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守城军队换成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南京会失守吗?

“李云龙是有老蒋的装备、他真敢去打东京”——可以想象、如果抗战之前中国中央政府不是老蒋主政、而是共产党毛泽东当家做主,小日本你借他千百个胆子、他们敢于杀过鸭绿江来?


这样、哪里还有坚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发生?果粉居然还争论老蒋到底是不是坚决抗日的?蒋果粉们还在比较蒋、毛双方“谁抗日战绩大”?


你老蒋作为中央政府、领导全民抗战本身就是你的职责!“保境安民”、让外部的潜在侵略者打消侵略念头本身就是你中央政府该做的日常工作……


老蒋掌握着全国的资源和人力物力、掌握着全部的外援、即便如此你还惊慌失措和一溃千里、将自己孤苦无助的人民扔给小鬼子蹂躏屠杀?而你自己却纵容你的一帮手下“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所以说蒋果粉们如果不是有意识的胡搅蛮缠、那就是确实是脑残!


再说、“韩战”和“抗美援朝战争”绝对不是一回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某些公知充当国际反华势力的“传声筒”、故意将概念偷换为“韩战”、就是企图使得大家将“抗美援朝战争”理解为双方打为平手,从而达到贬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胜利的目的。

在这样的错误逻辑理解之下、始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仁川登陆行动、止于三八线、所谓的联合国军的干预行动就从表面上看来确实不算失败啦,毕竟是将他们口里所称的“侵略者”逐回了北方!

但这显然是西方和美国刻意贬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成果的狡猾说法而已!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抗美援朝战争起于鸭绿江——止步于三八线”,中国军队取得全面伟大胜利!

中国军人是祖国各地汇集到中朝边境、再从鸭绿江边出发、一路几经惨烈苦战将已经打到家门口的外部侵略者打回其原点、并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牢牢的钉在了三八线上。

即便之后“联合国军”极度疯狂反扑多少次、但我方将士依然稳稳的守住胜利成果、还同时将从已经全面崩溃的朝鲜政权的扶持起来、并稳稳当当的存在至今,这还不叫“伟大胜利”?

一群质朴的解放区翻身农民、一群稚气未消的国统区进步学生、一群才脱下蒋军制服明白“谁养活谁”的道理的解放战士……同样的一批人、只是在接受到理想教育后、仅仅站在了不同的阵容里就面貌一新焕发新生!

就可以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松骨峰、三所里、黄草岭、铁源、上甘岭、金城和17国联军血战不退并且还战而胜之,一洗西方人心目中以往中国军队的胆小猥琐、柔弱怯战的传统形象……




如果历史换成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那么历史就不是能否守得住南京的血腥史,而是东京能否保得住的反击史。

在日军登陆金山卫,打响了大上海保卫战,国军聚集了张治中、蔡鼎楷等当时国内一流的队伍,和众多军队,人数是多于日本。当日本凭着海空军优势,凭着武士道精神,凭着小钢炮轰击,竟让国军最后大溃退,人马自相践踏的伤亡人数和溃散的人数远比战场上倒下的人还要多。

这暴露了国军互相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战;二是国军训练低能,士气低落,缺乏日本武士道拼命精神,关键时候顶不住和缺乏视死如归的军人意志;最主要是上层指挥官贪生怕死,一将熊,熊一窝。

到了南京保卫战,很少有将领誓死不退、血战到底,虽然唐生智勉强留下断敌,也是草草抵挡一下,做鸟散,把南京城洞门大开,让日本人残杀南京同胞血流成河。

换成志愿军,有着光荣的铁血传统的钢铁军队,在火力粮草俱逊于敌的条件下,能够"南昌断后"、能够"湘江血战"、能够"抗美援朝"等,假使当时配备国军的火炮,就决不可能让日寇轻易登上金山卫,更不能跨进南京城。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一次次打得美等十七国联合国军鬼哭狼嚎。同样有这种强大铁血精神,铁血兵团,试想日本还敢轻易进犯吗?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今日日本胆敢进攻南京,我志愿军就一定能攻克东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595 条回答。

换成美军也守不住。

原因很简单,就没准备在南京长久作战。

当时攻城的日寇直接兵力有10多万人,总兵力高达20多万。

南京守军只有8万多人,兵力上差距太大。

而且这8万多人中,还有接近1半是刚刚补充的新兵,因为守南京部队大多是上海退下来的,损失都超过一半人,甚至三分之二。

就武器装备上,日军当时掌握制空权和制江权,陆军装备大量重武器,包括用于攻城的各种重炮。

南京守军基本没有重武器,只有少数轻型火炮和迫击炮,几辆轻型坦克还分属不同型号,武器上差距极大。

如果说敌我力量悬殊已经是致命的,更可怕的是南京还并不适合防御。

南京的地形特殊,是易攻难守的地形。

北面和西面是宽阔的长江,只能依靠渡船才能过江。

而东面和南面外围只有一些小丘陵,根本无险可守,城内干脆是平地。

当时日寇分两路,从东面和南面杀来,想要在南京城外里面这些小丘陵阻挡日军,根本就没有可能。

一旦东面和南面被日军攻占,南京就等于围棋上的四棋,被彻底围死了。

尤其倒霉的是,南京城东只有一个制高点紫金山,敌人一旦占领紫金山,就可以架起大炮轰击全城,南京防御等于失败了。

但紫金山主峰只有400多米,其余山地只有几十米到一百多米,根本就不算什么山,攻下它的难度也不大。

说来说去,南京并不适合防御。

对于这点,蒋介石也好,李宗仁也罢,甚至唐生智自己也很清楚。

当时国民政府认为南京是首都,不能随便放弃,至少要象征性的坚守几天,给日寇造成一定的杀伤。

蒋介石的意图很明确,也就是打几天就全军撤退。

南京防御开始是不错的,一共干掉了日军1万人,关键在于最后的撤退,唐生智没有组织好。

此时南京两面被围,日本舰队还在沿着长江推进,暂时被挡在江阴(那里有大量沉船阻塞线)。

当时唐生智应该以一部坚决正面阻击日军,然后组织大量船只通过长江撤退大军。

然而,这小子没什么能力,竟然在开战前将所有船只驶出南京江面,唯恐各部自行渡江撤退。

这导致到了大撤退的时候,严重缺乏渡船。好在74军、中央教导总队这些部队将军也不傻,好歹自己控制了一些船只,才最终渡过去不少人。

此战,国军最终突围出去4万多人,损失了4万多人,其中战斗伤亡就接近3万,还有1万多人是突围期间战死或者被俘后杀死的。

客观来说,南京保卫战打的还算可以,守军浴血奋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到南京城破以后很多部队还在坚持战斗。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阵亡中校军衔以上的中高级军官47人,包括11名将军。

至于换成志愿军来守会怎么样?

8万多志愿军面对20多万日寇,兵力悬殊,装备悬殊,又在南京这种防御死敌,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一样是顶不住。

实际上,朝鲜战争初期的志愿军武器装备,大大不如日军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尤其重武器方面差距明显。

你要说兵员素质,志愿军很强,但日本鬼子也不弱。

大家并不要小瞧日寇的战斗力,实际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日军,没有一场战斗是轻易取胜的,往往旷日持久伤亡惨重,而且美军往往具有绝对兵力和火力优势。

比如冲绳战役,美军25万,日军11万,稀里哗啦打了3个月才打赢,美军还伤亡7.5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

如果双方兵力是美军11万,日军25万,就轮到日军进攻了。




这个问题问的很扎心,如果当年守卫南京的是志愿军,南京也会失守,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毕竟双方的差距在那里摆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会付出极其惨痛的伤亡,而不像当年那样轻松的就占领了南京。南京那个城市无险可守,易攻难守,没有天然的屏障,不利于防守。而当年我们和日本人之间的装备差距很大,军事理念也落后的很。当年日军和我们作战,在双方作战的人数上,日本是按照1:10的比例来计算,也就是一个日本兵对十个中国士兵,这种计算是建立在日方取胜的基础上。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双方的军事素质差距,尽管有时候我们不愿意承认,但现实很残酷。

前任国防部长迟浩田就写过回忆录,描述过日军的战斗,军事素质战斗力确实强。有一部电视剧亮剑,有个片段,李云龙指挥他的部队围歼日本的山崎大队,历史上有过真实的故事,也是一支日本部队误打误撞进入了八路军的腹地,破坏了我们的军工厂,被发现以后,我们把他们包围了起来。当时是刘伯承所率领的那支八路军部队,看到敌人人数不多,就想要彻底围歼,没想到日军战斗力太强悍,我军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依然无法取得胜利。后来,日军援军已到,顺利突围而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关家垴战斗。所以说当年我们和他们之间差距很大,所以当年狂妄的日本人喊出灭亡中国,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民也有血性,硬是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简陋的装备,抗击了那么多年,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然,国际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然我们也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如果当时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掌握国家命运,别说南京失守,就连1931年的“九.一八”,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都不会发生!毛主席党中央会指挥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六十年代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前苏联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西沙海战,以至于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轮战,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那些不知死活的反华小丑,哪一个不是被打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

试问,哪一个国家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不是在国家边境开打的?唯独蒋介石国民党的所谓“国民政府”,致使日本鬼子的铁蹄早已踏进了中国,“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沈阳,“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在河北宛平。真是奇天下之大辱!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的政策始终摇摆不到,视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为敌人,搞反共摩擦。这样的国民政府,弃守南京是必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志愿军   南京   卢沟桥   紫金山   重武器   日寇   国军   日本   中央政府   兵力   日军   伤亡   美军   军队   差距   当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