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才能立墓碑,具体有什么讲究?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为己故先人立墓碑是广泛流传于民间丧葬文化的一部分,其目的并非是"树碑立传",因为逝者大多是凡夫俗子,墓碑上也没有镌刻着墓志铭,只不过在其上面刻着先人的名讳、生卒时间,以及后人的名字和立碑时间等。其目的大多是为了便于寻找墓地、上坟祭拜而已。

立墓碑的习俗由来已久,很早以前,人死后只有墓穴没有坟头,为了祭祀便于找到墓穴,古人便采用在墓旁立石头、木板等形式作为标记,在其上面系上纸或帛,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和时辰,古人称之为“铭旌",这便是墓碑的雏形。到汉代时先人们掌握了石雕技艺,可以在石碑上刻出文字及图案,于是真正的石碑就出现了。石碑的好处不言而喻,刻上字之后能经得起风吹雨打日晒,历经数年而不会变样。不过,古人对立碑也是有条件的,什么人可以立,什么人不能立,何时能立等等都有讲究,而不是随心所意,愿意怎样就怎样的,否则会弄巧成拙。满足下列几个条件就可以立碑。



首先逝者年龄要60岁以上。

古语云:"六十甲子一轮回",在先人看来,人不到60岁就没有一生的经历,没经过一个轮回就谈不上为后代造福,因为墓碑是纪录去世之人的生平事迹,对一个人在世时的嘉奖,更是证明这个人为社会做的贡献。不满60岁去世即使立上墓碑,也很难受到后代子孙的香火。

其次,有后辈的去世之人可以立碑。

立碑的目的之一就是方便后辈祭祀扫墓,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古人强调去世之人必须要有儿子、孙子才能立碑,女儿是拨出去的水不能算数的。老实说,这是封建礼教制度下男尊女卑的产物,如今己步入了新时代,大家崇尚的是男女平等,女儿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未必逊色于儿子,所以女儿同样有话语权。

第三,逝者的年数要在三年以上,并且期间未曾迁移,可以立碑。

古语云:新坟三年不立碑。一方面破土下葬之后,经过三年的风雨浸蚀,坟墓周边的水土基本定型,这时立碑可以避免因土壤松软导致墓碑倾钭、倒塌的现象发生。倘若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修理扶正才是;另一方面更要保证这三年之内不能对坟墓有任何的迁移,否则就算是过了三年也是不可以立碑的。怕动了"风水",会对后代子孙有不好的影响。这些都是古人留下来的说法。

第四,不能立一个人的墓碑,即不立单坟墓碑。

夫妻二人如果只有一个去世,另一伴还活在世上,即使去世之人已满三年也是不能立碑的。只有双方谢世满三年之后才可以。

事到如今,先人留下来的传统风俗有的已经时过境迁。比如:有些地方可以立单人碑,只不过要把未过世的夫妻方的名字涂成红颜色罢了;再比如战争年代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先烈们,有几个活过了60岁!大多是年轻力壮、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同样立碑了!……当然,好的风俗还是需要后人去传承的。

立碑时也有一定的规格要求:例如,碑的朝向要和穴位的山向、棺木的朝向保持一致,不可出现逆向、偏向,墓碑与坟之间的距离在9寸至6尺之间为宜,切勿太近或太远。刻在墓碑上的字迹要工整清晰,最好是庄重的魏碑体、隶书或楷书,不可用草书、行书等。而且要阴刻(凹刻),不能用阳刻(凸刻)。



一般来说,墓碑中间刻写先考xx、先妣xx等字样,字体略大,左侧落款要有立碑后人的名字及身份,如长子xx、长媳xx、次子xx、次媳xx、长孙xx敬立等字样,子女不分男女都要写上,按长幼从右往左依次排列。若是子女中有已经过世之人,去世人的名字一定要加方框。另外,有个传统的规矩,碑文中的主要立碑者一般写亡者的子女姓名,例如孙子辈为祖父、祖母立碑时,就不能越过父辈,通常是以父辈为先,再加上孙辈而立。在一些地方还有这样的风俗,只有上辈人立了碑,下辈人才可以立,否则是不能立碑的。

对于墓碑规格的要求是"低不过腹高不过颈",呈长方体,通常高100公分、宽60公分、厚约8公分左右。这也符合我国古文化的"方正"逻辑,是按着祖师爷鲁班所使用的鲁班尺上的吉徉数字而定的。而并非人们认为的墓碑越高越大越好,最好再能够结合坟墓而定。

立碑的时间一般在每年清明节或阴历十月一前后,这正是民俗中重大的祭祀节日,不仅百无禁忌,也显得比较严肃重视。立碑之后要注意保护,上坟烧纸时要及时清理墓碑上及周边的杂草,发现有钭歪、崩裂现象时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既然立上了墓碑,说明对逝者更加尊重怀念,所以要尽到一个晚辈的责任,该扫墓时扫墓,该祭祀时祭祀,而不是一碑永逸、万事大吉。




坟前立碑是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公墓还是私墓坟茔都会矗立着一块长方形墓碑,记载着逝者生卒年月,生平功德以及何人所立等信息。

修坟立碑有哪些讲究呢?

首先时间最好是逝者3周年的清明节期间,民间清明节前后,办理一些事情百无禁忌的说法。3年内属于新坟,孝子孝女们哀思之情尤甚,一旦立碑即作古永别。

其次立碑方向应于坟墓正前方,祭祀祖先时显得虔诚庄重,墓碑和墓穴距离一般是距离穴位的9寸到6寸之间为好。

第三墓碑大小与坟墓适应,二者要相辅相成。

第四碑文要包括生卒年月,逝者名讳以及立碑人身份,若生前有显著功德,也要刻上墓志铭,受人敬仰。

第五碑上逝者名字必须要黑色,姓氏有使用红色字体的,蕴含着氏族人丁兴旺。夫妻一方过世立碑,健在一方上碑的需要描红,去世后再涂黑。碑刻一定要是凹刻,不能凸刻。

哪种情况不能立碑?

一是生前没有子嗣者,古人重男轻女,传宗接代是人生重大事项,若是没有男子继承香火,立了碑也无人祭祀。

二是年幼夭折,英年早逝者,古人认为到了六十岁称为“寿”,若是在这之前离世,人生有缺憾,不能庇护后辈子孙。

三是横死者不可立碑,世事无常,福祸难料,遭遇突发事件或寻短见都属于非正常去世,立碑容易引发后人悲痛。

四作奸犯科者不立碑,立碑是彰显生前功德受后人敬仰。若是生前触犯法律受到制裁,也就没有必要立碑了。

如果立父母合葬碑,可以采用只写一方名字,另一方名字不写,等百年以后补上。

除此之外立碑有很多老规矩,有男丁的家庭女性最好不要参加,若是没有则另当别论,由女儿参加立碑。再者孕妇和经期的女性不宜参加拜祭活动,如扫墓,祭祖,下葬,立碑等。

修坟立碑除了凭吊祭祖,缅怀先人,更是孝道文化和家族血脉的传承。




墓碑,顾名思义,是人们在已故亲人的坟墓前立的一块长方形石板,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记忆自家的先人。

一般百姓常人家,只在墓碑正面,镌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时间,背面空白。石材多选择深沉、严肃和凝重的黑色。

按照老人们的说法,立碑也是有讲究的,即两立三不立习俗:两立,就是亲人去世三年后的坟地可立碑;已故亲人生前有子孙后代的可立碑。

三不立:一是年少之人不可立碑(一般60岁以下男女);二是非正常死亡之人不可立碑(一般指上吊跳楼跳水喝药等自杀行为);三是单坟不立碑,是指夫妻两人还有另一方健在的情况下。

那么什么时候立碑最好呢?个别讲究人家,会去请所谓的“风水先生,给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个人认为,最好选择在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或阴历十月初一,因为这是国人祭祀的大节日,更显庄重。

最后要注意的是,立碑要和坟墓的方向一致,且坟墓和石碑,一般要保持在二尺左右的距离,给祭奠者一个平衡的心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墓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场所,人们往往会在墓地中安置墓碑来纪念已故的亲人或朋友。以下是一些关于墓碑的传统讲究和习俗:

  1. 立墓时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人的灵魂会在死后继续存在,因此要尽快为已故的亲人或朋友立墓,以保障他们的灵魂得到安宁。通常,立墓的时间要在葬礼后的49天之内,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2. 墓碑的形状:传统上,墓碑的形状通常是石头或砖块制成的长方形或方形。在墓碑上刻写逝者的姓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以及一些祭文或纪念词。墓碑的正面应该面向墓道,而背面则面向墓园。
  3. 墓碑的高度:传统上,墓碑的高度通常取决于逝者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富贵人家的墓碑往往更高大、豪华,而普通人家的墓碑则相对简单。
  4. 墓碑的材质:墓碑的材质也有一定的讲究,石头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耐久、不易损坏,而且寓意长久。同时,不同的石头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的大理石代表着富贵和权力,白色的石头则代表着纯洁和坚贞。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墓地和墓碑是人们表达缅怀和尊重逝者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立墓和安置墓碑时,人们通常会非常谨慎和慎重,以示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立墓碑通常是为了纪念已故的亲友或祖先,以便后人缅怀和追忆。以下是一些通常需要立墓碑的情况和讲究:

  1. 死亡:当亲友或祖先去世后,通常会立墓碑以纪念他们。在某些文化和宗教传统中,墓碑也可以被视为灵魂的指引,以帮助死者找到通往来世的道路。
  2. 先祖:某些文化中,人们认为先祖在另一个世界中仍然拥有影响力,因此会在重要场合立墓碑,以便向先祖祈求保佑或寻求指引。
  3. 历史纪念:在某些情况下,立墓碑也可以作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纪念。例如,某个历史事件的幸存者或死亡者可能会被纪念,或者某位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可能会被刻在墓碑上以供后人阅读。

在立墓碑时,通常会有一些讲究和习俗,具体取决于文化和宗教传统。例如,有些文化中认为墓碑应该面向特定的方向,或者应该在特定的时间和日期建造。在某些宗教中,墓碑上可能会刻有特定的符号或文字,以表达敬意或祈求保佑。总之,立墓碑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和文化化的行为,具体的讲究和习俗应该根据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墓碑   讲究   目的   逝者   先人   祭祀   习俗   生前   坟墓   后人   古人   名字   传统   时间   财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