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学武术,依次可以学习哪些武术?

初学者学武术可以学站桩、打坐、易筋经。

站桩

站桩是传统武术的基本功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姿势和意念活动来调动全身的气力,使周身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

打坐

人只有通过打坐,才能达到阴阳调和,清神醒脑的效果。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学习打坐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定力和专注力。

易筋经

易筋经是道家养生术的一种,相传最早出自于黄帝,故又称"黄庭外景经",也是道家的镇教之宝。




练武一要有钱,二要有闲;

古往今来,都是穷文富武,这个富,要么是经济条件,要么是时间精力,最好二者兼具!

如果是进专业队的话,还要考虑三代的基因问题,专业竞技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活,基因是强求不来的,目前还没有听到变异一说。

也就是说,进专业队,有个选材的门槛,这个各级队伍的要求不一,大致相同,有需求的专业队一问便知,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进武校,和社会上的机构,包括一些商业俱乐部,大多没有身体要求,因为很多初创的,比如武馆,活下来是第一位,饥不择食是常态,但是成材率也就低了去了,可能就是零,有的武馆打着专业的幌子,开了十年八年的,就没有往国家队送过一个人。

谈完比较专业的,咱就接着聊聊比较接地气的,跟老百姓业余爱好能挂上钩的——

如果你是健身养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等都是阔以的;

如果年轻力壮的话,少林、形意、八极等吃力气的功夫也可以练练,外壮也是健身的一部分。

如果是技击实战防身,选一些现代搏击、拳击、MMA之类的都是上手快的东西,不能说立竿见影,起码对得起你的汗水付出,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是透明的,交智商税的概率相对低一些,相较于传统武术而言。

我在教拳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解压的初三和高中的孩子过来习拳,他们只要注意安全就行了,准备活动做开了,不要伤筋动骨,比如挫伤了手腕,影响写作业。

还有就是实战,找经验丰富的师兄带,他们宣泄的成分多一些,保证安全,让他打就行了,防御时,偶尔给些轻描淡写的反击,增加他的成就感。

成人的宣泄解压也一样。

我个人建议不要轻易碰带有门派色彩的武术体系,不是你智商不够,也不是情商的问题,更不是你不够坏的问题,是你的认知的问题,不要在我们认知常识以外的神秘领域花时间,除非你不缺时间。

我不是说学民间武术没有收获,收获肯定有的,但是水深,大家都懂。

说道最后,其实不管学什么,都要有靠谱的人带着入门,入门后才是修行的事,才轮到你自己发力,入门是方向问题,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至于学费这事,张安邦从不避讳,甚至发出了“武术家也要吃饭”呼声!

关注张安邦,一起聊聊武林中的事!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得着年纪如年纪大的可处太极拳入手,若是青少年就可从初级长拳,青年拳,入手当然还有初级的刀术,枪术,剑术,这都是七十年代的教程了,这些还得练下腰,压腿练臂力等,这对青少年是有极大好处的。




武术初学者先练基本功,武术基本功有腿功、腰功、肩功、桩功。

腿功;压腿、搬腿 、劈腿 、踢腿(分正踢、侧踢和外摆)、后踢腿、前扫腿、后扫腿、控腿。

腰功:前俯腰、拧腰、涮腰、下腰、翻腰。

肩功:压肩、单臂绕环、双臂绕环、两臂交叉绕环 。

桩功:马步、弓步、虚步。





初学武术,无论是练散打类或练竞技武术套路都先练基本功,柔韧性:肩、腰、腿。压肩、抡臂;后下腰、涮腰;压腿、踢腿等这些是任何武术的必修课。

如果你想参加比赛或作为以为职业的,选练散打、武术套路都可以。如只是出于纯粹的兴趣,不参加比赛的,可两者兼顾,主攻一样就可以了。学武术最好去拳馆学习,有老师教,能少走很多弯路,减少受伤的概率。也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容易坚持练习。

身体强壮的可从比较刚的拳术入手练:八极拳,八卦掌等,身体素质弱点可先太极拳,从高桩练起,再中桩、低桩,按部就班。练传统武术要从初学到实战时间比较长的,传武是很难速成的,所谓你要定好自己的目标。想速成就学拳击、自由搏击类。每种武术都有自身系统练习方法。不要练了这种拳术十天半个月,觉得没有效果,就改别的,改来改去。终究一样也学不成,功夫就是:正确的方法十时间十汗水十坚持。

我是一个咏春拳,气功、格斗研习者。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武术   初学者   拳术   武馆   散打   太极拳   道家   套路   基本功   拳击   概率   实战   时间   财经   传统武术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