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的司马衷为什么能作为西晋的皇帝?司马炎没有其他正常儿子吗?

历史上的晋朝很有意思,西晋和东晋都各出了一个头脑不那么聪明的皇帝。东晋的是晋安帝司马德宗,西晋的就是晋惠帝司马衷。晋安帝在位时,东晋大权已经易手,司马德宗不过是个傀儡,来一个不聪明的皇帝很正常。但晋惠帝即位时却是天下太平,四海平稳。那么这个时候,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还非要推一个笨儿子上台呢?这就要从西晋的社会结构说起了。

其实,从汉朝开始,帝国王朝就已经出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皇帝一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对整个朝廷进行有效地管理。所以,皇帝身边的外戚、宦官、朝臣及氏族等几种势力,他必须要依靠一个。但是,西汉末年有外戚王莽的篡位之祸,东汉中期有“跋扈将军”梁冀的专权,东汉末年有曹丕的篡位。外戚这个集团,已经越来越不安全了。

那么,宦官和朝臣呢?宦官,在东汉末年又自己搞得名声太臭,逐渐无法依靠。那么最后能依靠的,就只有朝臣和氏族了。只要有朝臣和氏族的拱卫,皇帝即使什么都干不了,也能“垂拱而治”。这其中,汉献帝就是一个代表。

西晋的开创者晋武帝司马炎,自己就是氏族出身。而他的皇后杨氏,同样是弘农杨氏出身的贵族。他们两家联手,在司马炎看来,其实已经可以确保江山稳固了。下一代皇帝是否聪明能干,其实并不重要。这也就造成了一个事实:司马炎选下一任皇帝的标准,是看儿媳妇的娘家是不是有实力。

司马炎一生,有儿子二十六个。其中既然有司马衷这样不聪明的,必然也有聪明的。现在所知的,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豫章王司马炽四人,未必算太聪明,但是智商应该在线。为何他们没有成为皇帝,就和咱们前面说的氏族有关系。

刚刚说过,司马炎的皇后是弘农杨氏人。杨氏为人比较“独”,为了不让皇帝亲近其他美女,一度垄断了选妃的权力。她是司马衷的母亲,支持儿子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司马衷真的不成才,也不排除司马炎换人的可能。所以,杨皇后要想扶儿子上位,仅仅自己娘家支持是不够的,还得有其他的助力。

而正好此时,大臣贾充想通过和皇帝联姻来躲避外出征战的灾祸,于是便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司马衷。此时,司马炎想给儿子选妃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氏族丁家的女儿,还有一个就是贾家的女儿。司马炎早听说丁家女儿貌美而且性格好,所以就想给儿子娶丁家女儿为妃。但是丁家对皇后杨氏并没有格外的尊重,而贾家则是忙不迭地向皇后表忠心。那么自然,杨皇后的心理天平,就会偏向贾家。所以最终,在杨皇后的撺掇下,司马炎给儿子娶了贾家的女儿贾南风。

接下来,就有了那次神奇的考试。司马炎准备测试一下儿子的真实水平,于是出题考试。司马衷没有水平,根本答不上来。但是,太子妃贾南风却有这方面的能力,将题全部答完。按照史书所载,司马炎认为这是儿子的水平,所以大喜,从而坚定了让司马衷继位的决心。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司马炎为何早不考察儿子的水平呢?其原因只能是司马炎根本就很清楚司马衷的水平,那些考题,实际上就是出给太子妃贾南风的。如果贾南风有能力,就可以和皇后的娘家弘农杨氏形成制衡,最终保证自己儿子皇位的稳定。

这应该就是司马衷得以成为皇帝的真相。司马炎很明白,一个晋朝皇帝是否能够坐稳皇位,自己是否有能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氏族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又不能力量过大,否则就会和曹丕推翻汉献帝一样。只有皇后的家族和太子妃的家族能形成制衡,皇位才能稳定。那么自然,有了贾南风这么一个“贤内助”,江山自然可以放心地交给自己的这个傻儿子。

只是他没有想到,贾南风的狠辣让人始料未及。司马炎尸骨未寒,贾南风就将杨皇后一家的势力从朝廷中清除了出去,自己独霸朝纲。又因为她的倒行逆施,酿成了八王之乱。最终,西晋灭亡,司马衷被毒杀,司马炎做的一切谋划全部化为泡影。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常听人说:傻人有傻福,这话用在司马衷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然而作为皇位的继承者,将来是要统领江山、造福百姓的,可晋武帝司马炎偏偏传位于痴傻儿子司马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对其抉择,作了以下分析:

一、司马衷乃皇次子,因其兄长早夭,他也就成了嫡长子,自古储君之选立长不立幼,且其又是国母所生,地位非比寻常。因此他自然而然成为了帝位接班人。

二、司马炎深知此子头脑简单,智商不高,对此他也焦灼不已。后来为了检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用出题的方法限其三天内完成作答。司马衷拿到题目后一头雾水,其妻贾南风见状,灵机一动,请来几位知识渊博的学士帮他解题。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但顺利通过了考核,还使得司马炎对其刮目相看,接替皇位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当然在他继位后,本来面目表露无遗,也因此引发许多啼笑皆非的趣闻,诸如我们所熟知的“官私蛤蟆”、“何不食肉糜”都记录了其痴傻的一面。

三、虽说司马衷看上去呆头呆脑,但他却义气深重。永兴元年,一次交战中,司马衷的军队被石超的将士打得溃不成军,其本人也深受三箭,当时他身边近侍纷纷落荒而逃,唯有穿着朝服的嵇绍挺身护卫。这时石超的将士奉命欲杀嵇绍,司马衷还为其求情,但没有效果。嵇绍被杀后,血渍溅到司马衷衣服上,一时间他感到无比悲痛。待战事平定,在他换洗衣物时,吩咐侍从莫将血迹洗去,因为这时嵇侍中的血。可见司马衷是位仁义皇帝,或许当初司马炎也发现了他这一优点,才传位于他吧。

总结

无论司马衷是否痴傻,司马炎既然让他成为接班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无法深究原因,但只要做到尊重历史足矣。




司马衷的确经常被人当做痴傻皇帝,尤其是出自他的“何不食肉糜”和“官私蛤蟆”典故,更是体现了这位晋惠帝的痴呆之名。

而司马炎也并非没有正常甚至聪慧的儿子,像西晋末期参与“八王之乱”的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和成都王司马颖,都是司马炎之子,这都是能在乱世之中争夺权柄的雄杰。包括司马炎的幼子司马炽,成为西晋第四任皇帝的晋怀帝,也拥有着不俗的为君之能,甚至有与司马越争权的心机。司马炎的这几个儿子,相较而言在能力上都超过了司马衷。

那么,为什么司马炎最终会确立这位明显“痴呆”的儿子司马衷为西晋皇帝呢?除了在宗法继承顺序上的考量之外,还有着几方面的原因:

一、司马炎的私心:与司马攸的对立、后宫的影响、对朝中意见的考虑

立司马衷为太子,当然包含晋武帝司马炎的私心,尤其是在当时齐王司马攸继位呼声很高的情况下,明知道司马衷有些痴傻,但依旧不废除他的太子之位的原因,必然也包括了司马炎的私心。这种私心,也包括几个方面:

  • 1、由争立而形成的司马炎与齐王司马攸之间的对立关系

当初司马昭在选择太子之位时,便有心想要立齐王司马攸为太子,而司马炎依靠着贾充等人的支持,才得以获得司马昭的认可,成为了司马氏的掌权者,最终称帝建立西晋。在司马炎与司马攸争夺太子之位时,双方之间是对立关系。

等到司马炎称帝,立司马衷为太子,但司马衷作为太子表现来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让众多朝臣认为,应当拥立当时更加贤明的齐王司马攸,在司马炎死后继位。但是司马炎在兄弟和亲子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血脉司马衷。而对于司马衷的支持,与当时想要争夺储君之位的司马攸,也形成了对立关系。

当时支持司马攸继位的大臣中,王济、羊琇等人,都遭到了司马炎的贬谪,足见当时司马炎即便知道,司马攸比司马衷更加适合继位,但却依然选择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衷。这是源于当初司马攸与司马炎本人争立,和之后与太子司马衷争立,而导致的对立关系。

  • 2、在司马炎优柔寡断性格下,后宫对选择继承人的影响

司马炎的性格十分优柔寡断,当初司马衷的太子妃贾南风太过残虐,让人杖杀司马衷怀孕的妃子,司马炎得知消息后想,想要废除贾南风。但是经过武元皇后杨艳等人的劝阻,司马炎作为一国之君竟然收回了废除贾南风的诏令。足见司马炎的性格十分优柔寡断。

在司马炎知道太子司马衷的真实才能不足后,其实有过想要废除司马衷的想法,但是司马炎的武元皇后杨艳,劝说司马炎要“立长不立贤”,最终优柔寡断的司马炎也没有下定决心废太子。

等到武元皇后杨艳临终前,请求司马炎立自己的堂妹杨芷为皇后,优柔寡断的司马炎再次答应。这样杨氏后宫力量,再次成为司马衷太子之位的护持力量。并且,由后宫而壮大的外戚力量杨骏、杨珧等人,也成为了杨艳亲子司马衷能够保住太子之位的重要依仗。而这也离不开司马炎甚至在政务处理上都优柔寡断的性格。

可以说,司马炎优柔寡断的性格下,加之后宫和外戚等力量对司马衷太子之位的拥护,让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得到了更多力量的支持。

  • 3、出于对当时朝中力量对抗的考量

司马炎诸子之中,如司马玮、司马乂、司马颖、司马允等人,都有着优于司马衷的才智,但是司马炎最终还是没有更换太子,除了与司马攸的对立关系和后宫的影响之外,出于当时朝中力量的考量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即便当时司马玮等人表现出更胜过太子司马衷的才智,但是并未获得朝中各方势力的支持,没有达到如司马攸那般的声望,也由此司马炎的其他儿子并未成为太子之位的人选。

而且,当时司马衷获得了贾充、杨骏、杨珧、荀勖等权臣的支持,在与当时支持齐王司马攸继位的势力对抗中占据上风。像任恺、张华、羊琇等支持司马攸的朝臣,都被排挤出朝或遭到贬谪,可见当时支持司马衷一方势力更加强势。

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包括自己私心,继续让并不聪慧的儿子司马衷继任,也是符合当时朝中力量对抗的考量。

二、西晋朝中朋党之争的影响

充既为帝所遇,欲专名势,而庾纯、张华、温颙、向秀、和峤之徒皆与恺善,杨珧、王恂、华暠等充所亲敬,于是朋党纷然。——《晋书·任恺传》

不得不考虑的是,在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西晋朝中出现了很明显的朋党之争。而不同朋党势力之间,为了争夺朝中权柄,在拥立储君人选上也有很明显的对抗。

  • 1、杨氏外戚力量对司马衷的支持

《晋书》当中记载,在齐王司马攸有心争立储君之位时,弘农杨氏杨珧曾经策划司马攸离开京师到封国,当时执掌京师兵力的羊琇和成粲,想要谋杀杨珧。可见当时在储君之位人选的支持上,存在不同势力之间的对抗。

而杨珧为杨骏之弟,身为杨氏外戚,自然也是当初武元皇后杨艳的“后手”,为支持司马衷太子之位的外戚势力。而羊琇等支持齐王司马攸继位的朝臣,便与杨氏外戚之间存在对抗关系。

  • 2、贾充对司马衷的支持

吕思勉在其断代史当中认为,齐王司马攸和太子司马衷虽然都是贾充的女婿,但因为贾充对于家中第二任正妻郭槐的“内惧”,导致贾充明显地偏向于女儿贾南风嫁给的太子司马衷。而贾充作为当时朝中重臣,因其谄媚取容的做法,成为诸多刚直之臣的攻击对象。

贾氏势力与依靠贾南风形成了“同盟”关系,于是由贾充为首的朋党势力,对于太子司马衷的支持,也成为压制张华、王济等反对司马衷继位势力的最大对手。而借由外戚势力、后宫支持以及谄媚取容之道,张华、任恺等刚直之臣,在朋党之争中败下阵来。

而缺少了朝中势力支持的齐王司马攸,也逐渐失去了争夺储君之位的机会,最终被排挤出朝,在回封国的路上忧愤吐血而死。

最终,在朋党互相对抗的过程中,获得外戚势力和贾氏势力支持的司马衷,最终得以保住太子之位。

三、司马炎对于司马氏宗室力量的警惕

从司马炎的私心以及西晋朝中朋党之争的情况来看,司马衷获得了司马炎和朝中忠臣的支持,得以让太子之位不被废黜。而从西晋王朝整体时局的情况来看,司马衷得以成为西晋第二任皇帝,也有着司马炎对于司马氏宗室力量的警惕

  • 1、司马炎对于司马氏诸多封王的态度

很多人都知道司马炎执政过程当中,对于司马氏宗亲势力的纵容,但是在继承人选择上却忽视了这一点。虽然司马炎对于齐王司马攸十分警惕,甚至有刻意针对的可能,但是司马炎“大封宗室”的执政策略并没有改变,即便是为了逼迫齐王出朝,也制定了更加优厚的分封食邑制度。

司马炎过分信任司马氏诸王,甚至在自己临终之前,知道了外戚杨骏联合皇后杨芷妄图专权,便想要让汝南王司马亮来出任辅政之职,但最后被逼迫之下才不得已让杨骏辅政。

结合司马炎对司马氏诸王和齐王司马攸的态度来看,司马炎既想要以宗室力量来拱卫晋室,又有点私心地想要让自己血脉继承皇统。也可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才有了让齐王司马攸等离开京师回到自己封国的决定,这是有效避免司马氏宗亲势力争夺皇权的手段。

  • 2、当时司马氏封王势力的“辈分”问题,以及西晋朝中重臣势大

泰始元年,司马炎称帝后大封宗室时,后来的太子司马衷才六岁;泰始六年,司马炎立立第三子司马柬为汝南王时,司马柬才八岁。足见当时司马炎子嗣在当时司马氏宗亲中,并不占很大的辈分优势,以至于在司马炎称帝后的大封二十七人当中,多是他的兄弟、叔伯、堂兄等。

而在司马衷太子之位最受质疑的时候,也就是齐王司马攸继位呼声最高时,当时司马炎子嗣当中年纪最长的司马衷也尚不足二十,相比较于正年轻力壮的各司马氏宗亲,无论是在辈分和势力上,都不占优势。

世人都说司马炎忽视了宗亲强势的隐患,但结合司马炎执政后期,与司马氏有姻亲关系、司马氏功臣之后等,都逐渐在朝中势大。并且,值得考虑的是,如贾充、荀勖等西晋重臣,或多或少都明确地表明了对于司马炎所选太子司马衷的支持,而这些人当中还靠着向司马炎谄媚而受到重用的也不在少数。

由此来推测,司马炎依靠姻亲等关系,笼络朝中大臣,来节制司马氏宗亲力量的考量是极其有可能的。结合司马炎对支持司马氏封王司马攸的王济、羊琇等人的贬谪,足见司马炎不想朝臣依附司马氏宗亲势力的态度,尤其是在涉及储君之位的人选之事上。


结束语

司马衷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子,司马炎在选择继承人的决定上自然也或多或少包含私心。这种私心还涉及到当初与司马攸的争立而导致的对立关系,以及在他优柔寡断性格之下受到后宫的影响。而出于当时对朝中力量对抗情况的考量,也是司马炎选择选择司马衷为太子的重要原因。

西晋朝局当中朋党势力之间的争斗,也对太子之位的人选有着很大影响。杨珧等外戚力量对于太子司马衷的支持,与羊琇等支持司马攸势力之间形成对抗,而贾充等谄媚之臣与刚直朝臣之间形成了对抗。但支持司马衷的势力占优,让司马衷的太子之位更加巩固。而且,司马炎对于正势大的宗亲势力的警惕,也是自己血脉司马衷得以保住太子之位的重要考虑。从整体局势来看,对于齐王司马攸的限制,体现出了司马炎不想朝臣依附宗室的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司马炎有很多的儿子,但他最后却将晋朝江山交到了“何不食肉糜”的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手里,也因此将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司马衷的脑袋有问题,让他做继承人实在很不明智,司马炎当然也知道这一点。

实际上,司马炎当年也想过另立储君,只可惜群臣反对,司马衷背后的大量外戚势力干涉阻止晋武帝易储,最后还是保住了司马衷的储君之位,让其成功登基。



作为晋朝建立者的晋武帝司马炎,是史上后宫规模最大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后宫有名分的后妃就超过四十人,而内廷女眷更是超过一万人。

因为人数实在太多,晋武帝还发明了“羊车巡幸”,他乘坐羊车,停哪儿就睡哪儿。

这么多后宫嫔御,自然也让司马炎子嗣繁盛,他共有二十八个儿子,有十八人留下了名字。

司马炎共有两位皇后,即武元皇后杨艳与武悼皇后杨芷,杨艳生有三个儿子,杨芷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有正出的名分,两个皇后生的孩子自然有优先继承资格。



杨艳是司马炎的原配,生下了三个儿子,其长子司马轨两岁的时候就夭折了,随后就生下了司马衷,因为兄长早夭,司马衷也成为了实际上的长子。

在武元皇后杨艳崩逝后,其堂妹杨芷成为继后,但司马衷依旧是皇长子。

而杨艳与司马炎鹣鲽情深,司马衷在礼法上的地位,是其他所有皇子都无法相比的。

泰始三年,尚且只有八岁的司马衷就被册立为了皇太子,那时候他的生母杨艳尚在,作为皇后生的长子,自然是拥有优先继承资格的,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只不过司马衷这个人,从小就木讷得很,整个人既不聪明也不活泼,刚开始司马炎还觉得是孩子太小,长大就好了,可司马衷长大之后,情况毫无改善。

司马炎越来越担心,觉得这个继承人太不靠谱,所以想着换太子。

然而,司马炎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包括皇后杨艳在内大多数人的反对。

关于储君的问题,司马炎与前朝后宫众人博弈商定了很久,但最终也没有削掉司马衷的皇太子之位,在司马炎驾崩之后,司马衷顺利登基也就是晋惠帝。



第一,礼法不可乱

让司马衷保住皇太子之位的最关键缘故,就是他的身份,司马衷的生母是司马炎的发妻武元皇后杨艳,加上他的哥哥司马轨早夭,司马衷就是实际上的正出长子。

按照古代传统的继承规则,司马衷拥有绝对的优先继承权,无人能够反对。

在古代的时候,废长立幼从来都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稍不留神就可能引起巨大的灾难。

司马炎想要更换太子人选的时候,大多数的群臣还有他的皇后杨艳,都是先就礼法方面来进行劝阻,也是让司马炎实在没什么话好说。



第二,外戚家族帮助

司马衷的生母杨艳出身杨氏家族,当时杨氏在朝中的势力强悍,不仅如此,司马衷刚刚长成之后就迎娶了权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

杨氏与贾氏可都不是好惹的家族,强强联合之下,成为司马衷背后的助力。

司马炎其实对于司马衷的头脑、能力如何心存疑惑,因此几次三番进行试探。

然而在杨氏还有贾南风的帮助之下,司马衷每次都成功通过了司马炎的考验,使得司马炎误以为孩子只不过比较平庸,也没什么大问题,做个守成之君也还可以。



第三,因皇孙而保太子

清朝的时候,关于雍正帝继位有个说法,那就是康熙帝当年看重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弘历才确定传位,而这个缘故在晋朝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司马炎传位司马衷。

虽然司马衷不聪明,可他有个侧出的儿子司马遹,这个孩子非常聪慧也很出色。

晋武帝司马炎对于司马遹非常疼爱,觉得这个皇孙是将来晋朝的希望所在。

如果要让司马遹登基为帝,那么就必须让其父亲司马衷继位,这样才能代代传承,使得皇位继承名正言顺,因此考虑到孙子的司马炎,还是传位给了瓜娃子司马衷。



很多人觉得古代以长幼这类作为继承规则,很容易让司马衷这样的人败坏家业,应该立贤不立长才对,可实际上,贤能与否实在标准不一,根本很难实现。

儿子到底贤不贤,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伪装的,而且也会因父母的偏爱而有所偏差。

但是,到底是正出还是庶子,到底是长子还是幼子这种事,是与生俱来根本不能改变的。

司马炎传位司马衷,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想着应该不会出太大问题,但他如果泉下有知不多久之后,晋朝在司马衷的皇后手中被搅得一塌糊涂,恐怕要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了。





司马家就是一个另类王朝。

司马懿开始就心存不良,到了他儿子一代——两个牛逼哄哄的家伙,就更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直接欺负曹魏家的孤儿寡妇。恶生生地上头上脸了。及至司马炎,接了曹魏的力量把蜀国灭亡了,再把吴国消灭了。

事已至此,司马家三代处心积虑地做够了功夫,把曹魏,蜀汉,孙吴灭亡了,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这一点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也是国家大势所趋,必须统一的。

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到了第四代,也就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问题就来了。晋朝的祸根开始萌发了。接班人问题就是一个事关国家的的大问题。

司马家族的人是相当地多司马炎一口气封了二十几个诸侯王,让他们去建立封国,拱卫朝廷。

为什么会让一个傻得吃水都成问题,却说让人吃肉靡的犯逻辑性错误的年轻人当了晋朝的太子呢?

首先,司马家开国功臣——是司马家的功臣之一的贾充,是一个被司马家族喜欢的人。

这个人心狠手黑,他是贾诩的儿子,乃父就是一个朝三暮四的阴谋家,对主子缺乏忠心,对曹魏恩将仇报。在他的鼓动下,成济兄弟杀了高贵乡公曹髦,然后一路顺风走向司马政权的最高处。

晋朝建立后,贾充当然位高权重了。贾充有个女人儿贾南风。被贾家运作成了太子妃。有了这样一个恶女人,加上一个傻儿子,这出好戏就演开了。

司马炎的杨皇后和她的哥哥杨骏,掌握了大权,贾南风一定不高兴,她设计杀完了杨家一门。

杨皇后在贾南风没有当太子妃时,接受了贾充家的巨额贿赂,杨皇后把司马炎迷糊住了。司马炎是要卫瓘的女儿做太子妃的。

卫家的女儿比贾家的女儿要好。但是卫家不会推销,失去了这样的机会。贾南风就成了太子妃。

司马衷在没有娶贾南风时,就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司马橘(音),非常聪明。司马炎非常喜欢这个孙子。他就想,儿子司马衷不行,皇孙过不了多久就长大了,可以弥补司马衷的不足。司马炎由于爱杨皇后,就做了让步,就决定让司马衷当太子,再继承皇位了。

司马炎一家那么聪明,反而被贾充家的一个女儿贾南风把朝廷搅得乌烟瘴气,贾南风夺权后,八王之乱继续祸害老百姓,然后就是五胡入华,这祸害就达几百年了,司马懿害了国家几百年,就是他存心不良做出的好事。

这些大概就是接班人没有选好的苦果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司马   西晋   南风   皇帝   朋党   儿子   晋朝   外戚   朝臣   宗亲   后宫   痴呆   太子   皇后   势力   力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