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后,为何刘备做的第一件事是称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

刘备为啥不先替关羽报仇,而是忙着在成都当皇上呢?一句话:时不我待。

为啥?

因为要和曹丕争夺正统之位呀!

公元220年,在强大的压力下,汉献帝刘协不得不把皇位“主动”禅让给曹丕,存续了约400年的大汉王朝随之灭亡。

此时天下的形势是什么样子呢?

曹丕占据着北方,刘备已经占据了益州和汉中——尽管被孙权夺去了荆州三郡。

孙权呢?他占据着江东和荆州。

公孙氏占据着辽东一隅之地。

这其中,曹丕不仅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而且还借助汉献帝的“禅让”夺取了正统地位,以大汉王朝的继承者自居,视南方的孙权和刘备为割据势力!

孙权和汉朝皇室没啥关系,当然不会和曹丕争那个天下正统的虚名啦!人家孙权要的是实惠!

刘备可就不一样了,曹丕篡汉后谁不着急,刘备也要着急!

可以说曹丕篡汉打了刘备一个冷不防!

刘备既没有料到孙权会袭荆州杀关羽,也没有料到曹操会突然去世,更没有料到曹丕很快就把汉献帝赶下了台!

也是啊?谁能想到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天下大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时间,曹丕篡汉和孙权背盟两个难题同时摆在了刘备面前!

刘备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也只能先争正统,后报私仇了。

如果先和孙权开战,万一战争失利,益州个必然人心动摇,到那时刘备就是想当皇帝也困难了。

因此,刘备就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就在成都称帝了,重新建立了汉政权,接续上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甭管地盘大不大,正统的名份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否则,刘备就没有和曹丕争夺天下的合法理由了。

也许这就是刘备不先为关羽报仇,而是先在成都称帝的原因吧?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占领汉中,进位汉中王。随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正在刘备的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东吴突然败盟,袭占了荆州,擒杀关羽。这使得刘备和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遭到了挫折。

东吴虽然占领了荆州,可也害怕刘备的报复。于是,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曹操识破了孙权的伎俩,反而隆重的安葬了关羽。这使得刘备更恨孙权。从这一点看,刘备的实力尚存,曹操和孙权都很忌讳,怕刘备的打击落在自己身上。同时也怕对方渔翁得利。

但是,刘备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外用兵。他决定对东吴用兵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先称帝于称帝。在第二年才出兵伐吴。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先去为关羽报仇,而是先去称帝呢?

这是因为,刘备称帝是不得已的。在关羽死后,曹操和孙权互相推诿责任,都希望刘备把打击落在对方头上。这个时候,刘备就要有个谋划的时间。他要在内外都需要有所准备。

当时,东吴刚袭占荆州,刘备再和他和好是不可能的。可是,对于曹操,刘备一直视其为国贼。也不可能立刻就转变外交方针,这就需要一个时间。

谁知道曹操第二年就死了。曹操的继承人是三国有名的弱智曹丕。刘备本来想趁着曹操之死,派人吊唁,来缓和两家的矛盾,为下一步外交做工作。可是,曹丕下令,如果刘备的使者入境,立刻就地处死。这就彻底堵死了刘备的外交渠道。

接下来曹丕篡汉,将国号改为了魏。而东吴孙权称臣于魏,成了曹丕的臣子。而刘备一直以光复汉室为旗号,当然不可能屈居曹魏之下。而且当时传说,汉献帝已经被曹魏所害,这样就只能自己先继承汉统再说。因此,刘备先称帝也是不得已的,是形势所迫。

一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必须要有自己的政治方略。在当时,汉室已亡,刘备作为汉室的宗亲,如果不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那么就等于默认了汉朝的灭亡。那么,他这个政治集团就丧失了政治核心,无法再生存下去。

二是,刘备称帝后,继承汉室的正统,这样在政治上就占有主动。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增强斗志的作用。用过去的一句话就是,“明其为贼,方可破也。”只有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才能压制曹魏和东吴。

三是,明确的打出恢复汉室江山的旗号,这才能号召天下忠于汉室的人们,团结到自己身边,一起战斗。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样,称帝就成了刘备的当务之急,出兵为关羽报仇的事情就只能屈居其后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在称帝前后,刘备也一直在做着出兵的准备。

在《隆中对》里,刘备这一路人马是出击秦川的。在他占领汉中后,就征发大批劳力去修筑从成都到汉中的道路桥梁驿站,为下一步北伐做准备。

可是,关羽之死使得刘备不能不改变兵力的部署。但是在伐吴还是伐魏上,蜀汉群臣的意见并不统一。这使得刘备的兵力部署改变一直迟迟不能实现。

在当时,面对曹魏篡汉和东吴败盟两件事,蜀汉刘备都必须做出反应。这是刘备称帝后必须要面临的战略问题。如果不做出反应的话,刘备集团要面对分崩离析的可能。

在伐魏和伐吴的问题上,赵云明确表示要伐魏,黄权是反对伐吴,而诸葛亮态度暧昧。这让刘备无法立刻定夺。他只有先进行外交努力,在进行实际选择。

在道义上,东吴向曹魏称臣,就是附逆的乱臣贼子,伐吴就是伐魏。国仇家恨都一起得报。既为关羽报仇,也斩断曹魏的一条臂膀,一举两得。

在和曹魏接触后,刘备明白了曹丕和孙权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伐魏,蜀汉会遭到曹魏和东吴的两面夹击。而伐吴的话,可能会出现曹魏一起夹击东吴的情况(后来曹丕没有接受部下伐吴的建议)。

而且曹操已死,论军事才干来说,刘备已经是当时的佼佼者。经过这样一番考虑,伐吴的胜利把握要比较大。因此,刘备选择了伐吴。

既然要伐吴,那么刘备就要做伐吴的准备。他必须要把准备伐魏的兵力调集过来,转变兵力方向。包括在阆中的张飞的伐魏的战役预备队也调了过来。这中间还发生了张飞被刺杀的事件。

最终,在关羽死后两年,刘备开始了为他的复仇之举。在从关羽之死到刘备出兵的这一段时间里,刘备被时事所迫称帝是不得已。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出兵报仇的念头,并且一直在为此做着外交、战备上的工作,为之而努力。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称帝是当时蜀汉方面上下的共同愿望,并不存在报仇这种说法。

这里我想抛一个问题,刘备攻打东吴真的是为关羽报仇吗?这个问题,想必在看了我的回答后,诸位心里会有一个答案的。

看待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被《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淆了视听,《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也使很多人固化了认知。

今天我就从人心、军事实力、真正用意几个方面来讲讲他们的故事,旨在为看到这道题的朋友们拓宽思路。

刘备作为东汉末年的割据军阀,他与曹操、孙权、袁绍、刘表等等人其实无异。都是瞄准了称霸这个既定目标去的。历史上,关羽被杀后,刘备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称帝,很多人心中不解,“他们不是结义兄弟吗?”等等的问题络绎不绝。

一、人心不齐,则泰山难移

其实,历史上没有桃园结义的事,关羽、张飞与刘备的关系,也更多是为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与夏侯惇、张辽和曹操的关系无异。因此,关羽由于其刚愎自用也好、荆州注定的悲剧也好,失了荆州(并不是大意失荆州,谁来很难守住曹操、孙权的夹攻)。那么当时蜀中刚刚经历了汉中之战,三军用命齐上阵,也是劳民伤财了一阵子。

因此,从人心的角度,无论是原蜀中朝廷的大臣、将军,还是普通的士兵,亦或是百姓,都在经历易主——由刘璋家族多年的统治到刘备的转变。关系着士族大户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着很多元老级官员的家族命运,庶民百姓更需要休养生息。没人愿意再远赴东边,出川去打一场国家级战争。

所以,有很多说法其中之一,刘备、诸葛亮等人甚至对于关羽的贸然进兵,持否定和怨烦的态度,因此也有后续诸如马超、刘封不发兵相救等等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这是后话,我们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二、军事实力方面

汉中之战,刘备集团要庆幸能让夏侯渊当主帅。西凉宋建祸乱凉州三十余年,自称河首平汉王。曹操命夏侯渊带兵讨伐宋建,夏侯渊一个月攻破宋建,斩宋建极其丞相以下大小官员,又派张郃率兵平定河关,河西诸羌全部投降,陇右从此平定。曹操称赞说:“宋建为乱三十年,夏侯渊一举平定,如同老虎一样,横行关右,所向无前。用孔子话就是‘我和你们都比不上啊’。”虎步关右称号由此来。夏侯渊作战非常勇猛但缺乏智谋,在同样少智的西凉,可以纵横驰骋,当初屡战屡胜,曹操告诫他说:“为将应该有害怕的时候,不能只凭借勇气战斗,应该多用智谋,否则只是一个无谋匹夫。”夏侯渊不听,终致身亡。

刘备一方应当庆幸如果没有黄忠阵斩夏侯渊这个亮点,或者是曹操换帅这样的事发生,蜀国是很难在短时间拿下汉中的。因为从军力对比上来讲,蜀国新经历了易主不久,无论是先前刘璋的投降部队,还是刘备从荆州带去的部队,皆是人困马乏,就算是没这么严重,也基本上处于疲惫状态。

汉中之战,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由刘备一方主动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是全面的会战,大小十余场,参战将领光名将就数十员,并不是影视剧里的一场大战就结束了的。

所以,打完汉中会战后,刘备称王,加封百官,调养部队。汉中之战结束同年,关羽出兵樊城,最终于220年兵败被杀,这两件事其实是几乎衔接上的。此时再立刻出兵去长途跋涉为关羽报仇,是十分不现实的。

三、真正用意

这第三点又要回到了汉末诸侯的初衷问题了,他们起兵,绝不是为了个人私情。演义为了加入文学元素,将刘关张的结拜关系神话了,但终究不是儿女私情。刘备除了关羽张飞,更有一个国家要治理,更有文武百官要管理,更有数万将士要训练。不可能为了关羽一个人,就兴师动众。

刘备辗转颠沛了几十年,终于王霸一方了,立刻就要为了兄弟的死,兴兵报仇,我想,恐怕他们不是血缘亲,感情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至于为什么最后又要攻伐东吴?

我以为,攻伐东吴的真正用意,正是以关羽的死为幌子,想要一举吞并东吴,从而实现领土的扩张。与曹操抗衡。但这一切完全违背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宏愿,也并不符合三足鼎立的事实。所以,当时蜀国对这次战争是很多人持否定态度的,比如赵云。

这就回到了问题本身,为什么第一时间称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因为并不存在报仇一事,称帝是举国上下文武百官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刘备才有权利给跟他打拼了几十年的人拜将封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青史留名。

【戰國君札言】历史终究是历史,不是兄弟情义,也不是儿女情长。很多时候,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一人、两人所左右,纵使他是皇帝、是王。


随手转发是美德,欢迎在下方留下宝贵的评论,我们一起交流历史上那些有趣的事儿~




先理一理关羽被杀和刘备称帝前后的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

公元217年到219年5月,2年之久的汉中之战刘备胜利,7月,刘备称汉中王。

公元219年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整个战争过程中,刘备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关羽。

公元220年正月,关羽被俘虏,随后被杀,首级被孙权送到曹操,孙权的意思是杀关羽这事是曹操命令干的。

公元220年3月,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

公元220年10月,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曹丕代汉建魏,延续四百余年的汉朝灭亡。

公元221年5月,刘备称帝。

公元221年7月,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

刘备

从关羽被杀到刘备称帝,中间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曹操去世,另一件是曹丕篡位,代汉建魏。整个天下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本天下是汉朝名义下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从曹丕代汉建魏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汉朝没了,新建立的魏朝起来了,本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原则,和天下只有一个皇帝的传统,刘备和孙权就要做出选择。

要么臣服于魏朝,要么背叛于魏朝,孙权为了对抗刘备,同时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放弃了孙刘联盟,选择了投靠曹丕,这对于刚即位的曹丕来说是莫大的政治胜利,而刘备自然不肯选择臣服魏朝,因为刘备一直打着汉朝的旗号,再加上当时的信息来源并不通畅,刘备以为汉献帝已经被杀,于是选择了自立,称帝建立汉朝,史称为”蜀汉“,选择继续与曹丕对抗。

曹丕称帝

称帝建立政权是刘备一生最大的理想,但没有想到刘备以这种方式称帝,这一年刘备已经61岁,已经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了,古人能活60岁以上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刘备也明白,自己没几年活头了,但刘备还有更大的事业没有完成。

关羽被杀刘备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为关羽报仇呢?

简单地说,一是没能力,二是不重要

刘备称帝

关羽被杀离汉中之战结束只有半年时间,汉中之战刘备集中了整个益州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尽了全力去打赢了这场仗,益州已经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换句话说,就是益州已经极度疲惫,没有能力再对外征战了,益州本身就只有一个州的地盘,为了汉中之战消耗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刘备没能力再继续发动对外战争

如果以粮食为例子,以古代成都平原来看,粮食一年成熟一次,一般是秋天收割,如果刘备要对外发动战争,一般会选择在秋收之收,粮食有存量才能对外发动战争,你看后来诸葛亮发动北伐不是春天就是冬天,都是秋收之后发动的,从汉中之战结束到关羽去世中间只有一次收成,不足于支援刘备对外发动战争,战争一发动,就没有这么快结束,必须要有足够的存粮以支援。

夷陵之战

所以你看整个襄樊之战期间,关羽并没有向益州要求支援,因为关羽明白益州这个时候没有实力来支援,同时益州也没有为关羽提供一兵一卒的支援,这不是刘备不愿意救,真的是没有能力救。

为关羽报仇并不是刘备最重要的事,刘备到了公元221年已经61岁了,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没有做,一是建立政权,二是传承权力。建立政权就是称帝,传承权力就是为自己的后代提供一个更好的政治环境。

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已经把蜀汉的实力打掉了一半,蜀汉在荆州的全部势力退出,这给了蜀汉政权一个很恶劣的政治环境,一个生存危机,如果刘备不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环境的话,他的下一代将会很艰难,现在关羽被杀,曹丕称帝,就给了刘备带来了两个任务:一是称帝,二是夺回荆州

刘备

所以刘备在为关羽报仇前,必须要先解决这两件事,这是刘备一生最后的机会,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刘备在得知了曹丕称帝后,就开始筹备自己称帝的事,在221年5月完成了,随后,刘备又马不停蹄地准备进行夺取荆州的战争,顺便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因为这是刘备一生最后的机会,他不做的话,就没有时间做了。

刘备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不会为了个人仇恨而做出鲁莽的事来,否则他也活不到今天,政治人物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利益,虽然刘备与关羽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政治利益优先是不变的事实,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前,还特意派了使者去试探曹丕的反应,结果被曹丕给杀了,这就是政治人物的表现,刘备也担心自己在发动对孙权的战争时,曹丕在背后攻打自己,如果两线作战的话,刘备没有胜算,就不会发动战争。

刘备出征

但这场针对孙权的战争又不得不发,荆州是刘备政权的发源地和核心,刘备就是在荆州发展壮大的,刘备政权中的绝大多数中高层官吏都是荆州人,或者与荆州有着各种关系,包括刘备手下的大多数基层士卒也是荆州人,没有了荆州,这些人就成了无根之水,为了稳定内部人心,刘备也会发动战争。

对于刘备来说,称帝是第一步棋,战争一旦发动,谁也不知道何时结束,刘备先称帝已经是抱着战死沙场的决心了,只有先把政权安排好,刘备才能放心在战场一决高下,因为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发生什么?万一战死沙场,刘备所建立的这个政权还没有建立好,那将是刘备一生的遗憾。




【建国是大事,兄弟不是事】兄弟被杀,马上就拉人去为兄弟报仇,那是小混混的行为。就是稍微大点的黑帮帮主也不会去干这事。刘备当然也不会把自己整成一个小混混形象。

名份,在古代是至关重要的一样事情。“正名”是一件严肃的事,也是一件技术活。

技术活,就得讲究,就得把握度。曹丕没有登基的话,天下还是汉室的。刘备自称汉宗室,就不能自己造自己的反,也就不能称帝。但曹丕称帝了,汉室就需要一个“正统”出来延续,此时正是刘备称帝的好时机。所以,除非他自己死了,否则就是天王老子死了,他也得赶紧称帝。因为名份这种东西,谁先抢到就是谁的。

严肃,就必须要好好准备。曹丕如此,刘备也如此。所以,曹丕的动向,刘备一天天在看着,眼看曹丕准备称帝 刘备其实也开始了准备。那时,关羽还没有死呢。只可惜马上就有完成大业第一步,关羽却先走了一步。

刘备如果当初愤怒出兵为关羽报仇,自己很有可能都被人砍死,那就非常不值了。如今登基了,也可以给关羽一个好名份好谥号,这对于死去的关羽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样的话谁会相信呢?信誓旦旦的刘备,世称英雄,也言而无信,何况常人?

结拜时说这些话,就跟去喝白事酒说“节哀顺变”一样,我只要说了,你做不做到无所谓,反正,我只是来吃酒的。

感谢阅读!买本书吧[捂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益州   蜀汉   东吴   汉中   荆州   汉室   人心   汉朝   正统   政权   公元   夏侯   战争   政治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