儿子女儿在身边照顾,一直饥一顿饱一顿的,大概1950年前后就去世了。

说实话,虽然日本投降时普通日本人反应和态度的书籍文章看了不少,但是听我朋友这个日本媳妇儿讲出来这个故事,我还是觉得特别震撼。

因为让我对“日本人愚忠天皇”有了新的认识……这么说吧,因为我好友的关系,让我可以近距离、长时间接触日本人(虽然是中日混血),我深刻感受到一点,越是长时间相处,越能发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老百姓之间的共性其实是大于特殊性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国内通过广播的方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同时也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结束。二战时期日本的军队狂热好战,即便是普通的百姓,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支持。那么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天,日本国内又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状况呢?

日本东京除皇宫外,几乎成为了焦土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还曾把部队集结回本国进行抵抗,美国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拿下日本,开始对日本执行轰炸行动,其中首都东京则是首要目标。

从1945年3月10日开始,美国派出轰炸机轮番对东京进行轰炸,除了日本皇宫免遭炮火的袭击之外,其他地区在轰炸中都变成了焦土。

根据数据的统计,美国在轰炸行动中共向东京投放了2000吨以上的燃烧弹。虽然城市被摧毁的程度不及广岛和长崎,但是东京也是满目疮痍。而且投放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造成的伤亡人数,都没有轰炸东京造成的伤亡人数多。

两次对东京的大规模轰炸,一共使近九万人死亡,因为投掷的是燃烧弹,所以除了在爆炸中身亡的,还有事后被烧成重伤的,被烧成重伤的人数也高达十万人,除此之外63%的商业区,20%的工业区,也都在火海中化为了灰烬。

所以日本在投降的时候,首都东京的场面是极其凄惨的。

裕仁天皇玉音放送,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听懂

在日本投降的当天,裕仁天皇通过广播放送的形式,把这一消息通报给了全国的人民。但是实际上,裕仁天皇进行时广播放送的时候,能听懂裕仁天皇所说内容的人,还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

根本原因是因为天皇制度,在日本民众眼里天皇是一种信仰,二战前日本国内还出现了“天皇是神不是人”的言论。所以在日本民众的眼里,天皇是与众不同的。为了区分天皇和众人的区别,日本天皇的声音被称为鹤音或者是玉音。

玉音的发音方式较为特殊,和民众所说的日语有所不同。不仅如此,裕仁天皇在宣读诏书的时候,内容还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原本日本的百姓就很少能够听到天皇的声音,配上文言文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再加上当时的广播条件较差,收音机还伴随着杂音,声音原本就不大的“鹤音”,伴随着电波声,更让人无法理解。一直到裕仁天皇的广播结束,广播员补上了一句“日本军队将解除武装并遣返回国”,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日本投降后国内的问题接踵而至

在宣布投降之后,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日本的军队无法相信,也不愿相信天皇所广播的诏书,一部分狂热分子仍然不愿意停止战争。有不少高级军官选择自尽,当然这只是一少部分。

绝大多数的士兵和民众,听到投降的消息之后内心是沉重的,但同时这也是一种释怀。释怀的原因是士兵们不需要再去前线做无谓的牺牲,国内的民众也不用再时刻担心美国的轰炸以及盟军对日本本土发起进攻。

心情沉重是因为日本的民众不知道,在日本投降之后他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盟军的部队会不会入驻日本?他们又会如何处置日本?这些在当时都是未知的,所以在投降之后,日本国内的气氛是非常沉重的。

最为凄惨的恐怕就是被遣送回国的日本士兵了。原本日本战败,他们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任务的罪人,再加上日本对外作战,是不合理的侵略战争,这两条原因让被遣送回国的日本士兵地位骤降,他们不再是前线的英雄,而是变成了连普通民众都不如的贱民。

除此之外日本国内的整体状况也不容乐观,在二战末期日本国内的粮食就已经告急,在大量的日本士兵被遣送回国之后,日本的粮食危机彻底爆发了。很多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普通民众,都陷入了饥饿和濒死的困境中。

可以说日本在投降之后,国内呈现了一片百废待兴的场景,同时这个国家也进入了从未有过的悲惨时期,绝望充斥着整个日本社会。如果不是靠着美国在战后的大力扶持,日本想要抚平战败后的伤口恐怕没那么容易,更别说成为现如今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了。




1945年昔日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已是强弩之末:日本国内经济已完全处于满负荷运转,人力资源已近枯竭,几乎所有具备作战能力的成年男性都被征召,国内留下的尽是一班老弱妇孺。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日本本土已遭遇美军飞机越来越频繁的轰炸,到了这年的3月26日硫磺岛战役的失败不仅使日本直接损失了23786名士兵,也使美军得以将该岛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机场,从而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经济工业中心进行战略轰炸之效果。 4天后中国远征军收复了全部滇西缅北失地并成功与美英盟军会师。仅仅只是又过了一天之后美军发起了冲绳战役,截至6月21日冲绳战役导致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日军为防止岛上的原住民成为美军的向导而对其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这就是整个二战历史中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琉球大屠杀,这一事件导致岛上超过10万平民死亡。冲绳战役的失败使日本本土直接暴露在美军的攻击之下。这时作为日本战时盟友的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轴心国均已投降,在日本国内东条英机内阁被迫辞职下野,铃木贯太郎继任新一届政府。8月6日美军飞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这时日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之上——他们指望着通过苏联的调停使日本得以较为体面地结束战争状态,然而却被苏联方面告知:即日起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8月8日苏联红军及蒙古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开始展开对日本关东军的“八月风暴”军事行动,一天之后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

就在长崎原子弹事件第二天的1945年8月10日凌晨5点日本皇居吹上御所背后小土丘下的地下防空洞内日本裕仁天皇正在召开御前会议,而这次会议的主旨在于讨论是否接受美、中、英、苏等同盟国提出的《波兹坦公告》。日本陆军的代表叫嚣要执行所谓“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计划,然而首相铃木贯太郎却在赴会之前就已下定决心要尽一切可能结束战争。会后日本政府于七点左右电告同盟国方面:日本政府了解到《波兹坦公告》中不包含改变天皇治国大权的要求,故决定予以接受。日本政府当即将此事直接通知苏联——11点左右日本外务大臣向前来递交宣战书的苏联大使马立克表达了日本已决定投降的态度。当时日本政府控制下的官方电报需要使用暗号并经由中立国辗转,为尽快将日本投降的消息向全世界传递,于是决定采用以天皇发表广播录音的方式向全世界传达日本投降的消息。官方电文的副本首先被送到同盟通讯社,用莫尔斯电码向国外发布。大约在当晚8点左右同盟通讯社向美国发送了关于日本决定接受《波兹坦公告》的消息。随后电文副本被送到日本放送协会,收到电文副本并被要求播报的住友公一多年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当时的心情很激动,不过并不是为战败感到难过,而是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不过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怀有和他一样的想法——这时日本天皇的投降广播尚未进行,日本政府只是向苏联、美国等国的高层意向性地表达了自己投降的态度,但这时无论是日本国民或是同盟国公民均对日本投降之事一无所知。与此同时日本军部中主张“一亿玉碎”的顽固分子们仍顽固地拒绝投降,在后来的几天之中局势一度出现诸多变数。

8月12日凌晨0:45左右日本政府收到了美国国务卿波恩斯就8月10日晚间8点左右同盟通讯社发送的关于日本决定接受《波兹坦公告》这一消息的回复。波恩斯在答复中明示了日本天皇和盟军最高司令官的关系。铃木贯太郎的儿子铃木一当时担任着首相秘书的职务,他与内阁书记长官迫水久常一起研究美方的答复。令他们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天皇的统治权问题,这是因为美方的回复中在关于日本天皇和盟军最高司令官的关系问题上使用了“从属于”一词,铃木贯太郎为避免过分刺激坚持维护国体的军部顽固分子而将其修改为“至于限制之下”,此后在日本政府内部围绕日本天皇和盟军最高司令官的关系问题展开了两天持续争论。到14日上午10时许包括土肥原、田俊六、阿南惟几等人在内的日本陆军高级将领终于同意签署停战协议。然而直到这时仍有一小撮青年军官仍妄想做无意义地抵抗,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发动政变以阻止投降命令的发布。事实上早在13日这群青年军官就曾造访阿南惟几的宅邸,希望寻求阿南惟几对他们的支持。其实这群青年军官也很清楚日本已不可能再将战争进行下去,但仍试图通过与同盟国达成某种协议而实现有条件的停战。阿南惟几并没对这群青年军官给予明确答复,而是在第二天带着他们去同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会面,然而梅津美治郎对这群青年军官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阿南惟几也就顺势应和了梅津的看法。

8月14日上午10时50分铃木贯太郎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全体成员和内阁全体成员以及枢密院长平沼骐一郎、陆海军军务局长等共计二十三人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在会上铃木再次请求天皇下达“圣断”,天皇表示将认同盟军答复并愿意亲自向国民和官兵进行广播,会议随即结束。这次御前会议是将阿南惟几、杉山元、畑俊六、梅津美治郎、土肥原贤二等陆军高级将领排除在外的,以便排除来自军方的干扰。而当御前会议进行的同时这些高级将领们也私下召开了一次会议,这些高级将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政变阻止投降是不明智的。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提议:所有与会者应该联署一份协议,以表明坚决执行天皇关于终战的圣断。下午1时许日本广播协会的会长大桥八郎等人接到通知赶到内阁情报局,被命令尽快为天皇的终战诏书广播作准备。尽管这时日本政府和军方高层均已就投降达成一致意见,但在关于投降诏书的具体措辞上仍出现了争执,以致于直到夜间11时50分天皇的停战诏书录音才录制完成。录制完成的录音盘由侍卫德川义宽等人保管在了皇后宫事务所的轻金库内。当政府和军方高层就投降诏书的具体措辞争执不下时那群主张以政变阻止投降的青年军官扔在四处串联:14日下午3点以畑中健二少佐为首的青年军官面见了日本本土东部军司令官田中静壹,结果不仅未能得到田中静壹的支持,反而受到了严厉斥责。在被田中静壹拒绝后畑中健二又做起了负责皇宫安保工作的近卫师团的工作——东条英机的女婿、近卫师团参谋古贺秀正少佐被他拉拢加入到政变计划之中。

8月14日与15日的皇宫警备是由近卫师团的步兵第二联队负责的。该联队下设三个大队,本来采取轮流担当皇宫警备的方式,但在8月14日下午除原定执勤的第一大队外,原本在司令部待命的第三大队也进入皇宫加强警备并由联队长芳贺丰次郎直接担任指挥。虽然芳贺后来否认知悉政变军人的阴谋,但这一反常的调度表明这时芳贺可能已经同意了畑中等人的计划。即使芳贺这时当真已站在畑中等人一边,但芳贺只是近卫师团下辖的步兵第二联队的联队长,为确保政变的万无一失畑中带着井田正孝、椎崎二郎面见了近卫师团的师团长森赳。也许这时他们已得知了当天要录制停战广播一事,他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近卫师团的控制权。在会晤中森赳坚持反对发动政变的想法,但为避免过分刺激畑中等人还是承诺“会到明治神宫参拜后再作最后决断”,然而就在他说出这话之时畑中突然向他开枪,森赳的弟弟白石通教中佐也被与畑中一起来的上原和洼田两人斩杀。杀死森赳之后畑中等人不得不提前展开他们的政变计划:一方面由于他们已拉拢了近卫师团中的一部分人,这使他们得以利用近卫师团稳住皇宫附近的态势,同时切断对外联络,以保证政变消息不会外传;另一方面他们派人占领皇宫所处行政区内的广播会馆,以防广播按时播放。在占领广播会馆的过程中畑中等人得以证实天皇投降诏书的录音已经完成,于是他们派人进入皇宫搜寻录音盘。然而近卫师团是负责皇宫外围的安保工作,而皇宫的内部防卫是交给专职的皇宫警察,因此进入皇宫搜寻的近卫士兵并不熟悉皇宫的内部构造,以致于他们搜寻了一整夜也没找到那份存放在皇后宫事务所的轻金库内的录音盘。

时间来到了15日凌晨3点左右参与政变的井田和近卫师团参谋长水谷突然向东部军报告了政变一事,接到消息的东部军参谋长高岛辰彦觉得事情非同小可,于是立马向司令官田中静壹报告。凌晨3点半高岛辰彦命令近卫师团所有指挥官到东部军司令部报到。结合完毕后高岛宣布东部军接管近卫师团指挥权、取消一切命令、解除对皇宫的包围。这时芳贺丰次郎也许是一开始确实是被畑中等人蒙蔽,也可能是发现畑中等人大势已去,于是立马将畑中等人赶出了皇宫。5点10分田中静壹带着东部军高层指挥来到皇宫,宣布政变已被镇压。这时畑中等人还在进行最后的挣扎:畑中先是来到稍早前已被政变军队占领的广播局,以武力威胁广播员,要求由自己向全国进行广播,反对接受波茨坦宣言,而广播员则一再以技术原因为借口加以回绝。无奈之下畑中和椎崎二郎两人分别骑着马和摩托车沿着皇宫四周散发号召继续抵抗的传单。在被逮捕前这两人于皇宫前二重桥和坂下门之间的草坪上各自切腹并开枪自杀。不过这样的垂死挣扎是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的——日本的战败投降已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就在畑中和椎崎二人自杀的这天中午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录音终于向全世界公布,对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而言、对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反法西斯人民而言:这一天已等了很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长崎   铃木   苏联   诏书   师团   东京   盟军   日本人   日本   天皇   军官   皇宫   民众   场景   战争   国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