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四大阳谋真的无解吗?

我们现在用通俗点的话来解释一下何为阴谋,何为阳谋。

阴谋:想方设法让对方去做出错误的选择,干错误的事。它的本质是谎言与欺骗,是见不得光的,能否破解就看应对方能不能在千百个“真”里面找到那个“假”。

阳谋:核心在于因势利导四字,根据当前的形式,制定一套可以明明白白告诉对方的方案,让对方做出一个目前绝对正确,后续则是完全错误的抉择。破解的关键不在自身,而且在当时的“势”。

下面简单说一说历史上几大著名阳谋:

一、二桃杀三士。

晏子和齐王把两个桃子作为荣耀的象征,赏赐给功勋卓著的三位勇士,诱使三人相互攀比,再因羞耻心相继自杀。

说实话,个人觉得这并不能算真正的阳谋,更像是一场纯智商上的碾压,利用的是春秋时期的人大多最重名这一点。

如果三人足够团结一致共同进退,或者其中任何一个愿意放弃这一局便解了。

难度:2

二、推恩令。

主父偃的惊世之作,将各分封王侯的封地从嫡长子继承变成所有多子继承和再分封,皇帝将再分的小封地会故意安排到原封地的关节咽喉处,起到割裂作用,而封地的实权基本都各郡刺史手中。

最狠的是正妻无嫡子,或者嫡子死亡则回收全部封地。

推恩令能成功推行,立足于以下几个要素:

1.国家实力强盛+文景时期削藩,直接杜绝了诸王武力反抗的可能性;

2.医疗养护水平受制于时代,外加一些不确定性的人为因素(你懂的),子女早夭可能性极大,为避免封地无人继承而被强制回收,必须多生几个儿子,独子单传仅存在理论性可能;

3.次子庶子及非正妻作为既得利益者,绝大多数会选择支持推恩令。从避免家庭内乱甚至兄弟相残角度来说,政策实行阻力大大减小。

破解方法基本没有,反正我是想不到。。。

不知道藩王实行族长制,打造凝聚力,依靠家族力量牵制住各郡刺史掌控力能否成功。

难度:10

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与尊王攘夷,英国供养王室(前女王),现在美国国内的各种政治正确等都有共同之处---通过别人无法质疑的“话筒”发表自己的言论,就算你我都是心知肚明还是得乖乖照做。

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这类方式中的极致。

所借之势便是封建时期延续千年的君王至上理念。

破解方法:

1.被动等待。

等待实施者被权力迷惑,逐渐董卓化引起公愤,然后打着清君侧、勤王除奸之类的口号讨伐。

2.制造一个比当朝天子更神圣的存在,比如上苍授意,真龙转世啥的,然后用魔法打败魔法。。

3.集结各路盟友写万民血书,操控/伪造大基数的民意甚至民怨,塑造昏君形象。

4.抛开一切,依靠绝对实力直接造反、起义。

难度:6

四、围魏救赵。

魏将庞涓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援齐国,孙膑田忌率军故意大张旗鼓,直奔魏国首都大梁,把救援的问题抛回给了庞涓。

此计妙处在于消息一出,孙膑便已处于不败之地;庞涓则完全相反,能在大梁被围之前回来就是最好的结果,邯郸完全不用想了。

此处的症结在于魏王的猜忌心重和能力才智不足,而魏国当时的盟友又选择了共同出军伐赵。

你说不管大梁,继续攻城吧,无论是否攻下邯郸。魏王甚至群臣心中都多多少少有这么个想法:庞涓不把自己的安危当回事,还是说他盼着我早死啊?

而孙膑需要做的是啥?只要稍微出点力气攻城就行了。打不下来没关系,等庞涓回来就撤军。后续魏王能给庞涓留个全尸就不错了。

万一真打下了大梁呢?那更好,俘获魏王和整个官员集团,割地赔款后赎人放回,再羞辱一番涨涨魏王的怒气值。。。诛庞家九族都不一定平息的了。

所以庞涓只能回救大梁,就算明知道大梁没危险,而自己回援的路上布满埋伏,他还是得回。

破解方法:无。

难度10

五、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成功,摆了一桌请那些个重要将领喝酒,席间忽然问道:大致意思是万一哪天你们的部下也要给你们来个黄袍加身,你们该怎么办?哥是过来人,和你说当皇帝很累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来的爽,我最近啊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啊。。

在场的将军就是之前给他加黄袍的那批人,这几句话啥意思他们一听就能懂:赵老哥失眠的治疗方法就两种,一是主动交出兵权,安安心心享受荣华富贵;二是当场就弄死哥几个。

在一个让对方没得选的场所,直接把话挑明了说,让人现场做出抉择,要么服从要么死。

拿把枪指着你的头,然后一本正经的和你诉扯淡的苦,要你可怜可怜他,你能咋办?

据阴谋论者分析,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也有几分类似杯酒释兵权的意思。

破解方法:我是想不出来。赌你枪里没有子弹?

难度:10

六、九转大肠





说说围魏救赵是不是无解?读完顿感醍醐灌顶!获益匪浅,这高手过招都是打明牌啊!


我是庞涓我内心要骂一百句, 然而依旧无计可施,只能回援。到底还是孙膑技高一筹!感觉鬼谷子是古往今来最牛的老师!


当年袁崇焕就是死活不去救京师之围,这阳谋看穿了就是不去,结果最后没被野猪皮干掉,被崇祯帝咔嚓了……


此事对孙膑来说是赌赢了,他赌的是两点:

1、魏惠王进攻时的冒险主义。没有防着别人攻打空虚的大梁。

2、魏惠王撤退时的逃跑主义。不管不顾地要求庞涓撤军。

这两点和教员评价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赫鲁晓夫是类似的。


这个无解的局的关键在于魏惠王,如果遇到个狠一点的,背靠着大梁的城墙防御工事,把城里的囚犯放出来组织防御,咬着牙不叫庞涓退兵......孙膑困于大梁坚城之下。明面上说攻其所必救,但如果没攻下来呢,那岂不就有意思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说到四大阳谋,推崇备至的人很多。不可否认四大阳谋确实厉害,但也并不是完全无解的。

就拿围魏救赵来说。这计策虽说厉害,看似无解。

但是运用得并不成功。虽然孙膑他们成功迫使庞涓他们撤退,实际上当时的庞涓已经攻陷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国都攻陷,从意义上来讲,赵国已经灭亡了。所以单从救赵的角度来说,孙膑他们是没有成功的。

二桃杀三士,看着很厉害。其实是放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来用的。你换一个对象或者换一个时代,这计谋也不一定有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计谋就有点意思了。因为皇帝的身份,代表着正统、合法。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地诸侯被这个计谋压制得死死的。直到后来,被人破解。这才让那些有野心的诸侯王,得以再次逐鹿天下。

这个计谋的破解办法就是,另立新君或者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像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还有朱棣造反,用的都是清君侧的名义。

四大阳谋中,最厉害的当属推恩令了。汉武帝削藩,目的就是要削弱各地诸侯王的势力。

推恩令的推行,正好让各地诸侯王的子女得到实惠。所以,任谁都不会拒绝这种的法令实行。

然而这个计谋虽然厉害,也不是不能破解。只要你生的子女少,自然对你自己的实力影响就小。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你能想到办法,别人也有应对的策略。就像老话讲的,你有张良计,别人还有过墙梯。




都有解,所有的谋略都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就那看似最无懈可击的围魏救赵和推恩令为例,如果当年救赵的不是齐国是卫国,庞涓回来卫国就没了。推恩令也是,如果地方实力足够强,根本不会听中央的什么狗屁分封政策。晚唐就玩过,节度使叼都不叼。

其次就算实力弱也不一定就完全无解,还是以围魏救赵为例,当年教员在陕北被围追堵截的时候,不比魏国当年惊险,教员有魄力直接让刘邓背刺大别山。大胃王就没魄力让庞涓直捣临淄。




有解啊,看看明朝两个皇帝怎么干的就好了!

一是朱元璋,一是朱棣!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洪都城守将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将陈友谅的60万的大军挡在城下85天,可谓是泼天之功!

最终朱元璋收拾好自己部队,杀了回来,大败陈友谅!

第二是朱棣造反,建文帝命手下“传说级”大将李景隆平叛,当时朱棣刚刚打败宋忠,耿炳文。而李景隆进攻到朱棣老家的时候,北平城守军才一万人!只要拿下朱棣叛军将无根基,必败无疑!

可惜遇到了朱高炽,一万打五十万,硬硬守了一个月,等到朱棣回援!

所以围魏救赵不是谁都能用,用不好把自己陷进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魏国   都城   杯酒释兵权   挟天子以令诸侯   邯郸   围魏救赵   封地   大梁   教员   诸侯   计谋   难度   当年   实力   孙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