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最可能怎么结束?

■结局1:沦为持久战

俄军陷入困境,花更长时间才能拿下基辅,即使在拿下部分城市后,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只靠驻扎军队管理,难以维持在当地的控制权,而乌克兰在西方国家持续提供弹药武器情况下,会转变成专业且强大的反叛势力。

■结局2:演变成欧洲大战

普京在面临将输给乌克兰的状况时,将升级战争,直接对抗北约,并使用核武。

■结局3:普京下台

俄乌战争导致数万俄军战死,同时经济制裁造成负面影响,普京失去民意支持,克里姆林宫发生政变,普京下台,同时俄罗斯面临分裂危机。




俄罗斯解体占50%!我本意也不愿俄輸但战争不相信眼泪。凭着朝鲜伊朗白俄罗斯援助就能翻身?别做梦了。老子说好战必亡可谓一语中的。原因有三:1.普京盲目乐观来源于对格鲁吉亚的领土分裂和唾手可得的克里米亚半岛,胜利已冲昏了他的头脑,妄图以对外领土扩张借口北约东扩想轻而易举拿下乌克兰,来显示他的英明决策赢得民心。2.完全没有周密部署麻痹大意轻敌犯了兵家之大忌实在是不应该。回想83.10.28日美国里根政府入侵中美洲小国格林那达,中央情报局用一年时间摸清总理毕晓普生活轨迹,为对付2千人出动一个航母群3个驱逐舰联队2万人.2千航空兵半夜12点兵贵神速,战士们出兵时都不知去哪里?军令如山.5天时间结束战斗。你再看普京用兵让士兵将军带上军服准确庆祝胜利哪有不败之理。3.还有50%可能最终换人倒向西方,这本是我不愿看到的但是没办法,归根结底普京败在了经济薄弱民不聊生后继乏力上,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俄罗斯给出的答案是,结束冲突只有二种可能,

一,西方停止代理人战争,

二,乌克兰战到最后一个人。

以什么方式结束?存在着多种猜测,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给的答案是,除非西方停止对俄罗斯联邦的代理战争,否则冲突不会结束。

而这场战争的性质就是西方国家借肋贫困的乌克兰之手而发动的,乌克兰只有战到最后一人才会结束。




我觉得当乌克兰已经被榨干、再不能给其他人提供更多的利益,或因为局势发展、迫于国际社会压力而导致其他人不能再擭取利益时,几相当于被“抛弃”的乌克兰自然会寻求和平,这种情况的几率应该是最大。

另外,同样是迫于局势的发展,当深陷泥潭的俄罗斯发现自己再不能如此下去而不得不采取变样方式应对时,兴许俄罗斯会干脆利索的“破釜沉舟”、以闪电战直接达到实际灭了乌克兰的目的,而后就于被制裁被抗议等等的情况下一边打嘴官司、一边重整自己。这种可能性,也存在一定较大的几率,关键在于看西方那些国家是否会贪得无厌了!

再有,若是当前的冲突忽然发生了“未曾料到”的不可控的意外事件,这场冲突也会立即被冷置——因国际社会不允许再进行下去。这种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绝对排除,就看有没有人会彻底发疯了!




如何结束俄乌冲突,最后迎来和平呢?有人说,俄罗斯从占领区撤出,还有人说,为了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乌克兰应该后退一步,承认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这样和平才能实现。这就是俗称的“土地换和平”。

历史上,领土交换是古典帝国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古代国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明确的领土概念,所谓的领土更类似于今天所说的势力范围。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屈辱条件。除了巨额赔偿,还把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割让给德国。对法国人民来说,这是无法洗刷的耻辱。于是愤怒的巴黎人自发武装起来,拒绝接受谈判结果,赶走了原政府首脑蒂尔,自发成立了新政府,即巴黎公社。

进入20世纪后,“土地换和平”的做法只成功过一次。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先发制人,占领了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以及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区。

同年9月,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三不”政策,即不承认、不和解、不谈判,强调与以色列的零和关系。以色列和阿拉伯已经完全成了结拜关系,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然现在以色列占优势,但是阿拉伯人口在这里,而且不是吃素的。今天以色列夺取了那么多原本属于阿拉伯的地区,阿拉伯人以后一定会想办法弥补的。为了应付未来的战争,双方只能继续进行军备竞赛,最后难免身败名裂。

于是当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42号决议,明确要求“以色列撤出所占领土,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双方各退一步,以色列用占领的土地换和平,阿拉伯国家收回失去的土地,保证以色列的和平。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没有收复失地,以色列守住了土地,但也伤亡惨重。为此,联合国安理会发布338号决议,敦促双方在242号决议的基础上实现停火。

此后,双方也进行了反思。埃及总统萨达特意识到,埃及不可能彻底打败以色列,无休止的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灾难。1977年11月,萨达特做出了一个似乎与他的祖先相反的决定。他访问了以色列,成为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领导人。

面对萨达特的倡议,以色列也决定停止与埃及的敌对关系。在美国的指导下,以色列政府决定实现“土地换和平”。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两国建交,以色列逐步归还西奈半岛。

两国建交基本上意味着以色列西部的和平,可以放松下来对付东部。1982年,以色列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摧毁了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大本营。也是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取得了82-0的交战记录。

阿拉伯世界突然意识到,如果没有埃及的支持,它打败以色列会更加困难,所以在1982年的阿盟峰会上,阿拉伯国家也接受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要求以色列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上撤出,在外交上承认以色列。1994年,以色列和约旦建立外交关系,并归还了被占领土。本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然而,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两年后强硬派代表内塔尼亚胡上台,与巴勒斯坦的和谈无果而终。

如果对比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情况,乌克兰东部、克里米亚以及所有被占领土都是国际公认的乌克兰领土。如果要“以土地换和平”,就应该从所有乌克兰领土上撤走俄军,以示恢复和平的诚意。为了照顾俄罗斯的诚意,乌克兰方面已经酌情表示,比如建立停火线、乌克兰东部非军事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克里米亚   联合国安理会   乌克兰   以色列   阿拉伯   结束   埃及   中东   俄军   阿拉伯国家   俄罗斯   领土   冲突   和平   土地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