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死谋士李岩?

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披头散发、光脚吊死在树上。42天后,李自成体会到崇祯临死前的绝望,仓皇逃出北京,这都是因为他没有听李岩的话。

李岩是李自成最得力的谋士。

不夸张地说,李自成之所以能够迅速壮大队伍,攻入北京城,李岩是最大的功臣。没有李岩,很可能就没有大顺朝。

可是,李自成的江山还没有坐稳就杀了李岩,导致兵败如山倒,李自成自己也死于非命。

从史书的记载上来看,李岩根本没有犯什么错误。

那么,李自成为什么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呢?

这得从李岩投奔李自成的那一天说起。

一、李岩的功劳

李自成在人生的低谷期见到了李岩。

崇祯九年,在明军的围追堵截下,李自成的军队几乎被消灭殆尽。

为了能够存活下来,李自成带着仅剩的十七个人躲进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他在山中躲了四年多,这期间,另一路起义军张献忠投降了明朝。

崇祯觉得起义军已经溃不成军,不足为惧,因此不再关注起义军,而是调动明军全力对付清军的进攻。

李自成趁着明军转移注意力的机会出山了,可惜已经元气大伤,想要翻身谈何容易!

恰在此时,李岩前来投靠了。

李岩年纪轻轻就中过举人,是起义军中少有的文化人。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文武全才,讲义气。

李自成与李岩的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彼此都很欣赏对方。

李自成对李岩说:“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

李岩加入起义军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军队战斗力、军队纪律、舆论宣传等多方面着手打造起义军。

李岩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这对明朝末年穷困潦倒的农民群众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为了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们能够领会此中深意,李岩特地编了通俗的歌谣,让儿童们到处传唱。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闯王》

李岩还花费了很多心思将李自成设定成为“尊贤礼士,除暴恤民”的人设。

他派人假扮成商人,在民间散播流言:闯王是仁义之师,不杀不掠。

同时李岩立下规矩,不允许起义军抢夺百姓的东西,严禁奸淫妇女,要好好对待百姓。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各地群众纷纷前来投奔,几乎达到了振臂一呼,应者无数的局面。

不到三年时间,李自成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了数万之众。

李自成从低谷走向辉煌,一路所向披靡,迅速攻取河南、陕西等地,并在西安建立大顺朝

此后李自成没费多大力气就率军直逼大明首都北京,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进入紫禁城如此顺利!

1644年3月19日,大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起义军。

这天夜里,崇祯帝在煤山上自缢。临死前在衣服上写下一封遗书。

(崇祯)衣前书曰: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又书一行: “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此时李岩向李自成进言,请他善待崇祯的遗体,以笼络大明旧臣们的心。

于是,李自成让人将崇祯的遗体抬下煤山,放在一口棺材里,和皇后的遗体一起停放在东华门外的灵棚里,让百姓祭奠。

同时,李自成按照李岩的要求,颁布了一系列稳定京城民心的措施,其中特别强调: “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起义军秩序井然,对老百姓的生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惶恐不安的百姓们渐渐平静了下来。

可是这样的日子仅仅持续了七、八天,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就露出了乌合之众的本色。

二、李岩之死

起义军进入紫禁城时,只带了两万多的大顺军。

收编了很多投降的明军后,起义军队伍迅速扩充到了十多万人。

兵力大大增加了,十多万人的衣食住行都得保障,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兵变。

自从李自成接受了李岩的提议,打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就不再向老百姓征粮征税,反而还到处收留贫苦饥民,开仓放粮。

可是军饷军粮都要花钱,钱从哪里来?

一个来源是从战败的敌对方获得所需的军资和粮草。

另一个来源是杀富济贫,按照地主富户的官职高低确定捐款捐粮的数额,逼迫他们提供“输银助饷”。

在一路挺进北京城的过程中,李自成搜刮了不少富户的钱粮,可是消耗更大。

在北京城内的第八天,李自成的钱财几乎消耗殆尽,军队的保障难以为继。

于是,李自成将算盘打到了达官显贵头上。

他按照官员的职位规定助饷额: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乖乖交钱的人,李自成会给他们一张收据做为“护身符”。

不肯交钱的人,无论是什么身份,也无论曾经在明朝做过多么大的官,一律被施以酷刑。

最轻的惩罚是用夹棍夹人的手脚, “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严重一些的,就会“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将达官显贵们勒索殆尽后,李自成又开始以同样的手段榨干商贾大户。

李自成的下属们也纷纷学他的样子,从富户到寻常百姓都不放过,四处搜刮钱财。

经过十几天的“收缴饷银”,李自成征得了七千万两白银。

除了四处搜刮钱财外,李自成还挑选了一批美貌宫女,据为己有,日日寻欢作乐。

士兵们也上行下效,四处搜寻美貌女子,京城内人心惶惶。

虽然有钱了,李自成也定下了对崇祯采用“帝礼葬,王礼祭”的规格,实际上他却一毛不拔。

崇祯生前并未来得及为自己修建陵寝。

在李自成不肯出钱的情况下,负责安葬崇祯的官员募捐了233两银子,用一口薄皮棺材将崇祯葬在了早先死去的田贵妃的墓地里。

崇祯帝的后事处理得如此草率,引起明朝从大臣到百姓的诸多不满。

李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再劝谏李自成,刚刚进入北京城,需要尽快稳定局势,不是享受的时候。得罪了明朝的百官和富户,骚扰了百姓,对稳定政权极其不利。

李自成不好驳斥李岩的面子,口头答应着,实际上却毫不理会,依旧纸醉金迷。

李岩还催促着李自成赶紧统一江山,登基称帝。

于是,李自成派人去各地宣旨,告知大家大明王朝已亡,江山易主,改姓“李”。威逼各地官员表明自己的立场,无奈之下,很多官员口头表示归顺。

李岩觉得用强势威压的态度得不到人心,官员们虽然勉强答应归顺,根本就不可靠。

威逼固然有用,更应该使用的手段是利诱安抚。

特别是大明王朝最强的一股势力,吴三桂率领的明军仍然在山海关附近徘徊,显然他还在犹豫着到底何去何从。

李岩奉劝李自成,要善待留在北京的吴三桂的家人,尽量给他们优厚的待遇,拉拢他们,这样才能让吴三桂归降。

李自成根本就没有采纳李岩的建议,他恐吓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逼他给吴三桂写信,如果吴三桂不尽快投降大顺朝,就要杀他全家。

看到李自成如此强势,吴三桂虽然担心家人安危,却更顾惜自己的性命,迟迟不做决定。

李自成没有耐心等待吴三桂的决定,日日派人羞辱吴襄,骚扰吴三桂家人。

他的老部下吴宗敏看到吴三桂的妾室陈圆圆美貌无双,动了色心,强行霸占了她。

吴三桂勃然大怒,愤然决定与满清多尔衮联盟,誓与李自成不共戴天。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明史·流贼列传》

这是李自成命运的转折点,可是他却茫然无知,还以为自己仍旧是那个所向披靡的闯王。

1644年4月12日,李自成率兵亲征,与吴三桂、多尔衮在山海关进行决战。

在军力占据优势的前提下,大顺军不断溃败。可见在入驻北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顺军人心尽失,兵力颓废!

兵败如山倒,李自成只好向京城方向撤退。半路上,他将吴襄杀了泄愤,并将他的首级挂在竹竿上示众。

回到京城后,李自成诛杀了吴三桂全家三十八口。

随后,他又匆匆举行了登基大典。

登基后的第二天,李自成不得不下了撤出京城的命令,返回陕西老巢。

临走之前,李自成命人放火烧了北京城,百姓房屋损毁不计其数,苦不堪言,对大顺军更为反感。

清军入关后,一路追击大顺军。

因为胡作非为、荒淫无度的名声在外,大顺军失去了百姓的庇护,举步维艰,节节败退。

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相继失守。

河南危急的时候,李岩主动请缨,请求给他两万精兵,尽快收复河南。

李自成身边的文臣牛金星对李自成说:“李岩在河南声望很高,他带着精兵去河南,恐怕是打算自立门户,到时候将成为大患。您还记得‘十八子,主神器’这个预言吗?十八子就是个李字,您要小心这个预言说不定会应验在李岩身上。”

“(牛金星):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人下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明史、李自成传》

李自成一听,心下大惊。立即下了除掉李岩的决心。

没多久,牛金星请李岩赴宴。

这是个鸿门宴,李岩稀里糊涂地被人杀死在宴席上。

李岩死后,李自成的许多下属寒了心,纷纷投降清军。

没多久,李自成的陕西根据地陷落。

他终于体会到崇祯临终前的绝望心情,仓皇出逃,在湖北通城被当地民兵武装杀死,尸首秘密埋藏。

如果李自成早些听取李岩的话,善待百姓,稳定局势,拉拢吴三桂,或许历史真的会改写。

李岩的死虽然是因为李自成的昏庸糊涂所造成的,却也与李岩的两个性格缺陷息息相关。

1】识人不清

李岩具有大局观,雄才大略不容置疑。不过他在识人辨人方面能力不足。

李岩最初见到李自成时,李自成的嫉恶如仇、行事果决、讲江湖义气令他耳目一新,他以为遇到了明主。

可是,李岩却忽略了李自成胸无大志、眼光狭隘的一面。

李自成出身于社会底层,他之所以揭竿而起,完全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而被迫杀人起事。并非心中揣着治国安邦、造福百姓的宏图大志。

在李自成看来,自己有田种、有饭吃、有钱花就很满意了。他图的就是花天酒地享受生活。

因此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只顾得上敛财和吃喝玩乐,根本没有对未来的计划。

那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兄弟们也没有什么长远的眼光,刘宗敏就曾经对李自成说:“你当皇帝,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图什么呢?”

言下之意,我们不就图个享受吗?你听李岩的话,给弟兄们定了那么多规矩,大家辛辛苦苦提着脑袋跟你干,最后这也不行,那也不许,不是白干了吗?

这些帮着李自成打下天下的人,很快就将李自成的天下又送给了别人。

李岩并没有认清这一点,这就使得他的所思所想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李岩不仅是没有认清自己应该追随谁,而造成他惨死的直接凶手牛金星,竟然也是李岩自己引荐给李自成的。

牛金星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他加入大顺军后,很快升到丞相位置。

得到高位重权后,牛金星很怕李岩抢了他的风头,取代了他的位置,因此经常在李自成面前进谗言,直到说动了李自成,杀掉李岩。

这样一个人,李岩竟然当作能人推荐给李自成,可见他识人的能力实在有点问题。

2】愚忠

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已经暴露出了本性。

此时的李岩认识到李自成并不是个能够治理天下的人物,而大顺军的造反理念只是为了自我享受,与李岩的想法相差甚远。

如果此时李岩脱离了大顺军,就不会落到英年早逝的悲惨境地。

当时李岩的很多下属都劝他另立门户,可是李岩却秉承着“忠君”的思想,不肯离开大顺军。

“道不同,不相为谋”“良禽择木而栖”,以李岩的才能,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李岩熟读圣贤书,思想太过保守和迂腐,最终没能及时抽身,不得不让人惋惜!




一,李岩的到来

崇祯十年的时候,兵部尚书杨嗣昌会得兵十万,围剿李自成军。李自成军被洪承畴、孙传庭等击溃,他与刘宗敏等十几人躲进商洛山。当时,山海关之外的情况非常严重。清兵入关侵犯,杨嗣昌主张剿闯为主,对清议和;总指挥卢象升等反对与清议和。朝廷调孙传庭、洪承畴部调往辽东与清兵作战。此时,河南遭受大蝗灾。因此李自成军这才得以缓过气来,发展成千人队伍。

李岩投到李自成手下。

岩走自成,即劝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自成深然之。岩复荐同年牛金星,归者甚众,自成兵势益强。岩遣党伪为商贾,广布流言,称自成仁义之帅,不杀不掠,又不纳根。愚民信之,惟恐自成不至,望风思降矣。

这是李岩的作用和谋略。

李岩确实不负李自成厚望。他针对当时河南百姓饥民遍野、痛恨官府剥削的现状,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又提出建议,劝李自成礼贤下士,约束士兵禁止淫杀,很快取得了民心。李自成当时从商洛山中带着几千人马杀出,通过李岩的这些极得民心的措施,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马。

李自成对此人的态度:

岩初见自成,自成礼之。

说明李自成非常重视李岩。

二,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后,他们开始过好日子了。

一大帮人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抢占王府和美女,拷打官吏追赃,搞得整个京城一片乌烟瘴气。而独有李岩对李自成提出四项建议,其中就有:

1、扫清大内后,请主上退居公厂。俟工政府修茸洒扫,礼政府择日率百官迎请(进)大内。

2、文官追赃,除死难归降外,宜分三等。有贪污者发刑官严追,尽产人官。抗命不降者,刑官追赃既完,仍定其罪。

3、各营兵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听候调遣出征。今主上方登大宝,愿以尧舜之仁自爱其身,即以尧舜之德爱及天下。京师百姓熙熙皞皞,方成帝王之治。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恐失民望。

4、吴镇兴兵复仇,边报甚急。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择吉已定,官民仰望登极,若大旱之望云霓。主上不必兴师,但遣官招抚吴镇,许以侯封吴镇父子,仍以大国封明太子,令其奉祀宗庙,俾世世朝贡与国同休,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矣。

自成见疏,不甚喜,既批疏后‘ 知道了‘ ,并不行。" 后两项似乎特别重要;一是严肃军纪的问题,一是用政略解决吴三桂的问题。

他上书似乎是针对着刘宗敏的态度而说。李自成不喜欢!

刘宗敏不是刑官,而他的追赃也有些不分青红皂白,即使是整顿军纪——" 杀人无虚日" ,而军纪已失掉了平常的秩序。特别是他捆绑吴襄而追求陈圆圆,拷掠酷甚的章法,实在是太不通政略了。后来失败的大漏洞也就发生在这儿,证明李岩是有过人见识的地方。因此,李岩得罪了刘宗敏。

三,不听忠言的结果

李自成军在山海关之战中的惨败,刚入京城42天就被迫离京。西撤之前,李自成还听取了牛金星的主意,在紫禁城内放了一把火。李自成军被清军穷追不舍,一路败北,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各方势力反复无常,动摇不定,人心思变。李自成对部将的猜忌之心也越发严重,内讧不断,李岩之死就发生在此时。

李自成逃到今天的河北正定的时候,他问牛金星和李岩,为什么在撤退的一路上,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们,还在夜间出来骚扰他们,将士们连井水都喝不上。

李岩则直言不讳说当初军队在河南时,开仓赈民,大得民心。而拿下北京城后,军纪松驰,老百姓也跟着遭殃。所以今天的战败,是败在失去民心。李岩说得李自成不高兴,而且把掌管全句的丞相牛金星得罪了。而后来,李岩要回去的地方,正是河南。

对于当时的战局,李岩认为河南地区非常重要,是西安的屏障之一。因此,他愿率精兵赶赴河南,截断清军的南下之路,拱卫山西。而李自成对李岩不放心,认为李岩想离开他。

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后,农民军在河南形势危急,大顺官员或捕或杀。李岩为挽救时局。多次请求率兵回河南切断清兵和吴三桂叛军南下,李自成认为在这非常时期,李岩可能要领兵脱离自己。而李岩则认为时机稍纵即逝,再三催促李自成准行,李自成对李岩越发疑心。

李自成又想李岩在河南主持赈济灾民,老百姓都称赞李公子,而无视李自成。李岩在河南很得民心。这次又要和兄弟李牟领精兵回河南,而且不要一将,李自成越想越感觉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牛金星也对李岩去河南感到不理解。他劝李自成早点拿主意,拿掉李岩李牟兄弟。

李岩者,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及陷京师,保护懿安皇后,令自尽。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多反正。自成召诺将议,岩请率兵往。金星阴告自成曰:‘ 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 因谮其欲反。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贼众俱解体。"

李自成于是决定除掉李岩。他假意同意了李岩兄弟出兵河南,并晋封李岩为权将军。然后又授意牛金星举办酒宴为李岩践行。在李岩兄弟出席酒宴时,被埋伏的武士擒拿斩首。

李自成在兵败之际,猜忌部将,残杀忠良,自断臂膀,更使众多部将心寒,无疑削弱了李自成军的力量,农民军的溃败更快了。

四,假使李岩的谏言被采纳,先给其吴三桂父子以高爵厚禄,稳住他们

放弃刘宗敏式的敲索绑票,夺人妻子。吴三桂谅不至于" 为红颜" 而" 冲冠一怒".。李自成们应该居安思危,让刘宗敏那样的一等大将亲领人马去镇守山海关,以防吴三桂的叛变和清军的侵袭,而把追赃的事让给刑部去干。然而事实却恰得其反。驻防山海关的大顺军只有几千人,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就这样在京城里忙了足足一个多月,到吴三桂已经降清,并诱引清兵入关之后,四月十九日,李自成亲自出征,仓结果大败而返。留守京都的丞相牛金星是怎样的生活呢?

李岩,秋风,零乱,一代英才谢幕。

" 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

如果李自成初进北京时,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军断不至于那样快的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以后的格局就要重新划分了。

可以这么说,李自成杀了李岩,然后葬送了自己的大业。

本文资料多来自于《甲申传信录》,《甲申三百年祭》




1644年,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退出北京。

但是,当时的李自成,仍然控制着河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区,拥号称百万的大军,形势仍有可为。

关键时刻,李自成杀掉了重要谋士李岩,导致“文武不和,军士解体”,自毁长城。

李自成,为何要在关键时刻杀掉这位重要将领呢?

见面时,已藏危机

李岩初见李自成时,两人相谈甚欢。

李自成对李岩的夸奖,已经透露出他对李岩的“定位”: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门基者也。

“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在封建时代,怎么看都不是对臣下的形容,反而有一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的味道。

而当时的李岩,确实有一丝“刘备”的味道。

李岩的父亲李精白,在天启年间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虽然后来被崇祯撸了,但其在旧明官僚士绅中的人脉仍在。

而李岩早期作为,又使他赢得了良好的名声和广泛的支持。

他曾散家财赈济灾民,并作《劝赈歌》,号召富户赈济灾民。

因此,他也早早得到了河南地区贫民的支持和景仰。

起义女将红娘子掳李岩后,“强委身焉”,与李岩结婚。

李岩不愿反明,逃归后被捕下狱,红娘子、饥民又把他救了出来。

可以说,此时的李岩,本人不愿起义,但广大饥民都拥立他,希望他带头起义。可见李岩在民间声望之高。

李岩获救后,表示:你们救我,深情厚意。但是,现在事情闹大了,我们罪在不赦,不如一起李闯王,可以免祸而致富贵。

可以说,无论出身、声望、文武才,李岩都有一丝像当年的刘备。

李自成虽然不是曹操,但也不是闻不出一点味道来。

当时,李自成仍在转战阶段,自然要借助李岩这样的文武才,但是,“天无二日”,李自成对李岩的猜忌,早早注定!

功劳的“后门”

加入李自成后,李岩立下大功,为起义军迅速走向辉煌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而,李岩所立功勋,看起来给自己留了一些“后门”。

1、制定政策、宣传政策,使起义军迅速壮大。

在李岩的建议下,李自成“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而李岩的宣传,则是李自成迅速壮大的关键!

“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耳熟能详的口号,就出自李岩之手。

一时间,河南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使起义军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李岩似乎给自己留了“后门”。

“民受饷者,不辨岩、自成也。杂呼曰:李公子活我”!

而《明季北略》作者,后来也称:我小时候,只知道李公子,不知道李自成。

而李岩密友宋献策所创的民间谶语,只说“十八子主神器”,“一语双关”。

宋献策曾对李岩说:“十八子孩儿之谶毋为公乎”?李岩不敢应,但内心欢喜。(《小腼纪年》)

2、拉拢明旧官僚,为政权发展加速。

李岩劝李自成“尊贤礼士”,并推出了“在任好官,仍前任事”的政策。

贪官污吏坚决打击,但名声好的明朝官员,还是要争取过来的
这一政策,使李自成军在大进军中迅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否则,很难想象,后来李自成从关中打到北京,一路几乎没有遇到强力抵抗!

然而,李岩在发展、执行这一政策时,还是给自己留了“后门”。

李岩原本就在河南地区的官僚、士绅中有非常高的名望,而且,李岩在策动官僚时,多“曲意安抚”,曲解农民军政策,以自己的意思进行安抚。

显然,李岩所作所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为自己独立发展创造了条件。

早有防范

李自成对李岩,似乎早有戒备之心。

闯王阵营的谋士中,牛金星是李岩推荐的,宋献策是牛金星推荐的,李岩是资历最深的一个。

在闯王打入北京过程中,李岩的功劳又似乎比后两人更大。

但是,在大顺政权建立后,宋献策为开国大军师,牛金星为左辅、天佑阁大学士,其位都远在制将军李岩之上。

看来,李自成在有意的削弱李岩的影响力。

而在北京期间,李自成对李岩上疏四事的态度,则进一步印证了其对李岩的防范。

入北京后,李岩上疏,提出了4个建议。

其中,除了登基等事情外,还包括三件:1、追赃的时,不要一棍子打死,分清楚清官、贪官,清廉的官员就免刑、任用;2、将士们不要居住到民屋,以使民众失望;3、厚待明太子,让他祭祀宗庙,并招抚各镇大官,“以大国封”。

然而,李自成“不甚喜”,只是批复“知道了”。

可以说,这几件事情,即便有一些值得商榷,但不至于一条都不能采纳!尤其是追赃分级、军士不居民房两条,以李自成的素养,怎么可能不知利害呢?

看来,李自成已对李岩个人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李自成非常担忧李岩利用招抚明朝官吏、将领的政策,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形成对威胁。

李自成虽然也试图招抚吴三桂等人,但不愿按李岩的意图,将这些做法上升到政策层面。

因此,一面招抚吴三桂,一面又抄人家的家,举措矛盾,酿成大祸!

杀李岩

猜忌,最后演变成了杀戮。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河南地区的前明旧官僚又“皆反正”。

这一情况,印证了李自成的猜忌:前明官僚并不可靠,李岩主张的政策是错误的!

此时,李岩提出:给我2万精兵,我去河南,可以搞定!

一旁的牛金星也建议闯王采纳。

李自成不答应。

不久,牛金星密劝李自成:李岩又文武才,河南又是他故乡。借兵给他去河南,进后一定能制他。再说,十八子的谶语难道说的不是李岩吗?

“十八孩儿”的谶语有可能是指李岩,注定了李岩之死。

十八孩儿的谶语,本就是李自成集团当初自己编的,是否“天意”李自成当然清楚。

此时搬出这句谶语,不过是使李自成进一步确认:李岩早就开始留“后门”,“有大志”了!

杀!

后人都说是牛金星的谗言,使李自成错杀李岩。

其实,牛金星,最多算是见风使舵而已,李自成早有的猜忌之心,才是李岩悲剧的根本原因!


李岩,有文武才,也有不凡的英雄伟略。

李自成吸纳他,发挥李岩文武才、英雄伟略,是起义军崇祯十三年后走出低谷、迅速壮大,并建立政权、攻入北京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起义军取得阶段性胜利,英雄伟略李岩又成了李自成猜忌的对象。

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出北京后,李自成深感形势失控,英雄伟略的李岩又成了李自成杀之而后快的对象!

李自成担心李岩“难制”时候,南明正幻想与清廷联合镇压起义军,张献忠也正在与李自成部争夺汉中。

大家都不认为清廷是其主要对手,而在“操心”着错误的对象。

李岩之死,或许只是那个时代悲剧的缩影吧。




李岩相当于李自成军中的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角色,也就是他的首席军师。如果没有李岩,那么李自成压根就翻不起什么巨浪来。

早年李自成被孙传庭、杨嗣昌这帮人围追堵截,好好的闯军后来只剩下了十多个人,跟着李自成躲进了商洛山。

再加上张献忠选择投降明朝,在崇祯看来,起义军就这么被平定了。于是崇祯便将主力调往辽东与皇太极集团一较高下。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按道理是没法翻身了。等到他再出来的时候,便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那就是李岩。

李岩本来是天启年间的举人,在李自成到了河南以后,李岩前来投靠。实话实说,那时候的李自成还是很懂得礼贤下士的,他对李岩的态度很好。


两个人初次见面大概是这样的:

李自成紧紧拉着李岩的手表示:恨谒见之晚!承不远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

(就是表达一下咱们俩是相见恨晚,你大老远地过来投靠我,那可正是帮了我大忙了!)

李岩也不是傻瓜,连忙拍了个马屁:将军恩德在人,愿效前驱。

(这意思就是说你李自成太厉害,我愿意给你打工。)

李自成仰面大笑,表示: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

(李自成又回了一个马屁过去,顺便画个大饼。他表示你李大才子很有才华,跟我一起干,将来肯定能把事业做大,以后大家一起分红。)

这段对话出自《明季北略》,从以上的对话可以看得出,李自成对李岩的态度,那是相当好的。甚至把李岩当成自己的诸葛亮来看待,那么后来李自成为啥又要弄死李岩呢?


一、李岩帮李自成做好了规划。

提到李自成,我们就能想到那首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首歌谣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李岩李大才子,因为第二次复出的李自成,实力相当弱小。这个时候李岩给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政策,瞬间吸引了大量流民的加入。

除了吸引大量流民,李岩还规劝李自成,约束手下士兵,不要让他们四处烧杀抢掠。这也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甚至给地主阶级们一个错误的信号,好像李自成他们不是为了打地主才出来闹江山的。因此明朝南边的官员们,一度曾经幻想着平平安安归顺李自成,继续当他们的贪官污吏。

在进入北京城之前,李自成一直都是按照李岩的规划这么做的,因此不仅他的军队扩大到了上百万人之多,就连明朝不少守将都主动宣布投降。

你比如说在打下宁武关以后,大同总兵姜瓖和宣府总兵王承胤就主动献关投降。给李自成攻打京城,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进入京城以后,李岩开始得罪人了。

李岩虽然是李自成的得力军师,可是李自成身边还有很多值得他信任的人。你比如说好兄弟刘宗敏,李岩推荐过来,后来成为大顺宰相的牛金星等人,都是李自成的心腹。

这些人一旦产生了矛盾,那李自成可就处于两难的境地了。李岩正是在无形中得罪了他不该得罪的人,因此才会被李自成给杀了。

  • 1、得罪了刘宗敏。

李自成这帮人,小农意识非常强烈。刚到了京城,就觉得自己打下了天下。要知道当时还有大片的明朝领土,都不在大顺军手里,李自成还真的没有夺取天下。

可是他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于是各种莺歌燕舞的日子就这么来了。尤其是当初吹牛说三年不纳粮的事情,现在军队这么多总要用钱来发军饷吃饭吧?

于是在李自成的授意之下,他的好兄弟刘宗敏把京城里的大小官员都给抓了起来一顿胖揍,最终压榨出了8000万两白银。

李岩一看事态严重了,立刻向李自成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不要再得罪百官了,赶快把他们给放了!这也是收买人心的一部分。

第二,不要再纸醉金迷了,这事儿还没办完,还不是分红的时候。

第三,不要再让士兵骚扰京城百姓了,将来这些百姓可都是您老自己的子民。

第四,快点登基称帝吧,要不名不正言不顺的,天下可不能一日没有皇帝。

第五,对吴三桂他们家的人,尽量拉拢,待遇优厚,这样才能让吴三桂归降。

这么几条建议,可谓是国策。如果李自成真的按照李岩的建议去做了,那大概率的情况下,这天下就再次姓李了。

不过很可惜,李自成只说了三个字:知道了!为啥他是这么个态度呢?因为李岩在无形中已经得罪了李自成身边的好兄弟刘宗敏。

刘宗敏胖揍百官、虐待吴三桂的家属,这已经是公开的事情了,再加上在京城骚扰百姓的士兵很多也是他的手下。这几条建议,很难不让刘宗敏联想到,这是针对自己提出来的。

刘宗敏可是李自成风里来雨里去的好兄弟,在李自成看来,刘宗敏比李岩还要重要。现在好兄弟不高兴了,你觉得李自成还能容得下你吗?


  • 2、得罪了丞相牛金星。

牛金星也是明朝的举人,在李岩的介绍下,加入了李自成集团。由于这哥们也比较有才华,所以被李自成任命为大顺的丞相,负责管理国内的综合事务。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急急忙忙在京城称帝,隔天就跑路到陕西了。在临走前,这哥们还不忘听牛金星的建议,把京城给祸害了一遍。

在逃跑的路上,李自成发现大量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优待他们。于是就问李岩这是咋回事。李岩便表示,过去咱们得人心,那是因为我们善待百姓。可是现在我们不得人心,那是因为我们后来一直没有善待百姓。

善待百姓的工作,岂不就是丞相牛金星该做的事情嘛!现在李岩居然把李自成的失败,归罪于牛金星的失职。这个帽子扣得有点大了,因此牛金星恨透了李岩。本来关系不错的两个人,自此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牛金星甚至要对李岩痛下杀手。


三、李自成的疑心病很重。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李自成。李自成过去是个老实人,总是被人骗。他的第一任妻子韩金儿,在李自成失业以后,跟衙门里的衙役私通,背叛了李自成。

第二任妻子邢夫人,李自成很看重,把家产都交给邢夫人打理。而且还让手下人高杰帮助邢夫人一起管理后勤。结果邢夫人把李自成的家产全部卷走,跟着高杰跑路了。

面对多次背叛以后,李自成也是心灰意冷了。他不愿意再全心全意去相信一个人,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在李岩一直要求去河南阻击清军的时候,李自成心里就犯嘀咕了。毕竟李岩李公子在年河南的名声相当好,万一背叛了自己,他李岩完全可以在河南自立。

再加上刘宗敏和牛金星在李自成耳边各种说李岩的坏话,那么对不起了,李自成便下定了决心,除掉李岩。


总结:李岩被杀,标志着李自成集团的失败。

在酒宴之上,李自成设计将李岩兄弟俩拿下,全部诛杀。这件事不仅让那些跟随李自成的人寒了心,也使得李自成身边可用的大才几乎凋零。

此后李自成不断兵败,进退失据,压根就没有了主心骨,全都是因为没有了李岩这样做全局规划的人帮他。

参考资料:《明季北略》、《明史》




李岩,明末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李自成起义军的灵魂人物,最后却被李自成杀死,这是为何?



崇祯九年,高迎祥与明军作战时战死,其残部投靠李自成,李自成便自称闯王,连续在四川,陕西和甘肃一带征战。

崇祯十年,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来限制流民的流动性,并发兵十万征讨李自成,这一措施随后两年取得很好的效果,李自成遭受潼关之败,最后不得不抛妻弃子,带着刘宗敏等十七人遁入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清军发起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明廷将中原兵力几乎全都抽调走了,李自成因此得到喘息之机,并在商洛山中娶妻生子,并等待机会的再次到来。

在刘宗敏的帮助下,李自成又有了数千人马,第二年张献忠再次反叛明朝,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李自成再次出山,准备二次创业。

趁着明廷在四川全力围剿张献忠,李自成开始在河南多地收纳流民,并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一时间“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等到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马的时候,他又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一致拥护。关于这一点,有一首很著名的儿歌作为见证,“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李自成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得益于他对流民进行积极笼络的政策,而提出这一政策的人正是李岩。

李岩是明朝举人出身,其父是明朝山东巡抚兼兵部尚书李精白,但李精白很早就被魏忠贤陷害致死,李岩因此对明朝很绝望,这也是他后来参加起义军反叛明朝的原因之一。

李岩这个人很不简单,他读书很聪明,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举人,是当地有名的学霸人物;李岩还博闻强记,涉猎广泛,尤其对兵书十分痴迷,可以说是有文才武略的少年天才。

李岩性格也十分豁达,有侠士风范,喜欢伸张正义,爱打抱不平,还时常救济穷人,在他老家杞县当地名声很好,人们都叫他李公子。

李岩原本有很幸福的生活,因为他家境优渥,还娶了杞县豪门之女汤氏为妻,还生育了多名子女,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



李岩同时也有一颗躁动的心,他期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解救天下百姓,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一直都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突围而出,奔走到河南,在路过杞县的时候,李岩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加入起义军,并见到了李自成。

据说,两人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彼此都十分欣赏,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随后李自成便任命李岩担任军师,让他给自己出谋划策。

李严为李自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他在河南收拾民心,将大批流民收入军队。

可以说,李岩提出的理论,在当时是很有针对性的,老百姓被明廷剥削得抬不起头,李岩就顺势提出均田免赋的思想,一下子就点中了百姓的要害,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李严在舆论宣传方面还是超级高手,他不但派人在民间散布消息,说“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造了硬闯王不纳粮的儿歌让人传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李岩一番操作,起义军在民间的形象就确立了,刚好后来河南发生饥荒,李岩又建议李自成救济穷苦百姓,于是起义军的实力得以急剧扩大。



后来,在李岩的帮助下,李自成鏖战中原,采取的策略是打击权贵豪门,大力扶持穷苦百姓。

比如说,起义军攻下洛阳后,李自成将福王朱常洵家中的无数财宝全部分给百姓,然后将朱常洵一下灭门,并将朱常洵给烹杀了,还将他的肉分别将士吃,这就极大增加了李自成在百姓中的威望。

李岩还有一个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对明朝官员和将领进行招抚,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于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出现了,崇祯十七年起义军开始从西安进军北京,只花了不到两个月就攻陷了北京。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量明朝官员和将领不战而降,甚至有人主动打开北京城门迎李自成入京,人这一切的背后操盘手,正是李岩。

占领明朝首都北京之后,李自成已经取得了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军首领没有取得的成就了,而功劳最大的人物之一,文是李岩,武是刘宗敏。



但是,自从李自成入北京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了。

一方面,李自成志得意满,有些得意忘形,不但自己开始享乐,将皇宫中的宫女纳为妃子,还纵容以刘宗敏为首的功臣胡作非为。

最典型的事件是,李自成纵容刘宗敏对京城官员进行勒索或者强行抄家,将得来的七千万两白银全部融化,然后运送到了西安。

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这一行为很快就从京城传到了地方,大顺在各地的管理者纷纷效仿,前明官绅都成为了打击对象,被冤杀者数不胜数。

对于这件事,李岩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这样会动摇统治根基,但李自成为了安抚手下将领并筹措军饷,竟然没有听从。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后来李自成逃离北京,在各地几乎都没有得到有效援助,因为前明官绅都很抵制他,而他本人后来也正是死于民兵武装姜大眼之手。

另外,除了对前明官绅下手之外,为了筹措更多军饷,李自成还过河拆桥,开始对百姓下手,在各地强行征收赋税。

贼又编排甲,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缢死相望。征诸勋戚大臣金,金足辄杀之。

就拿李岩的家乡杞县来说吧,纵然当地已经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杞县县令宋某仍在不断催促手下征税。

李岩看不下去了,就跑去求情,但县令却告诉他,他只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百姓是死是活,他管不了那么多。

因此,李自成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根基,也在一点点被他亲手瓦解,这也是他为何在离开北京后就迅速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李自成骄傲自满,错误地预估了形势,没有对吴三桂采取正确措施。

李岩曾建议李自成,要厚待吴三桂在北京的家人,并拿出诚意对吴三桂进行招抚,这是大顺对抗清军的关键所在。

起初,李自成对吴三桂确实挺有诚意的,吴三桂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打算,开始对李自成十分客气。

李自成由此认为,吴三桂除了投靠自己,没有第二条出路,于是纵容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给强行霸占了,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吴三桂在感情上开始疏远李自成,并暂缓了投降的步伐,还开始频繁跟多尔衮接触。

危机一步步到来,李岩非常着急,于是上书李自成提出四项措施,其中就包括整肃军纪和安抚吴三桂父子两条,但李自成却“见疏,不甚喜,即批疏曰”,说自己知道了,但就是不执行。



不仅如此,对于李岩的其他进谏,李自成也都置之不理,他之前“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的作风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而喜欢听牛金星等人的奉承之言,可以说是完全变了个人。

就在李自成与刘宗敏、牛金星等人沉寂在胜利的喜悦当中之时,吴三桂的各种动作都显示他投降李自成的想法正在改变,李自成十分生气,便决定出兵攻打吴三桂,但刘宗敏不愿意去,他便亲自领兵前往。

双方随后爆发了一片石之战,多尔衮适时介入,迫使吴三桂不得不配合清军共同对付李自成,李自成最终大败,只带着三万人逃回北京。

其实,到这个时候,吴三桂依然没有完全站在清军一边,但李自成接下来的做法就让人大吃一惊了,他竟然派人将吴三桂一家三十四口人全部杀死,包括吴三桂的老父亲吴襄在内!

因为这件事,吴三桂算是跟李自成彻底决裂了,在未来的日子里,追杀李自成最凶的人就是吴三桂了,清廷顺势任命他为平西王,让他作为先锋攻击李自成,直到将李起义军彻底剿灭。



至此,李岩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他不得不跟随李自成逃出北京,虽然他对李自成的忠心依然在,但他的末日却也由此到来。

李自成逃离北京后不久,他突然听说河南全境都已经投降清军,因此十分惶恐,召集李岩、刘宗敏和牛金星等人商议对策。

李岩主动请缨,请求李自成给他两万精壮人马,让他去坐镇中州,这样周围郡县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而且一旦有暴乱者,也可以及时去平定。

李自成遭遇了大败后实力大损,也开始变得性格多疑,对身边人不怎么信任,当他听到李岩要带走两万人马后,心中就有些疑虑,便没有立马答应。

李自成心理的细微变化,被丞相牛金星及时捕获,于是一个铲除李岩的计策,在他心头油然而生。



牛金星是何许人也?

牛金星是河南人,也是个举人,但他早年因为与亲戚打架被抓,后来又被官府诬陷抗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因而被革去举人身份并发配到边地充军,他自此与明廷接下不共戴天之仇。

后来,李岩偶遇了牛金星,觉得此人有学识,攻于计谋,于是将其推荐给李自成。

李岩早期也做了很多贡献,比如他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主张,跟李岩的想法不谋而合,最后得到了李自成的采纳,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顺政权建立后,牛金星被封为天祐殿大学士,是当时大顺内部少有的文人,而另一谋士宋献策就是由他推荐给李自成的。

但是,牛金星这个人也有致命缺陷,那就是心胸狭窄,嗜权如命。

李自成入北京后,牛金星挤掉李岩成为丞相,并开始作威作福,一方面在李自成面前高唱凯歌,让李自成产生骄傲自满的想法;另一方面又以权谋私,刘宗敏干的那些事,都有他的身影出现。

另外,牛金星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不断劝说李自成登基称帝,李自成最终在离开北京前夕登基称帝,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给了吴三桂引兵入关的借口。

可以看出,牛金星是个十分复杂的人,他对起义军功劳非常大,但破坏力也是惊人的。



接着前面的话说,牛金星看出了李自成的心理变化,于是建议李自成同意李岩带二万人马去中州,但李自成依然没有回答,牛金星心中就有底了,就又对李自成说,李岩肯定有谋反之心,他这一走就不会回来,不如杀掉他!李自成表示同意。

第二天,牛金星假借李自成的名义派人去请李岩到营中饮酒,李岩毫无防备,径直走入营中,被牛金星提前安排好的刀斧手砍杀,与其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弟弟李年。

金星曰:李岩此去必不返,叛形早已露,不如诛之。自成信其言,令金星设酒诱而杀之。

宋献策平时跟李岩的关系很好,李岩被杀后,他就将此事告知刘宗敏,刘宗敏就跑去找李自成和牛金星,还对着牛金星破口大骂,你这家伙没什么功劳,却擅杀两员大将,看我不杀了你!

刘宗敏说完就要杀牛金星,但被李自成阻止,两人的关系因为这件事而破裂。

宗敏怒曰:彼无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须诛之。由是自成将相离心。

后来,起义军内部开始分裂,最终在潼关再次遭遇大败,不久后李自成与刘宗敏双双逃往九宫山,最后刘宗敏被清军俘虏后杀害,李自成则被民兵组织姜大眼所杀。



至于说牛金星,他则在李自成死后投降清军,被清廷任命为黄州知府,但因为他的名气实在太差,后来被清廷解除职务,顺治九年的时候去世。

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李岩之死,起义军不但陷入分裂,还成为无头苍蝇到处乱窜,完全没有往日的威风,最终迅速走向灭亡,这也足见李岩对起义军的作用有多大,但他却冤死在李自成和牛金星之手,实在是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闯王   商洛   崇祯   山海关   大顺   北京城   人马   明朝   起义军   京城   谋士   人心   河南   北京   官员   百姓   财经   李自成   李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